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異姓王

鎖定
中國歷史上進入帝制時期的異姓王,是指當朝皇族以外的、因功而受封王爵的人。最初封異姓王的是西漢開國皇帝劉邦
中文名
異姓王
類    型
中國帝制時期皇族外因功受封王爵者

異姓王西漢異姓王

西漢異姓王割據圖 西漢異姓王割據圖
秦統一中國後,廢除分封制,設立郡縣。秦末,抗秦起義風起雲湧,各地封建紛紛恢復。西漢重新統一後,一方面繼續推行郡縣制,同時保留了一部分封國,大者為王,小者為侯,分封給異姓功臣,主要的有七人:即齊王(楚王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趙王張耳、燕王臧荼(後燕王盧綰)、長沙王吳芮韓王信
張耳病死,子張敖即位,後因罪被為貶宣平侯。燕王臧荼謀反,被劉邦親兵討平。後燕王盧綰也被逼而叛變,最後老死在匈奴。楚王韓信被貶為淮陰侯,後被呂后處死。梁王彭越被貶,之後也被呂后處死。淮南王英布謀反,被劉邦抱病徵討,後被外甥吳回所殺。陳豨被迫投降匈奴,後來為匈奴作戰時被漢軍殺死。而得以善終的,可以説只有吳芮、張耳,長沙國歷經五世而亡。

異姓王呂后所封的異姓王

呂王呂台、梁王呂產趙王呂祿、燕王呂通魯王張偃

異姓王西漢附屬國異姓王

西漢初還有其他異姓王,比如南越王趙佗東甌王騶搖等等,但是這些王在當時只算是附屬國,還沒有在漢朝的版圖之內。

異姓王其他朝代的異姓王

東漢到南朝的異姓王
朝代
姓名
封號
備註
東漢
代王
建武十六年(40年)十二月受封 [68] 
魏王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五月受封 [1] 
魏王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繼位,改元延康,當年十月受禪稱帝 [2] 
曹魏
吳王
黃初二年十一月(222年1月)受封,黃龍元年四月(229年6月)稱帝 [3] 
晉王
鹹熙元年三月(264年5月)受封 [4] 
晉王
鹹熙二年八月(264年10月)繼位,泰始元年十二月(266年2月)受禪稱帝 [5] 
兩晉
原魏帝,泰始元年十二月(266年2月)降格 [6] 
陳留王
曹操玄孫,咸和元年(326年)十月受封 [7] 
曹恢
陳留王
曹勵子,興寧元年(363年)十月繼位 [8] 
曹靈誕
陳留王
曹恢子,太元八年(383年)十一月繼位 [9] 
陳留王
曹靈誕子,義煕四年(408年)十二月繼位 [10]  ,曾參與上表勸進擁立劉裕為帝 [11] 
楚王
原大司馬南郡公,元興二年(403年)由桓玄矯詔追封 [12] 
楚王
元興二年(403年)矯詔自立 [13] 
宋王
元熙元年(419年)正月受封,二年(420年)六月受禪稱帝 [14] 
五胡
元康六年(296年)十二月自立 [15]  ,建立前仇池
成都王
永興元年(304年)十月自立 [16]  ,光煕元年(306年)六月稱帝 [17]  ,建立成
漢王
永興元年(304年)十月自立 [18]  ,永嘉二年(308年)十月稱帝 [19]  ,建立漢
代王
建興三年(315年)二月受封 [20] 
趙王
太興二年(319年)二月受封 [21]  ,當年十一月受禪稱帝,建立後趙
燕王
鹹康三年(337年)十月自立 [22]  ,建立前燕
武德王
永和五年(349年)十一月受封 [23]  ,永和六年(350年)閏正月稱帝 [24]  ,建立冉魏
三秦王
永和六年(350年)閏正月自立 [25] 
涼王
