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當代文學理論導讀

鎖定
《當代文學理論導讀》是2006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該書由拉曼·塞爾登、彼得·威德森、彼得·布魯克聯手合著。 [1] 
中文名
當代文學理論導讀
作    者
(英)塞爾登
譯    者
劉象愚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6年12月1日
頁    數
340 頁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301113639

當代文學理論導讀內容簡介

此書以簡潔清新、深入淺出的文字把艱深晦澀的當代文學理論表述得明白曉暢,為學生勾勒出一幅斑斕而醒目的當代文論氣象新版圖,一問世就受到學術界的高度評價,吸引了大量讀者,成為不斷再版的好教材(1985,1991,1993,1997,2005)。
該書第4版修訂並擴充對近20年來最新文論的概述,後四章[後結構主義理論、後現代主義理論、後殖民主義理論、同性戀理論與酷兒理論]幾乎佔用全書的一半篇幅,當代文論的最新流變得到了簡明而清晰的梳理與展示。這本《導讀》並不偽稱自己提供這一領域的廣闊畫面,它的論述只能是有選擇的、部分的(在這兩種意義上),它所提供的只是對過去的30年(1967-1997)理論論戰中最顯著的、最具挑戰性的潮流的一個簡單扼要的概述。

當代文學理論導讀編輯推薦

在現代文學理論的發祥地德國,今日的文學理論在“執着於自身的歷史”。文學理論作為一門學問其源頭在哪裏?它恐怕還並不像有些學者認定的那樣是蘇聯人的“發明”。現代意義上的文學理論其實乃創始於德國,源於並比較完善地表述於德國浪漫主義的文學批評,肇始於施萊格爾兄弟、諾瓦利斯、施萊爾馬赫以及18世紀末19世紀初浪漫主義傳統中的其他批評家的實踐。是在1842年,德國學者卡爾·羅森克萊茨就著有《1836-1932的德國文學學》,這要比俄羅斯嘗得鮑里斯·托馬舍夫斯基的《文學理論·詩學》(1925年初版)早83年,比勒內·韋勒克與奧斯汀·沃倫合著的《文學理論》則早了整整一百年。那麼,文學論在今日德國的現狀如何?漢斯·古姆布萊特在其題為《文學學的源頭與其終結》(1998)一文中指出,“在其作為一門學科幾近兩百年的存在中,文學還沒有像近十年這樣執著幹自身的歷史”。 [1] 

當代文學理論導讀圖書目錄

總 序 多方位地吸納 有深度地開採
引論
第一章 新批評、道德形式主義與利維斯
第二章 俄國形式主義和巴赫金學派
第三章 讀者導向理論
第四章 結構主義理論
第五章 馬克思主義理論
第六章 女性主義理論
第七章 後結構主義理論
第八章 後現代主義理論
第九章 後殖民主義理論
第十章 男同性戀、女同性戀與酷兒理論
結論:後理論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