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留略

鎖定
留略(生卒年不詳),會稽長山(今浙江省金華市)人。三國時期吳國將領,為吳國名將留贊的長子。
曾任都尉,受諸葛恪之命,負責守備東興大堤的東側城堡(西側城堡由全端負責守備)。 [1]  魏將胡遵諸葛誕率大軍登上大堤,並攻打城堡,不久諸葛恪的援軍到達,擊退魏軍。後被任命為東海太守。
全    名
留略
所處時代
三國時期
出生地
會稽長山(今浙江金華)
官    職
東海太守

留略人物生平

留略,是東吳名將留贊之子。 [6] 
建興元年(252年)十月,太傅諸葛恪會眾於東興,作大堤,又在左右結山修築兩座城池,令將軍全端和都尉留略各率千人鎮守,全端守西城,留略守東城。魏將胡遵等分兵攻兩城,因城池高峻,無法在短期內攻克。 [7-8] 
留略 留略
五鳳二年(255年),東吳以留略為東海太守。 [9] 

留略留略與“劉略”之辨

《三國志集解》中,趙一清認為留略與《孫皓傳》中的南海太守劉略為同一人,並認為《孫亮傳》中留略擔任的東海太守為南海太守之誤。 [2-3]  這種觀點明顯是錯誤的。
《孫亮傳》説“使衞尉馮朝城廣陵,拜將軍吳穰為廣陵太守,留略為東海太守。十二月,作太廟。以馮朝為監軍使者,督徐州諸軍事”。 [4]  廣陵、東海皆屬徐州,而從《孫亮傳》行文來看,拜留略為東海太守之事,上承“馮朝城廣陵”,下接“馮朝為監軍使者,督徐州諸軍事”,很明顯都是徐州之事。故此處的東海太守,絕非南海太守之誤。
趙一清以吳未據東海郡為由,認為留略不可能被拜為東海太守,這個理由是站不住腳的。從《孫亮傳》可知,吳軍已在徐州的廣陵築城,又使馮朝為監軍使者、督徐州諸軍事,説明吳國勢力已侵入徐州並嘗試站穩腳跟。此時就算沒有完全佔據東海郡,也可以讓留略先虛領東海太守。這種先虛拜太守的做法,在《三國志》中非常常見。
此外,留略擔任東海太守的時間是五鳳二年(255年),郭馬殺南海太守劉略的時間是天紀三年(279年),中間相隔二十四年,如果二人是同一人,那留略就等於二十多年沒有升遷,始終是太守,這種情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且留略的弟弟留平在寶鼎元年(266年)就已經是左將軍了 [5]  ,則留略更不可能到279年還是太守。
綜上所述,可以確知留略與劉略並非一人。

留略親屬成員

留略父親

留贊,三國時期東吳左將軍、左護軍,與孫峻等攻壽春,為魏將蔣班所殺。 [10] 

留略兄弟

留平,東吳大將。 [6] 

留略文學形象

小説《三國演義》中,留略生平與正史大致相同。東興之戰時,留略與全端分守兩城,全端守左城,留略守右城;魏將胡遵令桓嘉韓綜攻打兩城,留略、全端見魏軍勢大,不敢出戰。 [11] 
參考資料
  • 1.    《三國志·三嗣主傳·孫亮傳》:太傅恪率軍遏巢湖,城東興,使將軍全端守西城,都尉留略守東城。
  • 2.    《三國志·三嗣主傳·孫皓傳》:(天紀三年),(郭)馬殺南海太守劉略。
  • 3.    《三國志集解·孫亮傳》: 拜將軍吳穰為廣陵太守,留略為東海太守。 【趙一清曰:《孫皓傳》是南海太守,且東海郡屬徐州,吳時亦不得有其地, “ 此東海是南海之誤。 (盧)弼按:《孫皓傳》作劉略。】
  • 4.    《三國志·三嗣主傳·孫亮傳》:(五鳳二年),使衞尉馮朝城廣陵,拜將軍吳穰為廣陵太守,留略為東海太守。是歲大旱。十二月,作太廟。以馮朝為監軍使者,督徐州諸軍事,民飢,軍士怨畔。
  • 5.    《三國志·陸凱傳》:時左將軍留平領兵先驅。
  • 6.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六十四 吳書十九 諸葛滕二孫濮陽傳第十九》:【吳書曰:留贊字正明,會稽長山人……二子略、平,併為大將。】
  • 7.    《三國志 卷六十四 吳書十九 諸葛滕二孫濮陽傳第十九》:恪以建興元年十月會眾於東興,更作大堤,左右結山俠築兩城,各留千人,使全端、留略守之,引軍而還。魏以吳軍入其疆土,恥於受侮,命大將胡遵、諸葛誕等率眾七萬,欲攻圍兩塢,圖壞堤遏。恪興軍四萬,晨夜赴救。遵等敕其諸軍作浮橋度,陳於堤上,分兵攻兩城。城在高峻,不可卒拔。
  • 8.    《三國志 卷四十八 吳書三 三嗣主傳第三》:冬十月,太傅恪率軍遏巢湖,城東興,使將軍全端守西城,都尉留略守東城。十二月朔丙申,大風雷電,魏使將軍諸葛誕、胡遵等步騎七萬圍東興,將軍王昶攻南郡,毌丘儉向武昌。
  • 9.    《三國志 卷四十八 吳書三 三嗣主傳第三》:二年……使衞尉馮朝城廣陵,拜將軍吳穰為廣陵太守,留略為東海太守。
  • 10.    卷六十四 吳書十九 諸葛滕二孫濮陽傳第十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11-18]
  • 11.    三國演義(第108回)國學子部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3-11-18]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