永和十年(354年)正月自立 [26]  ,已先建立前涼
燕王
太元九年(384年)正月自立 [27]  ,建立後燕
濟北王
太元九年(384年)三月自立 [28]  ,當年四月建立西燕
安定王
太元九年(384年)三月受封 [29] 
秦王
太元九年(384年)四月自立 [30]  ,建立後秦
代、魏王
太元十一年(386年)正月自立,四月改稱魏王 [31]  ,建立北魏
苑川王
太元十二年(387年)三月受封 [32]  ,已先建立西秦
魏王
太元十三年(388年)二月自立 [33]  ,建立翟魏
三河王
太元十四年(389年)二月自立 [34]  ,太元二十一年(396年)六月建立後涼 [35] 
西平王
隆安元年(397年)正月自立 [36]  ,建立南涼
燕王
隆安二年(398年)正月自立 [37]  ,建立南燕
昌黎王
隆安二年(398年)四月弒君自立 [38] 
成都王
義煕元年(405年)二月自立 [39]  ,建立譙蜀
夏王
義煕三年(407年)六月自立 [40]  ,建立胡夏
河西王
義煕八年(412年)十一月自立 [41]  ,已先建立北涼
南朝
忠烈王
元朝泰定四年(1327年)正月追封為忠烈王 [42] 
武都王
後仇池國君主,永初三年(422年)四月受封 [43] 
曹虔季(秀) [44] 
陳留王
曹虔嗣弟,永初元年(420年)七月繼位 [45] 
曹銑
陳留王
曹虔季(秀)子,大明六年(462年)十一月繼位 [46] 
曹粲
陳留王
身份不詳,留曹銑後,元徽元年(473年)八月繼位 [47]  ,曾率百官詣門陳請齊王蕭道成接受宋順帝的禪讓 [48]  。建元元年(479年)八月國除 [49] 
零陵王
原晉帝,元熙二年(420年)六月降格 [50] 
司馬元瑜
零陵王
永初二年(421年)以宗室身份繼位,調整了魏室與晉室二王三恪次序 [51] 
司馬勗
零陵王
元嘉二十五年(448年)六月繼位 [52] 
司馬藥師
零陵王
泰始四年(468年)正月繼位 [53] 
(名失考)
零陵王
永明八年(490年)二月繼位 [54]  ,後續失考。天監元年(502年)蕭衍代齊後,下詔削除前朝封爵,只有宋室之後汝陰王的爵位得以保留。零陵王因已非二代之後,爵位被削除 [55] 
蜀王
益州農民起義首領,元嘉九年(432年)九月被趙廣強行立為蜀王 [56] 
齊王
昇明三年(479年)四月受封 [57]  ,於當月受禪稱帝
汝陰王
原宋帝,建元元年(479年)四月降格 [58] 
劉胤
汝陰王
建元元年(479年)十月受封 [59] 
劉端
汝陰王
史載繼位年份不詳,疑為516年繼位 [60] 
劉哲
汝陰王
史載繼位年份不詳,疑為523年繼位 [61] 
劉睿
汝陰王
原壽昌令,太平元年(556年)十二月受封 [62] 
陳王
太平二年(557年)十月受封 [63]  ,三天後受禪稱帝 [64] 
江陰王
原梁帝,永定元年(557年)十月降格 [65] 
蕭季卿
江陰王
永定二年(558年)四月受封 [66] 
蕭彝
江陰王
太建三年(571年)六月襲封 [67] 
唐朝:吳王杜伏威、燕王羅藝、漢陽郡王張柬之、扶陽郡王桓彥範、博陵郡王崔玄暐、南陽郡王袁恕己、平陽郡王敬暉東平郡王安祿山西平郡王哥舒翰汾陽郡王郭子儀雁門郡郭鋭、武威郡王郭昕定襄郡王郭英乂大寧僕固懷恩、晉昌王辛京杲高平王薛嵩、通義王朱滔、雁門郡王田承嗣、張掖王段秀實、昌化王白孝德常山王王景崇、潁川王陳敬瑄、琅邪王王重榮、鉅鹿王時溥蜀王王建、越王錢鏐臨清王羅弘信、太原王王處直上谷王成汭、梁王朱温等等。
