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男優

鎖定
男優,漢語詞語,舊時稱男演員 [2]  “優”是優伶的簡稱。日本深受漢文化影響,用漢字“優”字來稱呼所有以演藝為生的人。因此,日本將男演員稱為“男優”。
中文名
男優
拼    音
nán yōu
解    釋
舊時稱男演員 [2] 
注    音
ㄋㄢˊ ㄧㄡ

男優詞語解釋

舊時稱男演員。 [2] 

男優例句

清代京劇中的坤角兒多由男優扮演。 [2] 

男優古代男優

1.俞伯牙、鍾子期
《呂氏春秋·金鐘篇》講了一個故事,鍾家人世代為樂官,還能代表國家去和另一個國家進行交流,所以他鐘子期的身份肯定很高。顛覆了鍾子期的樵夫身份。從文獻記錄可以得知,鍾子期後來還在秦王那裏任過樂官,他的身份和家世説明他有家學傳承,自己身份也相當崇高。鍾子期具備了成為俞伯牙知音的條件。不僅如此,大量史料都證明,鍾子期是專業的琴家,“明代的琴書裏有歷代古琴圖示,其中有伯牙和子期琴的圖示,下面還有註釋,子期少於伯牙,他們是同學,師從一個老師。” 如此可見,同出一脈的師兄弟伯牙和子期,能成為知音實屬必然。 [1] 
2.師曠
師曠(生卒年不詳),字子野,春秋時期晉升國樂師。主要活動在晉悼公和晉升平公時期,晉平公時曾為少傅。師曠精通音律,善彈琴,辨音力極強。 [3] 
3.高漸離
在《史記·刺客列傳》裏,高漸離的出場是和荊軻一起的,那時,他不過是一個“善擊築者”,“荊軻嗜酒,日與狗屠及高漸離飲於燕市,酒酣以往,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於市中,相樂也,已而相泣,旁若無人者”,二人是相知相契的好友。後來,荊軻決定去刺秦王,“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高漸離以擊築相送,樂聲中滿含説不出口的不捨與悲壯。荊軻刺秦失敗之後,秦很快滅燕並統一六國,高漸離只好“變名姓為人庸保,匿作於宋子”,也就是隱姓埋名,藏在了宋子縣(今趙縣宋城),做了個酒保。後來他因為擊築暴露了身份,“擊築而歌,客無不流涕而去者”,一手技藝驚豔四座。消息很快傳到了秦始皇耳中,秦始皇召見他,有人認出他就是高漸離。秦始皇並未殺他,而是“惜其善擊築,重赦之,乃嚯其目。使擊築,未嘗不稱善”,因為喜歡他的擊築技藝,秦始皇燻瞎了他的眼睛,讓他在身邊演奏。然而,高漸離並未熄滅復仇之心,“高漸離乃以鉛置築中,復進得近,舉築撲秦皇帝。”他試圖用充入鉛的築,擊打秦始皇,但沒有擊中。秦始皇最終惱羞成怒,誅殺了高漸離,並且終身不敢再接近那些從前諸侯國的人。 [4] 
4.李延年
李延年,生年不詳,中山人(今河北省定州市)。漢武帝時期宮廷音樂家。曾擔任樂府的協律都尉。李延年出身倡家,父母兄弟姐妹均通音樂,都是以樂舞為職業的藝人。受家庭影響,李延年“性知音,善歌舞”,“每為新聲變曲,聞者莫不感動”。元鼎六年(前111),李延年因“好音”被召見,武帝很讚賞。李延年不但善歌,且長於音樂創作,他的作曲水平很高,技法新穎高超,且思維活躍。時漢武帝方興天地諸祠,急需祭祀音樂,李延年承武帝旨意,為司馬相如等人所作的詩頌配以管絃,最終完成了《郊祀歌》19首,用於皇家祭祀樂舞。李延年是我國曆史文獻上最早用外來音樂進行加工創作的音樂家。他還曾根據張騫從西域帶回的樂曲《摩訶兜勒》作新聲二十八解,用作儀仗隊的軍樂,使西域音樂開始流傳於長安並同內地音樂相融合。李延年主持樂府期間,曾把樂府所蒐集的大量民間樂歌進行加工整理,並編配新曲,廣為流傳,對當時民間樂舞的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可以説,李延年對漢代音樂風格的形成及我國後來音樂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5] 
5.李龜年
李龜年,生卒年不詳,唐中期洛陽人,著名的歌唱家、音樂家。他精通音律,通曉多種演奏技巧,尤善吹奏笛子和篳篥(bì lì)。青年時期,李龜年曾任蘄(qí)州蘄縣(今湖北蘄州)縣丞。後由於音樂天賦被皇家宮廷樂隊選中,併成為領班人物。他的兩個弟弟李彭年善跳舞、李鶴年善歌唱,兄弟三人深得唐玄宗讚賞,王公大臣、富商大賈爭相與之交往。杜甫《江南逢李龜年》一詩中描寫李龜年當年:“岐王宅裏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岐王即玄宗弟弟李範,崔九即殿中監崔滌,他們都是有權有勢的人。足見李龜年的名氣之大。唐玄宗天寶年間,有一年京都興慶宮沉香亭牡丹盛開,玄宗與楊貴妃同去賞花,李龜年帶樂隊尾隨其後,隨時演奏助興。玄宗李隆基興趣高昂,又招來詩仙李白乘醉作新曲《新平樂》三首。李龜年當即歌唱,玄宗親自吹玉笛伴奏。 [6] 
6.頓仁
活躍於明代正德、 嘉靖年間的琵琶樂師頓仁,他原在南教坊,正德南巡時入宮供奉,擅長北曲,並隨駕至北京習得金元雜劇,晚年被何良俊聘為家班樂師,其後人亦為曲藝優伶。他推崇金元雜劇,對南北曲譜、字音、配器等皆頗有見解。 [7] 
7.魏長生
魏長生是中國戲曲史上的秦腔表演藝術大師,也是川劇之父。他與川劇藝人一道,對川秦腔進行了藝術表演革新,將胡琴用於川秦腔之中,月琴副之,並使用梆子、嗩吶等樂器,將部分昆詞改唱梆子或吹腔,合於絲竹,逐漸形成了別具風格的川秦腔。少時即隨陝班去陝地學成的秦腔,融合川陝兩地的戲曲藝術元素,也逐步使他的唱腔更接近川劇彈腔。清乾隆三十九年,魏長生挾秦雲蜀棧的雄風,率秦腔戲班初入京師。戲班行當齊備,戲功紮實,演出的劇本富有生活氣息,魏長生獨創的西秦腔,善於傳情,故一鳴驚人。小鐵笛道人《日下看花記》中曾載:“長生於乾隆三十九年始於都,習見其《滾樓》,舉國若狂。”京師梨園,勁吹一陣“魏旋風”,致“雅部”崑腔更趨沒落,就連“花部”京腔也大為減色,竟“使京腔舊本置之高閣”。魏長生作為戲曲史上“花部”傑出代表,從此彪炳史冊。 [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