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當代中國研究所

鎖定
當代中國研究所於1990年6月28日經中共中央批准成立,是研究、編纂和出版中華人民共和國史,蒐集和編輯有關國史資料,參與國史的宣傳與教育,聯繫與協調各地區、各部門的國史研究工作的研究機構。
據2018年8月當代中國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擁有內設機構8個,辦公室下設5個部門,科研辦公室下設5個部門,非實體研究中心4個。擁有事業編制100人,有正高職稱18人,副高職稱24人;博士35人,碩士15人。 [1] 
中文名
當代中國研究所
外文名
The 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China Studies
簡    稱
當代所
創辦時間
1990年6月28日
辦學性質
事業單位
主管部門
中國社會科學院
現任領導
黨組書記
現任領導
所長:荊惠民
碩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個
博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個
博士後
科研流動站1個
地    址
北京市地安門西大街旌勇裏8號
主要獎項
中央國家機關文明單位
北京市衞生紅旗單位

當代中國研究所歷史沿革

當代中國研究所正門 當代中國研究所正門
1990年6月28日,經中共中央批准成立當代中國研究所。
2001年10月,當代中國研究所成立外交史與港澳台史研究室;12月,當代中國研究所按照專業領域設置經濟史研究室。 [2-3] 
2010年6月;當代中國研究所召開了慶祝建所20週年暨青年學者論壇大會;7月,當代中國研究所成立理論研究室、理論研究室。 [4-6] 
2011年5月12日,當代中國研究所變更隸屬關係,成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直接管理的研究所。 [1] 

當代中國研究所科研條件

當代中國研究所人員編制

據2018年8月當代中國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擁有事業編制100人,有正高職稱18人,副高職稱24人;博士35人,碩士15人。 [1]  當代中國研究所擁有研究人員37人,其中研究員13人,副研究員12人,助理研究員12人;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佔67.5%;研究人員均為大學本科以上學歷,其中博士33人,碩士3人。 [7] 
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李正華、程中原
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工程、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李正華
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程中原 [8-9] 
注:以上名單統計不全

當代中國研究所科研機構

據2018年8月當代中國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下設非實體研究中心4個。 [1] 
非實體研究中心:政治與行政制度史研究中心、文化建設與發展史研究中心、一國兩制史研究中心、新中國歷史經驗研究中心

當代中國研究所設備設施

  • 館藏資源
當代中國研究所圖書資料室以建設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專業特色圖書館為目標,重點收藏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人文、社會科學圖書、報刊和電子出版物等。據2018年8月當代中國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有藏書9萬餘冊,電子圖書8000餘種,合訂本期刊3000餘冊。訂有中文期刊194種,報紙50種。圖資室收藏有胡喬木鄧力羣同志贈書2萬餘冊,收藏了由研究所參與組織編輯出版的152卷大型史料性叢書《當代中國》等。 [10] 

