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留壩縣

鎖定
留壩縣,隸屬於陝西省漢中市,位於漢中市北部,東連洋縣城固縣,南接漢台區,西鄰勉縣,北靠太白縣鳳縣,區域面積1970平方千米。 [7]  [16]  留壩屬暖温帶濕潤季風氣候類型,冬長夏短,春秋近半,年平均氣温約11.5℃。截至2022年10月,留壩縣轄1個街道、7個鎮。 [2]  留壩縣人民政府駐地紫柏街道 [3]  2021年末,留壩縣常住人口3.48萬人。 [24] 
留壩縣,歷史上即為南北通衢,素有“秦漢咽喉”之稱。 [16]  新石器時代,境域內褒河、黑河沿岸的川道和台地就有先民居住。夏、商,屬梁州。西周,屬雍州。明洪武三年(1370年)四月,設留壩巡檢司,屬漢中府鳳縣。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十二月,設留壩廳。民國二年(1913年),改留壩廳為留壩縣,隸屬陝西省。1958年12月,撤銷留壩縣,轄區併入鳳縣。1961年9月,恢復留壩縣建置,隸屬漢中專區。1996年,隸屬漢中市。 [4-5]  留壩縣交通便捷,高速、國道縱貫全境。 [16]  2020年10月9日,留壩縣被生態環境部命名為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 [1] 
2021年,留壩縣實現生產總值22.05億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76元。 [24] 
中文名
留壩縣
外文名
Liuba County
別    名
留壩
行政區劃代碼
610729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陝西省漢中市
地理位置
漢中市北部
面    積
1970 km²
下轄地區
1個街道、7個鎮(截至2022年10月)
政府駐地
紫柏街道
電話區號
0916
郵政編碼
724100
氣候條件
暖温帶濕潤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41508 人(2021年末户籍總人口)
著名景點
紫柏山景區
棧道水世界景區
車牌代碼
陝F
地區生產總值
22.05 億元(2021年)

留壩縣歷史沿革

新石器時代,境域內褒河、黑河沿岸的川道和台地就有先民居住。
夏、商,屬梁州。
西周,屬雍州。
春秋時,為氐羌所居。戰國初,被白馬氐所佔據。周慎靚王五年(前316年),歸於秦國。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歸隴西郡故道縣。
漢初,屬廣漢郡故道縣地。漢元狩時,改隸益州武都郡。漢初平二年(191年),改漢中郡為漢寧郡,南部隸之。
三國時期。蜀漢章武元年(221年),屬漢中郡褒中縣和武都郡故道縣、河池縣、沮縣。魏景元四年(263年)十月,屬漢中郡褒中縣、武都郡故道縣。
晉太康元年(280年),歸益州武都郡故道縣、河池縣、沮縣。
南北朝時期。北魏太平真君二年(441年),屬南岐州故道郡鳳州。西魏大統十五年(549年),雍州刺史達奚武率眾7萬取回車戍(境域北部)。西魏廢帝元年(552年),攻打梁州,漢中地入西魏。西魏廢帝三年(554年),改故道郡為歸真郡,改南岐州為鳳州,南屬漢中郡褒中縣,北為歸真郡梁泉縣。北周大成元年(579年),屬兩當郡梁泉縣,後屬順政郡靈道縣。
隋開皇元年(581年),改褒中縣為褒內縣。隋大業三年(607年),廢鳳州置河池郡,北部屬河池郡梁泉縣。隋大業十三年(617年),地入唐。隋義寧二年(618年),複名褒中縣,屬梁州漢中郡。
唐初,屬順政郡褒城縣、河池郡梁泉縣。唐貞觀三年(629年),改褒中縣為褒城縣。唐乾元元年(758年),改河池郡為鳳州,北部屬之;南部屬山南西道興元府褒城縣地。
五代時期。後梁貞明元年(915年),蜀主攻克鳳州。後唐同光三年(925年),歸後唐。後漢天福十二年(947),復歸後蜀。後周顯德二年(955年)十一月,歸梁泉縣轄。
北宋初,北屬陝西路鳳州梁泉縣,南部屬利州路興元府褒城縣。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歸興元府。南宋紹興十四年(1144年),分利州路為東路(路治南鄭)、西路(路治興州)。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年)二月,歸於金。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年),改興州為沔州。南宋端平三年(1236年)九月,地入元版圖。
元至元七年(1271年),歸興元路沔州所轄。元后至元年(1335年),梁泉縣入鳳州。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鳳州歸興元府轄。
明洪武三年(1370年)四月,設留壩巡檢司,屬漢中府鳳縣。明弘治年間(1488~1521年),北屬鳳縣,南屬褒城縣。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十二月,設留壩廳。
民國二年(1913年),改留壩廳為留壩縣,隸屬陝西省。民國三年(1914年)1月,廢漢中府,設漢中道,留壩隸之。民國十七年(1928年),撤漢中道,留壩縣直屬陝西省。民國二十四年(1935),陝西省第六行政督察區設立,留壩縣隸之。
1949年12月7日,留壩縣隸屬陝甘寧邊區陝南行政區南鄭分區。
1951年2月,撤銷陝南行政區,設立南鄭專區,留壩縣屬之。
1954年,南鄭專區改為漢中專區,留壩縣隸之。
1958年12月,撤銷留壩縣,轄區併入鳳縣。
1961年9月,恢復留壩縣建置,隸屬漢中專區。
1969年1月,漢中專區改為漢中地區,留壩縣屬之。
1996年,漢中地區改為漢中市,留壩縣屬之。 [4-5] 
留壩縣

留壩縣行政區劃

截至2023年11月,留壩縣轄1個街道辦、7個鎮:紫柏街道辦事處、青橋驛鎮、馬道鎮、火燒店鎮、武關驛鎮、留侯鎮、玉皇廟鎮和江口鎮,共3個居民社區和73個行政村。 [27]  留壩縣人民政府駐地紫柏街道。 [3] 
名 稱
直  轄
紫柏街道辦事處
小留壩村、陶沙壩村、城關村、大灘村、青羊鋪村、城關社區5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居委會
馬道鎮
二郎廟村、二十里鋪村、龔家院村、花草門村、龍潭壩村、亂石窖村、馬道街社區、龐家嘴村、沙壩村、仙人溝村、小東溝村、辛家壩村、新房子村13個行政村
武關驛鎮
武曲鋪村、鐵佛殿村、武關河村、白家店村、紅巖溝村、河口村、松樹壩村、上南河村、南河街村、孔雀台村10個行政村
留侯鎮
桃園鋪村、廟台子村、閘口石村、營盤村、月九村、火燒關村6個行政村
江口鎮
江西營村、小川子村、青崗坪村、鐵礦村、洪武村、田壩村、範條峪村、梭欏村、河西社區、鍋廠村、磨坪村、漩灘村、元樹村、江口村、柳川溝村、桑園壩村、柘梨園村17個行政村
玉皇廟鎮
娘娘廟村、白廟子村、黃泥堡村、晏家墳村、關房子村、下西河村、玉皇廟村、石窯壩村、兩河口村、石門子村、大樹壩村11個行政村
火燒店鎮
中西溝村、堰坎村、石家院村、天星亮村、燒房壩村、佛爺壩村、墩墩石村7個行政村
青橋驛鎮
蔡家坡村、青橋鋪村、社火坪村、獅子壩村、新開嶺村、兩岔河村6個行政村 [27] 

留壩縣地理環境

留壩縣位置境域

留壩縣,位於漢中市北部。地理座標在東經106°38′18″~107°20′14″,北緯33°16′52″~33°52′46″之間。東連洋縣城固縣,南接漢台區,西鄰勉縣,北靠太白縣鳳縣。南北最長處直線距離66.4千米,東西最長處直線距離65千米。區域面積1970平方千米。 [7]  [16]  縣城距陝西省城西安直線距離220公里,實際里程(經寶漢、西蘭公路)367公里;距鳳縣74公里;距寶雞市172公里;距漢中市88公里。 [28] 

