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番茄枯萎病

鎖定
番茄枯萎病是由番茄尖鐮孢菌番茄專化型引起的、發生在番茄的病害。主要危害番茄的根莖部,多在開花結果期開始發病。發病初期,僅植株下部葉片變黃,後呈褐色菱蔫乾枯,但不脱落。病症有時僅出現於莖的一邊,或一片葉一邊發黃而另一邊正常。剖視莖、葉柄及果柄,可見其維管束均呈褐色。潮濕環境下,病株莖基部產生粉紅色黴。 [1] 
番茄枯萎病是番茄的重要病害,分佈廣泛,在中國大部分地區都有發生。發病率15-20%,嚴重時植株全部枯死。棚室番茄生產中發生嚴重,可對產量造成很大的損失。 [2] 
番茄枯萎病防治難度大,因此,番茄種植户需要深入分析番茄枯萎病的發生原因,瞭解番茄枯萎病發病的初期表現,在發病初期及時發生並進行相應的處理,在此基礎上加大管理力度,採取科學有效的綜合防治措施,降低番茄枯萎病的發生率。 [4] 
中文名
番茄枯萎病
外文名
Tomato Fusarium wilt
別    名
半邊枯、萎蔫病
病    原
番茄尖鐮孢菌番茄專化型
為害作物
番茄
為害部位
根莖部

番茄枯萎病病原特徵

番茄枯萎病病原為番茄尖鐮孢菌番茄專化型(學名:Fusarium oxysporum f. sp. lycopersici Snyder et Hansen),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分生孢子有大小兩型:小型分生孢子卵形至長橢圓形,無色單胞,大小(5-14)微米×(2-4.5)微米。大型分生孢子鐮刀形或長紡釺錘形,無色,有2-3個分隔,多數為3個分隔,大小(19-45)微米×(3-5)微米。病菌在馬鈴薯蔗糖培養基上,菌落白色至紫紅色,除形厲大、小型的分生孢子外,並有厚垣孢子產生。厚坦孢子在菌絲上頂生或間生,圓形至橢圓形,單胞,黃褐色,大小(11.2-15.0)微米×(9.5-11.2)微米。病菌的適宜生長髮育温度為27-28℃、最高温度為38℃、最低温度為5℃,只侵害番茄。 [1]  [3] 

番茄枯萎病危害症狀

番茄枯萎病主要危害番茄的根莖部。病害症狀主要表現期為成株期。生長期根莖染病,表現過程是初始植株葉片中午呈萎蔫下垂,早晚又恢復正常,葉色變淡,似缺水狀,反覆數天後,逐漸遍及整株葉片婁蔫下垂,葉片不再復原,最後全株枯死。橫剖病莖,病部維管束變褐色,另有症狀表現發病株一般在莖的中下部出現較多的不定氣生根。田間濕度高時,在枯死株的莖基部常有粉紅色黴層產生,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程進展較慢,15-30天才枯死,無乳白色粘液流出。 [2]  [5] 
番茄枯萎病

番茄枯萎病侵染循環

病菌以菌絲體或厚垣孢子隨病株殘餘組織遺留在田間越冬,可進行腐生生活,也能以菌絲體附着在種子上越冬,成為翌年初侵染源。在環境條件適宜時,病菌主要借雨水、灌溉水和昆蟲等傳播,從根部傷口、自然裂口或根冠侵入;也可從莖基部的裂口侵入。侵入後開始蔓延,通過木質部進入維管束,並向上傳導,危害維管束周圍組織,阻塞導管,干擾新陳代謝,導致植株萎蔫枯死播種帶菌種子,種子萌發後病菌即可侵入幼苗,成為次侵染源。地下害蟲危害、線蟲危害造成的傷口也可傳播病害。 [5] 

