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留美幼童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學生)

鎖定
中國留美幼童指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學生。公元1872年到1875年間,由容閎倡議,在曾國藩李鴻章的支持下,清政府先後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學生赴美國留學。這批學生出洋時的平均年齡只有十二歲。
這批留美生中從事工礦、鐵路、電報者30人,其中工礦負責人9人,工程師6人,鐵路局長3人;從事教育事業者5人;從事外交行政者24人;從事商業者7人;進入海軍者20人。總之,除早亡、留美不歸和埋沒故里者外,大都在不同的崗位上為中國的現代化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中文名
留美幼童
人    物
詹天佑蔡紹基等120人,平均年齡十二歲
英文姓名
Jeme Tien Yau、Tsai Shou Kee
籍    貫
廣東香山為主
跨越時段
1872年到1875年間
倡議者
容閎

留美幼童留美幼童簡介

留美幼童指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學生。1872~1875年間清政府選派120名12歲左右的“留美幼童”。
當時中國日益深入地捲入國際事務,迫切需要一批掌握外國的語言,瞭解外國情形的人才,雖然於京師、上海、廣州開辦了同文館或廣方言館,但遠不能適應複雜的外交事務之需。隨着19世紀60年代中期洋務派主持的軍事、民用企業的陸續創辦,又急需一批掌握國外先進科學知識和技術的科技人員。洋務派認為選派聰穎幼童赴外國學習各種科學技術,業成歸來,在國內分科傳授,中國便可以掌握西人之長技。於是在留學歸來的容閎極力促進下,1870年冬清政府批准了選派幼童出國留學的請求。同時,決定分4批,每批招30人,在上海山東路外萬國公墓對面開辦一所留美預備學堂(亦稱“出洋局”),幼童在該學堂學習一年中文、英文,考試合格再赴美留學。1871年春,經容閎四處奔波才招滿第一批30人。次年夏,30人考試合格,於8月11日從上海出發。1873年6月12日,第二批幼童出發(還有7名自費生同行);1874年9月19日,第三批幼童出發;1875年10月14日,第四批幼童出發(還有3名自費生同行)。
這批留美生中從事工礦、鐵路、電報者30人,其中工礦負責人9人,工程師6人,鐵路局長3人;從事教育事業者5人,其中清華大學校長1人、北洋大學校長1人;從事外交行政者24人,其中領事、代辦以上者12人,外交部部長1人、副部長1人,駐外大使1人,國務院總理1人;從事商業者7人;進入海軍者20人,其中14人為海軍將領。總之,除早亡、留美不歸和埋沒故里者外,大都在不同的崗位上為中國的現代化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留美幼童留美幼童姓名

留美幼童第一批留美幼童名單

姓名 英文姓名 籍貫 年齡 職業
蔡紹基 Tsai Shou Kee 廣東香山 14 珠海人,北洋大學校長
鄧士聰 Ting Sze Chung 廣東香山 14 珠海人,海軍軍官
容尚謙 Yung Shang Him 廣東香山 10 珠海人,海軍艦長
張康仁 Chang Hon Yen 廣東香山 14 珠海人,律師
譚耀勳 Tan Yew Fun 廣東香山 11 珠海人,早年病逝於美國
蔡錦章 Tsai Cum Shang 廣東香山 14 ,鐵路官員
程大器 Ching Ta Hee 廣東香山 14,教師
歐陽庚 Ouyang King 廣東香山 14,外交官
史錦庸 Sze Kin Yung 廣東香山 15,商人
鍾俊成 Chung Ching Shing 廣東香山 14,供職於外國領事館
鍾文耀 Chung Mun Yew 廣東香山 13,外交官、鐵路官員
劉家照 Liu Chia Chew 廣東香山 12,政府官員
陸永泉 Luk Wing Chuan 廣東香山 14,外交官
潘銘鍾 Paun Chia Chew 廣東南海 11,早年病逝於美國
何廷梁 H o Ting Liang 廣東順德 13,軍醫
梁敦彥 Liang Tun Yen 廣東順德 15,清朝外務尚書
黃仲良 Wong Chung Liang 廣東番禺 15,外交官、鐵路官員
陳鉅溶 Chun Kee Young 廣東新會 13,病逝於海軍
陳榮貴 Chun Wing Kwai 廣東新會 14,就職於工礦業
鄺榮光 Kwong Yung Kong 廣東新寧 10,礦業工程師
吳仰曾 Woo Yang Tsang 廣東四會 11,礦業工程師
曾篤恭 Tseng Tuh Kun 廣東海陽 16,報紙編輯
黃開甲Wong Kai Kah 廣東鎮平 13,政府官員
羅國瑞Low Kwok Sui 廣東博羅 12,鐵路工程師
錢文魁 Chin Mon Fay 江蘇上海 14,外交官
牛尚周 New Shan Chow 江蘇嘉定 11,服務於電信業、造船業
曹吉福 Tso Ki Foo 江蘇川沙 13,律師
詹天佑 Jeme Tien Yau 廣東南海 12,鐵路工程師
石錦堂 Shin Sze Chung 山東濟寧 14,早年病逝於美國
黃錫寶 Wong Sic Pao 福建同安 13,早年病逝於美國

