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甲骨學

鎖定
甲骨學(英語:oracle bone studies)是以中國上古時期甲骨文字為主要研究對象的人文學科。包括整理綴合、文字考釋、卜法文例、分期斷代和歷史考證等,對古代史、科技史、古文字和語言學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5] 
甲骨文發現初期被稱作“契文”,甲骨文的研究被稱作“契學”。1930年代以來,隨着學者對甲骨卜辭的更深入的認識,以及對卜辭背後的一些內在規律的認知,甲骨學與甲骨文這兩個概念逐漸分開。1931年,周予同首次提出“甲骨學”是一門獨立的學科。
甲骨學可分為狹義甲骨學和廣義甲骨學。狹義甲骨學侷限於研究甲骨文字本身的研究,是一門古文字學。廣義甲骨學則舉凡以甲骨卜辭為承載體論述上古歷史文化皆得納入,這包括整合古文字學歷史學考古學、歷史文化學、歷史文獻學文化人類學等多個學科的理論、研究方法和材料來深入研究甲骨文所記載的歷史文化背景以及甲骨卜辭的一些自身規律,這是一門多元的專門性學科。
甲骨文是上古時期遺留下來的珍貴的文物和史料,但其對考古學、歷史學的研究價值在於文字釋讀學之外的甲骨學,並隨着甲骨學的發展,愈益為學者所認識。甲骨學則是對甲骨文自身固有的規律的一個系統的、科學的探究,並以此為基礎來窺視上古的歷史、社會、習俗。
中文名
甲骨學
外文名
oracle bone studies
解    釋
研究“甲骨文”的學科
分    類
狹義甲骨學和廣義甲骨學

甲骨學歷史沿革

甲骨學草創時期

甲骨文是商朝晚期使用的占卜記事文字。商紂王失國埋卜,被埋在廢墟下的甲骨文也不復為人所知。直到1899年,學者王懿榮第一個鑑定並重金購藏了“確在篆籀之間”的甲骨文。 [2]  甲骨文發現之後,甲骨身價激增,安陽小屯村民開始挖掘,這一時期也稱盜掘時期”。挖出的甲骨大多被古董商收購,於收藏者,部分流失海外。
1903年,第一部甲骨著錄書《鐵雲藏龜》出版,甲骨文從古董轉變成可資研究的資料,從“古董時期”進入“金石時期”。此後,《殷虛書契》《殷虛書契精華》《戩壽堂所藏殷虛文字》《殷墟卜辭》等著錄書出版,大批甲骨文資料得以公佈。隨着甲骨資料的公佈,最基礎的文字考釋取得了巨大成就。1904年,孫詒讓撰成第一部甲骨文字考釋專書 《契文舉例》,首開釋文先河。1914年, 羅振玉寫成《殷虛書契考釋》,使甲骨卜辭基本可以通讀。另外葉玉森《殷契鈎沉》等考釋文字專書先後出版,促進了甲骨學的發展。
甲骨文被用於商史研究,極大促進了古史研究的進步,王國維《殷卜辭中所見商先公先王考》及《續考》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確立了商王朝的世系。甲骨文從“文字時期”進入了“史料時期”。這一時期甲骨學研究的主要力量集中於資料整理和文字考釋方面,商史研究所佔比例較小,但意義重大,對於確立甲骨文的學術地位具有重要作用。本時期甲骨學的前進以羅振玉、王國維貢獻最大,故稱“羅王之學”。 這一時期甲骨學已經初具規模,但總體的研究方法依然未完全突破傳統學術的模式。 [1] 

甲骨學建國初期

這一時期是1929年至1949年。從1928年年底到1937年6月,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在安陽殷墟進行了15次發掘,獲得有字甲骨2萬多片,並發現了大遺蹟和遺物。隨着科學發掘所獲資料的整理,甲骨文著錄與整理取得了重大突破,《殷虛文字甲編》《殷虛文字乙編》《殷虛文字存真》《殷契萃編》 等書問世,大量珍貴資料得到公佈。
甲骨學研究也取得了全面的進步,尤其是《甲骨文斷代研究例》的發表,使甲骨文的時代基本得以劃分,極大提高了甲骨文的史料價值。學者在文字考釋、分期斷代、歷史研究、卜法文例等方面都取得 了豐碩成果。甲骨學發展成為一門成熟的學科。抗戰期間,殷墟發掘被迫中止,但甲骨學研究的步伐沒有停止,在抗戰的艱難時期,甲骨學者依然取得豐碩成果,《甲骨學商史論叢》《殷歷譜》 等代表性的著作,都是在這一時期完成的, 極大地促進了甲骨學的進步。
這一時期,甲骨學突破原來的金石學和小學傳統,發展為現代學術。人才方面,郭沫若、董作賓、於省吾、唐蘭、陳夢家、胡厚宣等一大批學者湧現出來,形成了穩定的甲骨學研究團隊。這-時期的甲骨學研究全面引入近代學術模式,成為一門接近成熟的學科。 [1] 