宋朝:譙王郭守文(追封)、河南王慕容延釗(追封)、鄧王錢俶、衞王史彌遠、威武王石守信(追封)、渤海王高懷德(追封)、琅琊王王審琦(追封)、濟陽王曹彬(追封)、舒王王安石(追封)、 廣陽王童貫(太監)、同安郡王張邦昌、鄂忠武王岳飛(追封)、鄜王劉光世(追封)、蘄忠武王韓世忠(追封)、循王張俊(追封)、申王秦檜(追封)、和王楊存中(追封)、涪王吳玠(追封)、信王吳璘(追封)、永寧郡王郭師禹等等。
明朝:滁陽王郭子興(追封)、康山王陳友仁(追封)、中山武寧王徐達(追封)、開平忠武王常遇春(追封)、東甌襄武王湯和(追封)、麗江武靖王傅友德(南明追封)、寧陵武壯王馮勝(南明追封)、寧河武順王鄧愈(追封)、黔寧昭靖王沐英(追封)、定遠忠敬王沐晟(追封)、隴西恭獻王李貞(追封)、岐陽武靖王李文忠(追封)、舒城王丘福(追封)、河間忠武王張玉(追封)、定興忠烈王張輔(追封)、寧陽恭靖王張懋(追封)、忠勇王金忠(蒙古)、淝水王黃得功(追封)、鄂王金聲桓(追封)、始安王瞿式耜(追封)、中湘王何騰蛟(追封)、寧夏王李成棟、延平武王鄭成功、延平文王鄭經延平王鄭克塽、晉王李定國、秦王孫可望、蜀忠王劉文秀、延安王艾能奇、鞏昌王白文選慶陽王馮雙禮、漢陽王馬進忠、黔陽王皮熊、真定王鄭鴻逵(不受)、漢中王吳三桂(不受)、興化王洪承疇(不受)。
清朝:定南武壯親王孔有德、靖南王耿仲明、平南敬親王尚可喜、平西親王吳三桂、義王孫可望(追降義公)、嘉勇郡王福康安(追封)、武勳王揚古利(追封)、忠襄郡王黃芳世(追封)、忠勇郡王黃芳度(追封)、嘉勇郡王傅恆(追封)、梁王程彩、科爾沁郡王僧格林沁(科爾沁郡王是蒙古科爾沁部首領世襲的王爵,不止一人)。
參考資料
  • 1.    《三國志·魏書一·武帝紀》:二十一年春二月,公還鄴。……夏五月,天子進公爵為魏王。
  • 2.    《三國志·魏書二·文帝紀》:太祖崩,嗣位為丞相、魏王。尊王后曰王太后。改建安二十五年為延康元年。……冬十月癸卯,令曰:“諸將征伐,士卒死亡者或未收斂,吾甚哀之;其告郡國給槥櫝殯斂,槥音衞。送致其家,官為設祭。”……庚午,王升壇即阼,百官陪位。事訖,降壇,視燎成禮而反。改延康為黃初,大赦。
  • 3.    《三國志·吳書二·吳主傳》:二十五年春正月,曹公薨,太子丕代為丞相魏王,改年為延康。……十一月,策命權曰:“蓋聖王之法,以德設爵,以功制祿;勞大者祿厚,德盛者禮豐。……今封君為吳王,使使持節太常高平侯貞,授君璽綬策書、金虎符第一至第五、左竹使符第一至第十,以大將軍使持節督交州,領荊州牧事,錫君青土,苴以白茅,對揚朕命,以尹東夏。……黃龍元年春,公卿百司皆勸權正尊號。夏四月,夏口、武昌並言黃龍、鳳凰見。丙申,南郊即皇帝位,是日大赦,改年。
  • 4.    《晉書·卷二·文帝紀》:鹹熙元年春正月,檻車徵艾。……三月己卯,進帝爵為王,增封並前二十郡
  • 5.    《晉書·卷三·武帝紀》:鹹熙二年五月,立為晉王太子。八月辛卯,文帝崩,太子嗣相國、晉王位。……泰始元年冬十二月丙寅,設壇於南郊。
  • 6.    《晉書·卷三·武帝紀》:泰始元年冬十二月丙寅,……丁卯,遣太僕劉原告於太廟。封魏帝為陳留王,邑萬户,居於鄴宮;魏氏諸王皆為縣侯。
  • 7.    《晉書·卷七·成帝康帝紀》:咸和元年春二月丁亥,大赦,改元,大酺五日,賜鰥寡孤老米,二人斛,京師百里內復一年。……冬十月,封魏武帝玄孫曹勵為陳留王,以紹魏。
  • 8.    《晉書·卷八·穆帝哀帝海西公紀》:興寧元年春二月己亥,大赦,改元。……冬十月甲申,立陳留王世子恢為王。
  • 9.    《晉書·卷九·簡文帝孝武帝紀》:八年春二月癸未,黃霧四塞。……十一月庚申,詔衞將軍謝安勞旋師於金城。壬子,立陳留王世子靈誕為陳留王。
