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界牌

(湖南衡陽縣轄鎮)

鎖定
界牌是湖南省衡陽市衡陽縣下轄鎮。
中文名
界牌
地理位置
湖南省衡陽市衡陽縣
湖南省衡陽市衡陽縣轄鎮,清乾隆元年(1736年)官方在分水坳上立牌為界,南屬衡陽,北屬衡山,界牌之名由此而得。1950年分屬界牌、銀溪、大興3鄉,1953年改界牌鎮,1958年屬超美公社,1959年為界牌公社,1964年恢復界牌鎮,1994年入選湖南省“百強鎮”。 扼守衡陽縣北大門,與衡山縣為鄰,得南嶽之靈氣,受聖壽之恩惠,物阜民豐,人傑地靈。該鎮以盛產瓷泥、瓷器聞名於世,“中國界牌”品牌享譽天下,有“湘南瓷都”的美稱。其位於縣境東北部,面積93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積13200畝,人口約3.4萬。鎮府駐銀溪橋。 衡(陽)西(渡)公路穿境而過,直通衡山縣、衡陽市。轄界牌、水架橋、桂花台、車站、大興、落山嘴、新街、銀溪、上街、復興10個居委會和將軍廟、蓮花、七星潭、石基、造基、勝利、芝升、天馬、銀溪、湖平、界牌、同勝、蟠龍、豐嶺、兩冬、國慶、平田、石壁、高山、象山、上塔、白象、界江、長車、陶公25個村委會。鄉鎮企業有農機、建築、修理、瓷土、預製、耐火磚、自來水、出口瓷彩繪、內銷瓷器等廠。 農業主產水稻,兼產油菜、柑桔。
礦產資源豐富。高嶺土、納長石、鉀長石、石英石儲量達2億噸,大牌嶺礦區單礦藴藏量雄居亞洲之冠,達8000萬噸。除有瓷泥開採傳統民俗文化外,界牌的鈉長石加工企業近40家,已成為支柱產業,影響全國的市場行情。界牌的傳統產業--茶油生產遠近聞名,被譽為湘南的“油海”,3000畝山地西瓜以香甜可口為特色,成為市場的搶手貨。山區農民用傳統方式飼養的肉豬肉質鮮嫩,是真正的綠色、安全食品,成為外地人到界牌的必購商品。耐火材料、石料生產和菜牛飼養成為界牌新的拳頭產業。
界牌還獨有火燈節、曲藝節。凡農曆二月初八(壽佛誕辰日)的前一天,人們為祈福消災,借火神之雄威,仰壽佛之祥光,舉行盛大火燈活動,男女老少,數千人上路,高舉燈籠火把,舞獅耍龍,踩高翹,演花燈,旗幟飄揚,鼓樂喧天,擁抬壽佛,浩浩蕩蕩,燈火輝煌如同白晝,所到之處,家家無不焚香鳴炮,誠心禮拜。翌日,開台的曲藝節更為隆重壯觀。先是為壽佛舉行祝壽儀式,接着天、地、人、和四字號(地段)輪流包場,爾後再由四字號的團體或個人競相點戲,日夜不停,熱鬧擁擠,如是月餘才收,意寓着國泰民安。
境內水資源充裕。受南嶽衡山高山氣候、氣流影響,界牌雨量充沛,常年瀑布飛流,冬暖夏涼。境內有中、小型水庫七座,庫容量1600多萬方,龍頭河、車子河、三十六灣河,三河競流,奔騰不息,滋潤着界牌這片神奇的土地。依託水資源優勢,建有居高臨下的日產8000噸的自來水廠和年發電量1100萬千瓦的界牌水電站。
瓷器如寶 火燈迷人
界牌與廣東飛天堰、四川敍永、江蘇蘇州合稱天下四大瓷泥基地,山上地下藴藏數億噸純白無雜、含鋁量高的界牌瓷泥(國際瓷器業譽為“衡陽土”)。這是上天賜予界牌可養千軍萬馬的瑰寶。當地出土的“樊公碑”碑載表明,界牌的瓷泥加工已有300年曆史。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國界牌”系列日用瓷以“白如玉、亮如鏡、薄如紙、聲如磬”名滿天下,暢銷美、日、新加坡、中東、歐洲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精選瓷泥、精製而成的“雙層御温杯”、“高温薄胎瓷碗”、“1.04米口徑掛盤”、“鏤空旋轉花瓶”合稱“界牌四寶”,是“中國界牌”日用瓷文化的集中體現,被北京故宮博物館等永久收藏。“四寶”之一的御温杯,曾一度被黨和國家領導人作為饋贈外賓的禮品,其中“薄胎瓷碗”口徑5.5英寸,重40.8克,是界牌高品位高温泥與精美的設計、成型、燒成技術的完善結晶,代表了中國日用瓷製造業的最高水平。進入二十一世紀,“振弘陶瓷”傳承界牌陶瓷文化精髓,重鑄輝煌,成為衡陽市出口創匯大户。建設界牌陶瓷工業園,以建築陶瓷為龍頭,提高原礦就地消化比例。園區首期工程移山填壑土方工程40萬方,佔地1500畝的園區框架已形成,住房拆遷工作正在有序地開展。已與香港、廣東等多家廠商籤具了投資園區的合同。
