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田波

(原68軍政委)

鎖定
田波(1919-1997),山西省忻州人。1936年參加“犧盟會”和“抗日決死隊”。1938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2月,進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1939年1月畢業,分配到晉察冀第4分區第5團擔任宣傳股長。先後參加敵後根據地反掃蕩,林、磁、武、涉四縣反頑戰役,和百團大戰等重大戰役。此後,先後擔任晉察冀4分區黨委秘書,11分區政治部副科長、科長等職。1945年3月,調任11分區7團政治處主任。解放戰爭時期,先後擔任晉察冀軍區11分區新5團副政委兼政治處主任,11區獨立團政委兼中共良鄉縣委書記,6縱隊18旅52團政委等職務。參加了綏遠戰役,懷來戰役,定興戰役,張家口保衞戰,保北戰役,太原戰役,平津戰役等著名戰役。抗美援朝期間,被任命為202師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指示所轄各單位,不僅要大力宣傳英雄事蹟,而且把英雄故事,用大家喜聞樂見的形式,編排成一個個生動、感人的小節目,親自率領文工隊到前沿陣地,進行宣傳和慰問演出。1952年初,被推選為第二次歸國代表團華北分團團長。1952年10月25日,被授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國旗勳章。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71年起,任68軍政委。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二級紅星功勳榮譽章。1997年,在北京不幸病逝,享年78歲。 [1] 
中文名
田波
別    名
田潤霖
國    籍
中國
民    族
籍    貫
山西省忻縣豆羅鎮向陽村
出生日期
1919年
逝世日期
1997年

田波人物生平

田波(1919-1997),又名潤林,1919年8月2日出生於原山西省忻縣(今忻州市忻府區)豆羅鎮向陽村。
1930年,田波初小畢業,以全縣第一名的成績考入縣重點高小。1933年,又從1600餘名選40的殘酷競考中脱穎而出,考入省立太原師範學校,並且成績名列前茅,從而奠定了其日後儒將的文化基礎。
1936年11月參加共產黨領導的革命組織“抗日犧性救國同盟會”(簡稱犧盟會),和“抗日決死隊”。1938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抗日戰爭時期,田波最初為指導員,任職於決死隊軍官教導三團三營七連。並於1938年2月,經推選到達延安,進入抗日軍政大學(簡稱抗大)學習,為抗大第四期第二大隊第四隊學員。
1939年1月,田波抗日軍政大學畢業,分配到晉察冀第4分區第5團擔任宣傳股長。他一邊創作文藝作品,宣傳武裝羣眾,一邊拿起武器同日寇戰鬥。他先後參加了敵後根據地反掃蕩,林、磁、武、涉四縣反頑戰役,和百團大戰等重大戰役。
此後,田波先後擔任晉察冀4分區黨委秘書,11分區政治部副科長、科長等職。1945年3月,調任11分區7團政治處主任。
解放戰爭時期,田波先後擔任了晉察冀軍區11分區新5團副政委兼政治處主任,11區獨立團政委兼中共良鄉縣委書記,6縱隊18旅52團政委等職務。期間,他長期活躍於晉察冀一代,組織了夜襲二郎莊戰鬥,房良公路伏擊戰,參加了綏遠戰役,懷來戰役,定興戰役,張家口保衞戰,保北戰役,太原戰役,平津戰役等著名戰役,為解放戰爭的勝利,新中國的誕生,立下赫赫戰功。
朝鮮戰爭爆發後,田波被任命為202師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抗美援朝期間,田波指示所轄各單位,不僅要大力宣傳英雄事蹟,而且把英雄故事,用大家喜聞樂見的形式,編排成一個個生動、感人的小節目,親自率領文工隊到前沿陣地,進行宣傳和慰問演出。志願軍女英雄解秀梅,坦克英雄胡連等,均出自這支部隊,激勵了幾代人的優秀影片《英雄兒女》,就是這個部隊真實故事。
1952年初,中國人民志願軍組織了由170名英雄模範人物和有關部隊人員組成的第二次歸國代表團。田波被推選為代表團華北分團團長,率領華北分團,輾轉於天津、河北、山西、察哈爾、綏遠六省區,繼續進行巡迴報告會。
1952年10月25日,被授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國旗勳章。
1953年5月13日,志願軍總部發動了夏季反擊戰役,田波親自率領工作組到606團參加反擊北漢江東岸十字架山的戰鬥。
1955年,田波被授予大校軍銜。之後,他進入高等軍事學院基本系研讀,1962年畢業。1971年起,任68軍政委。他是中國共產黨十大代表,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七屆全國政協委員。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二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1992年底,田波查出了肺癌。1997年,終因病情惡化,於4月24日,在北京不幸病逝,享年78歲。 [1] 