  • 10.    《晉書·卷十·帝紀第十》:(義煕)四年春正月甲辰,以琅邪王德文領司徒,車騎將軍劉裕為揚州刺史、錄尚書事……十二月,陳留王曹靈誕薨。
  • 11.    《宋書·卷二·武帝紀中》:王奉表陳讓,晉帝已遜琅邪王第,表不獲通。於是陳留王虔嗣等二百七十人,及宋台羣臣,並上表勸進,上猶不許。太史令駱達陳天文符瑞數十條,羣臣又固請,王乃從之。
  • 12.    《晉書·卷九十九·桓玄卞範之殷仲文傳》:元興二年,玄詐表請平姚興,又諷朝廷作詔,不許。……玄屢偽讓,詔遣百僚敦勸,又云:"當親降鑾輿乃受命。"矯詔贈父温為楚王,南康公主為楚王后。
  • 13.    《晉書·卷九十九·桓玄卞範之殷仲文傳》:置學官,教授二品子弟數百人。又矯詔加其相國,總百揆,封南郡、南平、宜都、天門、零陵、營陽、桂陽、衡陽、義陽、建平十郡為楚王,揚州牧,領平西將軍、豫州刺史如故,加九錫備物,楚國置丞相已下,一遵舊典。
  • 14.    《宋書·卷二·武帝紀中》:元熙元年正月,詔遣大使徵公入輔。又申前命,進公爵為王。……二年四月,徵王入輔。六月,至京師。晉帝禪位於王。
  • 15.    《資治通鑑·卷八十二·孝惠皇帝元康六年》:飛龍以其甥令狐茂搜為子,茂搜避齊萬年之亂,十二月,自略陽帥部落四千家還保仇池,自號輔國將軍、右賢王。
  • 16.    《資治通鑑·卷八十五·孝惠皇帝永興元年》:李雄以範長生有名德,為蜀人所重,欲迎以為君而臣之,長生不可。諸將固請雄即尊位。冬,十月,雄即成都王位,大赦,改元曰建興。
  • 17.    《資治通鑑·卷八十六·孝惠皇帝光煕元年》:六月,丙辰朔,帝至洛陽,復羊後。辛未,大赦,改元。……成都王雄即皇帝位,大赦,改元曰晏平,國號大成。
  • 18.    《資治通鑑·卷八十五·孝惠皇帝永興元年》:劉淵遷都左國城,胡、晉歸之者愈眾。淵謂羣臣曰:“昔漢有天下久長,恩結於民。吾,漢氏之甥,約為兄弟。兄亡弟紹,不亦可乎!”乃建國號曰漢。劉宣等請上尊號,淵曰:“今四方未定,且可依高祖稱漢王。”於是即漢王位,大赦,改元曰元熙。
  • 19.    《資治通鑑·卷八十六·孝懷皇帝永嘉二年》:冬,十月,甲戌,漢王淵即皇帝位,大赦,改元永鳳。
  • 20.    《資治通鑑·卷八十九·孝愍皇帝建興三年》:二月……詔進拓跋猗盧爵為代王,置官屬,食代、常山二郡。
  • 21.    《資治通鑑·卷九十一·中宗元皇帝太興二年》:春,二月,劉遐、徐龕擊周撫於寒山,破斬之。……石勒遣左長史王修獻捷於漢,漢主曜遣兼司徒郭汜授勒太宰、領大將軍,進爵趙王,加殊禮,出警入蹕,如曹公輔漢故事;拜王修及其副劉茂皆為將軍,封列侯。
  • 22.    《資治通鑑·卷九十五·顯宗成皇帝鹹康三年》:冬,十月,丁卯,皝即燕王位,大赦。
  • 23.    《資治通鑑·卷九十八·孝宗穆皇帝永和五年》:以武興公閔為大將軍,封武德王,司空李農為大司馬,並錄尚書事。
  • 24.    《資治通鑑·卷九十八·孝宗穆皇帝永和六年》:閔曰:“吾屬故晉人也,今晉室猶存,請與諸君分割州郡,各稱牧、守、公、侯,奉表迎晉天子還都洛陽,何如?”尚書胡睦進曰:“陛下聖德應天,宜登在位,晉氏衰微,遠竄江表,豈能總馭英雄,混壹四海乎!”閔曰:“胡尚書之言,可謂識機知命矣。”乃即皇帝位,大赦,改元永興,國號大魏。
  • 25.    《資治通鑑·卷九十八·孝宗穆皇帝永和六年》:姚弋仲、蒲洪各有據關右之志。弋仲遣其子襄帥眾五萬擊洪,洪迎擊,破之,斬獲三萬餘級。洪自稱大都督、大將軍、大單于、三秦王,改姓苻氏。