遊人到此可觀賞甚至動手參與陶瓷器形制作的全過程,可望帶回自己親手製作的特殊紀念品。
藏險於秀 山水絕倫
界牌域內山頭林立,兩冬、將軍、蓮花、蟠龍四個高山湖泊,與眾多小水體一道,如星落羣山之間,清波盪漾,宛若海子,總水量超過1000萬立方米。它們攜高山之勢,借山間溝谷,孕育出界牌豐富的水能和發達的水系。界牌銀溪橋北面石山上,黃龍水從陡坡上傾瀉而下,形成瀑布,高100餘米,水白如銀。界牌勝利村地勢高峻,大牌嶺河谷幽深,兩側崖壁陡峭,谷底多怪石,有多處跌水和瀑布潭,其中河口疊瀑上級瀑高約30米,瀑下有一個三角形深潭,下級瀑高約40米,分為多處小瀑布,總寬約20米。太子嶺的獅子山聳險峻異常,頂部怪石凸兀,猶鷹之利嘴。山多絕壁,絕壁上多孔隙,洞穴天然渾成。獅子山頂部有一人工渠,渠水清澈碧透,蜿蜒如練,是界牌水電站發電引水之主幹渠。遊人沿渠漫步,仿若置身銀河星漢。獅子山的千步梯修建於1976年,是山腳進入山頂渠的階梯通道,約千餘級。登千步梯,遊山頂渠,賞龍口景是對遊人體力、膽量乃至意志力的一大考驗。七星村的七星潭,潭壁光滑陡峭,潭水清澈,潭底細沙平鋪,上下河段均為狹長河谷,上游河谷兩邊石山壁立,中間一條河寬及數丈,河水從上飛瀉而下,形成瀑布潭,潭深不可測,石頭河牀上有幾個大洞眼,傳為龍王在此上水時留下的爪痕。此外界牌還有塔嶺、仙人橋、風洞嶺等山水勝景。近年發現的、座落在斜坡堰水庫庫尾的銀雅巖丹霞地貌風景區,更是時山巒突兀,時水天一色,婀娜多姿,令人流連難返。
將軍村大坳側旁名玉池宮,人跡罕至,終年雲遮霧繞,盛產天然良茶。據説玉池宮出產的上等好茶,以長沙的白鶴井的泉水沖泡,杯中便有白鶴飛舞,是以成為貢品。由於古時運輸不便,裝運的白鶴泉水途中拋灑,運水人就地取泉水代之,運至京城沖泡,皇帝不見杯中白鶴,以為天示否兆,悶悶不樂。從此,白鶴泉水日漸乾枯,但玉池宮茶葉仍年年茂盛。
玉池宮之萬山有兩座石山,形如酒海,故名大小酒海嶺。該處風景壯觀,周邊靈氣匯聚,有歌曰:“大海對小海,金銀十八海,誰個得到手,湖南一契買”。
千古幽境 龍游鳳棲
衡陽縣界牌風景區位於南嶽衡山主峯之南麓,隔京珠高速公路西線與石市丹霞風景區相望,羣山峻嶺,溝谷縱橫,空氣清新,為千古幽境。在羣山環抱的深處,有一高山湖泊,名將軍水庫,水面達45公頃,水庫中的松山坪小島又名網形山,狀如撒出的魚網,浮於水庫中央,山上蒼松簇簇,其中一斜塔形古松已有378年樹齡,莖圍4米,高18米。此地與白石峯、黃龍大坳等生態山體或鄰或連,山青水秀,冬暖夏涼,無污染侵擾,長期居留者,大多膚色白裏透紅,共享遐齡,是以南嶽宋朝以來便稱壽山。
自宋以來,此地帝王頻臨,帝妃長駐。宋朝以書畫成就著稱的徽宗皇帝為避國事相擾,為探界牌之幽,曾南巡至此,其傳世名畫中留下了界牌幽美山水的痕跡。徽宗皇后李娘娘及太子曾在此生活了兩個冬天。“三十六彎到高橋,梳妝打扮望夫樓,七星堂前龍現爪,黃龍大坳見日頭。“這是李娘娘在界牌留下的千古絕唱。李娘娘在當地人為紀念她而修建的兩冬寺留下對聯曰:誤國恨奸臣,傷心京師破敗,君王虜仇,馬角難生,還宮只好遲再世;持齋思守節,舉目梳妝亭前,望夫樓台,雁書遠隔,寄信無從已兩冬(“兩冬”,意即在界牌隱居已達兩個冬季了)。如今,李娘娘隱居過的地方,均以當時的典故冠以地名,將軍村、兩冬村、七星村由此而來。這些地處海拔800米的山區,森林茂密,古樹參天,溪流孱孱,雲蒸霞蔚,好一派秀麗風光。近年發現的、坐落在斜坡堰水庫庫尾的銀雅巖丹霞地貌風景區,更是時山巒突兀,時水天一色,婀娜多姿,令人流連難返。將軍水庫旁有將軍廟,廟內供奉的金甲將軍乃宋徽宗的禁衞官王虎揚,衡陽地方誌載王虎揚將軍為救徽宗皇后李娘娘及太子,不慎連人帶馬跌落黃龍大坳深谷,當地人為紀念這位忠良將軍特建了這座廟。境內迄今留有兩冬寺、梳妝亭、望夫樓、娘娘殿、將軍廟、將軍墓等人文勝蹟。當地民間還盛傳明太祖朱元璋、清乾隆皇帝和正德皇帝以及千年偉人毛澤東均曾來界牌巡遊,並有詩或書作證。因此界牌實在是龍游鳳棲之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