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異葉系

(菊科亞菊屬)

鎖定
多年生草本本或亞灌木。高可達1m。葉片2會羽狀分裂。頭狀花序多數,在莖頂排成直徑3-5cm的復傘房狀或排成直徑達25cm的大型復傘房狀;花黃色。花期8月。喜光,耐旱,耐瘠薄。
中文學名
異葉系
拉丁學名
Ser. Variifoliae Tzvel.
菊科
亞菊屬

異葉系本系概述

葉羽狀全裂;側裂片1-4對,線形、披針狀、長橢圓形或鐮刀形。 [1] 
系模式種: A. variif olia (Chang) Tzvel. [1] 

異葉系下級分類

分枝亞菊Ajania ramosa (Chang) Shih
灌木,高80-150釐米。老枝淺褐色;當年花枝長14-20釐米,被絹毛,上部及花序枝上的毛稍多。花枝中部葉全形橢圓形、倒披針形或倒長卵形,長4-5釐米,寬2-2.5釐米。羽狀深裂。裂片3-4對,長橢圓形、披針形、鐮刀形,寬3-4.5毫米;羽軸寬3-5毫米。向上及向下的葉漸小。全部葉有柄,兩面異色,上面綠色,暗綠色,無毛,下面白色或灰白色,被密厚絹毛。無葉耳。頭狀花序中等數量,在枝端排成復傘房花序,花序直徑3-5釐米。總苞鍾狀,徑5-6毫米。總苞片4層,外層卵形、三角狀卵形,長1.5-2毫米,中外層卵狀長圓形或倒披針形,長4-4.5毫米。全部苞片邊緣黃褐色,頂端圓,外面被稀疏短絹毛。邊緣雌花約7個,花冠細管狀,長2毫米,頂端4裂齒,不等大。兩性花花冠長3毫米。全部花冠外面有腺點。瘦果長1.3毫米。花果期8-9月。
產四川西部和西藏東部(昌都地區)。生於山坡及河谷階地,海拔2900-4600米。
異葉亞菊Ajania variifolia (Chang) Tzvel.
小半灌木,高30釐米。老枝頂端有密集的葉簇。花枝有極稀疏的短絹毛或幾無毛。中部葉全形卵形,長2-3釐米,寬1.5-2.5釐米,羽狀3-5全裂或幾全裂。裂片線形或狹線形,寬0.8-1.5毫米,裂片邊緣反捲。上部及下部和葉簇上的葉較小,3全裂。全部葉有長1-2釐米的葉柄,兩面異色,上面綠色,無毛,下面灰白色,被稠密的絹毛。無葉耳。頭狀花序多數,在枝端排成直徑達4釐米的復傘房花序。總苞鍾狀,直徑4-5毫米。總苞片4層,外層卵形或長卵形,長約2毫米,頂端尖;中內層長倒卵形、長橢圓形,長3-4毫米,頂端形。全部苞片邊緣黃褐色膜質,僅外層基部被稀疏絹毛。邊緣雌花約6個,花冠細管狀,長2.5毫米,頂端2-4尖裂齒。兩性花花冠長3毫米。全部花冠外面有腺點。瘦果長2毫米。花果期8-9月。
間斷分佈。產湖北西北部、陝西(太白山)和黑龍江綏芬河流域。生於巖坡,海拔1200-3500米。蘇聯及朝鮮也有分佈。
全草入藥。辛,微苦,平。祛風鎮靜,清熱解毒。主治小兒驚風,風濕麻木和闌尾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