甲骨學緩慢發展

1973年小屯南地出土有字甲骨4000多片,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的甲骨文發現。河南洛陽泰山廟、北京昌平白浮、陝西岐山鳳雛等地則發現了西周甲文。甲骨資料公佈方面,《戰後寧滬新獲甲骨集》《戰後南北所見甲骨集》《戰後京津新獲甲骨集》《香港大學所藏甲文字》等書出版。
甲文字考釋、商史研究繼續前進,《積微居甲文説》《卜辭裒田及其相關諸問題》《甲骨文中所見的商代五刑》《殷代地理簡論》等著作發表,加深了對商代社會的認識。《殷虛卜辭綜述》則是50多年甲骨學研究的總結性著作。
這一時期的研究在許多方面,反不如前兩個時期,但在許多具體的問題上,在原有基礎上依然有所前進。這一時期台灣、香港甲骨學發展迅速,甲骨整理和研究都取得不斷進步,《殷虛文字兩編》《殷代貞卜人物通考》等著作出版。各國甲骨學也十分繁榮,出版了《殷墟卜辭綜類》《殷墟卜辭研究》《古代殷代帝國》《甲骨文之世界》《古代殷王朝》《中國古代王朝之形成》等著作。加拿大、美國學者也著作豐富,取得了很大成就。這一時期的甲骨學真正發展為國際性學科。自世界範圍內看,甲骨學在這一時期依然保持了總體上的進步。 [1] 

甲骨學全面興盛

自改革開放以來,甲骨學進入了全面發展時期。這一時期,刻字甲骨陸續出土,1991年在花園莊東地發現有字甲骨579片。陝西扶風齊家村、北京房山鎮江營、琉璃河等地出土西周甲骨。這時期內一項重大成果是《甲骨文合集》的出版,《甲文合集》集大成式著錄,分類科學,收集宏富,全面推動了甲骨學研究的前進。其後續篇《甲骨文合集補編》也於1999年出版。
文字考釋方面,《甲骨文字釋林》《古文字論集》等書陸續出版。在分期斷代、商史研究、甲骨學史等方面取得了巨大進步,出版了大批有較高學術價值的專著,如《殷墟甲骨分期研究》《甲骨學一百年》《商代經濟史》《夏商社會生活史》《商代周祭制度》等,甲骨學研究進入興盛時期。
工具書的編纂也達到新水平,《甲骨文字典》《甲骨文字詁林》《殷墟刻辭類纂》《甲文獻集成》《百年甲骨學論著錄目》等編纂完成,推動了研究的前進。西周甲文研究也取得重大成果,《西周甲骨探論》《周原與周文化》《周原甲骨文綜述》《周原甲骨研究》對西周甲骨的發現和研究進行了總結和探討。這一時期為甲骨學大發展時期,不僅原有的甲骨學殷商史研究更加活躍,而且原先較薄弱的甲文語法學等新分支新領域也蓬勃發展起來。 [1] 

甲骨學深入發展

2002年在殷墟小屯南地發現有字甲骨200多片。2002年在陝西扶風齊家村、2003年在陝西岐山周公廟、2008年在洛陽發現了西周甲骨文。在資料整理方面,《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北京大學所藏甲文字》《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文物研究叢書甲骨卷》等書相繼出版,安陽民間收藏的甲骨也集錄成書刊佈。文字考釋、分期斷代、商史研究等傳統領域繼續前進,《甲骨金文考釋論集》《商代分封制度》等書出版。這一時期表現出個新的特點是卜辭分類研究增加,以各類卜辭為研究內容的論文和著作湧現,如《子組卜辭研究》等。本時期最大的成就之一是國家社科基 金課題暨中國社會科學院重點A類項目“商代史”的立項和完成,課題在2000年啓動,2006年結項,將於近期出版,全書11卷, 450多萬字,從政治、經濟、宗教、社會生活、軍事等各個方面縷析商代歷史,是對甲骨學殷商史的全面總結和發展。這一時期內,甲骨學開始走出象牙塔,與社會結合,甲文書法日漸普及,甲骨文申遺活動E經展開,甲骨學的社會效益也日漸彰顯。這一時期甲骨學展現出一門學科的學術和社會影響力。
但甲骨學也面臨一系列問題:與其他學科相比,新資料發現和公佈相對較少,許多學者轉向其他古文字資料,導致學科萎縮;後繼力量不足,後繼乏人;國外研究者出現衰落的現象,19世紀中期以後國外甲骨學研究曾經歷一個興盛時期,隨着老學者的去世,新學者尚未成長起來,甲骨學研究學者和論著日益減少。 [1] 

