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田琬德政碑

鎖定
《田琬德政碑》全稱《易州刺史田公德政之碑》,碑刻於唐開元二十八年(740年),集賢院學士徐安貞撰文,蘇靈芝書丹並篆額,太原王希貞刻石。碑通高3.33米,寬1.21米,碑文行書二十九行,行六十字,碑額篆書《大唐易州刺史田公德政之碑》三行,行四字。此碑早年斷裂為十二段,於民國十八年(1929年)在保定府學時粘合為一,於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移入古蓮池內保存。現留有裂痕,但保存完好。
中文名
田琬德政碑
全    稱
《易州刺史田公德政之碑》
刻    於
唐開元二十八年(740年)
撰    文
徐安貞
刻    石
王希貞

田琬德政碑碑刻作者簡介

蘇靈芝,唐開元、天寶年間武功人。天寶中(約750)任易州(今河北省易縣)錄事參軍。著名書法家。其筆力遒勁端莊,擅長寫碑,與同時代書法大師北海李邕和平原太守顏真卿相比美,宋代大文學家、金石學家歐陽修讚譽他是“唐代寫碑手”。後來,評論家説,蘇靈芝書法“視北海(李邕)則加莊,視太師(顏真卿)又多雋”。靈芝書寫的易州《鐵像頌》、《夢真容束力 》和易州刺史《田仁琬德政碑》及范陽《憫忠寺寶塔頌》等歷來被稱為精品。《鐵像頌》現存河北易縣,列為國家級文物。

田琬德政碑價值及評價

《田琬德政碑》結構精嚴,筆墨婉暢,剛柔並濟,是唐代優秀書法作品之一,為歷代書法家及金石學家所推崇,在歷代金石學著作中,如《石墨攜華》、《潛研堂金石文跋尾》、《授業堂金石跋》、《金石萃編》等均有著錄。