  • 26.    《資治通鑑·卷九十九·孝宗穆皇帝永和十年》:春,正月,張祚自稱涼王,改建興四十二年為和平元年。立妻辛氏為王后,子太和為太子,封弟天錫為長寧侯,子庭堅為建康侯,曜靈弟玄靚為涼武侯。
  • 27.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烈宗孝武皇帝太元九年》:垂至滎陽,羣下固請上尊號,垂乃依晉中宗故事,稱大將軍、大都督、燕王,承製行事,謂之統府。
  • 28.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烈宗孝武皇帝太元九年》:秦北地長史慕容泓聞燕王垂攻鄴,亡奔關東,收集鮮卑,眾至數千。還屯華陰,敗秦將軍強永,其眾遂盛。自稱都督陝西諸軍事、大將軍、雍州牧、濟北王,推垂為丞相、都督陝東諸軍事、領大司馬、冀州牧、吳王。
  • 29.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烈宗孝武皇帝太元九年》:庫傉官偉帥營部數萬至鄴,燕王垂封偉為安定王。
  • 30.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烈宗孝武皇帝太元九年》:萇自稱大將軍、大單于、萬年秦王,大赦,改元白雀,以尹詳、龐演為左、右長史,南安姚晃及尹緯為左、右司馬,天水狄伯支等為從事中郎,羌訓等為掾屬,王據等為參軍,王欽盧、姚方成等為將帥。
  • 31.    《資治通鑑·卷一百六·烈宗孝武皇帝太元十一年》:春,正月,戊申,拓跋珪大會於牛川,即代王位,改元登國。……四月,……代王珪改稱魏王。
  • 32.    《資治通鑑·卷一百七·烈宗孝武皇帝太元十二年》:三月,秦主登以竇衝為南秦州牧,楊定為益州牧,楊壁為司空、梁州牧,乞伏國仁為大將軍、大單于、苑川王。
  • 33.    《資治通鑑·卷一百七·烈宗孝武皇帝太元十三年》:二月,秦主登軍朝那,後秦主萇軍武都。翟遼遣司馬眭瓊詣燕謝罪;燕主垂以其數反覆,斬瓊以絕之。遼乃自稱魏天王,改元建光,置百官。
  • 34.    《資治通鑑·卷一百七·烈宗孝武皇帝太元十四年》:二月,呂光自稱三河王,大赦,改元麟嘉,置百官。
  • 35.    《資治通鑑·卷一百八·烈宗孝武皇帝太元二十一年》:三河王呂光即天王位,國號大涼,大赦,改元龍飛。
  • 36.    《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安皇帝隆安元年》:禿髮烏孤自稱大都督、大將軍、大單于、西平王,大赦,改元太初。
  • 37.    《資治通鑑·卷一百一十·安皇帝隆安二年》:趙王麟上尊號於德,德用兄垂故事,稱燕王,改永康三年為元年,以統府行帝制,置百官。
  • 38.    《資治通鑑·卷一百一十·安皇帝隆安二年》:汗諡寶曰靈帝,殺獻哀太子策及王公卿士百餘人,自稱大都督、大將軍、大單于、昌黎王,改元青龍。
  • 39.    《資治通鑑·卷一百一十四·安皇帝義煕元年》:二月……益州營户李騰開城納縱兵,殺璩及弟瑗,滅其家。縱稱成都王,以從弟洪為益州刺史,以明子為巴州刺史屯白帝。
  • 40.    《資治通鑑·卷一百一十四·安皇帝義煕三年》:勃勃自謂夏后氏之苗裔,六月,自稱大夏天王、大單于,大赦,改元龍升,置百官。
  • 41.    《資治通鑑·卷一百一十六·安皇帝義煕八年》:沮渠蒙遜即河西王位,大赦,改元玄始,置官僚如涼王光為三河王故事。