留美幼童第二批留美幼童名單

姓名 英文姓名 籍貫 年齡 職業
蔡廷幹 Tsai Ting Kan 廣東香山 13 珠海人,海軍元帥
鄧桂廷 Ting Kwai Ting 廣東香山 13 珠海人,在日本經商
黃有章 Wong Yau Chang 廣東香山 13 珠海人,鄉紳
梁金榮 Liang Kin Wing 廣東香山 14 珠海人,電報局長
容尚勤 Yung Shan Kun 廣東香山 11 珠海人,教師
張有恭 Chang Yau Kung 廣東香山 12 珠海人,早年在上海落水身亡
唐國安 Tong Kwo On 廣東香山 14 珠海人,清華學校(清華大學前身)校長
唐元湛 Tong Yuen Chan 廣東香山 13 珠海人,電報局長
卓仁志 Chuck Yen Chi 廣東香山 12 珠海人,服務於電報界
李恩富 Lee Yen Fu 廣東香山 13 ,報人、作家
李桂攀 LEE Kwai Pan 廣東香山 14 ,在美國經商
宋文翽 Sung Mon Wai 廣東香山 13 ,海軍將領
陳佩瑚 Chun Pay Hu 廣東南海 11 ,就職於外國領事館
鄺景垣 Kwong King Huan 廣東南海 13,早年病逝
鄺永鍾 Kwong Wing Chung 廣東南海 13,陣亡於中法海戰
蘇鋭釗 Sue Yi Chew 廣東南海 14,外交官
梁普時Liang Pao Shi 廣東番禺 11,鐵路工程師
梁普照 Liang Pao Chew 廣東番禺 13,鐵路和礦業工程師
方伯梁 Fong Pah Liang 廣東開平 13,電報局長
容 揆 Yung Kwai 廣東新寧 14,外交官
温秉忠 Won Bing Chung 廣東新寧 12,政府官員
吳應科 Woo Ying Fo 廣東四會 14,海軍將領
吳仲賢 Woo Chung Yen 廣東四會 14,外交官
曾 溥 Tseng Poo 廣東朝陽 12,礦業工程師
陸錫貴 Lok Sic Kwa i 江蘇上海 13,鐵路工程師
張祥和 Chang Hsiang Woo 江蘇吳縣 11,外交官
王鳳陛 Wong Fung Kai 浙江慈溪 14,外交官
王良登 Wong Liang Tign 浙江定海 13,海軍軍官、鐵路官員
丁崇吉 Tign Sung Kih 浙江定海 14,報人、海關官員
陳乾生 Chun Kin Sing 浙江寧波 14,死於義和團事變

