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

鎖定
“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是古代諺語。
出自明·陳繼儒《安得長者言》:“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 [4] 
清·李漁《閒情偶記》進一步解釋:“女子無才便是德,言雖近理,卻非無故而云然。因聰明女子失節者多,不若無才之為貴,蓋前人憤激之詞。” [3] 
清人張岱《公祭祁夫人文》曾提到:“眉公曰:‘丈夫有德便(辯)是才,女子無才便(辯)是德。’此語殊為未確。”意思是:女子不與人爭辯是有道德修養的緣故, 而非貶辱女人不能有才幹。 [5] 
中文名
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
類    別
諺語
出    處
《安得長者言》、《公祭祁夫人文》

目錄

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釋義

釋義:丈夫有德而不見其德,方為大才;女子有才而不露其才,方為大德。 [6] 

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出處

明朝陳繼儒《安得長者言》:“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 [2] 
清朝張岱《公祭祁夫人文》:“眉公曰:‘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此語殊為未確。” [6] 
《隋唐演義》七六:“人亦有言,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蓋以男子之有德者,或兼有才,而女子之有才者,未必有德也。” [1] 

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後世解讀

關於女性才智的思想,在其後的思想家中得到迴響。明代大儒陳繼儒《安得長者言》稱:“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這一點張岱、馮夢龍等都不贊成。張岱在《公祭祁夫人文》中寫道:“此語殊為未確。”真實的意思是:“丈夫有德而不見其德,方為大才;女子有才而不露其才,方為大德。”張岱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並不是真的要求女性無才,並以“無才”作為美德,而是有才而不顯耀才,這才是“德”。 [6] 
馮夢龍《智囊全集》道:“語有之:“男子有德便是才,婦人無才便是德。其然,豈其然乎?….夫才者,智而已矣。不智則懵,無才而可以為德,則天下懵婦人,毋乃皆德類也乎?譬之日月:男,日也;女,月也。日光而月借,妻所以齊也;日歿而月代,婦所以輔也。此亦日月之智,日月之才也!”,釋義為:才德共存,婦人無才論懵懂無知,不可謂有德,女性的“德”是對男性道德的補充,猶如月亮對於太陽的補充。清代褚人獲《隋唐演義》第七十六回亦有類似看法 [6] 
女子擁有自己的“才學”,但能明辨是非,是一種難得的美德。後來因斷章取義,被封建禮教取來約束女子,轉而變成了封建社會中壓迫、奴役女性的話語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