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界埠糧倉遺址

鎖定
界埠糧倉遺址,位於江西省吉安市新幹縣界埠鎮袁家村南,佔地面積約2.5平方千米,是戰國時期最大規模的糧倉。 [2] 
1976年,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界埠糧倉遺址進行勘探和發掘,發現有燒製陶器的窯址和墓葬,發掘並理清了兩棟糧倉的結構和規模。界埠糧倉遺址地處贛江邊上,較好地解決了防水防黴等技術難題,因而具有較高的科技研究價值,對於研究江西乃至戰國時期的政治、經濟、社會、軍事,尤其是糧食生產、運輸中轉、倉儲管理等都具有重要的歷史、科學價值。 [2-3] 
2013年5月,界埠糧倉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界埠糧倉遺址
地理位置
江西省吉安市新幹縣界埠鎮袁家村南
所處時代
戰國
佔地面積
約 2.5 km²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7-0209-1-209

界埠糧倉遺址歷史沿革

1975年6月,江西省博物館考古隊根據陶片的分佈、堆積層和地理環境等方面的詳細考察,發現了界埠糧倉遺址。 [3-4] 
界埠糧倉遺址 界埠糧倉遺址
1976年1月中,江西省博物館考隊對進行試掘,初步查明瞭其中兩棟糧倉的結構和規模。 [4]  [5] 

界埠糧倉遺址遺址特點

綜述
界埠糧倉遺址 界埠糧倉遺址
界埠糧倉遺址南北長約五華里,東西寬約二華里,地表散佈着一些硬陶片和繩紋瓦片。這一帶有古時先民們居住過的遺址。還發現了燒製陶器的窯址和墓葬。
糧倉
糧倉,兩棟,平面呈長方形,長61.5米,寬11米,座東朝西。從瓦片和洞柱判斷是一座土木結構的瓦房,在倉內地面開了四條平行的縱溝,寬深0.5米,長61米,各溝相距1.4米左右,各溝之間又開了許多小溝,寬深0.2米,長1.4米。 [2]  [4]  [5] 
窯址和墓葬
糧倉近處還發現了燒製陶片的窯址和小型墓葬。 [2]  [4]  [5] 
土城
離袁家村不遠的逆口村還發現一座戰國時代的土城。土城的東北城牆保存較好,可看出夯築痕跡。從土城到贛江邊的四五里長的丘陵地上,散佈着許多成堆的幾何印紋陶片,經鑑定為西周先民居住的遺址。
糧倉附近發現一些墓磚上燒製有“羅城”字樣。由此可見,糧倉設於此地,非偶然。 [3-4]  [5] 

界埠糧倉遺址文物遺存

陶片與瓦片
界埠糧倉遺址內散佈着許多米字紋、方格紋、編織紋、蕉葉紋硬陶片和繩紋瓦片。 [2]  [4] 
炭化米粒
炭化米 炭化米
界埠糧倉遺址內堆積有像被燒成炭狀的米粒,堆積層厚有0.3米~1.2米。這些“火燒米”經江西共大(江西農大)和中國科學院生化研究所化驗鑑定為戰國時期的粳米。其標本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展出。“火燒米”的發現,反映了在戰國時期水稻便是新幹縣的主要糧食作物。 [2]  [4] 
鐵斧
界埠糧倉遺址縱溝中出土4把完好的戰國時代的鐵斧,糧倉附近也出土一把鐵斧,式樣相同。這些鐵斧是江西省內已發掘出土文物中最早的鐵器。 [2]  [4] 

界埠糧倉遺址研究價值

界埠糧倉遺址地處贛江邊上,比較好地解決了防水防黴等技術難題,具有較高的科技研究價值,對於研究江西乃至戰國時期的政治、經濟、社會、軍事,尤其是糧食生產、運輸中轉、倉儲管理等都具有重要的歷史、科學價值。 [2-3] 

界埠糧倉遺址保護措施

1984年3月,界埠糧倉遺址被新幹縣人民政府公佈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1987年12月,界埠糧倉遺址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 
界埠糧倉遺址公園
界埠糧倉遺址公園(3張)
2013年5月,界埠糧倉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界埠糧倉遺址旅遊信息

界埠糧倉遺址地理位置

界埠糧倉遺址位於江西省吉安市新幹縣界埠鎮袁家村南。 [3] 

界埠糧倉遺址交通信息

自駕:自江西省吉安市新幹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界埠糧倉遺址,路程約6.8千米,用時約14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