田琬德政碑碑文原文

大唐正議大夫使持節易州諸軍事守易州刺史兼高陽軍使賞紫金魚袋上柱國田公德政之碑
太中大夫守中書侍郎集賢院學士上柱國東海縣開國男徐安貞撰
碑文拓片
碑文拓片(6張)
聞之經國濟理、長物生人者,則必委成郡邑,而擇其良吏。然守文則溺於牽俗,更法則弊於專任,寬恕則失於容奸,強毅則陷於傷善。建用皇極,難乎其人!若夫剛不為虐、簡而能斷、佈政優優、化人成俗者,見於田易州焉。公名琬,字正勤。其先敬仲適齊,因陳為族;周齊聲近,前氏於田。五代其昌,罷秦人之西帝;七雄方鬥,朝泗上之諸侯。自國滅淄上,族遷關右,武安以戚屬為丞相,司農以建議封陽城。吾能言之,公其後也,不殄厥問,幽而復光。曾祖君紓,隋甘州刺史。祖越,西州長史。父思,成州同谷尉。名雖必聞,官不求達,累濟純嘏,克生忠良。公應天景星,含道元氣,和五味以正性,備百行以資身。況言談者仁之文,孝悌者德之本,取與者事之會,恬淡者道之符。弱冠遊太學,尋師授《韓詩》、《曲禮》,以為《小雅》傷於怨刺,《大戴》失於奢侈,功業宜先於濟理,章句非急於適時。因讀《孫吳兵法》、《衞霍別傳》,前仗劍從軍,以功授合黎府別將。歷果毅,轉折衝,累拜郎將、中郎將。尋除安北都護,稍遷威衞將軍。每拜命,必銜一官,兼一使。非其幹理,疇克保。由是所向皆通,眾善鹹集。户部尚書王,國之楨榦,人之具瞻。太子太師蕭嵩,惟嶽出€,生甫翊聖。王之總管朔方也,帳下之畫,一以詢公;蕭之節度河(闕一字)也,閫外之事,不裁於已。公貌無矜色,口無伐辭,出則推美於人,入則盡慮於事。議者以為王能信善,蕭能任賢,居二者之間,非周才孰可?尋以將軍兼靈州刺史朔方軍節度副使押渾部落,仍檢校豐安、定遠及十將兵馬使。會遭家艱,奔喪州里,扶杖未起,粥嗌不入。古之純孝,何以尚茲!明年,林胡寇邊,天子震怒,起公除易州刺史,鎮北邊也。公聞命驚殞,以死讓請,情既難奪,恩為中停。廿四年禮終,復除易州刺史兼高陽軍使。
此邦之人,舊稱勇悍,凜然尚荊卿之風,慕燕丹之義。其俗易使也,其人可用也,而地接邊鄙,郡參軍鎮。嗟哉!杼軸空矣,徵役勤矣。用非所養,力盡猶求,摧節義之明心,就逋逃之下請。公深悲其故,大返其源,阜其財求,致其忠愛,居者既逸,去者知歸。星歲未周,襁負鹹至,豈非在寬明以恕、恩結其心者歟?時出桑野,奄觀釒至刈。責其惰者,則為之怛,如遇其敗子焉;勉其勤者,則喜形顏色,若遇其良子焉。故人感而懷之,莫敢暇逸,г體塗足,唯農是務,所以家粟流衍,而餘糧棲畝。管子曰:「倉廩實,知禮節。」則公之德政信然也。歲或大旱,憂心如燻,如忄炎如焚,如焚其身。曾是勤人,達於鬼神。及有事山川,宜乎冢土,祝始告而€合,俎未徹而雨降。氣有並隔,災變為蝗,自西徂東,風至雨集。其高也蔽日,其下也被地,前能辨其疆界,犬牙不入。非神鑑其德,有所底之,其孰能與於此?夫市者,利之所聚,人之所爭,強或肆奪,不忌於上,吏取於人,謂為官市。交易不得其所,朝夕為之皆虛。公撫御多方,非止撲罰,家僮門客,莫出城寺。通商服賈,日以填湊,更為一都之會也。公之下車,將大變其俗。其有酣歌劍舞者,彈弦ㄢ屐者,懾其雄而息其競,疏其穢而復於禮。以為不積其德,無以服人也;不正其身,無以出令也。故視無旋,聽無聳,其動也可效,其靜也可法。四鄰以是嘉其致而歸其高,百姓以是服其德而樂其行。故自郡邑至乎鄉鄙,莫不競者讓,暴者仁,毅者温,懦者立,其惟不言而化,已過半矣。於是詢耆舊,察人俗,入而靜謀,出而周視。高者抑之,弛者張之;人之所惡者去之,人之所欲者濟之。老有歸,幼有長,至於疾苦,莫不躬親。為之一年,而下無艱急,而亦無殄病矣。比及三年,則有成也,盡知方也。洎農隙巡撫,煦愉温顏,易水變其寒風,燕谷增其暖氣。由是刑罰不用,而君亦(闕一字)之。使無訟乎,見於今日矣。故化行乎近郡,而譽達乎京師。公夙昭武烈,而善於文史。將以漢主憂邊,故投其筆硯;晉侯擇帥,更悦其詩書。不然,何有執繁弱之弓,杖雍狐之戟,而能緣飾吏事,レ發如神,窮物之理,盡人之性,若此之至也?廿七年,公次會計,朝於京師。廿八年春二月,制攝御史中丞,遷安西都護。詔書至郡,郡之人吏,若有所亡,或號門衢,或悲裏室,曰:「自我公至,吾黨其蘇;今我公往,吾黨其。」詣闕陳情,則長安地遠;邀道攀戀,而西域路絕。既借寇不可,則令名宜存。詞曰:
卓爾有立,時惟田侯。清標遠映,高月垂秋。其武也剛,其文則柔。孰是師旅,能牧於州?靡不夙夜,思皇厥中。綢繆庶政,亦以訓戎。天子曰俞,爰嘉爾功。俾守易土,而和其風。北燕之南,全趙之北,歲有軍事,人用不足。從而搖之,是謂苛慝。惟若蒞止,高明柔克。柔克伊何?撫如嬰孩。蝗不入境,旱不為災。既庶能富,逋亡歸來。非德之致,其誰有哉!水積則流,德積則揚。化自下國,聲馳遐方。允矣君子!如如璋。刻石頌之,令問不忘。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