留壩縣地質

  • 構造
留壩縣主跨兩個分區:徽縣—旬陽分區和康縣—略陽分區。縣境內地層發育較全,自震旦紀至侏羅紀均有沉積,泥盆、石炭紀出露完整,志留紀也有發育,只缺失奧陶紀地層。縣境內岩漿岩分佈廣泛,包括火山和侵入兩類。 [10] 
留壩縣在大地構造位置上,地處秦嶺初皺系。以馬道東西向斷裂為界,橫跨兩個二級構造單元,北屬秦嶺印支初皺帶,南跨華力西初皺帶。印支初皺帶在境內居主體,細分為三個三級構造單元,由北至南依次是:玉皇山——桑園壩初皺束;紫柏山——摩天嶺初皺束;閘口石——鐵佛殿初皺束。它們是在晚遠古代地台的基礎上演化而來的漸變地槽初皺帶,具有多旋迴發展特點,曾經歷了加里東、華力西及印支三個旋迴,且由南至北,由老至新,逐步演化發展。加里東旋迴,由碳硅質、碳酸鹽巖、泥碎屑岩組成,寒武紀發育具一定的中酸性火山活動。馬道以北的廣大地區,加里東運動使之一度隆起,致使奧陶紀沉積缺失。隨後發育的華力西、印支旋迴,以泥盆——三迭紀泥碎屑岩、碳酸鹽巖沉積為主,三迭紀的印支運動,不僅形成了秦嶺印支初皺帶,同時結束了秦嶺地槽系的生命,形成了一些線狀初皺和不同類型、不同規模的斷裂,並伴有強烈的酸性岩漿歸入活動和區域變質作用。 [29] 
侏羅紀以來,在整體上升背景上,形成了小規模的中、新生代斷陷盆地。侏羅紀以碎屑、泥質、含煤沉積建造為特徵。 [29] 
一、初皺
造山運動的同時,伴隨着岩石地層發生形變的初皺運動。境內初皺構造發育,以閘口石——小留壩斷層為界;其北部以上以古生代地層為主體,發育一系列近似平行排列的背向斜;多呈緊密線狀,局部倒轉,其南部的志留系發育區整體,為一向斜構造,由於受巖體歸位、斷層破壞的影響,形態不太完整。馬道以南,為一向東傾伏的短軸背斜,北側被馬道斷裂割斷。 [29] 
二、斷裂
境內斷裂比較發育有三組,以東西向斷裂為主,其次為北東向,再次為北西向。前者是三級構造單元的分界斷層,對區域構造有控制作用。東西向斷裂:主要有江口斷裂、閘口石——小留壩斷裂、馬道斷裂,均為區域性大斷層,分別橫穿縣境北部、西北部、中部和南部,將縣境截成四節,該組斷裂地貌標誌清楚,為破碎帶發育。北東向斷裂:是受東西向斷裂制約,晚於北西向斷裂的一組斷層。主要有兩河口斷層、武關河斷層、入道河斷層、冒火山——大東溝斷層等,性質不明。北西向斷層:發育於江口斷層以北泥盆系地層中,有柘梨園斷層、桑園斷層、獅子壩斷層,後者規模較大,是泥盆系、二迭系與石炭系的分界斷層,又被後期的北東向斷層切割。 [29] 
  • 地層
全縣境內地層發育較全,自震旦紀至侏羅紀,除缺失奧陶紀地層,均有沉積,且泥盆、石炭紀出露較為完整,志留紀亦為發育。按照區域地層分區,全縣主跨徽縣—旬陽分區。馬道以南少部分跨及康縣—略陽分區。 [30] 
一、震旦系(Z)
僅出露於馬道以南二十里鋪一帶的公路兩側。為千枚巖、灰巖類變質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後兩種岩石局部混合巖化,寒武紀不整合履於其上。 [30] 
二、寒武系(∈)
主要分佈於青橋鋪一帶,其次東溝腦亦有零星出露,為千枚巖、灰巖、片岩類大理岩、中性火山岩:下部為白雲岩、硅質岩,局部含石墨及磷、錳礦化。產於其中的粗晶白雲大理石巖,是大理石建材的優質原料。 [30] 
三、志留系中上統(S2—3
境內僅出露志留紀中—上統地層,未見下統。分佈於閘口石—馬道一帶。上部為含炭千枚巖、硅質岩、硅質灰巖類砂岩:下部為千枚巖、炭巖,局部為片麻岩類大理岩:南部地區普遍發育混合巖化,含筆石、珊瑚、腕足類生物化石,賦存石煤、鈾、釩礦化及風化淋濾型褐鐵礦等。 [30] 
四、泥盆系(D)
境內泥盆紀發育齊全(下統僅出露於閘口石文家溝一帶),出露於縣境北部的大壩溝—王家莊及西河—桑園一帶。以海相碎屑岩、泥質岩及碳酸鹽巖沉積組合為主:中下統為灰巖、砂岩類千枚巖、砂岩、砂質板岩、千枚巖、變質粉砂岩、白質泥壓巖,局部為片麻岩類大理岩,底部局部有礫岩或含礫砂岩:上統為細粉砂岩、千枚巖、泥沙質灰巖、泥質灰巖、礫狀灰巖及礫岩等,產腕足、瓣鰓、珊瑚類生物化石,賦存鐵、銅等礦產。不整合履於志留系之上。 [30] 
五、石炭系(C)
石炭系三統俱全(中上未分),下統(C)出露於馬道、東溝以北及廟台子以南,為大理岩類片岩,含炭質:中上統(C—3)廣泛分佈於玉皇廟—江口一帶,為二長石英片岩、千枚巖、板岩類壓巖、變質砂岩等,含珊瑚、蜒類和植物化石。在石炭紀早期,縣域西北部紫柏山麓廟台子、閘口石一帶露出海面,成為中央隆起。在石炭紀中、晚期,縣域北部全露出海面,二迭紀早期形成地台。中生代以後,強烈的斷塊運動,使大量的酸性巖侵入,形成了大片花崗岩基和石灰岩基。 [30] 
六、二迭系(P1
境內出露於西河—江口一帶,未劃分,統稱十里墩組,主要由石英砂岩、炭質板岩及角礫狀灰巖、灰巖組成,含珊瑚、蜒類等生物化石。 [30] 
七、三迭系下統(T1
境內僅出露於西河口以西大夫溝一帶,與下伏二迭係為整合接觸,由炭質板岩、石英砂岩、灰巖組成,含瓣鰓類化石。 [30] 
八、侏羅系中下統(J1—2
分佈於江口一帶,僅見中下統,屬山間盆地沉積,為含煤碎屑岩組合:上部為灰色砂岩、雜色黏土巖:下部雜色黏土巖砂岩、頁岩、含煤頁岩、菱鐵礦:底部為礫岩,與下伏地層呈不整合接觸,含植物化石。 [30] 
  • 岩漿岩
縣境內岩漿活動較為強烈,包括火山和侵入兩類。其中侵入活動主要發生在中生代早期,從超基性到酸性都有,強度大,分佈廣,是漢中地區超基性岩的主要分佈地區之一。岩漿的歸入時代主要為印支期,其次為華力西期。主要分佈於縣境的中部及西南和東北部,火山噴發活動主要發生於震旦紀和寒武紀,強度不大,分佈有限,以中酸性火山岩為主。 [31] 
一、基性 超基性岩類
包括超基性岩類(∑4)及輝長岩(U4)兩類。超基性岩類(∑4):集中分佈在樓房溝——上南河一帶,主要巖體有樓房溝、荒草坪、上南河、二爬溝及大螞蟥溝等,分別歸入中上志留紀、中泥盆紀和寒武紀地層中,侵入時代為華力西期,巖體規模小,多呈巖滴狀,或由單斜巖體產出,賦存鉻鐵礦化。樓房溝鉻鐵礦牀,即位於此。輝長岩(U4)僅見南河一處,呈巖滴狀,侵入於中上志留紀地層中。 [31] 
二、閃長巖(S4) 石英閃長巖(S0)縣境內分佈面積僅次於花崗岩類的中性侵入體。主要巖體有柳川、廟台子、棗木欄、留壩石英閃長巖體和火燒店閃長巖體等,分別侵入於志留系中上統、泥盆系和石炭系下統地層中,大致呈北西至南東向延伸,與區域構造線方向一致。巖體分異弱,未見與其他有關物質礦化現象。 [31] 
三、花崗岩類
境內酸性岩漿侵入活動比較強烈,分佈廣泛,具有多期次多成因的特點。岩石類型有花崗岩、二長花崗岩、閃長花崗岩及斜長花崗岩等。據同位素年齡和其他資料分析,全縣花崗岩類侵入時代為印支期。按形成順序分先後兩次侵入。摩天嶺二長花崗岩體,為早期侵入體:第二次侵入的有光頭山閃長花崗岩體、菲菜灣閃長花崗岩體,以及尚溪河、上南河、桃園溝、青橋溝、河壩、鵝峯包等花崗岩體。酸性岩漿活動還表現在脈岩比較發育,主要為花崗斑岩,呈脈狀順序區域構造侵入志留、泥盆系地層中,分佈最廣者長約5200米,侵入時期不明。 [31] 

留壩縣地形地貌

留壩縣按地形地貌特點可分為西北部高山區、中部中山區、南部中低山區。地勢北高南低,最高點在西部紫柏山主峯,海拔2610.2米,最低點在南部青橋驛新開嶺谷底,海拔585米。 [8] 
西北部高山區
該區位於縣境西北部,紫柏山下黑河上游,面積為36200公頃,佔全縣總面積的18.5%。總趨勢是西北高東南低,海拔在1000~2610米,平均海拔1779米,山頂渾圓,植被良好,氣候寒冷,潮濕多霧,土層較薄,自然災害較多。本區林地面積大,居全縣之首,草地佔全縣草地總面積的54.7%,屬縣境高寒山區。特別是柴柏山巔,草甸平曠。清《留壩廳志》、《紫柏山志》載:九十二峯、七十二洞、八十二坦。 [32] 
境內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峯有:
紫柏山:位於縣境西北,距縣城35公里,水平距離16公里,主峯海拔2610.2米,位於閘口石和廟台子之間,為留壩山巔之最,由東向西橫跨留壩、鳳縣,在縣境面積約50平方公里。山嶺兩頭高,故名龍如山。又因山嶺多生紫柏樹,故名紫柏山。該山雄偉高峻,為石灰岩、砂岩、灰化土壤。崗巒綿延,怪石林立,綿亙數百里。紫柏山面巴蜀而背秦川,實為南抵川漢,北至關中的天然屏障。紫柏山自然環境保護良好,張良廟位於山麓,其自然景觀最負盛名。現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32] 
柴關嶺:位於廟台子西北9公里處,海拔2454米,山勢巍峨,系連雲棧道險關隘之一。寶(雞)—漢(中)公路依山蜿蜒,越嶺而過,嶺脊為留壩與鳳縣的分界線。 [32] 
紅水河頂:位於閘口石東南5公里處,為西北向東南走向,面積約3平方公里,海拔2528米。 [32] 
鐵籠山:位於閘口石東北約1.5公里處,東西走向,面積約5平方公里,海拔2066米。關山峭峙殊絕,系陳倉古道之天險,古關隘鐵爐川(營盤)在此設立。 [32] 
龔家梁:位於閘口石西南2.7公里處,南北走向,面積約2平方公里,海拔2119米。 [32] 
光腦殼梁:位於閘口石西南5公里處,南北走向,面積約0.5平方公里,海拔2131米。 [32] 
天池子:位於閘口石西南8公里處,南北走向,面積約15平方公里,海拔2050.2公里。 [32] 
中部中山區
該區位於縣境中北部,褒河中上游,面積為118340公頃,佔全縣總面積60.4%。褒河支流多集於此,其河流縱橫,水源充足,河谷切割較淺,谷地較寬,形成串珠狀的小坪、川壩。海拔800~2600米,平均海拔1535米。 [33] 
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峯有:
玉皇山:位於石門西北9.5公里處,由西北走向東南,面積約20平方公里, 主峯海拔2278.3米。
油房溝梁:位於廟台子東北2公里處,為廟台子與玉皇廟的分界嶺,面積約0.5公里,主峯海拔1723.3米。
三花石樑:位於石門東北8公里處,為留壩與鳳縣交界處,面積約5平方公里,海拔2111米。
西摩天嶺:位於火燒店西南5公里處,南北走向,面積約3平方公里,海拔1722米。
夏家灣頂:位於火燒店西北15公里處,南北走向,面積約4.5平方公里,海拔2452米。
大崩山:位於火燒店西北13.5公里處,南北走向,面積約2.5平方公里,海拔2526米。
挺包崖:位於火燒店西北約12公里處,東西走向,面積約4平方公里,海拔2416米。
石泉寨:位於火燒店西北約6.5公里處,東西走向,面積約3平方公里,海拔1765米。
長寨梁:位於火燒店西北約9.5公里處,南北走向,梁呈長形,面積約4平方公里,海拔1702米。
騎馬石樑:位於火燒店西南約7.5公里處,東西走向,面積約4平方公里,海拔2153米。
東摩天嶺:位於桑園壩西南18公里處,是留壩與城固、洋縣三縣的分界嶺,西南走向,面積約8平方公里,主峯海拔2602.8米。
轉角樓:位於南河東北11公里處,嶺脊為留壩與城固縣的分界線,南北走向,面積約2平方公里,海拔2233.1米。
九道拐:位於南河東北14公里處,在一碗錢溝頂,東西走向,面積約1.5平方公里,海拔2170米。
大青山:位於南河東北8公里處,東西走向,面積約4平方公里,海拔2039.4米。
貓鼻樑:位於南河東北14公里處,南北走向,面積約2平方公里,海拔1981.3米。
鷹嘴石:位於南河西北11.5公里處,為南河、柳川、江口三鄉(鎮)交界處,南北走向,面積約2平方公里,海拔1949.5米。
桅杆石:位於南河東南約8公里處,是留壩與城固縣的分界嶺,東西走向,面積約1.5平方公里,海拔1861.6米。系唐、宋、元代褒斜棧道改線及文川道之險關隘之一。
天上大帽:位於南河東北8.5公里處,東西走向,面積約2平方公里,海拔1850.1米。
城牆巖:位於南河東北8.9公里處,南北走向,海拔2034.2米。
老鴉山:位於縣城以東3.5公里處,為柳川、南河、城關三鄉(鎮)交界地,面積約4平方公里,海拔1923.7米。
大寨:位於縣城以南6.5公里處,西南走向,面積約1平方公里,海拔1562米。
埡豁梁:位於縣城以南7公里處,東西走向,面積約2平方公里,海拔1609米。
雷公山:位於姜窩子以南6.5公里處,南北走向,面積約2平方公里,海拔1887.5米。
光頭山:位於姜窩子以西約17.5公里處,南北走向,面積約2平方公里,海拔2606.9米。
堰頭梁:位於姜窩子以西約14.5公里處,東西走向,面積約1.5平方公里,海拔2171米。 [33] 
南部中低山區
該區位於縣境南部,褒河中下游,面積為42270公頃,佔全縣總面積的21.1%。本區屬中低山區,山勢北高南低。河谷最低處海拔585米。最高山峯海拔2430.8米,平均海拔1325米。 [34] 
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峯有:
四睹山:又名四洞山,位於鐵佛殿東北4公里處,為西北向東南走向,面積約4平方公里,海拔1503米。
啞巴崖:位於鐵佛殿東南7公里處,東西走向,面積約3.5平方公里,海拔1653.4米。
漫山坪:位於馬道西南5.5公里處,南北走向,面積約3.5平方公里,海拔1653.4米。
天池子梁:位於馬道西南5.5公里處,由西南向東北延伸,面積約1.5平方公里,海拔1506.1米。
垮石巖:位於馬道以西17公里處,東西走向,面積約3平方公里,海拔2270米。
橋頂石樑:位於馬道以西14公里處,東西走向,面積約2平方公里,海拔2468.4米。
餘家梁:位於馬道以西14公里處,南北走向,面積約1.5平方公里,海拔2403.8米。
卦日崖:位於馬道西南12公里處,東西走向,面積約2.5平方公里,海拔2332米。
寨包:位於馬道以西11公里處,東南走向,面積約2.5平方公里,海拔1808.7米。
書院梁:位於馬道以西16.5公里處,西北走向,面積約3平方公里,海拔2430.8米。
玉皇坪:位於青橋驛西南8.5公里處,東南走向,面積約4平方公里,海拔1654米。
高佛巖:位於青橋驛西北7公里處,東西走向,面積約3平方公里,海拔2103.7米。
冒火山:位於青橋驛西北7公里處,南北走向,面積約2平方公里,海拔1906米。
佛頂山:位於青橋驛東南約4公里處,南北走向,面積約2.5平方公里,海拔1698米。
金佛山:位於青橋驛以西7.5公里處,西南走向,面積約2平方公里,海拔1578米。
大屋基:位於東溝西南4公里處,東西走向,面積約2平方公里,海拔1657.2米。
鵝峯包:位於東溝東南3公里處,為東北向西南走向,面積約1平方公里,海拔1909.2米。 [34] 
山埡、溝谷、山洞
一、山埡
廟埡口 位於江口鎮以南8公里處,海拔1500米,埡口寬約40米,高差100米。
南埡 位於姜窩子西南約7.5公里處,海拔1700米,埡口寬約50米。
毛埡子 位於青橋驛以北3.5公里處,海拔1000米,埡口寬5米,高差10米。
分水嶺 位於青橋驛以西10公里處,海拔1700米,埡口寬40米。
獅子巖 位於閘口石西南14.5公里處,海拔1400米,巖口寬約20米,高差約150米。
二、溝谷
留壩縣地處深山,兩山之間,必有一谷,所以溝谷眾多,大小不一。谷長者10餘公里,短者1~2公里。主要有:
錢盤溝 位於火燒店西北15公里處,西北起閘口石鄉的獅子溝,南至火燒店鄉的太子嶺,溝長10公里,寬約90米。
尚溪溝 位於火燒店鄉的尚溪河流域,包括太子嶺、墩墩石、佛爺壩、燒房壩4個村。溝長70公里,寬約90米。
紅巖溝 位於姜窩子西南3.5公里處,西起光頭山,東北至白家店。溝長15公里,支溝有小紅巖溝、堰頭溝、鐵廠溝、安溝等。
樓房溝 位於城關鎮西北4公里處,溝長約6公里。
瓦窯溝 緊靠縣城東北部。東北起老鴉山腳,西南至縣城,溝長約2公里,寬60米。古代,因燒製磚、瓦、陶器而得名。
大壩溝 位於廟台子西北6公里處,支溝有馬鹿溝、偏橋溝、韋陀溝等。溝長5公里,寬約50米。
九子溝 位於閘口石西南4公里處,溝長12公里,寬30米。
寬溝 位於閘口石西北10公里處,溝長11公里,寬1公里。
汪家溝 位於石門以北2.5公里處,溝長7公里,寬50米:支溝有山羊溝。
銅牌溝 位於獅子壩西北3公里處,溝長7.5公里,寬70米。
碾槽溝 位於柳川鄉西南之褒河西岸1公里處,溝長20公里,寬30米。
柳川溝 位於柳川鄉之褒河西岸,溝長15公里,寬100米。
元樹溝 位於江口鎮東南4.5公里處,溝長10公里,寬100米。
鐵礦溝 位於江口鎮東南4公里處,溝長15公里,寬80米。
夾山溝 位於柘梨園西北2.5公里處,溝長9公里,寬150米。
範條峪 位於桑園壩東南6公里處,溝長25公里,寬100米。
東溝 為東溝鄉谷地,溝長16公里,寬400米。東起太白廟埡,西至褒河。
西溝 位於馬道鎮西北部,為沙壩谷地。西起書院梁,東至褒河。沿樊溪河而上,多有支溝:槽子溝、李家溝、後溝、戲樓溝、八道河、正河、木廠溝、謝家溝、楊家溝、石井溝等,溝長約20公里,寬約500米。
大螞蟥溝 位於青橋驛以東2公里處,溝長約7公里,寬60米。
鮮家壩溝 為鮮家壩谷地。支溝有小溝、木蘭溝、龍王溝、紙房溝、荒草溝、姚家壩等,溝長約10公里,寬300米。
小河子溝 位於玉皇廟以西1公里處,有街子溝、河麻溝、大竹園等支溝,溝長約10公里,寬約300米。
三、山洞
涼風樓 位於青橋驛以西10公里處,在畫眉溝頂分水嶺上,洞內風吹不止。洞長5米、寬1米、高3米。
白馬洞 位於孔雀台魚洞子以東數步,洞口寬1米,洞內寬2米、高約4米,其深人莫能窮其徑。入洞,雖盛夏猶寒。
穿心洞 位於石門鄉鹿子溝、兩河口與棗木欄交界處,為直徑10米左右的圓洞,呈紅色,有自然羅紋。因在懸崖,高不可測,人跡難至,只能遠眺。
魚洞子 在南河以北5公里處的褒河東岸。山崖下有一水洞,相傳有魚穀雨節出現,為“留壩八景”之一,名日“石洞觀魚”。《水經注》:“穴出嘉魚,常以三月出,十月入。”
特別是紫柏山“七十二洞”中的“五雲洞”深不可測:“會仙洞”幽不可媲:“避兵洞”可納千人:“睡佛洞”神奇特絕。 [35] 

