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甾縣

鎖定
甾縣,秦朝碭郡及漢代梁國下轄縣,甾獲渠出自甾縣城南。縣城城址位於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林七鄉西村。 [1]  縣屬範圍約在今民權縣部分地區和蘭考縣堌陽、閻樓、小宋、孟寨 [21]  、葡萄架、南彰、張君墓等多鎮。 [14] 
周代時為戴國都城戴邑,宋國改名為“葵丘 [2] 秦朝建為“谷縣”,屬碭郡。秦末戰爭,戴邑多災年,故改稱“甾縣”。 [3]  東漢章帝改甾縣置考城縣,治今河南省民權縣東北,屬陳留郡。西晉太康初省,尋復置。屬濟陰郡。北魏改為考陽縣,為北梁郡治。北齊天保中改置成安縣。隋開皇十八年(598年)復改為考城縣。移治今民權縣西南。屬梁郡。唐屬曹州。五代梁開平元年(907年)改名戴邑縣;後唐同光二年(924年)復舊名,屬開封府。金屬曹州,正隆中改屬睢州。明正統十三年(1448年)徙治今民權縣東北葛村北。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徙治今蘭考縣北堌陽鎮(舊考城),屬衞輝府。1936年曾與蘭封縣合併,改設東仁縣,同年復舊。1954年與蘭封縣合併,改設蘭考縣 [32] 
如概述漢代地圖所示:甾縣位於河南省民權縣東部
中文名
甾縣
別    名
戴邑
葵丘
谷縣 [13] 
嘉穀縣 [12] 
考城 展開
別名
戴邑
葵丘
谷縣 [13] 
嘉穀縣 [12] 
考城
考陽 [13] 
[1]  [3] 
谷城縣 [19] 
蘭考 [13] 
浚儀 [26] 
東明縣 [27] 
濟陽
外黃縣 [28] 
北亳 [29] 
蒙縣
景亳 [29] 
北郜城 [29] 
薄縣 [30] 
菑縣 [31] 
民權縣 [31]  收起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梁國
地理位置
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林七鄉西村
下轄地區
民權縣部分地區和蘭考縣堌陽閻樓、小宋、孟察、葡萄架、南彰、張君墓等 [17] 
氣候條件
温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葵丘會盟台 [4] 
黃陵崗塞河功完碑
莊周墓
考城故城
黃河故道 展開
歷史名人
戴聖戴德夏恭 [24] 

甾縣縣區概況

蘭考縣鄉鎮區劃 蘭考縣鄉鎮區劃
古縣名。治所在葵丘(春秋時期齊桓公會盟地,在今民權縣林七鄉孫莊村,又名舊縣集)。縣屬範圍約在今民權縣部分地區和蘭考縣堌陽、閻樓、小宋、孟寨 [22]  、葡萄架、南彰、張君墓等多鎮。春秋時為戴國地,鄭取戴後改名谷城縣 [13]  秦時,因此地多災年,故名甾(音同“災”)縣,屬碭郡。西漢屬梁國。新始建國元年(9年),改稱嘉穀縣,東漢光武帝處複稱甾縣。東漢建初八年(84年)改名考城縣 [11]  [23] 

甾縣名稱來源

秦時,因此地多災年,故名甾(音同“災”)縣,屬碭郡 [34] 

甾縣歷史沿革

葵丘會盟台 葵丘會盟台
西周至春秋早期為子姓戴國都城戴邑。 [2]  [5] 
隱公十年(公元前713年),鄭國滅戴國,取戴邑。後屬宋國,改稱“葵丘”。宋桓公三十一年(公元前651年),宋、等國於此葵丘會盟 [2]  [6] 
魏滅宋後,改名為“谷”。 [7] 
秦朝時施行郡縣制,以”谷“建為縣,稱“谷縣”,屬碭郡
秦朝末年,楚漢兵起,因戴邑多災年,故改稱“甾縣”。
西漢時,仍稱甾縣”(包括曹縣西南部等) [33]  ,屬梁國
王莽篡漢,改稱“嘉穀縣”。
東漢建立,複稱“甾縣”。漢章帝東巡路過甾縣,覺得縣名不好,取越乃光烈考武王之義,下詔改名為考城縣,屬陳留郡(今河南開封)。 [8] 

