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異交

鎖定
異交是基因型不同的兩親配子的受精結合。異交產生的後代具有雜合基因型。兩親的基因型差異愈大,則其後代基因型雜合程度愈大,即雜合的等位基因位點愈多。雜合基因型是產生基因交換、重組和產生新基因型的基礎。
中文名
異交
外文名
outbreeding
定    義
親緣關係較遠個體間隨機交配
遺傳效應
創造遺傳變異的一種主要方法

異交遺傳效應

所以,有選擇的異交[人工雜交]是創造遺傳變異的一種主要方法。 2.異交增強後代的生活力 異交使後代的生活力增強,主要表現為生長勢、繁殖力、抗逆性等性狀的增強和產量的提高,即數量性狀方面比親本明顯提高,稱為雜種優勢。雜種優勢的強弱與基因型的雜合程度相關聯。在雜交親和的情況下,一般基因型的雜合程度愈大,則雜種優勢愈強。因此,利用異交增強後代生活力的效應,即利用雜種優勢,也是一種主要的育種方法。
兩個遺傳上不同的純合親本雜交產生的F1代,其羣體屬於同質雜合羣體。

異交異花基因型

在長期開放授粉的條件下,異花授粉作物品種羣體的基因型是高度雜合的,且羣體內個體間的基因型是異質的,沒有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個體。這樣的羣體屬於典型的異質雜合羣體。因此,它們的表現型是多種多樣的,缺乏整齊一致性,且其基因型與表現型不一致,根據表現型選擇的優良性狀常不能在子代重演。
但是,在一個封閉的體系中,即沒有選擇、突變、遺傳漂移等影響的體系中,經過若干代羣體內個體間的隨機交配,羣體內各種基因的頻率和基因型頻率將不再發生改變,即保持遺傳平衡狀態。這是著名的Hardy-Weinberg法則。異花授粉作物的“綜合品種”便是處於這樣狀態,是一種特殊的異質雜合羣體,因而也能在生產上應用多年。
由於異花授粉作物品種羣體內遺傳組成完全一成不變是很難的。新基因的進入(異交或突變),原有部分基因的丟失(常由小樣本選擇引起),都會不同程度地改變原羣體的遺傳組成。所以,異花授粉作物品種特別容易退化,需要嚴格的良種繁育程序。很多異花授粉作物主要地利用雜種優勢,羣體的遺傳組成簡單得多。

異交天然異交率

作物在自然條件下,後代中雜中個體所佔的比率。
其測定方法如下:
天然異交是與人工雜交相對而言的,是指同作物不同品種間的自然雜交。天然異交率的測定方法:通常是選擇受一對基因控制的相對性狀作為遺傳測定的標記性狀。以具有隱性性狀的品種為母本,將父、母本等距、等量隔行種植,任其自由傳粉結實,然後將母本植株上收穫的種子播種,進行後代苗期性狀的測定。如果測定的性狀為種子性狀,表現花粉直感,則當代母本植株上收穫的種子(已是F1代)可直接進行測定。計算出F1中顯性個體出現的比率,就是該品種的天然異交率。
天然異交率=( F1中顯性性狀個體數/ F1總個體數)×100%
也有人把上述結果乘以2,作為實際的天然異交率。這是因為同品種的植株間,也有同樣的天然異交機會,只是由於性狀相同而不能測定出來而已。
很多因素會影響天然異交率,如株行距大小、種植方向、風向和風力、温度和濕度、降雨以及傳粉昆蟲的數量等。作物本身品種間的差異,如開花期、開花習性、雜交親和性等,對授粉也有影響。因此,要在不同年份、地區、不同品種重複測定,才能獲得作物異交率的真實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