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番邑

鎖定
番邑(古讀PóYì),春秋時期楚國地名,主要指贛東北一帶,中心地域在今江西省鄱陽縣。
中文名
番邑
拼    音
PóYì

番邑文獻記載

史記》:楚昭王十二年,吳取番邑,楚恐,去郢徙若阝。秦為番縣吳芮為番令,稱番君是也。漢為鄱陽縣。高祖十一年,追斬黔佈於番陽縣,即此。後漢仍屬豫章郡。建安中,孫權置鄱陽郡治焉。晉、宋屬鄱陽郡。齊仍為郡治。隋、唐以後,州郡皆治此。今編户三百四十里。

番邑區劃範圍

清朝同治年間編撰的《鄱陽縣誌》記載:“考春秋時輿地(番邑),南接豫章,西接楚,東姑蔑今衢州府,北鵲岸今舒城縣,東北鳩茲今蕪湖縣,西南艾今寧州,西北灊今九江府。大矣!漢魏以來,屬易經界,猶帶宣歙,延袤千里。後漸析置廣晉今廢、梟陽今都昌、新平今浮樑諸縣。”
可以看出,春秋時代的番邑十分廣袤,不但囊括了今贛東北全境,還包括皖南、皖西南的部分地區,其中就有後世的宣州、歙州(即徽州)等地。

番邑地名變遷

春秋建制,始名番邑。秦皇一統中國,宇內首設番縣。西漢曰番陽,東漢稱鄱陽。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