  • 42.    《篁墩文集·書先忠壯公封王宣命後》:按舊譜,忠壯公宣命封忠烈顯惠靈順善應王。近於《琴川壺溪譜》得其全文,乃封忠烈王,漢字及蒙古字分行書之。
  • 43.    《南史·卷一·宋本紀上》:(永初)三年春正月甲辰朔,詔刑罪無輕重悉原之。……夏四月乙亥,封仇池公楊盛為武都郡王。
  • 44.    《宋書·卷十五·志第五》“有司奏陳留國王曹虔秀長兄虔嗣早卒”中華書局校勘記:“曹虔秀”各本並作“曹虔季”,據本紀及通典禮典改。下文又出“曹虔季”,並改“曹虔秀”。
  • 45.    《宋書·卷三·本紀第三》:(永初元年)秋七月丁亥,原放劫賊餘口沒在台府者,諸徙家並聽還本土……己丑,陳留王曹虔嗣薨。
  • 46.    《宋書·卷十五·禮志五》:大明四年九月,有司奏:“陳留國王曹虔季長兄虔嗣早卒,季襲封之後,生子銑以繼虔嗣。今依例應拜世子,未詳應以銑為世子?為應立次子鍇?”太學博士王温之、江長議,併為應以銑為正嗣;太常陸澄議立鍇。右丞徐爰議謂:“禮後大宗,以其不可乏祀。諸侯世及,《春秋》成義。虔嗣承家傳爵,身為國王,雖薨沒無子,猶列昭穆。立後之日,便應即纂國統。於時既無承繼,虔季以次襲紹。虔嗣既列廟饗,故自與世數而遷,豈容蒸嘗無闕,橫取他子為嗣!為人胤嗣,又應恭祀先父。案禮文,公子不得禰諸侯。虔嗣無緣降廟就寢。銑本長息,宜還為虔季世子。”詔如爰議。 《宋書·卷六·本紀第六》:“(大明六年)十一月己卯,陳留王曹虔秀薨。”
  • 47.    《宋書·卷九·本紀第九》:(元徽元年)八月……庚午,陳留王曹銑薨。
  • 48.    《南史·卷四·齊本紀上第四》:高帝固讓,宋朝王公以下陳留王粲等,詣門陳請,帝猶未許。
  • 49.    《南史·卷四·齊本紀上第四》:“(建元元年)八月癸巳,省陳留國。”
  • 50.    《晉書·卷十·帝紀第十》:(元熙)二年夏六月壬戌,劉裕至於京師。傅亮承裕密旨,諷帝禪位,草詔,請帝書之。帝欣然謂左右曰“晉氏久已失之,今復何恨”乃書赤紙為詔。甲子,遂遜於琅邪第。劉裕以帝為零陵王,居於秣陵,行晉正朔,車旗服色一如其舊,有其文而不備其禮。帝自是之後,深慮禍機,褚後常在帝側,飲食所資,皆出褚後,故宋人莫得伺其隙,宋永初二年九月丁丑,裕使後兄叔度請後,有間,兵人逾垣而入,弒帝於內房。時年三十六。諡恭皇帝,葬衝平陵。
  • 51.    《宋書·卷六十·列傳第二十》:(荀伯子)又上表曰:“伏見百官位次,陳留王在零陵王上,臣愚竊以為疑。昔武王克殷,封神農之後於焦,黃帝之後於祝,帝堯之後於薊,帝舜之後於陳,夏後於杞,殷後於宋。杞、陳併為列國,而薊、祝、焦無聞焉。斯則褒崇所承,優於遠代之顯驗也。是以春秋次序諸侯,宋居杞、陳之上。考之近世,事亦有徵。晉泰始元年,詔賜山陽公劉康子弟一人爵關內侯,衞公姬署、宋侯孔紹子一人駙馬都尉。又泰始三年,太常上博士劉憙等議,稱衞公署於大晉在三恪之數,應降稱侯。臣以零陵王位宜在陳留之上。”從之。
  • 52.    《宋書·卷五·本紀第五》:(元嘉二十五年)六月庚戌,零陵王司馬元瑜薨。
  • 53.    《宋書·卷八·本紀第八》:(泰始)四年春正月己未,車駕親祠南郊,大赦天下。庚午,衞將軍巴陵王休若降號左將軍。乙亥,零陵王司馬勖薨。
  • 54.    《南齊書·卷三·本紀第三》:(永明)八年,春,正月,庚子,徵西大將軍王敬則進號驃騎大將軍,左將軍沈文季為領軍將軍,丹陽尹、鄱陽王鏘為江州刺史。詔放遣隔城虜俘,聽還本土。二月,壬辰,零陵王司馬藥師薨。
  • 55.    《梁書·卷二·本紀第二》:興運升降,前代舊章。齊世王侯封爵,悉皆降省。其有效著艱難者,別有後命。惟宋汝陰王不在除例。