當代中國研究所科研成就

當代中國研究所學術成果

  • 研究課題
據2018年8月當代中國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立項研究課題有38個。 [11] 
項目類型
序號
主持人
項目名稱
國史學科創新工程
1
張星星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宣傳與傳播(2015-2019)
2
武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編年(64-65年卷)
3
李文
中華思想通史第15卷
4
歐陽雪梅
中華思想通史第16卷
5
鄭有貴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稿第七卷(2002-2012)
6
荊惠民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稿第六卷(1992-2002)
7
張星星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稿第五卷(1984-1992)
8
武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編年(61-63年卷)
9
楊文利
“文化大革命”資料收集創新項目
10
姚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改革開放口述史
11
張星星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宣傳與傳播(2013-2014)
12
宋月紅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研究的理論與方法
13
黃慶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史
14
李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史
15
歐陽雪梅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史
16
鄭有貴
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史
17
李正華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史
國家基金課題
18
鍾金燕
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中的治安治理研究
19
王巧榮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維護國家海洋權益的歷史經驗研究
20
荊惠民、武力
改革開放歷史經驗研究(重大項目)
21
王愛雲
國外當代中國社會史研究評析
22
王瑞芳
新中國治水史(重大項目)
23
吳超
當代中國社會治理史研究
24
田居儉、宋月紅
中國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和毛澤東思想的發展(重點項目)
25
李文
中國當代社會史的理論與方法研究(重點項目)
26
王瑞芳
“大躍進”時期的農田水利建設
27
武力
中國產業結構演變中的大國因素(1949-2010)
28
王愛雲
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歷次文字改革的歷史經驗研究
29
吳超
中國信訪制度史研究
30
程中原
1975-1982:歷史轉折研究
院重點課題
31
李文
中國當代社會史研究現狀與學科體系
32
李正華
中國當代政治史論稿
33
劉國新
20世紀50年代文化建設研究
34
宋月紅
中國當代史史料整理與研究
35
劉國新
經濟發達地區城市文化建設情況調研(調研)
36
李正華
華北鄉村基層治理與社會管理情況調研(調研)
37
鄭有貴
三線建設和西部大開發中的攀枝花(調研)
所重點課題
38
宋月紅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與加強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院交辦)
  • 學術活動
國史學術年會
當代中國研究所自2001年起建立了面向全中國的國史學術年會制度,年會召開時間為每年國慶節前夕。年會採取以文入會方式,每年由組委會擬定一個主題,面向全中國中央和地方科研部門、大專院校的專家學者和在中央國家機關從事實際工作者徵文。 [12] 
<b>歷屆國史學術年會一覽表</b>
序號
年會主題
舉辦時間
舉辦地點
1
“三個代表”與國史研究
2001年9月
北京
2
中國共產黨與新中國建設
2002年9月
北京
3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奠基·開創·發展
2003年9月
吉安
4
當代中國與它的外部世界
2004年9月
北京
5
當代中國成功發展的歷史經驗
2005年9月
無錫
6
毛澤東與中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探索
2006年9月
長沙
7
國史研究中的重點難點問題研究述評
2007年9月
延安
8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與當代中國的歷史發展
2008年9月
杭州
9
當代中國與它的發展道路
2009年9月
北京
10
中國當代史研究與地方誌編纂
2010年9月
廣州
11
當代中國與黨的執政歷史經驗研究
2011年9月
重慶
12
當代中國的歷史發展與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2012年9月
南寧
13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毛澤東的奠基和探索
2013年9月
北京
14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與制度
2014年9月
北京
15
改革開放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2015年9月
北京
16
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經驗
2016年9月
北京
當代中國史國際高級論壇
自2014年起,當代中國史國際高級論壇每五年舉行一次,旨在推動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研究及國際學術交流。該論壇已逐漸成為中國學者與國際學者交流中國史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推動了海外中國史研究的發展。 [13] 
<b><b>歷屆</b>當代中國史國際高級論壇一覽表</b>
序號
主題
時間
地點
1
當代中國與它的外部世界
——第一屆當代中國史國際高級論壇
2004年9月
北京
2
當代中國與它的發展道路
—第二屆當代中國史國際高級論壇
2009月9日
北京
3
中國道路與中國夢
——第三屆當代中國史國際高級論壇
2014年6日
北京
旌勇裏學術講座
為了開闊所內研究人員的學術視野,也為了加強所內外的學術交流,更為了活躍國史學界的學術空氣和推進國史學科建設,當代中國研究所於2001年初開始舉辦當代中國研究所學術講座。講座人主要是邀請中國國內外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和其他相關學科學者,也邀請共和國重大歷史事件的親歷者和各條戰線的實際工作者。講座內容既有對國史研究理論與方法的探究,也有對國史研究中某些專題的解析;既有國史研究領域的熱點問題,也有其他相關學科的最新進展;既有對學術觀點的切磋,也有對歷史事實的敍述。 [14] 

當代中國研究所學術刊物

  • 出版類叢書
截至2017年10月,當代中國研究所出版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稿》(已出版5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百科全書》、《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編年》(已出版1949~1963年共15卷)、《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研究叢書》(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史》、《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史》、《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史》、《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的理論與方法》等6部)等學術著作,組織出版《當代中國》、《當代中國人物傳記》、《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簡史》等系列叢書。 [15] 
  • 學術期刊
《當代中國史研究》 《當代中國史研究》
當代中國研究所主辦學術期刊有《當代中國史研究》。
《當代中國史研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的專業期刊,該刊為CSSCI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2017—2018)來源期刊(含擴展版)、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來源期刊。 [16] 

當代中國研究所榮譽表彰

據2018年8月當代中國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曾先後五次獲得“中央國家機關文明單位”,兩次獲得“北京市衞生紅旗單位”,2011年獲得“首都文明單位”等榮譽;其主辦的國史學會於2010年獲得國家民政部授予的“全國先進社會組織”稱號,並在民政部組織進行的2011年度全國性學術類社會團體等級評估中被評估為4A等級。 [1] 

當代中國研究所人才培養

當代中國研究所學科建設

當代中國研究所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設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系,招收中國當代史專業和中共黨史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設有中國史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截至2017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繫有博士生導師9名,碩士生導師28名。 [1]  [15] 
碩士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中共黨史、中國當代史(自主設置)
博士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中共黨史、中國當代史(自主設置) [17] 
博士後流動站一級學科:中國史
博士後流動站二級學科:當代中國史 [18] 

當代中國研究所教學建設

截至2017年10月,自2001年建系共招收博士研究生49名;碩士研究生42名,已畢業60名。 [15] 

當代中國研究所文化傳統

當代中國研究所形象標識

當代中國研究所所徽為圓形,由沒有封閉的圓形包圍漢字“國”衍生的圖案,寓意研究所的主要任務是國史研究。 [1] 

當代中國研究所精神文化

當代中國研究所在中國共產黨中央的政治指導和中國社科院黨組的正確領導下,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牢牢把握政治方向,緊緊圍繞中國共產黨和國家的工作大局,始終遵循“出人出書走正路”的奮鬥目標。 [4] 

當代中國研究所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黨組書記
姜輝
黨委辦公室主任
呂玉生
參考資料來源 [1]  [19-2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