田波人物事蹟

田波向陽少年 追逐光明

田波在太原師範學校求學時,日本軍國主義的魔爪,已經伸向華北。日寇軍機天天在學校上空偵察,轟炸。校園已經沒有了昔日的寧靜,師生的生命財產,也沒有了安全保障。作為抗戰前沿的太原,要求抵禦外侮,一致抗日的呼聲日漸高漲。救亡運動,遂呈星火燎原之勢。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在這種形勢下,田波不再悶頭讀書,不唯獨善其身,而是堅定地嚮往光明,追求真理,尋覓救國之道。孤獨的夜行客,需要北斗星指引航程。摸索中的田波,感到共產主義理想,使他心裏透亮通明。於是,他和太原師範同鄉同學蘆殿文、汪紹京一道,捨棄了難覓的金飯碗,加入了學生救亡組織“民族解放先鋒隊”(簡稱民先),之後毅然投筆從戎,於1936年11月參加了共產黨領導的革命組織“抗日犧性救國同盟會”(簡稱犧盟會),和“抗日決死隊”。1938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8年2月,經推選到達延安,田波進入抗日軍政大學(簡稱抗大)學習。學習期間,田波有幸第一次見到自己崇敬的、夢中期盼已久的毛澤東主席,多次親耳聆聽毛澤東、周恩來、朱德、肖克等中央領導和部隊首長的報告、授課。他的政治覺悟,思想品質,文化修養,辦事能力進一步全面提高。
有一次,毛主席頭戴八角帽,神采奕奕,健步走進會場,來到講桌旁。令人親切的是,主席着裝和學員完全一樣,為灰色土布軍服。頓時,會場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毛主席給學員大隊作報告的內容,就是後來公開發表的經典著作《論持久戰》。毛主席的講話通俗易懂,且經常打一些非常形象的比方,諸如“孫悟空鑽進牛魔王的肚裏制服牛魔王”等有趣故事,又鼓勵道“當學生,不一定都在學校裏。水滸裏的李逵等綠林好漢,都沒有上過學。民族英雄岳飛,也是從戰爭中鍛煉出來的。”毛主席的演講,妙語連珠,藝術獨到,引人入勝,深深地感染並影響了田波。
在課間休息時,田波以忐忑不安又懇切的心情,走上主席台,請毛主席題字。主席以慈祥的目光,看着這位年輕人,略加思索,寫下了“多思,鬥爭! 毛澤東” 七個剛勁有力的大字。只可惜,這個題詞珍本,遺失於之後攻打綏遠的戰鬥,未能存世。但是,主席的教導“多思,鬥爭!” 牢牢銘記于田波心裏,並從此照耀其一生的革命航程。

田波信念於心 彈片存身

年輕的田波,以堅強的信念,不屈的意志,捨生忘死,投身於革命事業當中。
田波曾兩次身負重傷,命懸一線。在百團大戰中,傷在胸部右側,靠近大血管,曾血流如注,雖搶救及時保得性命,卻留有較重後遺症。另一次負傷,據團衞生隊長張克敬回憶,解放太原戰役中,團政委田波隨主攻一營戰鬥,指揮衝鋒在前,遭遇頑敵,右大腿被老虎炮彈炸傷,昏倒在護城壕內,下半身泡在污水裏,衣服凝滿血塊。田波的兩處傷口,之後多次感染,撕心裂肺的疼痛使他數度昏迷。但他憑着頑強的毅力,每次都顧不得治療和休息,簡單包紮一下傷口,和戰友們一起,又衝上了火線。
戎馬倥傯,南征北戰,田波的傷口,一直無暇徹底治療。雖著名的印度國際主義戰士、外科專家柯棣華為他做了手術,但殘留的彈片,由於離血管主動脈過近,一直沒能取出。因骨中也存異物,田波的右臂逐漸變細,無力,落下殘疾。這組疊加傷,折磨他竟達56年之久。

