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番茄臍腐病

鎖定
番茄臍腐病是番茄遇不適宜的環境條件時常見的生理失調症,僅發生在番茄果實上。 [2] 
番茄臍腐病為番茄種植中的重要病害。特別是連茬種植的土地,發病率達3-5%,減產20-30%,嚴重時絕收,造成了很大的經濟損失。 [1] 
中文名
番茄臍腐病
別    名
蒂腐病
為害作物
番茄
為害部位
果實

番茄臍腐病病原特徵

番茄臍腐病的主因為生理障礙(無病原菌),是番茄遇不適宜的環境條件時常見的生理失調症。 [2] 

番茄臍腐病為害症狀

番茄臍腐病僅發生在番茄果實上。以青果期至着色期前最易發病,發病初始在幼果臍部、花器殘餘部位及其附近產生水浸狀斑,暗綠色,後擴大為暗褐色大斑,有時擴展到半個果實。當病部深入到果肉內部時,果肉組織呈幹腐狀收縮,較堅硬,被害部分外部呈扁平狀,表面皺縮,病果一般不腐爛。後期遇濕度高時,病部極易被其他腐生黴菌寄生,在病部出現黑褐色或其他顏色黴狀物,造成病果軟化腐爛。 [2] 
番茄臍腐病

番茄臍腐病發生原因

番茄座果期,當田間水分滿足植株正常生長需求時,植株的各組織器官間的供水是相對平衡的;而當處於燥熱氣候、乾旱時水分供應缺乏,葉片因蒸騰作用與其他組織器官進行水分爭奪,番茄葉片的細胞滲透壓比果實的細胞滲透壓要高,水分被葉片奪取,果實的遠點臍部因大量缺水引起組織壞死,生長髮育受阻,形成臍腐。也有認為是植株不能從土壤中吸收足夠的鈣素和硼素,致使臍部細胞的生理紊亂,失去控制水分的能力而發病。 [2] 

番茄臍腐病流行規律

在中國上海及長江中下游地區,番茄臍腐病的多發季節主要在5-9月。通常在植株結果期,外界高温乾旱,西南風向的熱燥風大,植株因缺水導致吸水能力減弱發病嚴重;還常發生在多雨季節過後接連乾旱,特別是在梅雨過後突然乾旱也常導致發病。田塊間土壤中氮肥偏多,營養生長過旺導致土壤缺鈣,果實不能及時得到鈣的補充,能引發病害。栽培上施用未腐熟的有機肥料或施肥過重過濃引起燒根或根系發育不良,使根系的正常吸水能力受影響,均易發病。 [2] 

番茄臍腐病防治方法

番茄臍腐病農業防治

  1. 抗病品種的選用:首選果皮較光滑,果實較尖的品種,這類通常具有較強的抗病性能,在易發地區推薦選用,如長春1號,橘黃佳櫈等品種。 [1] 
  2. 科學施肥:補充鈣素、施足基肥、合理配合。土壤缺鈣時,每畝用消石灰或碳酸鈣50千克均勻撒於地面並翻入耕層中。施足腐熟的農家肥人糞尿或雞糞,增加追肥中的氮肥,並降低基肥氮的使用率。在番茄施氮時,若純氮施用超過30千克/畝,就會導致臍腐病發病嚴重,所以控制氮肥用量成為了番茄增產的關鍵。另外,鈣磷與鈣鉀合理配合,可顯著提高番茄吸收總鈣量和實吸鈣量,改善番茄果實的品質。 [1] 
  3. 採用根外追施鈣肥技術:番茄結果後1個月,是吸收鈣的黃金時期。這時可噴灑1%的過磷酸鈣,或者選用0.5%氯化鈣加5毫克/千克萘乙酸、0.1%硝酸鈣及愛多收6000倍液。每次間隔15天,連續噴灑2-3次。值得注意的是使用氯化鈣及硝酸鈣時,不可與含硫的農藥及磷酸鹽(如磷酸二氫鉀)混合使用,以免產生沉澱。 [1] 
  4. 控制温、濕度:應防止土壤乾濕不定,切忌土壤過分乾旱。定植時澆1次緩苗水,以後在花序開花坐果時灌溉,水量不能過大。以後根據土壤墒情酌情澆水,以保持土壤濕潤。 [1] 
  5. 田間管理:中耕時鬆土,且施草木灰200千克/畝,應施於7-8釐米土層內,以促進土壤透氣、透水,增強植株抗病性,這些簡易的方法可大大杜絕臍腐病的發生。 [1] 

番茄臍腐病化學防治

一般在發病時,選擇1%的過磷酸鈣或0.1%氯化鈣進行根外施肥,每週1次,防治效果十分顯明。值得注意的是,噴藥時一定要接觸葉片及果實,尤其是果實。 [1] 
參考資料
  • 1.    努爾孜拉·熱馬佔. 番茄臍腐病的發生及防治[J]. 農民致富之友, 2017, (6):56.
  • 2.    金明弟,路鳳琴,李惠明,蔬菜職業農民技術指南,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05,第23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