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當代北京戲劇史話

鎖定
《當代北京戲劇史話》是2008年當代中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胡金兆。
書    名
當代北京戲劇史話
作    者
胡金兆
出版社
當代中國出版社 [1] 
出版時間
2008年8月1日
頁    數
237 頁
定    價
30 元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801707246

當代北京戲劇史話作者簡介

胡金兆,編審,1934年生,原籍浙江紹興,出生於北京琉璃廠。1956年起任《戲劇報》戲曲編輯1981年任《戲劇電影報》負責人之一。從事文藝新聞編輯記者工作50年以上。1987年榮獲全國記協3年以上老新聞工作者證書。
學術上主攻戲曲史論,兼及北京文史、民俗、紅學,體育史論、養生保健等方面研究、除報刊、網絡上發表大量各種文章外、還出版有《程硯秋》、《活紅娘宋長榮》、《中國四大名旦》、《儒伶趙榮琛》、《中國足球沉思錄》、《中國演劇歷程概要》、《藝海耕耘錄——自選文集》、《百年琉璃廠》,《京劇大師程硯秋》(修訂版)、《見聞北京七十年瑣記》等專著。

當代北京戲劇史話內容簡介

《當代北京戲劇史話》為“當代北京社會生活史話叢書”之一,以真實的史料為依據,羣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普及當代北京戲劇史的研究成果,幫助大家瞭解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觀念的變化。
當代北京編輯部用幾年的時間,策劃、編輯了這套《當代北京社會生活史話》叢書。這套叢書屬於當代北京編輯部組織編寫的《當代北京叢書》中的史話系列,它的目的是記錄和宣傳北京在新中國成立後。與老百姓密切相關的社會生活各方面的變化、發展和進步,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巨大成績;以羣眾喜聞樂見盼形式,普及當代北京史的研究成果,幫助大家瞭解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觀念的變化,同時,為迎接2008年奧運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週年,向世人展示當代北京的成就和風貌。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歷史是需要用文字、圖片等記錄下來的。記錄的方式很多,黨史、國史、地方誌以及紀實文學等等都是。這套史話叢書,則是既體現“史”的宗旨,即以真實的史料為依據,注重完整性、科學性、知識性,縱向脈絡清晰,橫向展現充分;又具有“話”的特點,即力求敍述的能俗生動和議論的簡潔明瞭,使老百姓願意讀、喜歡讀。

當代北京戲劇史話目錄

第一章 北京是個戲劇根基深厚的城市
一、挑戰崑曲主流地位的“花雅之爭”
二、“四大徽班”進北京——早期京劇誕生
三、晚清譚鑫培、王瑤卿的藝術革新使京劇成熟
四、“梆黃兩下鍋”,女班與科班
五、民國後京劇突飛猛進,出現四大鬚生、四大名旦
六、過去北京的戲園、劇場
七、上世紀30年代的京劇極盛
八、梆子有市場,評劇在新興
九、淪陷以後北京劇壇的畸形變化
十、話劇在北京是從無到有慢步走
第二章 古城慶新生,演劇再繁榮
一、革命新戲劇征服了古都觀眾
二、解放區的新戲曲讓老北京觀眾耳目一新
三、“推陳出新”指引戲曲的繁榮
四、話劇、歌劇欣欣向榮邁上北京劇壇
第三章 時代變,戲劇隨之新
一、戲曲藝人愛國熱情高
二、全國戲曲會演擴展了人們眼界
三、北京誕生了新劇種——曲劇
四、羣眾看戲積極,戲劇評論活躍
五、改造陳年老戲園,建設現代新劇場
第四章 崑曲《十五貫》帶來的衝擊波
一、首屆全國話劇會演後的新繁榮
二、一出《十五貫》救活了崑曲
三、面對戲曲劇目貧乏的困難
第五章 十年大慶,首都戲劇舞台萬紫千紅
一、大躍進“現代戲為綱”,北京戲劇界沒有亂
二、緊鑼密鼓,籌辦建國十年大慶
三、十月的北京戲劇舞台絢麗多彩
四、歡慶獻禮之後,好戲仍然接睡
第六章 三年困難,不墜繁榮戲劇之志
一、周恩來關切程硯秋身後的藝術傳承
二、“三並舉”方針誕生,青年新手現異彩
三、生活雖然困苦,卻難擋佳劇迭現
四、李少春、葉盛蘭、袁世海的巔峯之作
五、異軍突起的話劇《甲午海戰》
六、康生攪和北京戲曲工作
七、蓋叫天北來,梅蘭芳仙去
八、高盛麟、張君秋“走馬換將”掀熱潮
第七章 樣板戲的由來和十年舞台荒涼
一、首都戲曲座談會貫徹“推陳出新”遭抵制
二、江青其人和樣板戲
三、樣板戲“一花獨放”,戲劇舞台一片荒涼
第八章 北京的戲劇迴歸正常化
一、《楊門女將》成了試探性氣球后的種種
二、新時期新話劇。出現革命領導人的舞台形象
第九章 時代觀眾變化。戲劇萌生危機
一、戲曲京劇在興盛中突現蕭條
二、北京的話劇倒還差強人意
三、振興熱潮與“梅花獎”的誕生
第十章 不斷有創意的演出再次活躍了北京戲劇舞台
一、話劇還是走在前面——佳作頻出
二、新時期促進了歌劇舞劇大步前進
三、面臨困境氣不餒。戲曲在奮力爬坡
第十一章 21世紀的新北京、新戲劇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