留壩縣氣候

氣候概況
一、氣候特徵
留壩屬暖温帶濕潤季風氣候類型,多年來平均日照約1695.8小時,年降雨量約842.4毫米,年平均氣温約11.5℃,無霜期約211天。基本特點:冬長夏短,春秋近半,降温快於升温。總趨勢是:冬季少雪;夏季多暴雨,時有伏旱;秋季降温早,陰雨連綿;春季升温遲。同時,由於受秦嶺阻擋及紫柏山等特殊山地影響,氣候複雜多變,温差懸殊,垂直差異明顯,熱量不足,降水分佈不均,暴雨、低温、連陰雨及乾旱、冰雹、大風、雷電、霜凍等頻發。 [9] 
境內氣候多變,温差懸殊,形成多樣氣候。其氣候特點是:垂直差異明顯,熱量不足,降水分佈不均,氣候濕潤。 [36] 
全縣屬亞熱帶山地暖温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其特點是:冬長夏短,春秋近半,降温快於升温。總趨勢是冬季少雪:夏季多暴雨洪澇,時有伏旱:秋季降温早,陰雨連綿:春季升温遲,多有旱災。由於受秦嶺阻擋及境內紫柏山等特殊山地的影響,氣温、積温、日照、無霜期東南部和西北部相差顯著。全縣日平均氣温大於或等於0℃的積温,年均4208.9℃,持續313天。全縣年平均氣温11.5℃:最冷為1月份,平均氣温縣氣象站在0℃時,閘口石氣象測報點氣温—5.9℃:最熱為7月份,平均氣温縣氣象站在22.2℃時,江口氣象測報點氣温22.7℃:河谷川道氣温比紫柏山高出5.6℃,山川氣温差值較大。 [36] 
據縣氣象站(海拔1032米)1958~1982年25年的實測資料分析:多年平均氣温11.52℃,1月份平均氣温0℃,7月份平均氣温222℃:年平均日照時數1804小時:年總輻射量110.08千卡/cm2Z,大於5℃的活動積温,多年平均3991.6℃,持續251天,大於10℃的活動積温,多年平均3512.5℃,持續196天:大於15℃的活動積温,多年平均2629.4℃,持續131天。 [36] 
根據熱量和水分的差異,縣境南部、中部和西北部氣温各有不同。以1983年為例,南部地區的東溝,海拔為770米,年平均氣温11.9℃,年降水量1634.1毫米:中部地區的留壩縣城(縣氣象站),海拔1032米,年平均氣温10.8℃,年降水量1296.9毫米。兩地海拔高度相差262米,氣温、降水量分別相差1.1℃和337.2毫米。西北部閘口石,海拔1700米,年平均氣温6.3℃,年降水量1096.4毫米,與中部地區(縣城)相比,海拔高度相差668米,氣温、降水量分別相差4.5℃和200.5毫米。留壩縣氣象特點為:海拔遞增,氣温和降水量遞減。 [36] 
二、氣候分區
(一)南部中低山區:主要包括青橋驛、東溝、馬道、鮮家壩、鐵佛殿、南河、姜窩子、火燒店(除太子嶺)、柳川等鄉鎮。該地區海拔在1100米以下,氣温大於10℃積温在3500℃左右,持續時間6個月以上:氣温大於20℃積温在1200℃左右,約持續40日以上。4月至9月份的降水量在750毫米左右,尤其秋季雨量偏多,氣候温暖濕潤,能滿足喜温作物的生長,屬一年兩熟區。 [36] 
(二)中部中山區:主要包括城關、棗木欄、玉皇廟(黃泥堡)、石門子、獅子壩、桑園壩、柘梨園、江口等鄉鎮。該地區海拔在1100米以上,氣温大於10℃積温在3000℃左右,持續時間約5個月:氣温大於20℃積温在400℃左右,持續時間不足1個月。4月至9月份的降水量在650毫米左右,冬冷夏涼,日照時間短,氣候温涼濕潤。農作物一年一熟有餘,兩熟不足,一般兩年三熟:間套可一年兩熟。 [36] 
(三)西北部高山區:主要包括廟台子村、火燒店鄉的太子嶺和閘口石鄉。該地區海拔4000米以上,冬季長達7個多月,春秋兩季不足5個月,最高氣温的7月份為18.1℃,極端最低氣温在—20℃以下:氣温大於10℃的積温僅為2000℃~2700℃,持續時間不足5個月:氣温大於20℃沒有積温。4月至9月份的降水量在620毫米左右。氣候高寒潮濕,農作物生長期短,一年一熟,且不宜種植喜温作物。但其天然草場適宜放牧。 [36] 
日照
留壩縣多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804.4小時。日照最多年份為1 966年日照時數為2067.7小時;日照最少年份為1989年日照時數為1210.4小時;夏季日照最多為580.4小時;春季日照時數最多為479.2小時;秋季日照時數最少為350.2小時;冬季日照時數一般為394.6小時。日照受地形的影響同時受緯度、海拔高度、山脈走向、坡度大小及氣候的影響也很大。高寒山區多雲霧日照偏少;河谷地帶東西向日照多南北向日照少;寬穀日照多窄穀日照少;山坡地帶南坡日照多北坡日照少。歷年各月日照情況:1966年6月日照最多為294.3小時;1961年10月日照最少為15小時。 [37] 
輻射
留壩縣年總輻射110.08千卡/cm2各月分佈與日照分佈基本一致夏季佔43.2%春季佔34.6%秋、冬兩季不足全年的1/4。春季氣温0℃~10℃期間總輻射高於秋季;氣温10℃~0℃期間總輻射為氣温0℃~10℃期間的2倍;日平均氣温0℃以下時期內的總輻射為無效輻射。全年無效輻射平均為12.08千卡/cm2 [37] 
季節
留壩縣四季特點是“冬長夏短春秋近半”。冬季長達170天夏季不明顯。7月份平均22℃的氣温不足1個月秋季降温快於升温。海拔越高氣温越低。留壩縣西部地區的閘口石海拔1400米以上冬季長達7個月以上沒有夏季。 [37] 
濕度
留壩縣9月份最濕潤平均相對濕度為84% ;1月份最乾燥平均相對濕度為61%。相對濕度大於75%的濕月為7~10月(4個月);相對濕度小於66%的濕月為12~4月(5個月)。相對濕度和温度呈相反的變化。一般情況下温度日最高值出現在下午14~16時此時正是相對濕度最低值;每日日出1小時前後是氣温最低值此時也是相對濕度最高值。濕度的大小與降水有關降水多濕度就大。 [38] 
留壩縣年濕潤指數1.17屬於濕潤氣候。12~3月為乾季4~11月為濕季。濕潤程度:過濕潤>1.50;濕潤0.81~1.50;半濕潤0.61~0.80半乾旱0.41~0.60乾旱0.21~0.40;嚴重乾旱≤0.20。 [38] 
留壩縣冬、春季出現乾旱頻率高伏旱也時有發生。但過濕潤月份多出現在降水量最多的7月和8月。低温、連陰雨、暴雨、乾旱、冰雹、大風、霜凍、秋淋等是留壩縣主要農業氣象災害。 [38] 
降水
留壩縣降水特點是“雨量較多集中偏遲”。年降水量平均為886.3毫米。降雨最多的年份是1981年年降水1565.2毫米;降雨最少的年份是1979年年降水612.8毫米相差952.4毫米。從歷年降水情況看:40年代偏多50年代後期偏少60年代又偏多70年代又偏少80~90年代波動比較大基本形成10年1個週期變化。由於受季風的影響降水量分佈不勻。7月份為降水最多月降水量為178.8毫米;12月份為降水最少月降水量僅5.9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7~9月一般降水為505.8毫米佔全年降水量的57.1%。從降水季節看夏季佔49.5%秋季佔28. 6%春季佔19.7%冬季佔2.2%。 [38] 
留壩縣以降水量大於30毫米為汛期。歷年平均6月16日入汛。7~9月上旬為高峯期9月7日汛期結束。汛期降水變化呈“雙峯”型。7月上旬當暖濕氣流從南而北流經秦嶺南坡時受地形的抬升作用降水量增加。太平洋副高邊緣伸向留壩縣促使境內冷空氣北縮西退受峯面影響降水出現第一個高峯。以後受副高控制水氣充足多出現陣雨。8月中下旬後由於西北冷空氣勢力加強副高壓東退留壩縣再次降水增多。9月上旬出現第二個高峯。 [38] 
從降水強度看留壩縣日降水≥100毫米的大暴雨25年中出現過4次;≥50毫米的暴雨年平均1.7次。1981年留壩縣出現暴雨11次。留壩縣屬於暴雨低值區日降水≥20毫米的透雨一般從3月開始11月結束。 [38] 
留壩縣年降水日數平均為135天。年降水日數最多的1964年降雨173天;年降水日數最少的1979年也降雨107天。降水日數最多的7月份平均降雨16.87天;降水日數最少的12月份平均降雨4.5天。留壩縣各月雨日分佈不均區域差異較大。一般月降雨平均日數4.7天4月為11.2天7月為16.5天10月為14.7天。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地方月降雨平均日數達12天則海拔900米以下的川壩月降雨日數僅有10天。 [38] 
降水總趨勢:從12月到次年的2月是少雨期3~11月為多雨期其中7~9月雨量較為集中。留壩縣降水分佈:降雨迎風坡多背風坡少主要受山脈影響。河東店至武曲鋪南部隨山勢變化降水自南向北遞增武曲鋪是降水量的高中心。由於東南高山阻擋南河、姜窩子處於背風坡是相對少雨的中心。由此向西北經縣城至廟台子降水增加柴關嶺、廟台子又為一個降水高中心。北至柘梨園、桑園壩降水相對減少一般年份降雨在800毫米以下;閘口石雖地勢較高因由紫柏山阻擋處於背風坡又為一個降水低值區。 [38] 
降雪、積雪
留壩縣降雪西北部較多中南部較少。降雪期及初終日西部和南部不同。中部降雪25年(1958~1982)平均降雪初日為11月20日。降雪初日最早則是1972年10月22日降雪最晚初日是1 958年1月8日;降雪平均終日為3月23日降雪最早終日是1977年2月9日降雪最晚日是1981年4月24日。年降雪日數平均為124天最長達179天最短為88天;月降雪日數最多14天日最大降雪量22.9毫米。2月積雪最長連續日10天;月積雪日數最多為12天;日最大積雪深度達11釐米。 [38] 
氣壓
留壩縣地處秦嶺南坡屬中高山區系北亞熱帶濕潤季風型氣壓。由於秦嶺和大巴山天然屏障與狹管效應全縣氣壓冬季高夏季低。 [39] 
風速
留壩縣冷空氣侵入有兩條路徑主要是西北路其次是東北路。由於紫柏山的天然屏障和狹管效應西北路徑冷空氣入侵時首當其衝造成的大風持續時間長範圍較大風力漸強;夏季伴隨雷陣雨出現的大風時間短促風勢兇猛陣性很強範圍小常吹倒莊稼折斷樹木毀壞民房釀成災害。 [39] 
大風(瞬間風速≥17米/秒或目測估計風力≥8級):留壩縣25年間共出現大風157次平均每年6.3次。風力最大的一次是1972年8月27日風速高達20米/秒。全年乃春季大風最多共出現77次佔總次數的49%;夏季次之為37次佔總次數的23.6%;秋季22次總次數的14%;冬季21次總次數的13.4%。 [39] 
留壩縣颳大風的一般規律是:每隔5年至6年出現1個相對的低點時即回升到一個高點約10年出現一個高峯。與當年或次年乾旱時段相對應且為重旱則又多春旱及夏旱秋旱次之。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是留壩縣颳大風的一個高峯期。隨着自然的變化而大風逐漸升級。60年代末和70年代留壩縣又是一個颳大風的高峯期旱災十分嚴重。80年代初至90年代颳大風次數減少但風速較高澇災和旱災交替且更為嚴重。1991年春季大風最多。從月份看3~4月颳風最多共出現38次佔總次數的24.8%;5~6月颳風次之共出現21次佔總次數的15.4%。1994年冬出現大風7次造成霜凍位於中高山區的大部分農作物受害嚴重。1995年9月30日閘口石等高寒山區颳大風連續3日大部分農作物被毀壞。而且始霜於10月3日終霜於次年4月27日。大部分果樹被“黑霜”毀壞。 [39] 