番茄枯萎病流行規律

  1. 連作致病:若某地區蔬菜種植種類單一,會使土壤中的病菌長期繁殖與增加,進而加重危害程度,導致連作障礙問題頻發,嚴重限制蔬菜生產的發展。已有數據統計,若同一類蔬菜重複種植超過3年,番茄枯萎病的發生幾率可高達91.12%以上。 [4] 
  2. 種子帶菌:若有機肥中含有植株病殘體或是種子帶菌,均會增加番茄枯萎病的發生風險。同時,在育苗前,未嚴格消毒的育苗土與種子,在育苗時苗牀的高温度與高濕度將會促進病菌的生長與繁殖,導致病菌從幼苗根部侵入繁殖並蔓延於維管束中,進而引發番茄枯萎病。 [4] 
  3. 田間管理不當:種植番茄時未採取科學有效的措施進行管理,例如排水不良、棚室地勢低窪、底肥不足與頻繁澆水等,均會增加棚內土壤的含水量,導致植株根系持續處於不利於發育的土壤環境中,降低番茄的抗病能力,在病菌入侵時極易發生枯萎病。此外,若土壤微量元素不足、番茄種植密度過大也會引發番茄枯萎病。 [4] 
  4. 重茬:據相關研究報道,其他茄科作物連作年限與番茄枯萎病的發生密切相關,這是因為病菌可長期穩定的存活於土壤中,若是某個地區發生枯萎後未進行及時有效的處理,僅需要5-6年即可由零星病株進展為普遍發病,同時這也是近些年番茄枯萎病日益嚴重的主要原因。 [4] 
  5. 土壤類型:番茄根系的良好發育需要滿足三個條件,即土壤疏鬆、表土層厚與透水性強。若番茄植株生長健壯,其抗病能力將會隨之上升,不易發生番茄枯萎病或是發生輕度較輕。若土壤透水性差、表土層淺,將會抑制番茄根系的發育,並引發番茄枯萎病。同時,番茄一般種植於中性或微酸性土壤中,若土壤pH值低於3.5或高於9.0,番茄枯萎病不易發生,若土壤pH值4.5-6,發生枯萎病的程度則相對嚴重。 [4] 
  6. 澆灌與土壤含水量:番茄根系相對發達,並且吸水能力強,植株在生長期對水分有較高的需求。而澆灌可對土壤含水量造成影響,也可為病菌在田間的傳播創造條件,若是澆水次數不合理,可降低通透性,直接影響到番茄根系的生長,促使病菌大量入侵與傳播,導致番茄枯萎病暴發流行。 [4] 

番茄枯萎病防治方法

番茄枯萎病農業防治

  • 清潔棚室:番茄收穫後首先拔除田間雜草,帶出田間集中進行漚肥或燒燬處理。在此基礎上,通過深翻地滅茬與曬土等方式分解病殘體,阻斷病菌的傳播機會,減少蟲源、病源。在清潔棚室過程中無需去膜,在天氣炎熱時翻地並堵住棚口15天,通過高温殺滅病菌。 [4] 
  • 選擇抗病品種:為減少番茄枯萎病的發生,在種植番茄前應選擇抗病品種,例如齊達利、普羅旺斯、光輝與百利等品種均具有較強抗病性,適宜種植。 [4] 
  • 實行輪作:若某一地塊連續種植番茄超過2年,可與種植超過3年的其他蔬菜進行輪作,並避開茄科作物。 [4] 
  • 規範田間管理:在移栽時做好保護工作,避免對根造成損傷後為病菌的入侵創造機會。同時,加大觀察力度,若發現病株,及時連根拔除並進行銷燬,在病穴中撒一定量的石灰。在種植過程中,儘可能使用腐熟有機肥與鉀肥,減少氮肥、磷肥與化肥使用量。由於土壤通透性差與高温高濕等條件極易引發番茄枯萎病,番茄種植户可採取深中耕,並對澆水次數進行嚴格控制,確保土壤地温適宜。為提高抗病性,在番茄生長前期應適當對水分與施肥量進行控制,保證根系的生長。在生長後期後澆水與施肥則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則,避免水分、施肥量較多為病菌提供蔓延機會。此外,澆水後將棚口開大,促進排濕,為番茄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 [4] 

番茄枯萎病化學防治

  • 種子消毒:若選擇的種子未包衣,則需要進行温湯浸種消毒,方法:在60℃左右的温水中放置種子,持續攪拌至水温為30℃後取出,將取出的種子進行多次沖洗,並放置於質量分數0.1%高錳酸鉀液中,浸泡30分鐘後再次沖洗,洗淨後即可催芽播種。 [4] 
  • 土壤消毒:為加快作物的生長質量,在播種時禁止使用未腐熟糞肥,可施用腐熟的有機肥或是酵素菌漚制的堆肥,促進番茄抗病能力的提升。針對土壤病菌大量聚集於地下且蟲害嚴重的田塊,需要在播種前溝施或撒施滅菌、殺蟲藥土,削弱病菌活性。在定植過程中,則需要將生物菌劑放置於定植的西紅柿穴內。播種後大量覆蓋藥土,並在移栽前噴施除蟲滅菌劑,提高抗病害能力。 [4] 
  • 灌根防治:發現病株同時,使用質量分數20%鉻氨銅600-8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與70%甲基託布津600-800倍液做灌根處理,每株灌液量控制在250-300毫升,每隔7天灌根1次,共灌3次。 [4] 
參考資料
  • 1.    郭書普.蔬菜病蟲草害原色圖譜.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5.04:24-25
  • 2.    郭普.植保大典.湖北:中國三峽出版社,2006.10:281-282
  • 3.    李娟. 番茄枯萎病的研究進展[J]. 河南農業, 2019, (12):36.
  • 4.    王雲霞. 番茄枯萎病的發生原因及綜合防治[J]. 農業技術與裝備, 2019, (6):89-90.
  • 5.    金明弟,路鳳琴,李惠明.蔬菜職業農民技術指南.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05:227-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