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番城街道

鎖定
番城街道,隸屬於河南省信陽市固始縣,地處固始縣中部,東與沙河鋪鄉隔史河相望,南與秀水街道相連,西與楊集鄉毗鄰,北隔灌河與洪埠鄉相望。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2.24千米,南北最大距離7.37千米,總面積74.87平方千米。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46501人。 [1] 
明朝,屬中和鄉南隅裏、西隅裏、西曲裏、北隅裏和東曲裏。清朝,分屬川山裏、西曲裏、官莊裏、東曲裏。1961年,屬城郊區。1962年7月,改城郊公社。1983年,改城郊鄉。2011年8月,撤鄉分設番城街道辦事處。 [1]  截至2020年6月,番城街道下轄22個社區。 [2] 
2011年,番城街道財政總收入1320萬元,比上年增長11%;地方財政收入1084萬元,比上年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7156元。 [1] 
中文名
番城街道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河南省信陽市固始縣
地理位置
固始縣中部
面    積
74.87 km²
下轄地區
22個社區
政府駐地
鳳凰大道西段北側
電話區號
0376
郵政區碼
465200
車牌代碼
豫S
人    口
46501人(2011年)

番城街道歷史沿革

明朝,屬中和鄉南隅裏、西隅裏、西曲裏、北隅裏和東曲裏。
清朝,分屬川山裏、西曲裏、官莊裏、東曲裏。
民國初,大部屬城關區,西部屬胡族區,西北部屬楊集區。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大部分屬孝義鄉,西北灌河東南岸一帶屬道超鄉。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屬城關區。
1951年,分屬城關、汪棚、胡族、道超、洪埠等區。
1952年,分屬洪埠區、道超區。
1955年,分屬洪埠區、汪棚區。
1956年8月,分屬汪廟、南大橋、汪棚、陽關鋪等鄉。
1958年9月,屬鋼鐵公社(駐城關北后街東側)。
1959年9月,屬城郊(大)公社。
1961年,屬城郊區。
1962年7月,改城郊公社。
1983年,改城郊鄉。
2011年8月,撤鄉分設番城街道辦事處。 [1] 

番城街道行政區劃

2011年末,番城街道轄汪廟、大棚、陳廟、六里棚、瓦房、六里廟、香樟苑、湖畔春天、仁裏9個居民居委會,陳圍、淮堰、大寨、周集、學堂、東廟、關廟、仰廟、十里井9個村民委員會;下設130個居民小組、88個村民小組。 [1] 
截至2020年6月,番城街道下轄22個社區。 [2]  街道辦事處位於鳳凰大道西段北側。 [1] 
詹大塘社區
瓦坊社區
淮堰社區
鳳凰園社區
汪廟社區
陳廟社區
學堂社區
蓮花社區
六里棚社區
仁里社區
仰廟社區
新棚社區
香樟苑社區
東廟社區
十里井社區
固城社區
湖畔春天社區
周集社區
大寨社區
/
大棚社區
關廟社區
陳圩社區
/

番城街道地理環境

  • 位置境域
番城街道地處固始縣中部,東與沙河鋪鄉隔史河相望,南與秀水街道相連,西與楊集鄉毗鄰,北隔灌河與洪埠鄉相望。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2.24千米,南北最大距離7.37千米,總面積74.87平方千米。 [1] 

番城街道人口

2011年末,番城街道轄區總人口46501人,城鎮常住人口40289人,城鎮化率86.6%,另有流動人口51631人。總人口中,男性24120人,佔51.87%;女性22381人,佔48.13%; 14歲以下10849人,佔23.33%; 15~64歲32551人,佔70%;65歲以上3101人,佔6.67%。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46361人,佔99.7%;有回、朝鮮、滿、彝4個少數民族。 [1] 

番城街道經濟

番城街道綜述

2011年,番城街道財政總收入1320萬元,比上年增長11%;地方財政收入1084萬元,比上年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7156元。 [1] 

番城街道農業

番城街道有農業耕地面積27791畝,人均0.59畝;林地面積3305畝。2011年末,農業總產值2.15億元,農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的20.1%;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11395.5噸,人均245千克。主要經濟作物有油料作物等。2011年,油料作物種植面積9000畝,產量1170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生產肉類3950噸,其中豬肉3896噸,牛肉21噸,羊肉33噸,禽蛋3463噸,畜牧業總產值9030萬元,佔農業總產值的42%。 [1] 
截至2011年末,番城街道累計造林2800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228萬株,活立木蓄積量5600萬立方米。漁業以淡水養殖為主,可用於水產養殖的淡水水面4.32平方千米。魚塘養殖面積320公頃,產量400噸。2011年,大型農業機械400台(輛)。 [1] 

番城街道工業

2011年,番城街道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6家,職工2890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0.6億元,比上年增長2%。 [1] 

番城街道商業

2011年末,番城街道有商業網點2715個,職工7001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3億元,比上年增長1.9%。 [1] 

番城街道金融

2011年,番城街道各類存款餘額9.1億元,比上年增長27%。 [1] 

番城街道社會事業

番城街道教育事業

2011年末,番城街道有幼兒園15所,在園幼兒809人,專任教師60人;小學15所,在校生3696人,專任教師204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123人,專任教師96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1] 
2011年,番城街道教育經費達760萬元,比上年提高了10個百分點。 [1] 

番城街道科技事業

2011年,番城街道有省級科普示範基地1個,科普培訓中心1家,科技人才230人。 [1] 

番城街道文體事業

2011年末,番城街道有文化藝術團體4個,文化站1個,公共圖書室10個,藏書31000冊。
2011年末,番城街道有體育場地11處,健身器材72個。
2011年末,番城街道廣播入村率100%;有線電視用户2560户。 [1] 

番城街道醫療衞生

2011年末,番城街道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16個;病牀89張,每千人擁有醫療牀位1.9張。專業衞生人員89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衞生技術人員1.9人。 [1] 
2011年,番城街道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0.2/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6.7%,農村衞生廁所普及率89.8%。 [1] 

番城街道社會保障

2011年,番城街道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53户,人數62人,支出11.9萬元;城市醫療救助17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40人次,共支出2.1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881户,人數1970人,支出170.2萬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7人,支出42160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336人,支出50.4萬元;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582人次,共支出174.6萬元;農村臨時救濟682人次,支出16.3萬元。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19人。 [1] 

番城街道交通

番城街道交通便利,境內有蓼城大道、鳳凰大道等道路過境。 [1] 

番城街道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番城街道因境內有番國古城遺址得名。 [1] 
參考資料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黃樹賢總主編;張克強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河南省卷[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7年3月:2977.
  • 2.    2020年行政區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