留壩縣水文

河流分佈
留壩縣水系屬漢江流域,縣境內有褒河、黑河兩大水系。縣境內長1千米以上河流223條,總長度1623.54千米,河網密度每平方千米0.83千米,流域總面積1758平方千米,其中褒河水系佔89.8%、黑河水系佔10.2%。 [11] 
留壩縣水系屬漢江流域。境內自西北向東南,以玉皇山、紫柏山、光華山及夏家灣頂為界,西屬黑河水系;東屬褒河水系。褒河自北向南縱貫縣境東西兩嶺之間,支流東疏西密,黑河次之。故有“九褒一黑”之稱。境內大、小河流223條,總長1622.54公里,流域面積1758平方公里。其中,褒河水系佔89.8%,黑河水系佔10.2%。 [40] 
縣域河流,除太白河、紅巖河、西河外,大都發源於縣境內。縣內徑流主要由降水補給,徑流不斷,年平均徑流量12億立方米。但豐枯懸殊,年徑流的60%以上集中在汛期7~9月,最大徑流為9月份,約佔年徑流量的23.6%,年際變化大,年極值差2.9倍,平水年均徑流量6.78億立方米;枯水年徑流量只有3.07億立方米;正常徑流量僅佔洪峯期徑流量的0.33%~0.58%;洪水期大量泥沙宣泄,多年平均輸沙量為74.96萬噸,推移質多為河卵石。在水土流失地區,特別是垮山、滑坡、泥石流等嚴重破壞土壤、植被,使大量泥沙推移褒河下游,具破壞作用。留壩縣較大的河流有12條。 [40] 
一、褒河
古稱黑龍江,上游稱太白河。發源於秦嶺南坡,自東北~西南而下,徑流鳳縣、太白、留壩、漢台區3縣1區,注入漢江,全長198公里,沿途接納100多條支流,形成一個龐大的體系,是漢江的重要支流之一。褒河在縣境內長71.3公里,流域面積為1758平方公里。 [40] 
二、太白河
為褒河的上源。發源於太白縣,入境內桑園壩鄉石場溝,並由桑園壩河匯入,途徑江口鎮。同時,有支流紅巖河由北向南注入江口鎮,水流江西營處,又接納西河、蒿壩河等支流,水量增大。在縣境內長22.5公里,流域面積377.5平方公里。 [40] 
三、桑園壩河
發源於縣境碾子壩,由3條大溝溪匯流而成,全長19公里,流域面積120.9平方公里,河流平均比降31.1%。在桑園壩鄉政府駐地注入太白河。 [40] 
四、紅巖河
發源於太白縣,距留壩縣柘梨園鄉3公里處入境。沿途接納沙坡溝、夾山溝、柏樹溝等溪水至江口鎮流入褒河,在縣境內長12.7公里,流域面積83.6平方公里,河流平均比降9.5%。河網密度每平方公里0.64公里。系褒河二級支流。 [40] 
五、西河
發源於鳳縣秦嶺溝。由鳳縣與留壩縣交界的倒貼金處入境,流經蒿壩河至江西營匯入褒河。在縣境內長19.3公里,流域面積64.8平方公里,河流平均比降4.1%。河網密度每平方公里0.79公里。系褒河一級支流。 [40] 
六、蒿壩河
古名回車河。發源於柴關嶺北坡,山南向北至青崗嘴與劉家溝匯流,又轉向東接納汪家溝、酒房溝、三道峽河水,至江西營匯入褒河,河長34公里,流域面積236.3公里,河流平均比降26.2%。河網密度每平方公里1.2公里。流域內岩石風化嚴重,加之修築公路,河道淤積。為河道重點治理區。 [40] 
七、北棧河
古稱紫金河或紫柏河,亦稱青羊河。發源於紫柏山、光華山東坡的大壩溝,經張良廟與柴關嶺河溪匯流,由西北轉入東南,穿留壩縣城至姜窩子匯入褒河,河長36.3公里,流域面積156.3平方公里,河流平均比降25.7%。河網密度每平方公里1.06公里。 [40] 
八、上南河
發源於東摩天嶺的南坡。由文川河、小東溝溪流匯流至南河鄉南河街注入褒河,河長25.5公里,流域面積125.8平方公里,河流平均比降55%。河網密度每平方公里0.55公里。 [40] 
九、武關河
古稱尚溪河,亦叫野羊河、上西河等。發源於光華山夏家灣錢盤溝,並由東河、上西河等河溝匯流而成。至火燒店鄉政府駐地,又與天星亮河和羣力溝溪交匯,向東南至紅巖溝河匯流到武關河橋頭注入褒河,河長34公里,流域面積262.6平方公里,河流平均比降30.4%。河網密度每平方公里0.86公里。 [40] 
十、西溝河
古稱“寒溪”或“樊溪”。發源於橋頂石樑北坡,上游由八道河與正河匯流,至中游與北岔溝匯西溝,再入北河,由西向東徑沙壩至馬道鎮鳳凰山下注入褒河,全長17.6公里,流域面積93.5平方公里,河流平均比降86.4%。河網密度每平方公里0.69公里。 [40] 
十一、青橋河
又名陶家河。發源於橋頂石樑南坡,源流向東,與改渠溝、架子上河溝匯入董家河,入青橋河,向東南於青橋驛南1公里處注入褒河,河長6.1公里,流域面積66.7平方公里。河流平均比降86.8%。河網密度每平方公里0.76公里。 [40] 
十二、黑河
又名沮水、沔江。發源於柴柏山西北部至光華山以西,向西南流入勉縣境內。沿途河網密佈,河道蜿蜒曲折,串連陝、甘兩省,接納兩當、徽縣、鳳縣、留壩、勉縣、略陽等河流,南至沮水口入漢江。留壩縣境內河長33.1公里,流域面積200.2平方公里,河流平均比降22.7%。河網密度每平方公里0.88公里,古陳倉道沿河穿過。 [40] 
地表水
留壩縣河水均系山區性河流,地表水資源豐富,其耕地畝均水量8439立方米,但可利用率僅佔28%。地表水受降水影響明顯。汛期洪水高漲猛落;枯水期由地表水下滲補給。全縣地表水資源流量為6.7801億立方米,客水為5.2288億立方米,全縣水資源總量為12.0089億立方米。其中,褒河水系佔絕對優勢,它相當於黑河水系的18.6倍。 [40] 
留壩縣地形、地貌差異較大。水利條件隨社會經濟、農業結構及行政管區等環境因素,全縣劃分三大水利區:
(一)紫柏山地森林水源涵養區位於縣境西部,為中高山地形,植被良好,林地面積佔全縣林地的84.5%,屬森林水源涵養區。本區由黑河與褒河水系中的上西河、東河和天星亮河等組成,其流域多年平均徑流量為1.1483億立方米。因地處高寒山區,常年濕潤低温,用水甚少,富水有餘。 [40] 
(二)褒河上游水土保持區位於縣境北部,為中山地形,森林採伐過量,屬中度水土流失區。本區河溪較多,河網密度大。西有蒿壩河、紅巖河,東有太白、桑園壩河,均系褒河上游的主要支流和發源地,其流域多年平均徑流量為1.4310億立方米。河流分佈合理,耕地多在沿河兩岸,耕地面積佔全縣耕地的27%,農業用水充足。 [40] 
(三)褒河中游小型堰灌區位於縣境中南部,屬亞中山地形。耕地面積佔全縣耕地的65%,水利設施較多,有堰渠739條、塘庫8座,蓄水量9.9萬立方米,屬農業灌溉區。本區以褒河干流為主,東西側有北棧河、上南河、上西河、樊溪河、兩岔河、東溝河、青橋河等,其流域多年平均徑流量達4.2008億立方米,佔全縣多年平均徑流量的62%,居留壩縣首位;其耕地畝均水量達8076立方米,區內農田用水有餘。但是,由於農家居住分散,耕地多集中在支流兩岸,蓄水能力低,大水從褒河傾瀉,無力控制;小河提供水條件差難以利用。6~7月乾旱時,北部的江口、柳川、玉皇廟及南部的鐵佛殿、馬道、東溝等鄉(鎮)用水矛盾突出。 [40] 
地下水
縣內日產水徑流量人均為全國的6.1倍,耕地畝均為全國的4.8倍。即使在保證率為95%的情況下,人均自產水徑流量亦為全國的2.8倍,耕地畝均亦為2.2倍。因此,縣內水量充沛。 [40] 
地下水的藴藏量缺乏水文資料。依據地下水補給量採用乾旱年保證率即P等於95%的年自產水量進行計算,其值為8464億立方米,佔全縣多年平均自產水量的12.5%。 [40] 