留美幼童第三批留美幼童名單

姓名 英文姓名 籍貫 年齡 職業
梁如浩 Liang Yu Ho 廣東香山 12 珠海人,交通大學創始人
唐紹儀 Tong Shao Y i 廣東香山 12 珠海人,“民國”首任內閣總理
唐致堯 Tong Chi Yao 廣東香山 13 珠海人,鐵路官員
容耀垣 Yung Yew Huan 廣東香山 10 珠海人,參加反清革命,晚年經商
徐振鵬 Chu Chun Pan 廣東香山 11 珠海人,海軍將領
鄭廷襄 Jang Ting Shan 廣東香山 13,在美國擔任機械工程師
徐之煊 Chu Chi Shuan 廣東南海 12 ,海軍軍官
鄺賢儔 Kong Kin Lign 廣東南海 12,礦業工程師
鄺景揚 Kwong King Yang 廣東南海 13,礦業、鐵路工程師
楊兆楠 Yang Sew Nan 廣東南海 13,陣亡於中法海戰
楊昌齡 Yang Chan Ling 廣東順德 12,鐵路官員
曹嘉爵 Tsao Ka Chuck 廣東順德 12,早年病逝於美國
曹嘉祥 Tsao Ka Hsiang 廣東順德 11,政府官員
黃季良 Wong Kwei Liag 廣東番禺 13, 陣亡於中法海戰
林沛泉 lin Pay Chuan 廣東番禺 12,鐵路官員
盧祖華 Loo Tsu Wha 廣東新會 11,鐵路官員
周長齡(又名周壽臣) Chow Chang Ling 廣東新安 14,政府官員、香港太平紳士
祁祖彝 Kee Tsu Yi 江蘇上海 12,政府官員
朱錫綬 Chu Sik Shao 江蘇上海 10,服務於電報界
曹茂祥 Tsao Mao Hsang 江蘇上海 10,海軍軍醫
康賡齡 Kong Kin Ling 江蘇上海 12,早年病逝於美國
沈嘉樹 Shen Ke Shu 江蘇寶山 11,鐵路官員
周萬鵬 Chow Wan Pung 江蘇寶山 11,電報局長
朱寶奎 Chu Pao Fay 江蘇常州 13,政府官員
宦維城 Won Wai Shing 江蘇丹徒 10,商人
孫廣明 Sun Kwong Ming 浙江錢塘 14,服務於電報界
袁長坤 Yuen Chan Kwon 浙江紹興 12,電報局長
吳敬榮 Woo King Yung 安徽休寧 11,海軍將領
程大業 Ching Ta yeh 安徽黟縣 12,電報局長
薛有福 Sit Yau Fu 福建漳浦 12,陣亡於中法海戰

留美幼童第四批留美幼童名單

姓名 英文姓名 籍貫 年齡 職業
唐榮浩 Tong Wing Ho 廣東香山 13 珠海人,政府官員
唐榮俊 Tong Wing Chun 廣東香山 14 珠海人,商人
吳其藻 Woo Kee Tsao 廣東香山 12 珠海人,鐵路官員
譚耀芳 Tan Yew Fong 廣東香山 10 珠海人,早年病逝
黃耀昌 Wong Yew Chong 廣東香山 13,鐵路官員
劉玉麟 Liu Yu Lin 廣東香山 13,外交官
盛文揚 Shen Mou Yang 廣東香山 12,服務於電報界
陳金揆 Chin Kin Kwai 廣東香山 12,陣亡於中日甲午海戰
陳紹昌 Chen Shao Chang 廣東香山 13,早年病逝
陳福增 Chen Fu Tseng 廣東南海 14,早年病逝
梁金鰲 Liang King Ao 廣東南海 11,早年病逝
陶廷賡 Tao Ting King 廣東南海 12,電報局長
潘斯熾 Paun Sze Chang 廣東南海 11,工廠廠長
林聯輝 Lin Yuen Fai 廣東南海 15,醫院院長
林聯盛 Lin Yuen Shing 廣東南海 14,服務於電報界
馮炳忠 Fung Bing Chung 廣東鶴山 12,服務於電報界
梁丕旭 Liang Pe Yuk 廣東番禺 12,外交官
鄺炳光 Kwong Pin Kong 廣東新寧 13,礦業工程師
鄺國光 Kwong Kwok Kong 廣東新寧 13,海軍軍官
沈壽昌 Shen Shao Chang 江蘇上海 11,陣亡於中日甲午海戰
陸德彰 Lok The Chang 江蘇川沙 13,服務於電報界
吳煥榮 Woo Huan Yung 江蘇武進 13,電報局長
周傳諫 Chow Chuen Kan 江蘇嘉定 11,鐵路工程師
周傳諤 Chow Chuen Ao 江蘇嘉定 13,軍醫
朱汝淦 Chu Yu Kin 江蘇華亭 11,軍醫
金大廷 Kin Ta Ting 江蘇寶山 13,軍醫
王仁彬 Wong Yen Bin 江蘇吳縣 12,早年病逝
沈德輝 Shen The Fai 浙江慈溪 12,早年病逝
沈德耀 Shen The Yew 浙江慈溪 14,商人
黃祖蓮 Wong Chu Lin 安徽懷遠 13,陣亡於中日甲午海戰