甾縣甾縣與戴國地望探析

在古代文獻記載中,戴國的地望在陳留郡,如文字學家許慎在《説文解字》中關於“戴(哉)”字的註釋為:“哉(戴),故國在陳留。”現在學術界可以肯定的是,古戴國故地在漢代時屬於陳留郡。漢代也曾稱其為“甾縣”,如東漢史學家班固在《漢書·地理志》中説:“梁國甾縣,故戴國。”
關於甾縣與戴國的關係,古文字學家黃盛璋曾有着精闢的論斷:“即戴國之戴……漢代又寫作甾。許慎雲:‘故國在陳留。’段玉裁注:《春秋經》隱公十年,宋人、蔡人、衞人伐戴。三經皆作載,惟《穀梁音義》曰:載本或作戴,而前志作戴,古載、戴同音通用耳……漢之甾縣,古之戴國也。甾與戴古音同,戴古字,甾今字。”
漢代前期梁孝王建立梁國時曾將其改稱為“甾縣”,只是叫甾縣的時間不長,稱陳留郡的時間更長。西晉學者杜預對戴國故地註解得更為詳細:“戴國,今陳留外黃縣東南有戴城。”這説明西晉時期戴國故地已經被稱之為“戴城”。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戴國地望在漢晉時期的陳留郡是沒有問題的。如今大家對於戴國究竟是在開封蘭考境內,還是在商丘民權境內的紛爭,歸根結底是兩千年間歷史地理沿革導致的。
要解決戴國究竟在哪的問題,我們首先要把戴國區域的行政區劃發展脈絡梳理清楚。
梁孝王時期的甾縣到了漢章帝時期被改為考城,此事記載在東漢著名學者應劭的《風俗通義》之中:“(漢)章帝改曰考城。”考城縣位於今河南蘭考縣東南一帶,漢代中後期考城又改為成安縣,仍屬陳留郡管轄;公元386年後魏時期,改為考陽縣;公元525年—527年後魏孝昌時期,又重新設為成安縣,此時屬於北梁郡管轄;公元550年—577年北齊時,再次改為成安縣,成安縣城在縣東北今蘭考固陽一帶;公元596年的隋朝開皇年間,再次改為考城縣;公元907年—923年五代後梁時期,改稱為戴邑;公元923年—936年的後唐時期,又改為考城縣,歸開封府管轄;到了明代,考城縣遷徙至蘭考固陽一帶,顧棟高的《春秋大事表》明確指出戴國國都在考城縣的具體位置:“戴,子姓。都今河南歸德府考城縣東南五里考城故城是。”
下邊我們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考城故城在哪裏,或者説是我們必須搞清楚戴國故城是在蘭考,還是在民權。歷史上,民權縣與蘭考縣有過幾次行政區域變化。民權縣設立於1928年馮玉祥主政河南時期,最初由杞縣東北部的“五社”和睢縣北部的“七里”合併而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1954年,蘭封、考城二縣合併時,又將原考城北關區等劃歸民權縣管轄。至此,考城縣不復存在,它的所轄區域被分別劃分給了今天的蘭考縣及民權縣。戴國版圖除現在的蘭考縣之外,還應包括民權、睢縣、杞縣的部分或大部分地區。
戴國雖然佔據今天幾個縣的管轄地域,但戴國國都還是能確定其具體地點的。我先説結論,戴國國都應該在現在的民權境內。民國時期編撰的《考城縣誌》中説:“(考城)周曰戴,春秋曰戴,戰國曰外黃。”因為戰國時期的外黃與戴國有承襲關係,所以我們搞清楚外黃所處之地,便可明確戴國之地望之所在。
《元和郡縣誌卷七》中記載:“外黃故城,‘雍丘’縣東六十里。”雍丘即現今的杞縣。杞縣城東三十里即屬民權縣境,所以戴國故城應在今民權縣西北一帶。楊伯峻在《春秋左傳注》中認為:“今河南省民權縣東而稍北四十五里,離宋都六十餘里,當即古戴國之地。”因此,雖然整個戴國的版圖包括蘭考、民權、杞縣、睢縣等區域,但其國都應在現在的民權縣境內。 [20] 

甾縣地理位置

甾縣的縣城城址位於河南省民權縣東北四十五里林七鄉西村。 [6] 

甾縣文獻記載

《漢書》記載:“梁國甾縣,故戴國。”應劭曰:“章帝改曰考城。” [9] 
(宋)《輿地廣記》東京開封府考城縣本子姓戴國,春秋宋人蔡人伐戴,是也。秦謂之谷縣,楚漢兵起,邑多遇災,因名甾縣。 漢屬梁國。後漢屬陳留郡,章帝東廵詔改曰考城,取越乃光烈考武王之義也。 後魏曰考陽置北梁郡。北齊並廢之以為成安縣。 隋開皇十八年復改曰考城屬梁郡。唐屬曹州。梁開平元年屬開封府。宋朝崇寧四年來屬。 [8] 
《大清一統志》:“甾縣故城,在考城縣東南,本週戴國。漢置甾縣,屬梁國。” [7] 

甾縣文物遺址

商丘市民權縣 春秋葵丘會盟台 商丘市民權縣 春秋葵丘會盟台
元和郡縣圖志》:“葵丘在考城縣東南一百五十步。” [10] 
《四書地理考》:“葵丘在今歸德府考城縣東一十里。魯僖公九年會於葵丘。杜注宋地陳留外黃縣東有葵丘。” [4] 

