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異步時分複用

鎖定
異步時分複用又稱統計時分複用( STDM, Statistical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或智能時分複用,它對用户採用動態“按需分配”時隙,即只要用户有傳輸數據的需要時就應為其分配時隙,用户需要傳輸的數據量較大時,可以分配給它較多的時隙,需要傳送的數據量較小時,就分配給它較小的時隙;用户如果沒有數據需要傳送,則可以不分配時隙給它。因此每個用户分配的時隙寬度及順序均不固定,而是隨用户要求傳輸的數據量變化而變化。異步時分多路複用是計算機網絡中應用廣泛的多路複用技術 [1] 
中文名
異步時分複用 [1] 
外文名
Asynchronous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ATDM [2] 
別    名
統計時分複用或智能時分複用 [1] 
優    勢
鏈路利用率高 [3] 
劣    勢
附加地址導致的額外開銷 [3] 
所屬領域
多路複用技術 [1] 

異步時分複用簡介

異步時分複用也稱為統計時分複用,是對同步時分複用的改進,提高了鏈路的利用率。在同步時分複用中,每個站點都要分配時間片,如果有n個站點,至少需要n個時間片。而在異步時分複用中,時間片的數目要小於站點的數目,因為並不是每個站點在時間片到來時都有數據發送,所以在時間片數目相同的情況下,異步時分複用能支持更多的站點。 [3] 
圖1 圖1
在異步時分複用中,時間片不進行預分配,每個時間片可以被任何一個有數據發送的站點使用。複用器輪流掃描各個站點的輸入線路,如果有數據,就將其放入幀中;如果沒有數據,就跳過,當一幀放滿後就發送出去。由於時間片不事先分配,每個站點發送的數據在一幀中的位置是不固定的,因此在發送數據時要附加地址信息。 [3] 
如圖1所示,每站都編有地址,分別是1、2、3、4。幀中每個數據前都有地址信息。另外,從圖中還可以看出,每幀中只有3個數據,説明每幀有3個時間片,時間片的數目要小於站點的數目。 [3] 
統計時分複用提高了線路的利用率,但是附加的地址信息也帶來了額外的處理開銷。 [3] 

異步時分複用工作過程

圖2 圖2
異步時分複用的基本工作過程是多路複用器對用户數據輸入緩衝存儲器進行不斷掃描,根據掃描結果向線路上輸出複用後的多路用户數據信號。只要有任意用户向緩衝存儲器中輸入數據,複用器輸出線路就會持續不斷地工作。除非所有用户在同一時間內都沒有傳送數據的要求,線路才會處於空閒狀態。但是在參與複用的用户數較多時,這種情況出現的幾率極低,因此線路幾乎沒有閒置的機會。可見異步時分複用方式的線路利用率將比同步時分複用高。 [1] 

異步時分複用工作原理

異步時分多路複用允許動態地分配時間片。異步時分多路複用的工作原理如圖3所示。 [4] 
圖3 圖3
假設複用的信道數為m,每個週期T分為n個時間片。由於考慮到m個信道並不總是同時工作,為了提高通信線路的利用率,允許m>n。這樣,每個週期內的各個時間片只分配給那些需要發送數據的信道。在第一個週期內,可以將第1個時間片分配給第2路信號將第2個時間片分配給第3路信號,將第3個時間片分配給第8路信號……將第n個時間片分配給第m-1路信號;在第二個週期到來後,可以將第1個時間片分配給第1路信號,將第2個時間片分配給第5路信號,將第3個時間片分配給第6路信號……將第n個時間片分配給第m路信號,並且繼續循環下去。 [4] 
時間片序號與信道號之間不再存在固定的對應關係。這種方法可以避免通信線路資源的浪費,但由於信道號與時間片序號無固定對應關係,因此發送端無法確定應將哪個時間片的信號傳送到哪個信道。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異步時分多路複用的發送端需要在傳送數據的同時,還要傳送發送信道與接收信道的序號。 [4] 
參考資料
  • 1.    楊彥彬主編.數據通信技術: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09.06:第83頁
  • 2.    楊風暴主編.計算機網絡教程 第3版:國防工業出版社,2014.04:第24頁
  • 3.    楊英鵬主編;楊瑞良,鄒瑞源副主編.CDIO工程教育系列教程 公共基礎類 計算機網絡:東軟電子出版社,2013.04:第235頁
  • 4.    史紅梅主編.動車組網絡控制: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13.01:第14-1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