  • 56.    《南史·卷四十五·列傳第五》:趙廣本以譎詐聚兵,頓兵城下,不見飛龍,各欲分散。廣懼,乃將三千人及羽儀,詐其眾雲迎飛龍。至陽泉寺中,謂道人程道養曰:"但自言是飛龍,則坐享富貴;若不從,即日便斬頭。"道養惶怖許諾。道養,枹罕人也,廣改名為龍興,號為蜀王、車騎大將軍、益梁二州牧,建號泰始元年,備置百官。以道養弟道助為驃騎將軍、長沙王,鎮涪城。廣自號鎮軍,帛氐奴徵虜將軍,梁顯鎮北將軍,同黨大帥張寧秦州刺史,嚴遐前將軍。奉道養還成都,眾十餘萬,四面圍城。
  • 57.    《宋書·卷十·順帝紀》:三年春正月甲辰,以江州刺史蕭嶷為鎮西將軍、荊州刺史,尚書左僕射王延之為安南將軍、江州刺史。……夏四月壬申,進齊公爵為齊王,增封十郡。
  • 58.    《南齊書·卷二·高帝紀下》:建元元年夏,四月,甲午,上即皇帝位於南郊。……封宋帝為汝陰王,築宮丹陽縣故治,行宋正朔,車旗服色,一如故事,上書不為表,答表不稱詔。
  • 59.    《南史·卷四·齊本紀上》:建元元年夏四月甲午,皇帝即位於南郊,……冬十月丙子,立彭城劉胤為汝陰王,奉宋後。
  • 60.    《梁書·卷三·武帝紀下》:(普通)三年春正月庚子,以尚書令袁昂為中書監,吳郡太守王暕為尚書左僕射,尚書左僕射王份為右光祿大夫。……夏四月丁卯,汝陰王劉端薨。
  • 61.    《梁書·卷三·武帝紀下》:中大同元年春正月丁未,曲阿縣建陵隧口石騏驎動,有大蛇鬥隧中,其一被傷奔走。……冬十月癸酉,汝陰王劉哲薨。
  • 62.    《梁書·卷六·敬帝紀》:太平元年春正月戊寅,大赦天下,其與任約、徐嗣徽協契同謀,一無所問。……十二月壬申,進太尉、鎮南將軍蕭勃為太保、驃騎將軍。以新除左衞將軍歐陽頠為安南將軍、衡州刺史。壬午,平南將軍劉法瑜進號安南將軍。甲午,以前壽昌令劉睿為汝陰王,前鎮西法曹、行參軍蕭鸑為巴陵王,奉宋、齊二代後。
  • 63.    《梁書·卷六·敬帝紀》:二年春正月壬寅,……秋八月甲午,加丞相陳霸先黃鉞,領太傅,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給羽葆、鼓吹。九月辛丑,崇丞相為相國,總百揆,封十郡為陳公,備九錫之禮,加璽紱遠遊冠,位在王公上。加相國綠綟綬。置陳國百司。冬十月戊辰,進陳公爵為王,增封十郡,並前為二十郡。
  • 64.    《陳書·卷一·高祖紀上》:十月戊辰,進高祖爵為王,……辛未,梁帝禪位於陳。
  • 65.    《陳書·卷二·高祖紀下》:永定元年冬十月乙亥,……《禮》陳杞、宋,《詩》詠二客,弗臣之重,歷代斯敦。梁氏欽若人祇,憲章在昔,濟河沈璧,高謝萬邦,茅賦所加,宜遵舊典。其以江陰郡奉梁主為江陰王,行梁正朔,車旗服色,一依前準,宮館資待,務盡優隆。
  • 66.    《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七·高祖武皇帝永定二年》:夏,四月,甲子,上享太廟。乙丑,上使人害梁敬帝,立梁武林侯諮之子季卿為江陰王。
  • 67.    《陳書·卷五·本紀第五》:(太建三年)六月丁亥,江陰王蕭季卿以罪免。甲辰,封東中郎將長沙王府諮議參軍蕭彝為江陰王。
  • 68.    《後漢書·卷一下·光武帝紀第一下》:盧芳遣使乞降,十二月甲辰,封芳為代王。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11-06]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