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甸尾鄉

鎖定
甸尾鄉,隸屬於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縣,地處建水縣城西北部,東與曲江鎮南莊鎮相接,南鄰西莊鎮,西接石屏縣,北接曲江鎮,距建水縣城28千米, [1]  區域總面積157平方千米。 [5]  截至2019年末,甸尾鄉户籍人口為15076人。 [5] 
1950年,屬石屏縣第二區;1987年,由甸尾區改為甸尾鄉。 [1]  截至2020年6月,甸尾鄉轄6個行政村, [2]  鄉人民政府駐甸尾村。 [1] 
截至2019年末,甸尾鄉有工業企業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5個。 [5] 
中文名
甸尾鄉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縣
地理位置
雲南省紅河州建水縣西北部
面    積
157 km²
下轄地區
6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甸尾村
電話區號
0873
郵政區碼
654318
氣候條件
亞熱帶山區氣候
車牌代碼
雲G
人    口
15076人(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

甸尾鄉歷史沿革

1950年,屬石屏縣第二區。
1966年,劃入建水縣鐵所區。
1970年,設鐵所公社。
1982年,更名甸尾公社。
1984年,甸尾公社改為甸尾區。
1987年,由甸尾區改為甸尾鄉。 [1] 

甸尾鄉行政區劃

截至2007年12月,甸尾鄉轄6個行政村,41個自然村。
截至2011年末,甸尾鄉轄甸尾、鐵所、馬黃田、躍進、高樓寨、黑箐6個行政村,下設62個村民小組、44個自然村。 [1] 
截至2020年6月,甸尾鄉轄6個行政村:甸尾村、鐵所村、馬黃田村、躍進村、高樓寨村、黑箐村, [2]  鄉人民政府駐甸尾村。 [1] 

甸尾鄉地理環境

甸尾鄉位置境域

甸尾鄉地處建水縣城西北部,東與曲江鎮南莊鎮相接,南鄰西莊鎮,西接石屏縣,北接曲江鎮,距建水縣城28千米, [1]  區域總面積157平方千米。 [5] 
甸尾鄉

甸尾鄉地形地貌

甸尾鄉地勢西北高、南北低;地形分為丘陵、山區;境內最高峯位於躍進尖山,海拔2061米;最低點位於香林寺,海拔1450米。 [1] 

甸尾鄉氣候

甸尾鄉屬温暖濕潤的亞熱帶山區氣候,其特點是氣温高、降水多、光照強、空氣濕潤,氣象災害頻繁;多年平均氣温17.1℃,極端最高氣温30.℃,極端最低氣温1.7℃;年平均降水量727.2毫米。 [1] 

甸尾鄉水文

甸尾鄉境內最大的河流為礦野河,從小礦野至瀘江河流經境內馬黃田、鐵所、甸尾、躍進、高樓寨村,長15千米,主要支流有黑馬箐河、泥衝河。 [1] 

甸尾鄉自然資源

甸尾鄉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煤炭;有小型煤礦企業1個,可採量50萬噸,年產量2萬噸;有野生動物鷓鴣、野雞等;野生菌類有雞縱、青頭菌、牛肝菌等。2011年,甸尾鄉有耕地1.47萬畝。 [1] 

甸尾鄉人口

截至2011年末,甸尾鄉總人口有14802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751人,城鎮化率5.1%;另有流動人口75人。總人口中,男性7399人,佔49.98%;女性7403人,佔50.02%;14歲以下2763人,佔18.7%;15—64歲10680人,佔72.1%;65歲以上1359人,佔9.2%;以漢族為主,達7961人,佔53.8%;有彝、哈尼、傣等11個少數民族,共6841人,佔46.2%;超過50人的少數民族有彝、哈尼、傣3個民族,其中彝族6353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92.8%;哈尼族368人,佔5.4%;傣族87人,佔1.2%。2011年,甸尾鄉人口出生率12.2‰,人口死亡率0.3‰,人口自然增長率11.9‰,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97.2人。 [1] 
截至2017年末,甸尾鄉常住人口為14526人。 [3] 
截至2018年末,甸尾鄉户籍人口為15103人。 [4] 
截至2019年末,甸尾鄉户籍人口為15076人。 [5] 

甸尾鄉經濟

甸尾鄉綜述

2006年,甸尾鄉農村經濟總收入3657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199萬元,工資性收入3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654元,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4萬元;農民收入以小米辣、烤煙等為主。
2011年,甸尾鄉財政總收入521.37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452.86萬元,比2010年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3877元。 [1] 
截至2018年末,甸尾鄉有工業企業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6個。 [4] 
截至2019年末,甸尾鄉有工業企業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5個。 [5] 

甸尾鄉農業

2006年,甸尾鄉種植業收入3141萬元,畜牧業收入281萬元,年內出欄肉豬4079頭,肉牛117頭,雞、鴨、鵝共15929只;漁業收入11萬元,林業收入18萬元。
2011年,甸尾鄉農業總產值6990.5萬元,比2010年增長10.2%。甸尾鄉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甸尾鄉生產糧食9178噸,其中水稻8824噸,小麥28噸,玉米326噸。甸尾鄉主要經濟作物有馬鈴薯、小米辣、蔬菜等。2011年,甸尾鄉馬鈴薯種植面積16800畝,產量30240噸;小米辣種植面積8800畝,產量8950噸;蔬菜種植面積560畝,產量340噸,主要品種有白菜、青菜等,其中白菜120噸,青菜140噸。甸尾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甸尾鄉生豬出欄35560頭,年末存欄19015頭;牛出欄775頭,年末存欄3410頭;羊出欄525只,年末存欄1205只;家禽出籠7.44萬羽,上市家禽3.45萬羽。2011年,甸尾鄉生產肉類3690.34噸,禽蛋產量130.05噸,奶類產量20.05噸;畜牧業產值3180萬元。 [1] 

