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異角亞目

鎖定
異角亞目(Heterocera),俗稱蛾類,是昆蟲綱鱗翅目下的一個分類單元。異角亞目名字來源於其多樣性的觸角,有鞭狀、絲狀、羽狀、櫛狀和紡錘狀等,因種而異。全世界據估計有大約16萬種,其中許多尚未被描述。化石證據表明,異角亞目可能有1.9億年的歷史,出現時間早於蝴蝶等其他鱗翅目。具有趨光性,大多數種類為夜間活動,也有黃昏活動的種類。
中文名
異角亞目
外文名
Heterocera
俗    稱
蛾類
昆蟲綱
鱗翅目
亞    目
異角亞目

異角亞目物種信息

異角亞目在分類學上屬於昆蟲綱鱗翅目。觸角形狀因種而異,有鞭狀、絲狀、羽狀、櫛狀和紡錘狀等,故名。通常夜間活動,靜止時翅成屋脊狀。一般體粗大,幼蟲體形一致,稱毛蟲,有腹足一到四對,肛足一對。幼蟲多植食性,害蟲種類極多,如麥蛾、菜蛾、卷葉蛾、螟蛾、蓑蛾等,資源性昆蟲亦較多,如蠶蛾、天蠶蛾、蝙蝠蛾及一些食用性蛾類等。
大燕蛾,它差不多有兩個手掌那麼大 大燕蛾,它差不多有兩個手掌那麼大

異角亞目命名來源

異角亞目 異角亞目
現代英語單詞“蛾子”源自古英語“mo e”(cf. Northumbrian“moh e”),來自普通日耳曼語(比較古挪威語“motti”,荷蘭語“mot”,德語“motte”,意為“蛾子”)。它的起源可能與古英語“ma a”的意思有關,意思是“maggot”,也可能源於“midge”的詞根,直到16世紀才被用來表示幼蟲,通常指的是吞食衣物。

異角亞目幼蟲

蛾子幼蟲,或毛毛蟲,做繭,使它們成為長有翅膀的完全成熟的蛾子。一些飛蛾幼蟲在地面上挖洞,直到它們準備變成成蟲。

異角亞目趨光性

雖然這種行為的原因還不清楚,但蛾子經常出現在人造光源上。解釋這種行為的一個假設是,蛾子使用一種叫做橫向定向的天文導航技術。通過保持與明亮的天光(如月亮)的恆角關係,它們可以直線飛行。天體離得很遠,即使在長途跋涉之後,飛蛾與光源的角度變化也可以忽略不計;此外,月球將永遠位於視野的上部,或在地平線上。當飛蛾遇到更接近的人造光,並使用它進行導航時,除了經常在地平線以下外,在距離較短的地方,角度也會發生明顯的變化。蛾本能地試圖通過轉向光線來糾正,從而導致空中飛蛾向下墜落,導致盤旋的飛行路徑越來越接近光源。

異角亞目分類

  1. 螺紋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