留壩縣土壤

土壤類型及分佈
留壩縣地形、地貌複雜,垂直差異較大,土壤類型繁多。土壤的形成、分類和分佈由於氣候、植被、地形、水文、地質等條件不同,以及人類生產活動的影響變化很大。
一、土壤類型
縣境土壤分類採取三級分類制,即土類、亞類、土屬。根據1980年留壩縣土壤資源調查資料,縣內土壤共分4個土類、11個亞類、30個土屬。
(一)水稻土 主要分佈在海拔1150米以下河谷溝壩地區。大部分為一年兩熟田。全縣共有11936畝,佔總面積0.41%;佔耕地面積14.86%。該土分為3個亞類。
1.淹育性水稻土 面積522畝,佔水稻土面積4.27%。主要分佈在南河、江口等溝壩。僅有沖積~坡積母質1個土屬,即“泥夾沙田”。
2.瀦育性水稻土 面積11035畝,佔水稻土面積92.45%。主要分佈在南河、柳川、桑園壩、馬道、東溝、鮮家壩、玉皇廟、石門、獅子壩、江口、火燒店、城關和姜窩子等溝壩。為沖積~坡積型1個土屬,即“鏽斑泥夾沙田”。
3.潛育性水稻土 面積379畝,佔水稻土面積3.18%。主要分佈在姜窩子、柳川等鄉的一些坡腳低窪地。為沖積~坡積型1個土屬,即“夾沙青泥田”。
(二)黃褐土 主要分佈在海拔1100米以下的淺山。植被以草、灌為主。耕地多分佈在這類土壤帶內。全縣黃褐土面積481739畝,佔總面積16.4%。分普通黃褐土、粗骨性黃褐土2個亞類。
1.普通黃褐土 是黃褐土類的一個主要亞類,也是主要農耕地土壤,面積427206畝,佔黃褐土面積88.68%。分為4個土屬。
(1)夾石黃泥 面積345670畝。除閘口石之外,其他各地海拔1100米以下的溝谷坡腳一帶均有分佈。
(2)黃沙泥 面積54168畝,主要分佈在城關、桑園壩、東溝、鮮家壩、鐵佛殿、姜窩子、火燒店、獅子壩、馬道等鄉鎮的一些谷地。
(3)黃膠泥 面積8696畝。主要分佈在南河鄉的秧田壩、羅家山等部分地方。
(4)紅膠泥 面積18672畝。主要分佈在江口、柘梨園、獅子壩、城關等鄉鎮。
2.粗骨性黃褐土 主要分佈在海拔1100米以下,面積54533畝,佔黃褐土面積11.32%。分為2個土屬。
(1)砂石骨子土 面積34957畝。主要分佈在鐵佛殿、青橋驛、東溝、姜窩子、城關、鮮家壩、火燒店等鄉鎮海拔1100米以上陡峻的山坡地帶。
(2)夾石骨子土 面積7890畝,主要分佈在青橋驛、東溝、獅子壩、馬道等鄉鎮的坡腳一帶。由於從坡的上部向下不斷地堆積,一般土層較厚。其土顏色灰褐,多為石礫,故稱“石渣土”。
(三)黃棕壤 主要分佈在海拔900~1000~1500~1700米之間。為植被類型的森林土壤。面積1149033畝,佔總面積39.12%。分為普通黃棕壤、粗骨性黃棕壤、生草黃棕壤3個亞類。
1.普通黃棕壤 面積882381畝,佔黃棕壤面積76.79%。分為4個土屬。
(1)沙黃泡土 面積383853畝。除江口、石門、柘梨園、獅子壩4個鄉鎮外,其餘14個鄉鎮均有分佈。
(2)石片黃泡土 面積135099畝。主要分佈在南河、柳川、桑園壩、城關、火燒店等鄉鎮的一些谷地。
(3)青石黃泡土 面積203984畝。主要分佈在獅子壩、江口、桑園壩、柘梨園、玉皇廟、廟台子、石門、閘口石、南河、柳川等鄉鎮,在火燒店、城關、東溝也有零星分佈。
(4)夾石黃泡土 面積159495畝。廣泛分佈在鮮家壩、青橋驛、江口、石門、桑園壩、城關、獅子壩、玉皇廟等鄉鎮海拔1100米以上的坡腳以及緩坡地帶。
2.粗骨性黃棕壤 為黃棕壤地帶的一種幼年土。面積251514畝,佔黃棕壤面積21.89%。分為3個土屬。
(1)砂石渣土 面積91567畝。廣泛分佈在青橋驛、東溝、玉皇廟、火燒店、姜窩子、城關、桑園壩等鄉鎮海拔1100米以上坡度較大的花崗~片麻岩地帶。
(2)石片石渣土 面積111713畝。主要分佈在閘口石、桑園壩等河壩。
(3)青石石渣土 面積48234畝。主要分佈在柳川、南河、玉皇廟等鄉。
3.生草黃棕壤 面積15138畝,佔黃棕壤面積1.32%。分為花崗~片麻岩型(灰沙黃泡土)和頁岩~片岩~千枚型(石片灰黃泡土)2個土屬。
(1)灰沙黃泡土 面積3773畝。主要分佈在火燒店、武關河一帶。
(2)石片灰黃泡土 面積11365畝。主要分佈在火燒店、柳川、南河鄉的高山地帶。
(四)棕壤 主要分佈在海拔1500~1700米以上的中山地帶。為針葉和針闊葉混交林植被類型。面積1267047畝,佔總面積43.14%。分為普通棕壤、粗骨性棕壤、生草棕壤3個亞類。
1.普通棕壤 面積941820畝,佔棕壤面積74.33%。分為4個土屬。
(1)沙泡土 面積442465畝。除江口、獅子壩、石門、柘梨園鄉鎮外,其餘鄉鎮均有分佈。
(2)石片泡土 面積275499畝。主要分佈在火燒店、城關、廟台子、閘口石、柳川、江口、南河、柘梨園等鄉鎮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地。
(3)青石泡土 面積216396畝。主要分佈在城關、廟台子、閘口石、柳川、江口、柘梨園、獅子壩、玉皇廟、石門、桑園壩等鄉鎮的中山地區。
(4)夾石泡土面積7460畝。主要分佈在城關、閘口石一帶。
2.粗骨性棕壤 面積267509畝,佔棕壤面積21.1%。分為3個土屬。
(1)砂石骨子土 面積95583畝。除東溝、鮮家壩、南河、江口、獅子壩、玉皇廟、柘梨園、桑園壩鄉鎮外,其餘鄉鎮均有分佈。
(2)石片石骨子土面積99591畝。主要分佈在火燒店、城關、廟台子、閘口石、南河、柳川、桑園壩等鄉鎮海拔1500~1700米之間坡度較大的地方。
(3)青石骨子土 面積72335畝。主要分佈在廟台子、閘口石、獅子壩、玉皇廟、石門、桑園壩等鄉海拔1500~1700米之間的石灰岩地區。
3.生草棕壤 面積57718畝,佔棕壤面積4.55%。分為3個土屬。
(1)沙灰泡土 面積10128畝。主要分佈在姜窩子、火燒店、廟台子、閘口石、南河、柳川、江口等鄉鎮的棕壤地帶。
(2)石片灰泡土 面積24988畝。主要分佈在南河、火燒店、江口等鄉鎮海拔1500~1700米之間和局部陰溝地帶。
(3)青石灰泡土 面積22602畝。主要分佈在閘口石、廟台子、柳川鄉。 [41] 
二、土壤分佈
(一)土壤具垂直地帶性分佈之規律。縣內土壤多呈垂直地帶性分佈。主要為黃褐土和黃棕壤。土壤隨海拔高度呈有規律的垂直分佈。縣域地處北亞熱帶向温帶過渡地區,其垂直帶譜的基帶土壤為黃褐土,分佈上限海拔900~1100米;黃褐土以上為黃棕壤,上限海拔1500~1700米;隨海拔高度而變化,黃棕壤以上為棕壤,分佈海拔在1500~1700~2610米的範圍內。 [41] 
(二)土壤具區域性分佈之規律。土壤受地形、水文、地質、人為改造(抬田修地)等因素的影響,在不同的地域範圍內出現多種土壤組合。這種由於地域性因素造成的中域和微域分佈,比較複雜。但土壤的存在,有其特定的、自然的或社會的因素,其分佈亦有相應的規律。如境內水稻土一般分佈在海拔600~1200米範圍內,這是由於海拔1200米以上已超出了水稻種植範圍這一客觀條件造成的。溝谷窪地的潛育性水稻土是區域水文地質條件造成的。而淺山低丘上的粗骨性黃褐土則是侵蝕的結果,其區域性分佈有以下特點:
1.在東溝等地的淺山低丘地區,相對高差較小,山頂植被覆蓋度大,半坡侵蝕較嚴重。從山頂到溝底依次為:沙泡土、砂石渣土、砂石骨子、黃砂泥、夾石黃泥以及溝底水稻土。土壤呈樹枝狀分佈。 [41] 
2.在紫柏山等山地土壤中,由於植被破壞,草本侵入,形成局部生草化,出現了生草棕壤,在相應的地帶性土壤內呈斑塊狀分佈。如紫柏山巔草甸地帶就是生草化的產物,即生草棕壤。又因石灰岩地質基岩造就了岩溶地貌,形成了峯、崖、坦、洞融為一體的峻秀風景。在諸多山埡、山谷、山洞中,其“七十二洞、八十二坦”之奇觀中的“堝坦”土壤就屬一種典型。 [41] 
土壤性狀
留壩縣土壤深受成土母質影響,土壤性狀各異。成土母質為沖積~坡積型、花崗~片麻岩型、頁岩~片岩~千枚巖型及石灰岩型。其成土母質:發育在沖積~坡積型岩基上的土壤面積佔8.3%;發育在花崗~片麻岩型岩基上的土壤面積佔23.2%;發育在石灰岩型岩基上的土壤面積佔20.1%。發育在沖積~坡積型母質上的土壤,土層厚,肥力高,為留壩縣主要農耕土壤;發育在花崗~片麻岩型母質上的土壤,含砂礫少,一般為泥質沙土,土壤疏鬆,透水性好;土層雖薄,則侵蝕力弱,多呈微酸性至酸性;發育在頁岩~片岩~千枚巖型母質上的土壤,質地較黏重,上松下緊,保水保肥性能較好,多呈中性或微酸性;發育在石灰岩型母質上的土壤,質地黏重,土層較薄,養分貧乏,則含鈣豐富,多呈中性或弱鹼性。這類土壤主要分佈在留壩縣北部的江口、柘梨園、獅子壩、石門等鄉鎮。 [42] 
縣內土壤的理化性狀較好。農耕地中,重壤佔42.1%、中壤佔26.3%、輕壤佔15.8%、沙壤佔10.5%、輕黏土佔5.3%;自然植被下的林地、草地中,重壤佔39.9%、中壤佔(22.2%、輕壤佔11.1%、沙壤佔26.8%;土壤容量大多在1—1.4g/cm2,土壤孔隙度在45%—65%。 [42] 
留壩縣土壤有機質含量較高,農耕地平均含量為3.17%;全氮,農耕地平均含量為0.168%;林地、草地平均含氮量為0.28%;鹼解氮,農耕地平均含量為118.2ppm;全磷,土地平均含量0.152%,其中農耕地平均含量0.148%;農耕地中,速效磷平均含量為18.7ppm;全鉀,土地平均含量2.74%,其中農耕地速效鉀平均含量為138.5ppm;土壤代換量即土壤陽離子交換總量,是土壤吸附陽離子的總數量,它的大小決定土壤膠體表面的性質。留壩縣耕層土壤代換量平均為16.16me/100克土,一般代換量在10~17me/100克土,屬保肥力中等土壤。此外,微量元素在土壤中有效含量的高低,與土壤的酸鹼度有關。其主要微量元素為硼、鋅、錳、銅、鐵。留壩縣江口、石門、柳川一帶PH7~7.8,缺硼和鋅。 [42] 
全縣土壤養分狀況雖然較好,但氮磷含量比失調。全縣土壤中,氮磷含量平均比值為3~4∶1,有的高達10∶1。特別是江口、柳川、玉皇廟一帶,氮、磷含量比偏高,缺磷比較明顯。只有科學施肥,培養土質,方可保持土壤肥力,使地力常新。 [42] 

