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甲烷發酵

(2014年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甲烷發酵》是2014年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日] 野池達也 。 [1] 
中文名
甲烷發酵
作    者
[日] 野池達也
譯    者
劉兵
薛詠海
出版時間
2014年3月1日
出版社
化學工業出版社 [1] 
頁    數
263 頁
ISBN
9787122195043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甲烷發酵內容簡介

本書是在日本多年對普及的甲烷發酵法的基礎上編寫而成的。全書共10章,分別介紹了甲烷發酵的研究和開發歷史、甲烷發酵過程理論、各種甲烷發酵過程、甲烷發酵工藝影響因素、甲烷發酵槽的運行管理、有機廢棄物的甲烷發酵、沼氣的有效利用、甲烷發酵的主要問題和對策、氫氣發酵工藝的可行性、甲烷發酵的課題和展望。

甲烷發酵圖書目錄

第1章?甲烷發酵的研究和開發歷史 / 1
1.1??甲烷發酵在地球環境保護和循環型社
會形成方面的意義 / 2
1.2?甲烷的發現 / 2
1.3?基於微生物反應的甲烷生成 / 3
1.3.1 初期的認識 / 3
1.3.2 二階段學説和化學解析的發展 / 3
1.3.3 產氫乙酸共生細菌的發現和三菌羣
學説 / 4
1.3.4 二相四階段學説的確定 / 4
1.4?反應過程的開發 / 6
1.4.1 厭氧消化反應過程的誕生 / 6
1.4.2 分離型消化槽和加熱技術的實施 / 7
1.4.3 基於連續攪拌的高效消化 / 7
1.4.4 甲烷發酵槽的設計 / 8
1.4.5 餐廚垃圾的甲烷發酵 / 9
1.5?日本的甲烷發酵歷史 / 10
1.5.1 普及階段 / 10
1.5.2 污水污泥處理 / 10
1.5.3 糞便處理 / 12
1.5.4 工廠排水處理 / 13
1.5.5 利用污泥再生處理中心對糞便和餐
廚垃圾的混合處理 / 13
1.5.6 家畜糞便的處理 / 14
參考文獻 / 15
第2章?甲烷發酵過程理論 / 17
2.1??根據投入有機物的組成分析簡單推算
甲烷轉化率 / 18
2.1.1 元素組成的利用 / 18
2.1.2 COD平衡的利用 / 19
2.1.3 VS成分的利用 / 20
2.1.4 VS成分和COD的換算 / 21
2.1.5 活性污泥模型的利用 / 21
2.2??甲烷發酵過程中三菌羣參與説和二相
四段學説的地位 / 23
2.3?物質變化概要 / 24
2.3.1 分解反應 / 25
2.3.2 水解反應 / 28
2.3.3 產酸反應 / 31
2.3.4 異相氫轉移反應 / 44
2.3.5 甲烷生成反應 / 58
2.3.6 其他厭氧微生物反應 / 63
2.3.7 微生物的死亡和再增殖 / 65
2.4?温度的影響 / 65
2.5?相關的物理化學常數 / 66
2.5.1 平衡常數 / 66
2.5.2 亨利係數 / 71
2.5.3 總傳質係數 / 72
參考文獻 / 76
第3章?各種甲烷發酵過程 / 81
3.1?甲烷發酵過程分類 / 82
3.2?完全混合法 / 83
3.2.1 工藝流程 / 83
3.2.2 特徵和注意事項 / 87
3.3?厭氧接觸法 / 88
3.3.1 工藝流程 / 88
3.3.2 特徵和注意事項 / 88
3.3.3 應用實例 / 89
3.4?厭氧濾牀法 / 90
3.4.1 工藝流程 / 90
3.4.2 特徵和注意事項 / 91
3.5?厭氧流動牀法 / 93
3.5.1 工藝流程 / 93
3.5.2 特徵和注意事項 / 93
3.6?UASB法和EGSB法 / 95
3.6.1 工藝流程 / 95
3.6.2 特徵和注意事項 / 97
3.7?乾式甲烷發酵 / 99
3.7.1 工藝流程 / 101
3.7.2 特徵和注意事項 / 102
3.8?二相工藝 / 103
3.8.1 反應工藝 / 103
3.8.2 特徵和注意事項 / 104
3.9?其他甲烷發酵工藝 / 106
參考文獻 / 107
第4章?甲烷發酵的影響因素 / 111
4.1?温度 / 112
4.2?停留時間(HRT和SRT) / 114
4.3?有機物負荷 / 115
4.4?攪拌及混合 / 116
4.5?pH值、鹼度和揮發性有機酸濃度 / 116
4.6?基質組成(C/N比)和氨氮抑制 / 117
4.7?重金屬的阻害和反應的促進 / 118
參考文獻 / 120
第5章?甲烷發酵槽的運行管理 / 122
5.1?甲烷發酵工藝的啓動運行 / 123
5.1.1 接種污泥的導入 / 123
5.1.2 運行管理指標 / 125
5.1.3 常態下的馴化 / 126
5.1.4 不穩定狀態的原因 / 128
5.2?槽負荷和沼氣產生量 / 128
5.3?有機酸的積蓄和酸敗對策 / 129
5.4?穩定運行管理 / 130
參考文獻 / 131
第6章?有機廢棄物的甲烷發酵 / 132