留美幼童總述

他們在出發之前,都和政府簽訂了類似賣身的文書:“……十五年中如有疾病死亡及意外災害,政府皆不負責。”
留美幼童 留美幼童
第一批幼童於公元1872年8月11日由上海出發,跨越太平洋,在美國舊金山登陸。他們乘坐剛剛貫通北美大陸的蒸汽火車,到達美國東北部的新英格蘭地區,從此開始了他們長達十五年的留學生涯。
幼童們被分配到54户美國家庭(其中康涅狄格州34户,麻薩諸塞州20户)中生活。他們以驚人的速度克服了語言障礙,成為他們就讀的各個學校中最優秀的學生。他們羣體所取得的優異成績令美國人驚歎不已,據不完全統計,到1880年,共有50多名幼童進入美國的大學學習。其中22名進入耶魯大學,8名進入麻省理工學院,3名進入哥倫比亞大學,1名進入哈佛大學
這一羣身穿緞袍、拖着長辮的孩子,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留學生。他們是大文豪馬克·吐温的朋友。他們曾受到美國總統格蘭特的接見。
他們中有多人在戰爭中陣亡,其中包括甲午海戰中鄧世昌的大副。他們中有人成為中國電報業、礦業的開山鼻祖。他們中,出現了鐵路工程師詹天佑。他們中,有清華大學最早的校長。他們中有李鴻章袁世凱的幕僚。他們中,出現了“中華民國”的第一位總理。他們中有宋美齡的姨父,是他把宋氏姐妹帶到美國留學。

留美幼童改變

幼童在美國接受西方的教育,過美國式的生活,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些幼童不願穿中式服裝,經常是一身美式打扮,甚至不少幼童索性把腦後的長辮子剪掉。一些幼童受美國宗教文化的影響,漸漸地信奉了基督教。幼童學習西方教材,不但學到了許多新的自然科學知識,而且也接觸了較多的資產階級啓蒙時期的人文社會科學文化,這使他們漸漸地對學習四書五經儒家經典失去了興趣,對煩瑣的封建禮節不大遵守,反而對個人權力、自由民主之類的東西十分迷戀。他們與美國的女孩子暗暗約會,參加各類體育活動……所有這些新變化都被清政府的保守官僚視為大逆不道,不可容忍,一場圍繞留美幼童的中西文化衝突不可避免。

留美幼童幼童召回

1881年,針對之前清廷頒佈“幼童出洋,原期製造輪船精堅合式,成就人材,以裨實用。若如所奏種種弊端,尚覆成何事體”的上諭,陳蘭彬建議撤回留美幼童:“……吳嘉善特來華盛頓面稱,外洋風俗流弊多端,各學生腹少儒書,德性未堅,尚未究彼技能,實易沾其惡習,即使竭力整飭,亦覺防範難周,亟應將局裁撤……”最終,留美幼童們被迫回國。 [1] 
1881年,原定十五年的幼童留美計劃中途夭折。當時,耶魯大學的22位留學幼童中只有詹天佑歐陽庚二人順利完成學業。容揆譚耀勳抗拒召回,留在美國耶魯大學完成學業。李恩富和陸永泉則是被召回後,重新回到美國,讀完了耶魯。這樣,120名留美幼童,除先期因不守紀律被遣返的9名、執意不歸及病故者26名外,其餘94人於1881年分三批被遣送回國。
這羣中國歷史上首批官派留美學生回國後即遭到社會的譴責,當時的《申報》寫到:
國家不惜經費之浩繁,譴諸學徒出洋,孰料出洋之後不知自好,中國第一次出洋並無故家世族,鉅商大賈之子弟,其應募而來者類多椎魯之子,流品殊雜,此等人何足以與言西學,何足以與言水師兵法等事。

