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留者攻之

鎖定
留者攻之,治則名。出《素問·至真要大論》。指病邪留滯不去的病證。用瀉下、滌飲、攻瘀等攻邪的方法治療。 [1] 
中文名
留者攻之
外文名
retention requiring purgtion
定    義
指病邪留滯不去的病證
拼音註釋
liú zhě gōng zhī
詞語出處
《內經》中的七篇大論是王冰在整理《素問》時補入的,主要論述運氣學説,為《內經》主要學術內容之一。在對疾病的治療方面,七篇大論作了重大貢獻,主要表現在創立了諸多治則治法:
第一次提出 “ 逆者正治,從者反治 ” 原則。 “ 寒者熱之,熱者寒之 ”“ 堅者削之,客者除之,勞者温之,結者散之,留者攻之,燥者濡之,急者緩之,散者收之 ……” 均屬正治法, “ 寒因寒用,熱因熱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 則屬反治法。但無論正治、反治,其本質則一,目的均是 “ 疏氣令調,則其道也 ” 。
留者攻之,治則名。指病邪留滯不去的病證,如宿食、痰飲、蓄血等。用瀉下、滌飲、攻瘀等攻邪的方法治療。
留者攻之,治法。指對邪氣積聚或已成形,或未成形而結聚鬱塞不行之類的病症。應該用攻逐邪氣的方法治療。《素問·至真要大論》:“寒者熱之,熱者寒之……結者散之,留者攻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