甲骨學主要成果

甲骨學甲骨著錄

甲骨的著錄始於1903年劉鶚的《鐵雲藏龜》,到1983年郭沫若先生主編、胡厚宣先生總編輯的《甲骨文合集》圖版13冊出齊,為一大結穴。《合集》彙總諸家,共收錄甲骨41956片, 當時已出材料的主要內容皆已蒐羅在內。作為《合集》組成部分的釋文及來源表,也將於近期出版。《合集》以後,又有若干著錄問世。其間比較大宗的,發掘品有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小屯南地甲骨》,收藏品有許進雄《懷特氏等收藏甲骨文集》、松丸道雄《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藏甲骨文字》、李學勤、齊文心、艾蘭《英國所藏甲骨集》、雷煥章《法國所藏甲骨錄》與《德瑞荷比所藏一些甲骨錄》,伊藤道治《天理大學附屬天理參考館藏品甲骨文字》、胡厚宣《蘇德美日所見甲骨集》和《甲骨續存補編》等等。 [4] 
《合集》及其後種種著錄,為全面整理殷墟甲骨準備了條件。例如吉林大學於省吾先生等學者安排計劃,編著“《殷墟甲骨刻辭摹釋總集》《殷墟甲骨刻辭類纂》《甲骨文考釋類編》(出版時名《甲骨文字詁林》)、《甲骨文選》等四部著作”,構為“一個完整的系列”。這些書籍, 已經取代了多年來人們習用的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釋》、島邦男《殷墟卜辭綜類》等書。其中《甲骨文選》未出,但已有王宇信等主編的《甲骨文精萃選讀》、徐谷甫、濮茅左的《商甲骨文選》等,體例略似。 [4] 

甲骨學甲骨綴合

甲骨的綴合復原,也是整理的一個重要方面。綴合專書,始於曾毅公先生1939年的《甲骨叕存》,該書於1950年擴大出版為《甲骨綴合編》。專就抗戰前發掘所獲甲骨綴合的,有郭若愚先生等《殷虛文字綴合》、張秉權先生《殷虛文字丙編》。20世紀70年代,又有嚴一萍《甲骨綴合新編》及《甲骨綴合新編補》。甲骨的著錄和整理,於幾代學者的努力下,業已有了顯著的成績,為深入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3] 

甲骨學文字考釋

甲骨文字的考釋,是古文字學最明顯的一項成果。自1904年孫詒讓著《契文舉例》發端。釋讀文字的作品,在每年出現的甲骨學論作中,總是數居首位。已出土甲骨到底包含多少不同的字,長期以來學者間有各種估計。多數人根據孫海波《甲骨文編》、金祥恆《續甲骨文編》,推定為5000字以上,有學者做了仔細研究,指出只有4000字左右,其説當更可據。於省吾考釋甲骨文字,收穫甚巨,其《甲骨文字釋林》自序雲,甲骨文字“已被確認的字還不到三分之一,不認識的字中雖有不少屬於冷僻不常用者,但在常用字中之不認識者,所佔的比重還是相當大的。……所以説目前在甲骨文字的考釋方面,較諸羅(振玉)、王(國維)時代雖然有所發展,但進度有限。”20年前他這番話今天仍舊適用,可見甲骨文的讀釋是十分困難的。有人宣稱在短期內釋出多少字,斷不可信。 [3] 
甲骨文的字編,起着彙集文字考釋成果的作用。這種字編雖以羅振玉1916年的《殷虛書契待問編》為濫觴,惟其內容限於待考,真正成系統的當以1920年王襄《簠室殷契類纂》、1923年商承祚《殷虛文字類編》為最早,而最流行的是孫海波《甲骨文編》。《甲骨文編》初版於1934年,1965年出了修訂版。徐中舒主編《甲骨文字典》更為廣博精審。結集諸家訓釋的專書,過去較完備的是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釋》。 [3] 
董作賓1935年的名文《甲骨文斷代研究例》,是殷墟甲骨分期的開山之作。“斷代研究”本為一詞,由於大家習引《甲骨文斷代研究例》,在古文字學界竟把“斷代”當成“分期”的同義語了。甲骨大多是非發掘品,缺少坑位和地層關係的記錄,給分期帶來障礙。董氏以發掘材料為基礎,創立了五期的分期學説,為學者普遍遵循。此後隨着殷墟發掘中甲骨新材料的發現,他對自己的分期作了幾次補充修改,如在《殷虛文字乙編自序》中提出“文武丁卜辭”之説,在《甲骨學五十年》中認為第一期應包括祖庚。“文武丁卜辭”説引起了一系列討論,陳夢家1951年起在《燕京學報》上發表《甲骨斷代學》(後收入《殷虛卜辭綜述》),指出“文武丁卜辭”其實屬於武丁時代。1953年,日本貝塚茂樹、伊藤道治兩先生的《甲骨文斷代研究法之再檢討》,也有類似意見。陳夢家等先生的見解,近年已得到考古發掘證據的支持。 [3] 

甲骨學學科意義

甲骨學的發展與田野考古關係密切,考古地層學對甲骨文的分期斷代具有重要價值,而甲骨學研究又使古代遺蹟、遺物性質和年代的判定成為可能。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