留壩縣自然資源

留壩縣水資源

留壩縣多年來年均水資源總量12億立方米,其中過境客水量5.23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可採量8464萬立方米。 [12] 
留壩縣河流屬漢江流域,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重要水源地。境內有大、小河流223條,總長1622.54千米,總徑流量12億立方米。徑流量1億立方米以上的河流有5條,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7條,100平方公里以上的8條,河流斷面水質保持在Ⅱ類以上。 [26] 

留壩縣動物資源

留壩縣境內野生動物繁多,古北界、東洋界動物皆有。常見獸類71種、飛禽類270種、兩棲爬行類33種、昆蟲類234種等。其中,已列入國家Ⅰ級保護的有大熊貓、金絲猴、羚牛、金雕、豹、林麝;國家Ⅱ級保護的有黑熊、紅腹錦雞、紅腹角雉、勺雞、金貓、雀鷹、燕隼、鬣羚、斑羚、血雉、紅隼、蒼鷹、獵隼、黃腳漁鴞、毛腳魚鴞、紅角鴞、大鯢。列入陝西省重點保護的動物有白鷺、山斑鳩、普通夜鷹、白腰雨燕、普通翠鳥、戴勝、斑姬啄木鳥、黑枕綠啄木鳥、大斑啄木鳥、白背啄木鳥、金腰燕、家燕、紅嘴藍鵲、喜鵲、黃喉太陽鳥、山麻雀、王錦蛇、烏梢蛇、菜花烙鐵頭、竹葉青、山溪鯢、秦巴北鯢、中國林蛙、中華蟾蜍、華西蟾蜍,以及畫眉科、杜鵑科、鶺鴒科的所有屬種。 [15] 

留壩縣植物資源

留壩縣境內植物門類齊全,種類繁多。常見喬木47科、灌木21科、竹藤類12科、草本類88科、菌類和地衣類21科。其中,列入國家Ⅰ級保護的有銀杏、紅豆杉、水杉、獨葉草;Ⅱ級保護的有秦嶺冷杉、櫸樹、連香樹、鵝掌楸、厚朴、水曲柳、大果青杆、木通馬兜鈴、凹葉厚朴、水青樹、杜仲、野大豆、絞股藍、羊耳蒜、扇葉杓蘭、銀蘭、小花蜻蜓蘭。列入陝西省重點保護的有延齡草、青皮樹、山白楊、廟台槭、杜鵑、黨蔘、蘭科所有種。 [14] 

留壩縣藥材資源

留壩縣天然中藥材和植物品類繁多,人稱“綠色寶庫”“天然藥庫”,可供藥用的動、植物藥材有1320多種。盛產杜仲、金銀花、靈芝、九節菖蒲等稀有名貴藥材,尤其是西洋參、天麻、豬苓等中藥材品質極佳。盛產木耳、羊肚菌等21屬300餘種極具開發利用價值的“山珍”菌類資源。 [26] 

留壩縣林地資源

留壩縣林地面積181673.71公頃(272.5萬畝),森林覆蓋率91.23%,林木覆蓋率92.97%,人均林地4公頃。樹種以紅樺、櫟類、山楊、冷杉為主,大部分為天然林。盛產板栗、核桃、獼猴桃、五味子等林副產品。現有馬道、火燒店、桑園、廟台子4個國有林場和9個天然林管護站,負責留壩縣森林的管護和營造。留壩縣現有天然牧草場2312.32公頃,佔總面積的1.2%,主要分佈在縣城西北。 [26] 

留壩縣礦產資源

留壩縣境內已探明金屬、非金屬礦產49處。金屬類礦產有鐵、鉻、銅、鉛、鋅、金、銀、銻、鈾等10餘種。非金屬類礦產有石灰岩、黏土、大理石、蛇紋岩、硅石、石英岩、冰洲石、鉀長石等10餘種。 [13] 
  • 金屬礦產
一、鐵礦
以風化淋濾作用形成的褐鐵礦為主。有礦產地21處,集中分佈於閘口石一帶。主要礦層為中上志留統,其次為中泥盆統,累計探明C級(工業)儲量為104.1萬噸,遠景儲量約346噸。其次,為磁鐵礦,有礦產地4處,探明D級儲量為21233萬噸;赤鐵礦2處,探明遠景儲量90萬噸。 [43] 
二、鉻鐵礦
位於縣城西約7公里的樓房溝。地理座標:東經106°52′06"北緯33°38′5″。礦體賦存於超基性岩體的南北兩側,分晚期岩漿貫入和岩漿晚期分異兩種成因。晚期岩漿貫入礦牀,分佈於巖體東段北側邊緣二、三礦帶,礦體呈透鏡狀、扁豆狀、似脈狀、串珠狀及不規則狀。礦體長數米,最長40米,厚一般不足1米,最厚2.37米,礦石含Cr203,平均45.28%;含NT0.196%、Co0.83%、ST0.21%~15.27%;磷、硫微量,鉑族(3.1rRu)0.105克~0.277克/噸。岩漿晚期分異礦牀,分佈在礦區南部的一、二礦羣底板礦化帶。東礦羣及西北角的一礦帶,主要為條狀,次為透鏡狀、不規則狀。礦體規模小,一般長5~22米,厚0.3~3米,延深5~50米。一礦帶1號礦體為主礦體,長37米,厚0.1~0.8米,延伸60米;礦石Cr203U為10%左右,含Ni0.23%、Co0.015%、鉑族0.016克~0.227克/噸。探明鉻鐵礦石儲量:C級2.1萬噸,D級0.8萬噸,合計2.9萬噸,其中富礦1.2萬噸。 [43] 
三、銅礦
留壩縣有銅礦7處,其中礦化點3處,主要分佈在石門子鄉的三道峽至小二嶺溝腦一帶。其次,分佈桑園壩鄉磚頭壩一帶,礦體主要賦存於中泥盆統地層內的石英脈中。 [43] 
四、砂金礦
位於獅子壩鄉西河下游。地理座標:東經106°58′~107°61′20",北緯33°42′30"。礦牀為河流沖積型谷底砂礦,礦體分佈與河牀基本一致,呈彎曲的長條狀。近南北向展開,呈似層狀近於水平產生,寬度、厚度小,但品位變化大,組合成分分佈不均勻。礦牀由5個礦體組成,長度(均不含通道)分別為2540米、1595米、1225米、2380米、1420米,牀體平均寬度分別是29米、39.82米、32.86米、52米、39.75米,平均厚6.83米、7.75米、8.5米、11.01米和8.55米。礦體平均品位(均不含通道)0.2156克/m3、0.3273克/m3、0.1492克/m3、0.1492克/m3/。礦區礦體總長8465米,礦體平均寬35米,平均厚9.14米。礦體平均品位:0.1921克/m3,礦沙量(C+D)級269萬立方米,砂金量(C+D)517公斤,其中C級33公斤,表外52公斤。礦沙於鬆散的砂礫層,主要由中等粒度的礫石和砂組成,巨粒少,含少量泥質和微量重礦物。礫石含量59%~75%,含砂量25%~41%,泥小於5%,砂金粒度粗0.1~0.5mm,砂金成色90.8%,含銀23%,為易採、易洗、易選砂礦。 [43] 
  • 非金屬礦產
留壩縣地質構造複雜,礦產資源的分佈受大地構造制約,不同的構造單元發生不同的地質過程,形成不同特色的礦產組合。在同一構造單元而處於不同的構造部位,其地質構造之差異又形成不同的成礦規律和礦產分佈。 [44] 
秦嶺褶皺系的留壩—鳳縣—太白三角區,是一個地質構造極為複雜、岩漿和火山活動十分強烈的元古代隆起區,礦牀(點)星羅棋佈,除有金、銀、銅、鐵、鉛、鋅等金屬礦產外,還含有煤、大理石、石英石、水晶石、石灰石、花崗石、冰洲石、輝綠石、蛇蚊石、鎂質黏土—膨潤土、石墨、石棉、滑石、柘榴子石、石膏、磷、硫磺礦等非金屬礦產21種。 [44] 
縣內非金屬礦產資源豐富,其黑河、褒河流域廣泛分佈,礦種齊全。特別是大理石、花崗石巖自然分佈猶為集中,且大多數礦產地多分佈在主幹公路附近,利於開發。樓房溝、廟台子、大壩溝、羅家山、青橋驛等處的大理石品位高,呈雲白或墨綠色等,開採價值高;江口鎮西北側小嶺子煤層產於侏羅紀地層中,屬氣肥煤;五里鋪和樓房溝等處的蛇紋石儲量大,品位高;紫柏山有重晶石礦、溶劑石灰石、白雲石、硅石等非金屬礦產,則因地質環境複雜,探查工作程度低,儲量不詳。但是,縣內礦牀(點)一般規模小,點多,埋藏淺,礦石富,開發利用具“短、平、快”效果。主要礦牀(點)有:
一、蛇紋岩
又名中國大花綠,位於城關鎮樓房溝,儲量38690萬噸,礦石品位Mgo36.76%~42.43%,cao小於0.6%,已開採利用。
二、煤礦
位於江口鎮西北側小嶺子。煤層產於侏羅紀地層中,呈層狀,結構複雜,不穩定。儲量330噸。分析結果:灰粉25.97%~40.55%,揮發粉22.23%~28.26%,固定炭30.7%~43.86%,發熱量3375~5699大卡/公斤,屬氣肥煤。
三、大理石巖
(一)大壩溝大理石巖位於廟台子大壩溝,儲量7056萬噸,礦石品位mgo平均為0.55%,cao55.15%,屬一級品。第一層為灰黑、黑褐色硅質、鈣質板岩,第二層為白色、灰白色粗塊狀大理石,現已開採利用。
(二)青橋驛大理石巖位於青橋驛鄉漢(漢)寶(雞)公路兩側,地理位置座標:東經106°56′32"~106°58′45",北緯33°18′48"~33°20′07"。礦體賦存於寒武系下部,為碳酸鹽巖經區域變質作用重結晶而成,中間寬,兩端窄,平面上呈新月形,寬270~745米,最長3000米,以褒河為界,將礦體分東西兩部分,有雪花白大理石和含青灰色條帶雪花白大理石兩個工藝品種。
1.白雲大理石,即稱中國雪化白大理石,呈白色粗粒,中厚層呈塊狀,單層厚0.86—2.2米,成分以白雲石為主(大於95%),次為方解石(5%)。岩石色白質純,是構成礦體的主要礦石。礦石儲量11714萬立方米。
2.青灰色條帶白雲大理石,因含青灰色條帶,屬另外一種品級的礦石類型。岩石的基本部分為白雲青灰色條,團塊部分白雲石含量75%~80%,方解石含量在20%以上。礦石儲量1895萬立方米。
經對雪花白大理石一組3個樣品測定,其物理性能平均溶量每平方米2.9克,吸水率0.24%,抗壓1198.7公斤/cm2,抗折拋光115.0公斤/cm2。符合陝西省定飾面材標準,具有較強的堅固性。 [44] 