田波樹立抗美軍魂 書寫勝利傳奇

朝鮮戰爭爆發後,田波敏鋭地意識到一場侵略與反侵略激烈較量,已不可避免。他未雨綢繆,夜以繼日擬訂20兵團形勢教育提綱,揭露美帝國主義侵略歷史與血腥本質。並要求各師、團宣傳部門,密切注視戰局發展,搞好形勢教育,在經濟建設同時,不忘戰備。保證部隊聞令即動,動如猛虎。
指戰員如何看待美軍入侵朝鮮?田波親自下基層,將調研結果歸納為三種典型態度:一是我國急需醫治戰爭創傷。新解放區,土改未完成,匪患待肅清,自己門前雪沒完,哪能顧人瓦上霜?二是,到1949年,咱國民總產值僅為466億元,不足美國的16%;鋼產量16萬噸,不足美國0.3%。美軍裝備一流,有核武器,咱無法與之抗衡。三是,唇亡齒寒。為和平,咱不能聽任友鄰遭受蹂躪,邊民生活遭受襲擾。否則,咱算什麼共產黨,什麼人民軍隊?
如何克服厭戰、恐美情緒,成了當時政治思想工作、宣傳工作的主要課題。田波領導的宣傳部,遵照華北軍區指示,不斷用志願軍取得的輝煌戰果,編輯成專題簡報,證明美帝國主義及其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原子彈也是紙老虎,以此來消除恐美心理。將全國人民支持、聲援抗美援朝事蹟,編印成宣傳材料,激勵部隊之愛國熱情和民族正義感。
1951年2月,田波被任命為202師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同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0兵團,集結於天津附近,補充兵員,更新裝備,整訓部隊,備戰赴朝。2月21日,在天津警備區小禮堂,田波參加了第20兵團第一次領導幹部會議。會議由楊成武司令員主持。周恩來、聶榮臻、鄧小平、陳錫聯到會講話。西南軍區副司令陳賡,將朝鮮戰場考察情況,向與會同志作了介紹。會議研究了大軍準備入朝參戰的具體事宜;聽取了38軍軍長梁興初等五位軍長介紹入朝參戰的經驗與體會。
2月28日,田波向全師排以上幹部傳達上述會議精神。他強調指出:“從歐美到亞洲,美國及其盟軍戰線太長,基地過遠,物資補給困難。它們進行的是不義之戰,勞師遠征,‘鐵多氣少’,中國人民正好可以集中力量對付它。五位軍長介紹的經驗證明,只要樹立敢打必勝的信念,準備充分,靈活運用技戰術,定能戰勝美軍。”
在戰前這段寶貴時間裏,田波對部隊進行了仇梘、蔑視、鄙視英美帝國主義的“三視”教育,以增強部隊敢打必勝的信心。還組織部隊學習毛澤東主席關於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論述,樹立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的思想。
1951年6月,第20兵團接到入朝參戰命令。田波根據上級指示精神,佈置各團進行入朝動員。他採用先幹部後戰士、先黨內後黨外的形式,規模由小到大,形成核裂變式鏈式反應。一時間全師上下羣情激奮,控訴會、聲討會,討伐美帝滔天罪行;軍務會、誓師會,抒發男兒凌雲壯志。6月9日,第20兵團成立入朝作戰編制,部隊改稱中國人民志願軍第68軍。
在部隊補給休整過程中,師召開了團以上幹部會。為了實現急行軍到朝鮮陽德地區集結的任務,田波根據部隊的實際情況:人地生疏、語言不通、負荷過重、山地多雨、任務緊急、情況萬變,難以制空。他針對性地提出.充分發揮朝鮮聯絡員和會朝語同志的特長,加強與朝鮮羣眾的聯繫;發揚部隊傳統友愛精神,強幫弱、幹部帶戰士、老兵幫新兵共同前進;各連營團要有宣傳鼓動人員,師政治部文工隊除了跟隨部隊移動宣傳鼓動外,還要在大休息點和要道、交叉路口、隘口、渡口設“鼓動棚”;用美軍燒、殺、搶、掠的罪證,激發勝美意志;遵守羣眾紀律,愛護朝鮮人民財產,救護朝鮮人民羣眾。
經過18天的艱苦行軍,202師提前集結於陽德地區。田波在行軍總結大會上説:“18天艱苦卓絕的徒步負重行軍,對每一個入朝參戰的幹部戰士,都是一次意志與耐力的磨鍊,大家經受住了這次考臉。實踐證明,我們出國前的決心已付諸行動;我們的部隊,是毛主席放心的隊伍。”於是,他在日記中如實記錄道:負荷重,肩壓痛,路難行,腳浮腫,階級友愛顯真情,相互幫着行。軍情急,任務重,敵機炸,險情生,殺敵保國意志堅,都是鋼鐵漢。