甸尾鄉工業

2011年,甸尾鄉有小型煤礦企業1家,工業產值1914萬元。 [1] 

甸尾鄉商貿

2011年,甸尾鄉社會消費品銷售總額達1024萬元。 [1] 

甸尾鄉金融業

截至2011年末,甸尾鄉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為1.29億元;人均儲蓄存款5677元;各項貸款餘額2777萬元。 [1] 

甸尾鄉社會事業

甸尾鄉教育事業

截至2007年12月,甸尾鄉有初級中學1所,完小7所,村小2所,一師一校校點2個;該鄉中學有10個教學班,在校學生449人;教職工40人,其中專職教師33人,職工3人;小學有45個教學班,適齡兒童在校生1288人,教職工110人,其中專任教師92人,職工8人,行政人員10人,代課教師4人。
截至2011年末,甸尾鄉有幼兒園2所,在園幼兒275人,專任教師14人;小學6所,在校生119人,專任教師112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92%;初中1所,在校生504人,專任教師42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甸尾鄉教育經費達954.3萬元。 [1] 

甸尾鄉科技事業

截至2011年末,甸尾鄉有專業技術人才176人,農業技術人才46人。 [1] 

甸尾鄉文體事業

截至2011年末,甸尾鄉有文化行業從業人員3人,佔全社會從業人員的4%。截至2011年末,甸尾鄉有體育場地9處,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24%。截至2011年末,甸尾鄉有線電視用户數為數為500户,電視綜合覆蓋率45%,全年公共電視節目播出時間547500小時;衞星接收“村村通”工程覆蓋率達99%。 [1] 

甸尾鄉醫療衞生

截至2011年末,甸尾鄉有衞生院1所,村級衞生室6個;設病牀28張,每千人擁有醫療牀位2張,固定資產總值190萬元;專業衞生人員22人,其中註冊護士12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衞生技術人員2人、註冊護士1人。2011年,甸尾鄉甸尾有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1萬人次,出院病人90人次。2011年,甸尾鄉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衞生廁所普及率10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3145人,參合率97.1%;孕產婦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均為0。 [1] 

甸尾鄉社會保障

2011年,甸尾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為13户,人數18人,支出4.1萬元,比2010年增長16.8%,月人均189.8元,比2010年增長10.4%;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511户,人數1090人,支出84.7萬元,比2010年增長7%,月人均64.7元,比2010年增長7.1%;農村五保分散供養4人,支出0.384萬元;農村醫療救助222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4人次,共支出0.02萬元,比2010年增長20%;農村臨時救濟58人次,支出6.1萬元,比2010年增長144%;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72人,撫卹事業費支出40.9155萬元,比2010年增長9.4%;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204人,比2010年末增加42人,其中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68人,比2010年末增加2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136人,比2010年末增加40人。 [1] 

甸尾鄉郵政電信

截至2011年末,甸尾鄉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30千米,投遞點6個,鄉村通郵率100%;有電信服務網點1個;固定電話用户577户。 [1] 

甸尾鄉交通

2011年,甸尾鄉客運總量74460萬人次,貨運總量8萬噸。截至2011年末,截至2011年末,甸尾鄉有縣鄉(鎮)級公路1條,總長28千米;日均發送6輛客車,日客運量102人次,年貨運吞吐量8萬噸。 [1] 

甸尾鄉歷史文化

甸尾鄉地名由來

甸尾鄉因鄉人民政府駐甸尾村而得名。 [1] 

甸尾鄉文化遺產

  • 彝族煙盒舞
彝族煙盒舞,千百年來在滇南地區流傳;有集體的自娛性的圓圈舞套路,也有雙人舞、三人舞等表演性的舞套,有高難度的舞蹈動作。彝族人稱“煙盒舞”為“則比”,意即跳鼓。漢語俗稱“跳樂”或“跳弦”。煙盒舞的每個舞套都有其所表現的生活內容,如反映生產生活類的舞套:“踩谷種”、“榨甘蔗”、“種黃瓜”、“摜穀子”、“麻老秧谷”、“打草”、“犁地”、“劃小船”、“打石頭”、“拿魚”、“放羊”、“扯水”、“搓繩子”、“打草鞋”、“夾火鉗”、“摔跤”、“梳頭”、“端簸箕”、“摳黃鱔”、“攆秧雞”等;表現習俗的舞套:“死人拉屍”、“立神主頭”、“哭墳”等;表現敬仰人性的舞套:“老人家”、“肅小依勒”、“阿眯若得果西”等;表現戰爭的舞套:“老將拔刀”、“打開個舊廠”等;更有表現動物形象、習性的舞套:“鬥蹄殼”、“鴛鴦戲水”、“鴛鴦斷水”、“鷺鷥拿魚”、“鷺鷥過埂”、“猴子搬包穀”、“公雞打架”、“癩蛤蟆扳跤”、“螃蟹搬家”、“小蚌殼”、“老鷹曬翅”、“鴿子渡食”、“豺狗攆麂子”、“猛虎撲羊”、“蒼蠅搓腳”、“長蟲扭腰”等。
參考資料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李立國總主編;段麗元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雲南省卷[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6年4月:1817-1819.
  • 2.    甸尾鄉2020年統計用區劃代碼和城鄉劃分代碼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10-08]
  • 3.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8(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9.05:566.
  • 4.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9(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0.05:584.
  • 5.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20(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03: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