留美幼童貢獻

留美幼童 留美幼童
第一批返回的21名學生均被送入電局學傳電報,第二、三批學生由中國當時的新式企業如福州船政局、上海機器局留用23名外,其餘50名分赴天津水師、機器、電報、魚雷局等處當差。這批留美幼童後來分散到政界、軍界、實業界、知識界等各個領域;在他們中,有鐵路工程師詹天佑開灤煤礦礦冶工程師吳仰曾、北洋大學校長蔡紹基清華大學校長唐國安、民初國務總理唐紹儀、清末交通總長梁敦彥,成為中國近代歷史上的知名人物。

留美幼童晚清留美幼童悲喜劇

從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選派10歲到16歲的幼童120名到美國留學,這就是中國最早的官派留學生。這批幼童原計劃留學15年,但由於政治文化的差異,9年後就中途撤回,以失敗而告終。這些受中國固有傳統文化薰陶的幼童,越過太平洋去擁抱風格迥異的美國文化,自然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中美文化衝突與融合過程中的陣痛,其中的酸甜苦辣是頗耐人尋味的。

留美幼童出國難

當時人們仍認為只有讀“四書五經”、由科舉當官才是“正途”,國內的新式學校本只能招收到沒有地位身份的窮人家子弟,出洋留學更被認為是有辱門楣之舉,被所有人恥笑,略有錢財的家庭都不願子弟出洋留學。所以,第一批留學生30名在上海竟然招不滿額。
派留學生出國,本來是近代世界文化交流中司空見慣的事情,但在專制積澱甚深的中國卻經歷了一個十分曲折的演進過程。
然而,宋元明清以來,出國留學者卻寥寥無幾。尤其是清廷推行的閉關鎖國政策,幾乎關閉了中國人走向世界的大門。當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的時候,中國人的世界知識極其有限,連林則徐那樣努力睜眼看世界的開明官僚,都無法準確説出英國的地理位置,甚至認為英國和俄國接壤。但真正將這一主張付諸實踐的是20年後興起的洋務運動。辦洋務要設廠、開礦、修鐵路、造輪船、搞通訊等,急切需要一大批懂得現代科學技術的新型人才。於是將派留學生提到了日程上來。