甾縣歷史名人

戴聖(生卒年不詳),字次君,祖籍梁國甾縣(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出生於梁國睢陽(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西漢時期官員、學者、禮學家、漢代今文經學的開創者。後世稱其為“小戴”。戴聖與叔父戴德曾跟隨後蒼學《禮》,兩人被後人合稱為“大小戴”。漢宣帝時,戴聖以博士參與石渠閣論議,官至九江太守。著作有《禮記》,即《小戴禮記》傳為聖編。《漢書》記載成書於漢建初七年(80年)。鹹淳三年(1267年),宋度宗趙禥以其籍貫地詔封戴聖為“考城”。 [15-16] 
戴德(西元前48~33)字延君,生卒年不詳,漢梁人。為西漢經學家,與其姪聖同受禮於後蒼,戴德稱大戴,戴聖稱小戴。德刪輯八十五篇,名《大戴禮》;聖又刪為四十九篇,名《小戴禮》,即今之《禮記》。 [18] 
夏牙,東漢梁國蒙縣人。夏恭子。少承家業,習《韓詩》、《孟氏易》。舉孝廉,早卒。鄉人號文德先生。 [25] 
參考資料
  • 1.    《漢書·地理志》曰:獲水也。《十三州志》曰:首受甾獲渠,(趙甾作,雲按《漢志》,梁國蒙縣獲水首受甾獲渠。氵反水《注》,氵反水又東逕濟陽考城縣故城南,為甾獲渠。
  • 2.    《讀史方輿紀要》:戴今河南睢州考城縣故城,即古戴國。隱十年,鄭取戴。按:考城縣故城在今睢州東北。
  • 3.    《漢書 地理志》載:梁國,故秦碭郡,高帝五年為梁國。莽曰陳定。屬豫州。户三萬八千七百九,口十萬六千七百五十二。縣八:碭,山出文石。莽曰節碭。甾,故戴國。莽曰嘉穀。杼秋,莽曰予秋。蒙,獲水首受甾獲渠,東北至彭城入泗,過郡五,行五百五十里。莽曰蒙思。已氏,莽曰已善。虞,莽曰陳定亭。下邑,莽曰下洽。睢陽。故宋國,微子所封。《禹貢》盟諸澤在東北。
  • 4.    《四書地理考》:“葵丘在今歸德府考城縣東一十里。魯僖公九年會於葵丘。杜注宋地陳留外黃縣東有葵丘。”
  • 5.    《春秋·隱公十年》杜預注:“戴國,今陳留外黃縣東南有戴城。”
  • 6.    楊伯峻《春秋左傳注》謂:“今河南省民權縣東而稍北四十五里,離宋都六十餘里,當即古戴國之地。”
  • 7.    《大清一統志》衞輝府 二 卷五 甾縣故城
  • 8.    (宋)《輿地廣記》東京開封府:畿考城縣本子姓戴國,春秋宋人蔡人伐戴,是也。秦謂之谷縣,楚漢兵起,邑多遇災,因名甾縣。 漢屬梁國。後漢屬陳留郡,章帝東廵詔改曰考城,取越乃光烈考武王之義也。 後魏曰考陽置北梁郡。北齊並廢之以為成安縣。 隋開皇十八年復改曰考城屬梁郡。唐屬曹州。梁開平元年屬開封府。宋朝崇寧四年來屬。
  • 9.    《漢書》記載:“梁國甾縣,故戴國。”應劭曰:“章帝改曰考城。”
  • 10.    《元和郡縣圖志》:“葵丘在考城縣東南一百五十步。”
  • 11.    東昏縣甾縣-蘭考縣人民政府  .蘭考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11-03]
  • 12.    東昏縣甾縣-蘭考縣人民政府  .蘭考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11-04]
  • 13.    考城縣考城-蘭考縣人民政府  .蘭考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11-04]
  • 14.    東昏縣甾縣-蘭考縣人民政府  .蘭考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11-04]
  • 15.    戴聖簡介-戴聖的詩詞名句-國學夢  .國學夢[引用日期2021-11-04]
  • 16.    戴聖  .古詩文網[引用日期2021-11-04]
  • 17.    東昏縣甾縣-蘭考縣人民政府  .蘭考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11-05]
  • 18.    戴德的解釋|戴德的意思|漢典“戴德”詞語的解釋  .漢典[引用日期2021-12-18]
  • 19.    東昏縣甾縣-蘭考縣人民政府  .蘭考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12-22]
  • 20.    戴國尋蹤(上)--商丘網多媒體數字報刊平台  .蘭考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12-31]
  • 21.    孟寨鄉-蘭考縣人民政府  .蘭考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1-05]
  • 22.    孟寨鄉  .蘭考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1-05]
  • 23.    行政區劃  .蘭考縣區劃地名網[引用日期2022-01-09]
  • 24.    夏恭  .詞典網[引用日期2022-01-13]
  • 25.    夏牙  .詞典網[引用日期2022-01-14]
  • 26.    東昏縣甾縣  .蘭考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1-16]
  • 27.    東昏縣甾縣  .蘭考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1-16]
  • 28.    外黃  .詞典網[引用日期2022-01-16]
  • 29.    卷一百七十七 州郡七  .國學[引用日期2022-01-16]
  • 30.    歷史沿革  .曹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1-22]
  • 31.    甾縣  .詞典網[引用日期2022-01-22]
  • 32.    考城縣  .詞典網[引用日期2022-01-21]
  • 33.    歷史沿革  .曹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6-15]
  • 34.    東昏縣甾縣  .蘭考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7-07]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