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于1989年进入四川大学数学系基础数学专业学习,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1996年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攻读博士;1998年赴美留学;2003年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数学博士学位;2003年至2004年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工作;2004年至2006年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6年担任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2007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13年获得拉马努金奖 [16];2014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 [2]。2023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18]
田野主要研究领域为数论及算术代数几何 [12]。
人物经历
播报编辑
1971年11月5日,田野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
1989年9月—1996年7月,就读于四川大学数学系基础数学专业,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
1996年9月—1998年7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攻读博士。
2003年—2004年,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工作。
2004年—2006年,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6年,担任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8]。
2007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2014年9月,担任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 [10]。
2021年8月,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 [6]。
2023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18]
主要成就
播报编辑
科研成就
- 科研综述
田野在数论研究中取得以下成果:(1)与合作者建立了新的岩泽主猜想,并解决了复乘情况下的p-逆问题,证明了BSD猜想中关于秩的部分对一大类有理椭圆曲线成立。作为BSD猜想方面工作的应用,田与合作者证明了费马定理的一个类比,其方法完全独立于怀尔斯对费马大定理的论证。(2)在有千余年历史的同余数问题上取得了突破:证明由任意k个不同素数的乘积所组成的集合中存在着无穷多个同余数,并与合作者证明了完整BSD猜想对无穷个秩为1的椭圆曲线成立。(3)与合作者证明了弱戈德菲尔德猜想(即密度为正)对同余椭圆曲线成立, 从而推出首个同余数正密度结果。此外,田野与合作者建立了一般Gross-Zagier公式的精确形式,被广泛应用于BSD猜想;与合作者证明了特征零非阿局部域上正交群-辛群配对的重数1猜想成立 [5] [11]。
- 学术会议
时间 | 报告题目 | 会议名称 |
---|---|---|
2009-08-19 | Twisted Fermat curves over totally real fields | 2009东亚数论会议 |
2010-08-12 | Heegner points over towers of Kummer extensions | 2010四川大学长江数学国际论坛 |
2012-07-23 | Congruent numbers and Heegner points | 2012泛亚数论会议 |
2012-10-08 | Congruent numbers and Heegner points | 2012中俄数论会议 |
2013-07-22 | Congruent numbers and genus Heegner points | 2013泛亚数论会议 |
2013-07-30 | Congruent numbers problem | 2013亚洲数学会议 |
2015-03-25 | Congruent numbers and Heegner points | 2015椭圆曲线、模形式和Iwasawa理论国际会议 |
2015-03-30 | Congruent numbers with many prime factors | 第四届英国数学与应用数学研讨会 [1] |
2018-04-29 | Genus periods, Genus Points and Congruent number problem | |
2022-07 | 第29届国际数学家大会 [17] |
- 科研成果奖励
获奖时间 | 项目名称 | 奖励名称 |
---|---|---|
2020年 | 同余数问题与L-函数的算术 |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7-8] |
人才培养
- 教育思想
田野认为,数学家无需把自己拴在实验室里,或使用什么特殊器材,而是可以随时随地思考、随时随地进行科研工作。 [4]
- 指导学生
截至2018年9月,田野先后培养了8位博士、4位硕士毕业 [4]。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播报编辑
个人生活
播报编辑
- 健康状况
田野由于多年前膝盖软骨损伤,他走路久了就会疼痛难忍,但他一直没有时间去治疗,2014年初因一个学术会议的行程取消,他终于抽出几天时间去医院做了手术 [4]。
人物评价
播报编辑
田野对数论做出了杰出贡献 [13]。(中国科学院国家数学与交叉科学中心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