留壩縣人口

2021年末,留壩縣户籍總人口41508人,其中城鎮人口10534人。2021年末,留壩縣常住人口3.48萬人,出生率為7.4‰,死亡率為9.44‰,城鎮化率為49.3%。 [24] 

留壩縣政治

留壩縣委書記:史邦儉 [25] 

留壩縣經濟

留壩縣綜述

  • 產值
2021年,留壩縣實現生產總值22.05億元,同比增長9.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04億元,同比增長6.1%;第二產業增加值5.51億元,同比增長11.3%;第三產業增加值12.50億元,同比增長9.0%。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佔生產總值比重為54.6%。生產總值中,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增加值佔比分別為18.3%、25.0%和56.7%。與2020年相比,第一產業增加值佔比下降1.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佔比提高了2.8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佔比下降1.7個百分點。 [24] 
2021年留壩縣生產總值及增速 2021年留壩縣生產總值及增速
2021年留壩縣三次產業結構 2021年留壩縣三次產業結構
  • 投資
2021年,留壩縣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户)增長25.2%。其中,第一產業完成投資比上年增長67.2%;第二產業完成投資比上年增長18.1%;第三產業完成投資比上年增長17.7%。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投資佔比分別為20.2%、4.3%、75.5%。 [24] 
  • 財政
2021年,留壩縣財政總收入8588萬元。地方財政收入3969萬元,同比增長7.2%。財政支出11.23億元,同比下降1.0%。 [24] 
  • 民生
2021年,留壩縣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76元,同比增長9.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001元,同比增長7.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11元,同比增長11.4%。 [24] 

留壩縣第一產業

  • 農業
2022年,留壩縣第一產業增加值4.21億元。 [46] 
2021年,留壩縣實現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7.13億元,同比增長6.6%。其中農業總產值4.21億元,同比增長6.2%。實現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4.17億元,同比增長6.1%。其中,農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4%;林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1%;牧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5%;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9%;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8%。
2021年,留壩縣糧食播種面積40241畝,同比下降0.9%,油料播種面積8847畝,同比增長0.3%,蔬菜及食用菌種植面積13191畝,同比下降20.4%。中藥材種植面積25087畝,同比增長2.2%。 [24] 
2021年留壩縣農業主要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單位
總量
增長(%)
糧食總產量
10167
3.0
油料總產量
1004
0.8
蔬菜產量
28100
0.1
食用菌產量
7010
37.5
中藥材產量
6228
11.4
禽蛋產量
928.7
-6.9
肉類總產量
2797.1
15.5
生豬年末存欄
萬頭
1.51
0.7
牛年末存欄
4341
-0.3
羊年末存欄
2426
-1.1
家禽存欄
萬隻
13.11
0.4
生豬出欄
萬頭
2.73
14.8
牛出欄
2375
4.6
羊出欄
1598
10.8
出欄家禽
萬隻
17.68
6.4
  • 養殖業
殖業方面,留壩縣利用豐富的植物資源,發展林業養殖,形成了蜜蜂、林麝等養殖產業。截至2023年9月,留壩縣近1/5的農户從事林下養蜂,養殖蜜蜂4萬餘箱,年產蜂蜜100多噸,產值1500多萬元;縣內有林麝養殖公司5家,養殖分場32家,共計37家養殖場,林麝存欄量1728只,年產麝香17000餘克。 [45] 

留壩縣第二產業

  • 工業
2021年,留壩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總產值11.27億元,同比增長19.4%。其中,輕工業完成產值7.70億元,增長28.7%;重工業完成產值3.57億元,增長3.4%。全部工業增加值2.98億元,同比增長16.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6.4%。分產業看,非金屬礦採選業完成產值0.86億元,同比增長5.2%;農副食品加工業完成產值2.14億元,同比增長36.9%;醫藥製造業完成產值5.04億元,同比增長14.4%;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完成產值2.06億元,同比增長2.0%;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完成產值0.64億元,同比增長4.6%。 [24] 
2021年留壩縣規上工業總產值及增速 2021年留壩縣規上工業總產值及增速
  • 能源
2021年,留壩縣綜合能源消費量5.30萬噸/標準煤。萬元生產總值能耗0.2428噸標準煤/萬元,萬元生產總值能耗比上年下降6.53%。全社會用電量0.57億千瓦時,其中工業用電量0.034億千瓦時。 [24] 
  • 建築
2021年,留壩縣建築業實現增加值2.54億元,同比增長18.6%。資質以內建築企業完成總產值2.81億元,同比增長58.3%,其中建築工程產值2.58億元,增長62.3%;竣工產值2.35億元,增長35.1%;簽訂合同額3.49億元,同比增長79.7%。 [24] 

留壩縣第三產業

  • 貿易
2021年,留壩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18億元,同比增長16.5%。其中,限上單位實現消費品零售額5.02億元,同比增長18.2%,佔比為69.9%。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5.12億元,同比增長15.5%;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06億元,同比增長19.0%。按消費形態分,餐飲收入2.15億元,同比增長20.3%;商品零售5.03億元,同比增長15.0%。 [24] 
2021年留壩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及增速 2021年留壩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及增速
  • 旅遊業
2021年,留壩縣接待遊客497.17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25.32億元,分別增長18.2%和20.4%。 [24] 
  • 郵電
2021年,留壩縣電信業務總量4.74億元,增長24.2%;郵政業務總量857萬元,增長11.0%。 [24] 
  • 金融
2021年末,留壩縣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存貸款餘額39.70億元,同比增長6.0%。其中,人民幣存款餘額28.70億元,同比增長6.2%;人民幣貸款餘額11.00億元,同比增長5.2%。 [24] 

留壩縣交通運輸

自古以來,褒斜棧道、連雲棧道等穿境而過,故有“川陝之通衢,梁洋之門户”之稱,成為溝通關中、中原與蜀藏的主要通道之一。特別是316國道(川陝公路)沿連雲棧道線路修築過境,留壩對溝通寶雞、西安、蘭州與漢中及四川、西藏,有着重要作用,成為中原、西北通往西南地區的公路交通咽喉要道。 [28]  寶漢高速、316國道、244國道縱貫留壩縣全境。留壩縣所有鎮通三級以上柏油路或水泥路,行政村公路通達率達100%。 [16] 
2021年,留壩縣客貨運輸週轉量11636萬噸千米,下降1.4%;旅客週轉量1263萬人千米,下降40.7%;貨物週轉量11510萬噸千米,下降0.7%;公路客運量22萬人,下降3.2%;貨運量86萬噸,增長3.8%。 [24] 

留壩縣社會民生

留壩縣教育事業

2021年,留壩縣有普通中學3所,專任教師106人。高中招生181人,在校學生636人,畢業生197人;初中招生303人,在校學生849人,畢業生299人;初中學齡入學率100%。有普通小學10所(不含教學點),專任教師198人。招生285人,在校生1772人,畢業生292人;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100%。有幼兒園9所(含民辦園),專任教師77人。在園幼兒1004人。 [24] 

留壩縣科學技術

截至2023年4月26日,留壩縣有效註冊商標共計341件,其中地理標誌集體商標6件;專利15件,其中實用新型專利14件,外觀設計專利1件;累計發放新註冊地理標誌商標和農產品(食品)商標補貼41.8萬元,惠及相關企業商户及個人33户。
[47]  截止2021年底,留壩縣共授權專利12件,其中實用新型專利11件,外觀設計專利1件。 [24] 

留壩縣文化事業

2021年,留壩縣有影院1個,文化(圖書)館1個,文化站8個,博物館1個;圖書總藏書6.39萬冊。廣播及電視發射台1座,擁有發射機4部,電視人口覆蓋率100.0%,廣播人口覆蓋率100.0%。 [24] 

留壩縣醫療衞生

2021年末,留壩縣共有醫院、衞生院8所,牀位數161張。衞生技術人員341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04人,註冊護士124人,藥師(士)22人,技師(士)21人。 [24] 

留壩縣社會保障

  • 勞動就業
2021年,留壩縣新增城鎮就業再就業472人,失業人員再就業141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93人。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512萬元。職業技能培訓986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29%以內。農村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1.28萬人,其中縣外轉移就業0.6萬人。 [24] 
  • 社會保險
2021年,留壩縣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參保人數4823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35206人。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7042人、2562人、4017人和3289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4061人。 [24] 
  • 社會救濟
2021年,留壩縣城鎮低保人數175人,發放保障金97.81萬元;農村低保人數2256人,發放保障金1211.15萬元。 [24] 
  • 社會福利
2021年,留壩縣優撫補助3496人次,發放撫卹金200.95萬元。 [24] 
  • 老年人事務
2021年,留壩縣有各類養老服務設施(機構)7個,提供牀位數742張,2021年末養老服務機構在院人數317人。 [24] 

留壩縣環境保護

2021年,留壩縣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2.05,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362天,PM10月平均濃度為27微克/立方米,PM2.5月平均濃度為14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月均濃度為5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月均濃度為10微克/立方米。 [24] 

留壩縣歷史文化

留壩縣地名由來

一説:因漢高祖劉邦為漢中王時,傳説曾在此修壩建漢王城,故名“劉壩”,後因“劉”“留”同音,將“劉”傳為“留”,稱為“留壩”。
二説:“因留侯(張良)辟穀於紫柏山在茲壩而名。”“留”即“留侯”“壩”即紫柏山下之川壩,故名“留壩”。 [6] 

留壩縣文物

張良廟
張良廟(又稱漢張留侯祠),位於留壩縣留侯鎮,是漢高祖劉邦的開國謀臣“漢初三傑”之一張良功成身退隱居之地,是目前中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祭祀張良的祠廟。2006年5月25日,張良廟被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7-18] 
張良廟 張良廟
留壩民歌
留壩民歌主要流傳在縣域內紫柏街道、馬道鎮、火燒店鎮等地,種類繁多、體裁豐富、風格各異,內容涵蓋留壩自然風貌、氣候特徵、鄉土人情,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民歌內容和形式根據內容、體裁、環境、演唱方式以及詞曲、結構等特點大致可分為:勞動號子、山歌(通山歌和鑼鼓草、薅草歌、薅秧歌)、小調、民間歌舞歌曲、民間風俗歌曲、宗教祭祀歌曲(端公壇歌)等;演唱形式有獨唱、對唱、合唱、領唱、伴唱等;呈現形式有口頭性、集體性、即興性和變異性的特點,可臨場發揮,隨手編撰,眾人蔘與。2022年,留壩民歌被列入漢中市第七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48] 

