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留白:寫在秋水堂論金瓶梅之後

鎖定
《留白:寫在秋水堂論金瓶梅之後》是2009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田曉菲。
中文名
留白:寫在秋水堂論金瓶梅之後
作    者
田曉菲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年1月1日
頁    數
319 頁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201060385

留白:寫在秋水堂論金瓶梅之後作者簡介

田曉菲 1971年生,1989年獲得北京大學英語系學士學住,1998年獲得哈佛大學比較文學博士學位,現為哈佛大學東亞系教授。出版著作包括《秋水堂論金瓶梅》(2002),《赭城》(2006):學術著作《塵幾錄:陶淵明與手抄本文化》(2005;中譯本2007),《烽火與流星:蕭粱時代的文學與文化》(2007;中譯本北京中華書局2009即出)。譯著包括《毛主席的弦子們:紅衞兵一代的成長與經歷》(合譯)。《後現代主義與大眾文化》,《他山的石頭記:宇文所安自選集》,《“薩福”:一個歐美文學傳統的生成》(2003)。

留白:寫在秋水堂論金瓶梅之後內容簡介

《留白:寫在《秋水堂論金瓶梅》之後》由田曉菲編著。愛讀《金瓶梅》,不是因為怍者給我們看到人生的黑暗——要想看人生的黑暗,生活就是了,何必讀小説呢——而是為了被包容進作者的慈悲慈悲不是憐憫:憐憫來自優越感,慈悲是看到了書中人物的人性,由此產生的廣大的同情。

留白:寫在秋水堂論金瓶梅之後目錄

幽暗的樹林(代前言)
從紅樓到綺樓
留白:寫在《秋水堂論金瓶梅》之外
“田”與“園”之間的張力:關於《牡丹亭·勸農》
二十世紀中國詩歌的重新發明
大躍側詩話
隱身衣和皇帝的新裝:從楊絳回憶錄看“文革”中對透明度的追尋
半把剪刀的鋭鋒:重論郁達夫
“瓶中之舟”:金庸筆下的想象中國
《鹿鼎記》:金庸,香港通俗文化,與中國的(後)現代性
走向我們已在的地方:《少林足球》、《大話西遊》及其他
對鏡:賦得艾柯近作《鮑多雷諾》
關於《弗裏達》
十日談
秋聲賦與愛蓮説(代後記)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