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甲子英歌

鎖定
甲子英歌以表現梁山泊好漢喬裝攻打大名府的壯麗舞蹈場面,弘揚正義、讚美機智和抒發英雄豪氣。表演隊伍定製為107人,比梁山泊108條好漢要少1人,分前部和後部。前部又分“武畔”25人,一色花臉臉譜,“文畔”12人,一色武生臉譜,另還包括花鼓公、花鼓婆各2人;後部則為演小戲、樂隊及旗隊人員。 [1] 
甲子英歌帶有戲劇的角色和情節性。表演時,先由手舞銀蛇的時遷領頭,往前衝殺,接着手握雙木棒的“武畔”24人,手提小鈴冬鼓的“文畔”12人,個個腳穿繫着小銅鈴的草鞋,由李逵帶領列成兩隊緊跟而上。一隊手舞雙棒,一隊旋轉小鈴冬鼓,伴隨鼓點一上一下同時起落,舞棒的敲擊聲、冬鼓聲、腳下的銅鈴聲與伴奏的鑼鼓聲,和着舞步交響齊鳴,別有氣勢和神韻。李逵還引領着隊列的分行、合攏和變化,以及穿龍佈陣、削槌、伏槌、摻槌等動作表演,動作中還有擊打、拾步、返身、背向等拳姿武態。舞蹈進行中,兩個花鼓婆踩在花鼓公肩上,手舞小棒,沿着舞隊周邊交替來回,使整個舞蹈風格,既剛勁豪邁,又輕鬆活潑。
中文名
甲子英歌
甲子英歌生氣勃勃,情節引人,別有情趣,自成一格,深受當地民間喜愛,代代相傳。但目前也面臨傳承斷層,後繼乏人的困境,應引起重視並採取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陸豐市甲子鎮文化站獲得甲子英歌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