留壩縣遺址

瓦窯溝遺址
新石器時期村落遺址,位於留壩縣城東郊老鴉山腳下。文化內涵豐富。中華民國23年(1934)7月,陝西省建設廳組織第三測量隊在留壩勘查寶漢公路線路,出土文物有石刀、石斧、陶罐、磚瓦等。 [52] 
碾槽溝遺址
西周遺址,位於縣城石峽溝梁北坡。除出土有石斧、石刀、石鏟、石椎、細泥紅陶缽、罐、甕外,還有秦漢時期的銅鏡、貨幣、磚瓦碎片等。 [52] 
寬溝遺址
漢代民寨遺址,位於閘口石(營盤)西北方。主要出土文物為藍紋、夾沙灰陶、繩紋陶罐及布紋板瓦、筒瓦等殘片。 [52] 
北魚河遺址
仰韶文化及西周文化遺址,位於南河鄉孔雀台村的魚洞子。出土文物有泥質灰陶罐、石斧、石杵、石磨,並有秦漢時期的方磚、青瓦等殘片。 [52] 

留壩縣藝術

曲子戲
曲子戲簡稱“曲子”,又有“念曲子”和“曲子戲”之別,“念曲子”也叫“地攤子”、“圍鼓子”或“板凳戲”。據記載:“曲子歌時,和以三絃、月琴、琵琶之屬,節以音響。“曲子戲”和其它戲曲演出一樣,首先要化妝,其次是唱、念、做、打併重,再則還要有齊全的服飾、道具和複雜的文武場進行伴奏,並在舞台上演出。曲子戲的調很多,向有三十六小調,七十二大調之説,曲子戲的調遠不止這些,它“一曲為調,大麴率以‘月調’‘背弓’、‘五更’、‘金錢’、‘緊數’、‘慢數’、‘月尾’等調集成一曲甚似南北曲之成套”,大多直接採用眉户調。如“鋼調”、“銀紐絲”、“西京”、“採花”、“緊訴”、“慢訴”等,也有像“剪花調”、“蓮花落”、“釘缸”等當地民間小曲演變而成的新調,曲子戲演出方便,題材多民間生活故事,貼近生活。 [49] 
西河地社火
西河流域山高菁密、 地廣人稀, 地社火成為人們逢年過節慶祝豐收,自娛自樂或逢紅白喜事必要粉墨開場的民間藝術,由清末獅子壩人王得印拜師學成後將地社火傳入西河流域。地社火傳入獅子壩後因地理交通閉塞及傳承方式、制度的演變而具有了自己獨有的表演形式與本土化特徵,將原整本舞台大戲獨幕化、零碎化、民間化,不拘場地,可在較寬大的鄉村場院上表演,亦可在農家的門廳屋堂中開演,分為文戲、武戲兩類,主要表現為啞戲舞蹈打鬥,視劇情也可獨白或開唱,每個劇目的演出時間短則三、五分鐘,長則不過半個時辰。 [50] 

留壩縣風景名勝

張良廟—紫柏山風景名勝區
張良廟—紫柏山風名勝區,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留壩縣留侯鎮,以“九十二峯、八十二坦、七十二洞”自然景觀所著稱,是國家級森林公園。 [17] 
“張良廟—紫柏山風名勝區”,在留壩縣城西北方15公里處。中心地理座標為東經106°38′08″,北緯33°17′39"。紫柏山主峯海拔2610米。距漢中100公里。寶漢公路(316國道)橫貫境內,界定總面積50平方公里,以紫柏山漢張留侯祠(張良廟)宏大規模古建築羣為中心,沿柴關嶺、光華山等山脈自然走向向周邊擴延,主要景觀集中分佈面積30平方公里。風景名勝區集山嶽、峽谷、洞、坦、溪、泉、雲海、森林、名貴花卉和中藥材、珍禽異獸、古老孑遺植物、稀有野生動物等秦嶺南坡風景秀麗的自然景觀與古代建築、園林、摩崖石刻、古棧道遺蹟、古文化風情等人文景觀及宗教活動聖地為一體,遊覽價值極高。 [51] 
紫柏山景區 紫柏山景區
棧道水世界景區
棧道水世界景區,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留壩縣武關驛鎮倒水灣,依託自然山勢打造了驚濤海嘯池、超級大喇叭、高山速降滑梯、兒童夢幻水寨、潮汐漂流河、滑板衝浪、森林療養SPA(水療)等水上娛樂項目。 [17] 
棧道水世界景區 棧道水世界景區

留壩縣地方特產

留壩白果
留壩白果,是留壩縣特產,為中國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留壩白果外殼灰白,橢圓飽滿,稜線分明,表皮光滑,果仁黃亮温潤,口感軟糯,細膩綿香,藥用和食用價值較高。 [19] 
留壩白果
留壩香菇
留壩香菇,是留壩縣特產,為中國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留壩香菇柄短肉厚,菇形圓潤,半球形或銅羅形,菇體堅實有彈性;菌蓋呈栗色或灰褐色,菌褶舒展,白色或淺黃色;菇味鮮香濃郁,口感脆嫩細滑。 [20] 
留壩香菇
留壩黑木耳
留壩黑木耳,是留壩縣特產,為中國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留壩黑木耳耳型均勻、朵大整齊,耳面黑褐有光澤,耳背灰白,幹耳質脆易折斷、個體分散好、組織紋理清晰,氣味微香;水發性好,發耳似花,耳根較小,耳片舒展有韌性,肉厚膠質半透明,口感細膩,回味清香。 [21] 
留壩黑木耳
留壩板栗
留壩板栗,是留壩縣特產,為中國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留壩板栗多近半球型,果個適中,皮薄油亮;果肉淡黃,易剝離;生食脆甜;熟食麪、甘、醇、香,慄味濃郁。 [23] 
留壩板栗 留壩板栗
留壩蜂蜜
留壩蜂蜜,是留壩縣特產,為中國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留壩蜂蜜夏季如凝脂,春秋有結晶;顏色金黃或琥珀色;用筷挑起有回圓珠,質地如沙,不易扯絲;入口綿軟細膩,芳香悠長濃郁。 [22] 
留壩蜂蜜

留壩縣著名人物

江宗元 (?~約1880),號捷三,留壩江口鎮梭欏樹人,清道光十七年(1837)拔貢。道光二十二年(1842),留壩廳同知賀仲瑊創修《留壩廳志》,江擔任採訪。性慷慨,多才。咸豐時(1851~1861),曾任河南、甘肅等省督(總督)、藩(藩台)諸幕僚。光緒初年(1875)歸家,與故舊遊於紫柏山及褒河山水間。後教其弟宋利、宋弼,在留壩營當兵,從徵甘肅,屢建戰功。宋利任甘肅峽口營都司提標右營遊擊將軍;宋弼以同知署甘肅肅北縣知縣,一門賢達,稱之為“江氏三良”。 [53] 
張世珍 (1904~1960),字伯璧,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生於留壩縣城關鎮。早年畢業於漢中聯立中學,曾在軍閥吳新田的第七師當過參謀、副官等職,為國民黨員,並參加過復興社。中華民國12年(1923)回留壩任東關小學校長。民國14年(1925)任留壩縣教育科長,將東關小學的數十石課(糧食)提走。從此,學校一蹶不振,房屋倒塌,操場荒蕪。民國20年(1931)將陝西省撥給留壩縣的義務教育款挪作他用,販賣煙土,放高利貸,從中漁利。事發,被縣長馬兆麟管教兩個月。嗣後,歷任縣財政科長、財務委員會主任、軍事科長、田賦處長等職。由於他任校長多年,學生很多,且在縣黨政部門佔有相當的地位,形成一派勢力,控制着地方黨政大權。張貪污成性,把上級撥給留壩的救濟款、國防木料款、槍托賠償款等揣進腰包,不計其數,因其手段隱蔽、陰險,無人敢問。1949年12月,全家逃往四川。1952年逮捕歸案,判處無期徒刑。1960年死於鳳縣看守所。 [53] 
黨積齡 (1879~1967),字松年,留壩縣城關鎮人,生於清光緒五年(1879)八月,出身貧苦。7歲入鄉學,16歲入縣學,中途輟學,受到留壩廳同知文德升資助。後就讀於陝西西安優級師範學堂。光緒三十一年(1905),黨松年獲公費赴日本留學。次年,在日本東京參加同盟會。黨松年以“播種”為筆名,在陝甘留學生刊物《秦隴》、《夏聲》上對英商“瑞記洋行”撮合政府包辦西潼鐵路作過深刻評論,支持西北人民為西潼鐵路上書請願。宣統元年(1909),黨松年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政經科,取得學士學位。次年回國,經廷試取得舉人。1911年辛亥革命後,陝西軍政府成立,張鳳翽任大都督,黨松年任陝西省司法司司長。次年,黨松年任西北大學法學系教授。其後30年間,黨松年曆任中華民國貴州、甘肅等省監察廳檢察長,山西、河南、河北、湖南、察哈爾、陝西等省高等法院院長,民國政府最高法院推事兼庭長等職。民國18年(1929),黨松年曾派人在留壩城關小學門前發放救濟棉衣500餘件,又為城關小學制木刻大字格、小字格等木版數對,以利於小學生寫字。民國29年(1940),黨松年因剛直不阿,反對西安當局的橫行霸道,被誣諂,返鄉閒居。民國34年(1945),出任西北大學法律系教授。不久,留壩縣參議會選舉黨松年為陝西省參議員。民國36年(1947),黨松年又被選為縣國大代表和陝西省國大代表,出席南京國民代表大會。選舉總統時,不投蔣介石的票,被特務跟蹤、監視,在於右任的暗中幫助下,得以微服返陝,後任陝西省參議會副議長。1949年避居成都。1950年,常松年返回漢中,1955年加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簡稱民革),在漢中師範從事教育工作,任漢中市政協委員和陝西省政協委員。1967年,病故於漢中市,享年89歲。 [53] 
饒海珊 (1889~1970),留壩縣江口鎮人,生於清光緒十五年(1889)。中華民國初年(1912),在江口鎮開中藥鋪,行醫治病,善醫婦女雜病,頗有名聲。民國9年(1920),小川子紅燈教首楊源才,帶其教徒攻縣城失敗,縣城守軍圍剿江口、玉皇廟等地紅燈教,殺死紅燈教徒40餘人,並揚言殺盡紅燈教徒,對江口戒備森嚴。饒借急救病人,通過崗哨,由元樹溝翻山越嶺,通知楊源才,使該地的紅燈教徒倖免於難。民國12年(1923),陳遺芳在江口當團總時,饒曾在其部工作。陳攻漢中失敗,其部下王振江乘機搶掠馬道、留壩縣城後退往江口,聲言洗劫江口,饒與吳鳳和(王振江的妻弟)相交甚厚,故備禮登門,再三婉言勸阻,免了江口鎮的一場劫難。1970年病故,享年82歲。 [53] 
曾學彥 (1952~1988),本縣柳川鄉人,生於1952年2月17日,1985年8月任留壩縣郵電局局長。1988年8月14日在抗洪搶險中身先士卒,不幸以身殉職。8月9日凌晨,本縣遭受特大洪水襲擊,公路及電訊中斷。10日凌晨,曾帶領職工爬崖通往鮮家壩,闖過烏龜梁,終於11日凌晨搶通鮮家壩通訊線路;13日下午3點,又搶通馬道至東溝的通訊線路。當曾學彥乘坐拖拉機趕回縣局途中,被前方馳來的卡車碰掛受傷,當即昏迷過去,不醒人事。經搶救無效,於14日凌晨2點45分與世長辭。年僅37歲。漢中地區郵電局於8月31日作出決定,在全區郵電職工中開展向曾學彥學習活動。中共漢中地委、留壩縣委分別發出向曾學彥學習的決定。《人民郵電報》、《陝西郵電報》、《漢中日報》先後刊登了曾學彥的先進事蹟。 [53] 

留壩縣榮譽稱號

獎項
授予單位
授予時間
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 [1] 
生態環境部 [1] 
2020年10月9日 [1] 
2020年陝西省脱貧攻堅組織創新獎
陝西省脱貧攻堅領導小組
2020年10月19日
首批全國縣域足球典型
體育總局
2021年5月27日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