留美幼童出國後更難

幼童們懷着寂寞、淒涼、悲哀但又興奮、好奇、激動的複雜心情來到了萬里以外的新大陸。當他們從美國西部乘火車去東部的時候,幼童們歡呼雀躍,高興不已;再看到印第安人插着羽毛的奇裝異服,成羣的野牛在山谷中奔跑,他們更無法抑制心中的快活。
到達東部城市哈特波特(Hartford)後,一系列困難就接踵而來,幼童們興奮的心情頃刻揮之而去。撲面而來的是語言問題,沒有經過英語訓練,無法和美國人交流,而且將他們三五人一組分到了美國友人家裏,生活上更摸不着門道。他們的女主人出於愛憐,常常見面就抱起來親他們的臉頰,這些幼童個個滿臉通紅,不知所措。禮拜天房主人帶他們去教堂,他們想拒絕又不好張口,只好偷偷地溜走,因為清廷明確規定他們不許信仰基督教。這自然破壞了他們和房主人的友好感情。至於西餐,他們更吃不慣,餓肚子在所難免。帶隊的清廷官僚自帶了一些醃黃瓜,沒幾天就被幼童給偷吃光了。剛到美國的幼童一身中國打扮,瓜皮帽,藍緞褂,嶄新的黑布鞋,油亮的黑大辮,特別引起美國人的好奇感。幼童一上街,就會有一羣美國小孩子跟在後面圍觀,有的還高喊:“中國女孩子”!讓這些中國幼童非常難堪,有的急得直哭。學習上的問題也很多。他們要補習英文,還要集中起來學漢語,每週寫一篇作文,如果寫不出來,漢語先生會打屁股。現存的幼童們寫的一些作文,可以發現他們那時的中文水平很低。每次學漢語,首先必須臉朝中國方向向清朝皇帝朝拜,然後再給孔老夫子的畫像叩頭,給師長請安。稍不聽話,就會挨罰。幼童們到美國,帶給他們的就是這樣枯燥而缺少自由的留學生活。
幼童典型代表——詹天佑 幼童典型代表——詹天佑
清政府派留美幼童的如意算盤是,在政治思想上保持封建文化傳統的前提下,把美國的先進技術學到手,舊瓶裝新酒,換湯不換藥。事實證明,這是不可能的。幼童們在美國接受的是西方資產階級的教育,過的是美國式的生活,特別對於十來歲的孩子來講,非常容易“美國化”。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些幼童不願穿中式服裝,經常是一身美式打扮。尤其是那根拖在腦後的長辮子,既麻煩,又常遭人白眼,不少幼童索性把辮子剪掉,見清廷長官時再弄一根假辮子裝上。眾所周知,在清朝,辮子不是簡單的裝束問題,而是是否忠於清廷的政治問題。當清廷官吏發現有的幼童剪掉了辮子,就一面嚴厲管教,一面上奏清廷。清政府自然對這批留美幼童失去了政治上的信任。還有一些幼童受美國宗教文化的影響,漸漸地信奉了基督教,誦聖經,做禮拜,十分虔誠。幾個極端分子還暗地裏組成了“中華歸主團”,提出“中華帝國基督化”。這更是清政府不能容忍的。為懼怕這批幼童到美國後信了洋教,清廷曾三令五申不許幼童進教堂,結果還是在這方面出了問題。幼童們從小學到中學,用的都是西方的教材,不但學到了許多新的自然科學知識,而且也接觸了較多的資產階級啓蒙時期的人文社會科學文化,數年之後,他們漸漸地對學習《四書》、《五經》等失去了興趣,對孔夫子也不那麼崇拜,對煩瑣的封建禮節也不大遵守了。反而對個人權力、自由民主之類的東西十分迷戀。個別的幼童還和美國的女孩子暗暗約會,自由戀愛。現存的幾位留美幼童所寫的情書,充滿着纏綿悱惻而情真意切的熾熱情感。充滿青春活力的幼童們還特別好動,他們參加各類體育活動,經常出沒於籃球和足球場上,詹天佑等人還組織了棒球隊,在不少比賽中取得了好成績。這也是中國最早的棒球隊了。以中國留學生為主組織的耶魯大學划船隊,曾多次在比賽中擊敗了哈佛大學隊。在受過美國文化薰陶的容閎眼裏,幼童們的這些變化都是很自然的,他在《西學東漸記》裏説:“此多數青年之學生,既至新英國省,日受新英國教育之燻熔,且習與美人交際,故學識乃隨年齡而俱長。其一切言行舉止,受美人之同化而漸改故態。……況彼等既離去中國而來此,終日飽吸自由空氣,其平日性靈上所受極重之壓力,一旦排空飛去,言論思想,悉與舊教育不睦,好為種種健身之運動,跳躑馳騁,不復安行矩步”。但是,和他一起負責管理留美幼童的清廷守舊官僚卻視幼童的這種新變化為大逆不道,處處給幼童們出難題。一場圍繞留美幼童的中西文化衝突不可避免了。最後不得以1881年將幼童悽然撤回而告終。