6.1?生活污水污泥 / 133
【實例1:橫濱市北部污泥資源化中心】 / 134
6.2?餐廚垃圾 / 135
【實例2:中空知衞生設施組合】 / 136
6.3?家畜糞便 / 138
【實例3:酪農學園大學】 / 139
6.4?草木植物 / 140
6.5?混合物 / 141
【實例4:KAMPO循環工業園】 / 142
【實例5:株洲市京華中心—株洲生物能源促進計劃】 / 144
6.6?其他有機物 / 145
參考文獻 / 145
第7章?沼氣的有效利用 / 149
7.1?消化氣體的成分和熱量值 / 150
7.2?消化氣體的利用 / 151
7.2.1 消化槽的加熱 / 151
7.2.2 管理室的空調 / 151
7.2.3 都市燃氣 / 151
7.2.4 汽車燃料 / 152
7.2.5 消化氣體發電 / 152
7.2.6 燃料電池發電 / 155
7.3?沼氣的精製 / 156
7.3.1 硫化氫的去除 / 156
7.3.2 二氧化碳的去除 / 157
7.3.3 硅氧烷的去除 / 159
7.4?熱電聯產 / 161
7.4.1 氣體發電系統熱量平衡計算模型概
要 / 162
7.4.2 熱平衡計算結果示例 / 164
7.4.3 熱電聯產的設立條件 / 165
參考文獻 / 166
第8章?甲烷發酵的主要問題和對策 / 167
8.1??甲烷發酵系統的基本構成和主要問題 / 168
8.2?高濃度高温甲烷發酵的高效率化 / 168
8.3?氨氮積累和阻害的對策 / 169
8.4?消化液的處理 / 171
8.4.1 液肥利用 / 171
8.4.2 水處理 / 173
8.4.3 排入污水管道 / 173
8.4.4 消化液中氮和磷的去除 / 174
8.4.5 分別消化工藝 / 177
參考文獻 / 180
第9章?氫氣發酵工藝的可行性 / 182
9.1?厭氧細菌的氫氣發酵 / 183
9.1.1 氫氣生成的原理 / 183
9.1.2 厭氧產氫菌 / 185
9.1.3 工藝運行條件 / 188
9.2?氫氣發酵工藝的效率 / 189
9.2.1 原料 / 189
9.2.2 反應槽 / 190
9.2.3 能量回收計算 / 190
9.3?氫氣和甲烷二段工藝 / 190
9.4?氫氣發酵的安全管理 / 191
參考文獻 / 193
第10章?甲烷發酵的課題和展望 / 195
10.1??對日本生物能利用綜合戰略的期待 / 196
10.2??沼氣作為運輸用燃料對二氧化碳減排
的優勢 / 197
10.3?LOTUS項目 / 198
10.4?日本普及中的課題 / 199
10.5?甲烷發酵新功能的開發展望 / 200
10.5.1 通過污水管道對餐廚垃圾進行資源
回收 / 200
10.5.2 加入甲烷發酵的生物乙醇生產
系統 / 201
10.5.3 通過生物甲烷生產氫氣 / 201
10.5.4 有機氯化合物的分解 / 202
10.5.5 農業有效利用 / 203
10.5.6 環境保護中甲烷發酵的地位 / 204
參考文獻 / 205
附錄A?甲烷發酵的微生物學基礎 / 206
A.1??通過碳源和能源的種類對細菌進行
分類 / 207
A.2??通過電子受體的種類對細菌進行
分類 / 208
A.3??通過電子供體氧化反應類型進行細菌
分類 / 209
A.3.1 發酵 / 209
A.3.2 呼吸 / 210
A.3.3 發酵和呼吸的氫氣(電子)處理 / 211
A.4??厭氧環境下生存微生物的羣體構
造 / 213
A.4.1 甲烷發酵槽的細菌羣 / 213
A.4.2 真細菌種類 / 214
A.4.3 產甲烷菌的種類 / 216
A.5?分子生物學解析的意義 / 218
參考文獻 / 222
附錄B?甲烷發酵的數學模型 / 224
B.1?數學模型的種類 / 225
B.1.1 黑匣子模型 / 225
B.1.2 白匣子模型 / 226
B.1.3 灰匣子模型 / 226
B.2?建立數學模型的注意事項 / 226
B.2.1 收支平衡參數的應用 / 226
B.2.2 模型的建立順序和思路 / 228
B.2.3 基於物質收支平衡和速度論的相關
表格的製作 / 229
B.2.4 參數的把握 / 231
參考文獻 / 237
附錄C?甲烷發酵的化學過程 / 238
C.1?基質分解和細菌增殖的關係 / 239
C.2?菌體的元素 / 243
C.3?氧化還原反應 / 245
C.4?菌體的生成 / 247
C.4.1 最大收率理論 / 247
C.4.2 維持代謝反應的機理 / 251
C.4.3 最大比增殖速率和親和常數理論 / 253
參考文獻 / 256
附錄D??氣體發電系統的熱收支平衡的
計算模型 / 258
D.1??污泥產生量、VS量的季節變化的
設定 / 259
D.2?模型消化槽的數據的確定 / 259
D.3?迴流負荷與模型的結合 / 260
D.4?加熱示範消化槽所需熱量的計算 / 260
D.5?消化氣產生量 / 262
D.6?發電量、廢熱回收量的計算 / 263
參考文獻 / 26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