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畫龍點睛

(成語)

鎖定
畫龍點睛(拼音:huà lóng diǎn jīng)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張僧繇》。 [1] 
“畫龍點睛”原先是形容梁代畫家張僧繇作畫的神妙,後多比喻寫文章或講話時,在關鍵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使內容更加生動有力。該成語在句中一般充當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1-2] 
中文名
畫龍點睛
外文名
Make the finishing point [3] 
拼    音
huà lóng diǎn jīng
近義詞
錦上添花點石成金妙筆生花
反義詞
畫蛇添足弄巧成拙
成語出處
《歷代名畫記·張僧繇》
注音字母
ㄏㄨㄚˋㄌㄨㄙˊㄉㄧㄢˇㄐㄧㄥ
語法結構
連動式
成文用法
謂語定語狀語

畫龍點睛成語出處

張僧繇於金陵安樂寺畫四龍於壁,不點睛。每雲:“點之即飛去。”人以為妄誕,固請點之。須臾,雷電破壁,二龍乘雲騰去上天,二龍未點眼者皆在。(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張僧繇》) [1] 
後人根據這個故事概括出“畫龍點睛”這句成語。

畫龍點睛成語故事

“畫龍點睛”故事配圖
“畫龍點睛”故事配圖(2張)
南北朝時期,梁朝有位畫家名叫張僧繇,他的畫特別傳神。皇親貴族,富商大賈都爭相索求他的畫。
傳説有一年,張僧繇奉梁武帝之命,前去金陵安樂寺的牆上畫四條金龍。僅三天,他就畫出了四條活靈活現、威風凜凜的龍。這四條龍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與真龍竟沒有什麼差別。一時間,圍觀的人都大為驚歎。
然而當人們湊近細看時,才發現這些龍全都沒有眼睛。這樣明顯的缺陷讓大家感到非常不解,紛紛請求張僧繇為龍添上眼睛。張僧繇卻笑着説:“為龍畫上眼睛不難,可一旦畫了眼睛,這四條龍可就飛走了。”
大家一聽這話,都哈哈大笑起來,覺得他十分荒唐。畫出來的龍怎麼會飛走呢?所有的人都不相信,認為張僧繇在開玩笑。於是,張僧繇只好答應先給其中兩條龍畫眼睛。他當着眾人的面,提起筆輕輕在畫上點上眼睛。剛畫完,不可思議的事就發生了:天空忽然烏雲密佈,緊接着一陣電閃雷鳴,在狂風暴雨中,那兩條龍竟真的震破牆壁,凌空飛起,最終消失在雲層中。
眾人全都驚得目瞪口呆。等雲散天晴時,大家看到雪白的牆壁上果然只剩下兩條龍了。而張僧繇只是站在一旁,笑而不語。 [4] 

畫龍點睛成語寓意

“畫龍點睛”後龍便破壁飛去的神話傳説固然不可信,但點睛傳神在藝術上的重要性,卻是毋庸置疑的。做任何一件事情,無論之前做得如何出色,但是關鍵的那一步沒有做好,可能一切都會等於零。所以要專注於事物的關鍵點,畫好最後的點睛之筆,事物才能變得圓滿。如果事物缺少了最美好的點綴,可能會黯淡無光,失去光彩。 [5] 

畫龍點睛成語運用

畫龍點睛成文用法

“畫龍點睛”比喻藝術創作在關鍵處着墨或寫作、説話時在關鍵處加上精闢詞語,可使內容更加生動傳神;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多用於説話寫作。現代一般指的是在寫作過程中,增添一句總結的話,可以用“畫龍點睛”來評價。經常與“點鐵成金”連用。 [1]  [2]  [6] 

畫龍點睛運用示例

明·張岱《博浪椎傳奇序》:“子房得此數語,真如畫龍點睛,從此飛騰變化,莫可測識者矣。” [6] 
清·廖燕《金聖嘆先生傳》:“然畫龍點睛,金針隨度,使天下後學悉悟作文用筆墨法者,先生力也。” [6] 
秦牧《車窗文學欣賞》:“然而一個好題目,卻常常對作品有畫龍點睛之妙,激發人們閲讀的興趣。” [6] 

畫龍點睛成語辨析

畫龍點睛—頰上三毫—點睛之筆
這三者都有在説話或寫文章時增添一句關鍵的話就會使內容更加生動有力的意思。不過,在程度範圍上有區別:“畫龍點睛”主要適用的範圍是説話、作文章,“頰上三毫”主要適用的範圍是作畫或者作文章,“點睛之筆”的適用範圍是作文或者説話。 [6] 
參考資料
  • 1.    許振生主編;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新華成語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01:301-302
  • 2.    賀銘華主編.南海出版公司.多功用成語典故辭典[M]:海口,1991.08:366
  • 3.    喻家樓編著.漢語成語英譯詞典[M].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1998.11:184
  • 4.    遲紅葉編寫;戴友生等繪畫.寫給孩子的中華成語故事 人物篇[M].長春: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2018.02:34-36
  • 5.    邵勳潛,張丹琴編著.成語故事[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14.09:60-61
  • 6.    王俊編著.讀成語·識天下 走進中國傳統文化 技藝篇 1[M].北京:開明出版社,2015.03: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