留美幼童中途撤回———美夢難圓

光緒七年(1881年9月6日),對留美的中國留學生來説,是一個陰雲密佈極為傷心的日子,清朝政府下令將他們這些留學生全部招回。他們被迫中斷學業,悉數被“遣送回國”。這一百多名留學人員經過八九年的美國生活學習,已經融入到這個自由的國度。遣送回國的指令讓他們都黯然神傷,眼前一片迷茫。由於這些留學生大部分都在美國民眾家生活,也結下一定的情誼,大棒強加下的分離更加渲染了一份悲情。
長大後合影 長大後合影
幼童被撤回的消息,對這些幼童,乃至教育幼童的美國老師和朋友,都似晴天霹靂。因為,再過四五年,有一些幼童就要大學畢業,其他的一部分也會陸續升入大學,真是眼見成熟的果子被硬給剝掉了!耶魯大學的樸德(Porto)校長聯合一批美國友人致信清廷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有理有據地指明瞭撤回留學生的錯誤,並要求改正。但清政府從政治着眼,還是將幼童撤回來了。除了病故和設法留美不歸者外,94名幼童平安抵達上海,像犯人一樣被關在了一所學堂裏,連中秋節都不許外出。幼童們講:“只有睡覺,似乎讓死亡結束一切痛苦和折磨”。經過數天的“關押”,終於等來了長官的訓話,並隨意將他們分配了工作。例如學工程的詹天佑卻派往廣州教英語。然而,這批人畢竟學到了一些先進技術,高人一籌,經過他們個人的努力,到20世紀初年,都取得了相當可觀的成就。據筆者初步統計,這批留美生中從事工礦、鐵路、電報者30人,其中工礦負責人9人,工程師6人,鐵路局長3人;從事教育事業者5人,其中清華大學校長1人、北洋大學校長1人;從事外交行政者24人,其中領事、代辦以上者12人,外交部部長1人、副部長1人,駐外大使1人,國務院總理1人;從事商業者7人;進入海軍者20人,其中14人為海軍將領。總之,除早亡、留美不歸和埋沒故里者外,大都在不同的崗位上為中國的現代化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留美幼童幼童故事

公元1872年到1875年間,清政府先後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出洋時的平均年齡只有十二歲,因此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留美幼童。
130年以前,這批幼童遠涉重洋,被送到了太平洋彼岸一個建立尚不足百年的年輕共和國,開始了他們計劃長達15年的留學生活。他們被分配到了美國東北部新英格蘭地區的四十多户美國人家中,快速適應着在美國的生活。他們以驚人的速度越過了語言障礙,成為各學校成績優異的學生。同時他們也迅速適應了異國的文化,脱去了長袍馬褂,活躍在各項體育運動的賽場上。
他們是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的學生,他們和美國大文豪馬克吐温比鄰而居,曾受到美國總統格蘭特的親切接見。十九世紀末,當世界格局發生劇烈變化的時刻,他們恰好被送到了那場工業革命的最前沿。
然而當半數孩子開始了他們的大學學業時,大清國卻突然提前終止留學計劃,全部留美幼童被招回國。
這批飽受歐風美雨薰陶的學子是中國礦業、鐵路業、電報業的先驅。他們中出現了清華大學天津大學最早的校長,出現了中國最早的一批外交官,出現了“中華民國”的第一任總理。回國後的這批西學所造之子歷經中國晚清政壇的跌宕起伏,目睹了近代中國的榮辱興衰。
留美幼童的命運,離奇曲折;他們的故事,美麗憂傷。
留美幼童聚會 留美幼童聚會
他們有一個永遠的名字:留美幼童。

留美幼童紀錄片

幼童》CCTV-9紀錄,首播時間:2011-3-22 [2] 

留美幼童研究著作

《留美幼童:中國最早的官派留學生》 [3] 大清留美幼童記 [4]  《留美幼童與天津》 [5]  《觀念與悲劇:晚清留美幼童命運剖析》 [6]  《留美幼童唐元湛家三代人的故事》 [7]  《容閎與留美幼童研究叢書》(全六冊) [8] 少年行:1840—1911晚清留學生歷史現場》 [9]  《幸運的孩子:中國第一批留美學生》 [10]  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