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界河

(山東省招遠市入渤海河流)

鎖定
界河,招遠當地俗稱老界河。發源於招遠城西南尖尖山西麓,經齊山鎮、3個街道、張星鎮、辛莊鎮,從東良村東北注入渤海。全長45公里,流域面積576.8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羅山河、鍾離河、單家河等。為招遠境內第二長河。
流域內建有水庫多座,有灌溉之利。 [1] 
中文名
界河
別    名
老界河
發源地
招遠城西南尖尖山西麓
主要支流
鍾離河
主要支流
羅山河
單家河
河    長
45 km
流域面積
576.8 km²

界河幹流概況

界河,俗稱老界河。西漢時始有界河之名,因河下游時為曲成、巾弦縣兩縣交界處,故名。今為招遠、龍口兩市交界處。
發源於招遠市城西南11.5公里鐵夼村西的尖尖山西麓,經齊山鎮、3個街道、張星鎮、辛莊鎮,從東良村東北注入渤海。主流全長45公里,為境內第二長河。河牀寬100米,流域面積576.8平方公里,佔全市總流域面積的42.25%,為全市第一大流域。
主要支流有羅山河、鍾離河、單家河等。 [1] 

界河治理開發

金嶺水庫, 原名大河水庫,位於界河支流的鐘離河上游,控制流域面積36平方公里,總庫容1266萬立方米,興利庫容662萬立方米,死庫容83萬立方米。1958年10月動工,1960年3月竣工。大壩為黏土心牆壩,壩長802米,最大壩高17.1米。1974~1975年,對大壩和黏土心牆進行加高培厚,黏土心牆加高0.2米,壩頂加高0.87米。灌區幹、支渠15條,設計灌溉面積880公頃。1989年開始,金嶺鎮對乾渠進行防滲及渠系建築物配套,1998年底完工,漿砌乾渠長24.8公里,乾渠水利用率由40%提高到90%以上,灌溉週期由20多天縮短為10多天,年可節水200多萬立方米。砌完乾渠後,對支毛渠進行配套,發展自壓管灌,到2000年完成467公頃。年節水130萬立方米,年省工1.4萬個,年增收糧食28萬公斤,增收節支51.2萬元。 1995年汛期,長205米的山上趙家隧洞南端、北端洞頂坍塌堵塞。1996年修復,鋪設內徑1.2米預製砼管。因大河金礦在鍾家村東干渠下采掘,使暗渠塌陷變型,無法輸水,2000年10月至2001年4月,對168米暗渠塌陷進行修復,鋼管和鋼筋砼管相結合,接頭採用柔性連接技術,投資25.5萬元。 2001年8月1日大雨,水庫壩基滲水嚴重。市政府撥付專款,修建長300米,0.90×0.70米的梯形導滲槽,迅速排出壩基滲水,緩解險情。同時,山上趙家村東154米乾渠隧洞再次塌陷,2002年6月18日修復竣工,總投資25.85萬元。 2002年8月9日,省及煙台市水利專家組對金嶺水庫進行現場考察,一致認為金嶺水庫屬“三類壩”,不足5年一遇的防洪標準。隨後,水利部門開始規劃進行加固。 [2] 
引界灌溉工程 , 始於界河中游的石對頭村西,到達辛莊鎮侯家水庫。渠長22.6公里,設計灌溉面積3333公頃,主要是把界河的水引到侯家水庫,解決辛莊鎮及沿渠部分村莊缺水問題。1976年3月開工,1977年7月竣工。渠道攔河閘位於石對頭村西。修建渡槽12處,總長2818米,其中鍾離河渡槽是引界工程中最大建築物,共40孔、長1220米,為漿砌石空腹拱,最大過水量為2.5立方米/秒,渡槽比降為1∶1700。工程建成後,由於連年乾旱,河道乾涸,效益不大。 1986~1990年共向侯家水庫引水500萬立方米,1990~1992年界河無水未引。1993年5月,金翅嶺金礦原疃村北塌陷明渠70米,投資15.7萬元修復。1994年3月再次塌陷,8月1日修復。8月7日修復處再次塌陷,加之界河水污染嚴重,難以利用,引水全面中斷。 [3] 
參考資料
  • 1.    招遠市志(1978-2002) 第一編 建置 地理 第四章 水 文 第一節 河 流
  • 2.    招遠市志(1978-2002) 第七編 水利 第二章 灌溉工程 第一節 攔蓄工程
  • 3.    招遠市志(1978-2002) 第七編 水利 第二章 灌溉工程 第二節 引水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