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異果短腸蕨

鎖定
異果短腸蕨(Diplazium heterocarpum Ching)是蹄蓋蕨科雙蓋蕨屬的一種植物。異果短腸蕨,石灰岩山地中小型植物。根狀莖短而直立,先端和葉柄基部疏被鱗片;鱗片褐色,闊披針形,厚膜質,全緣;葉簇生。命名來源:(植物分類學報) 酉陽短腸蕨(植物分類學報)
中文名
異果短腸蕨
拉丁學名
Diplazium heterocarpum Ching [3] 
植物界
蕨類植物門
木賊綱
水龍骨目
蹄蓋蕨科
雙蓋蕨屬
異果短腸蕨
保護級別
近危(IUCN標準)

異果短腸蕨形態特徵

異果短腸蕨葉子形態

異果短腸蕨線稿圖 異果短腸蕨線稿圖
能育葉長達35釐米;葉柄長達2-8 (-15)釐米,綠禾稈色,基部以上無鱗片,上面有1深縱溝;葉片矩圓披針形,基部略變狹,長8-15(-20)釐米,寬3-6釐米,羽裂漸尖的頂部以下一回羽狀;側生羽片8-24對,互生或下部的對生,近平展,披針形,急漸頭,基部不對稱,下側楔形,上側有幾與葉軸平行的三角形大耳狀突起,柄長達2毫米,邊緣(尤其上側)有波狀淺圓裂片,圓裂片上有細鋸齒;葉脈羽狀,下面稍隆起,在基部上側耳片中也為羽狀,有小脈2-3對,其餘小脈二至三叉,斜向上。葉為草質,幹後綠色,兩面光滑;葉軸綠禾稈色,光滑,上面有深縱溝。 [4] 

異果短腸蕨孢子形態

孢子囊羣線形,斜向上。稍彎曲,在羽片上達7對,有時基部上側耳片內有1-2對,單生(偶有雙生)於每組葉脈的上側1條,不達葉邊;囊羣蓋線形,淺褐色,膜質,全緣,宿存。孢子半圓形,周壁明顯而寬闊,具少數褶皺。 [1] 

異果短腸蕨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900-1 350米的石灰岩淺洞陰濕處石隙及石灰質土壤上。

異果短腸蕨分佈範圍

分佈於重慶(酉陽)、貴州(貴陽、安順、關嶺黃果樹、貴定)。模式標本採自貴州(貴定雲霧山)。

異果短腸蕨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近危(NT)。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