從1951年10月起,在防禦作戰中,田波嚴格貫徹志願軍政治部頒發的政治工作條例和指示,將戰鬥特點與本師具體情況相結合,在殺敵立功、反細菌戰、反心理戰和瓦解敵意志等方面,做了大量細緻艱苦的工作。他沒有把政治思想工作停留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的水平。而是從調查研究入手,結合部隊的思想實際,有針對性、創造性地展開工作。他及時建議師黨委專門研究入朝後指戰員的思想活動規律,戰鬥情緒,並就如何有效做好戰時思想政治工作進行專題討論。他多次率政治部人員深入到前沿部隊進行調查研究。田波根據部分人立功心切,急於向親人報喜而產生“敢攻不願守”、“向北向南一推即完”的急躁情緒和“速勝觀念”,大講我軍戰略轉變的依據,對作戰的艱苦性做出了準確的預判。針對部分人因對美軍作戰特點不熟悉,對其優勢裝備有顧慮而形成的“恐美觀念”,響亮提出“從戰爭中學習戰爭”“邊打邊學,打一仗,進一步”的口號。廣泛發動羣眾,組織全師範圍的作戰經驗交流會;針對願打不願談或只希望談判兩種極端想法,號召各團、營、連利用戰鬥間隙學習中央軍委的戰略方針,研究其內涵,從而統一思想。
田波提出:要把革命的榮譽感、責任感教育相結合,將宣傳英模事蹟與學習、爭當勞模活動結合起來,把羣眾要求立功的熱情引導到打好仗做好工作等方面。掀起爭當英模、學習英模的高潮。
抗美援朝期間,田波指示所轄各單位,不僅要大力宣傳英雄事蹟,而且把英雄故事,用大家喜聞樂見的形式,編排成一個個生動、感人的小節目,親自率領文工隊到前沿陣地,進行宣傳和慰問演出。用英雄的事蹟與形象,激發指戰員的戰鬥、工作熱情,出色地完成了上級交給的各項任務。
田波深入細緻的政治思想工作,極大地提升了部隊的自信心、戰鬥力。志願軍女英雄解秀梅,坦克英雄胡連等,均出自這支部隊。激勵了幾代人的優秀影片《英雄兒女》,就是這個部隊真實故事。
田波認為,朝鮮戰場條件異常艱苦,團結尤為重要。於是,他無論在軍機關或在師裏,都十分注重團結。他根據朝鮮戰場實際,及時向本師政治工作者提出:一是搞好與朝鮮人民軍的團結,不要以老大自居;“中朝兩國同志親如兄弟,要團結一起,生死相依”。二是要堅決貫徹毛主席的指示,“中國同志必須將朝鮮的事情看做自己的事情,指戰員要愛護朝鮮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不拿一針一線,如同國內一樣,夯實勝利的政治基礎”。
在瓦解敵軍方面,田波首先注意培養熟悉敵情、懂外語、熟悉國際鬥爭的人才。606團政委張子峯,學習外語進步快,在較短時間內可用朝語對話,被樹為全師典型。另外,還號召幹部、戰士熟練掌握志願軍政治部下發的常用外語,充分利用一切可能機會,開展火線廣播,宣傳我軍俘虜政策,揭露敵人編造的謠言,宣傳我軍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誠意,開展瓦解敵軍活動。
田波在佈置瓦解敵軍的任務時,也同時提出反瓦解之弦不能松。他提醒,美軍軍一級均設有傳單連,下設宣傳排、出版排、播音排,每週能印傳單350萬份。其常用手段為:心理恐嚇、造遙污衊、感情引誘、假傳“寬俘”。要求各級必須加以防範。1952年中秋節,敵人在我陣地撒下大量印刷品,並在喇叭中播放“月兒彎誇照九洲,幾家歡樂幾家愁……”等思鄉歌曲。田波要求部隊大唱志願軍戰歌,揭露美軍滔天罪行,揭露南朝鮮軍殘害同胞的罪行。要求我方對敵軍散發的傳單,做到六不要。(不拾、不看、不用、不談、不聽、不上當) 加強了戰士心理防禦能力,粉碎了敵軍心理戰陰謀。

田波榮歸故里 軍地連心

1952年初,中國人民志願軍組織了由170名英雄模範人物和有關部隊人員組成的第二次歸國代表團,李雪三為團長。田波,被推選為代表團華北分團團長。
1月23日,朱德副主席、周恩來總理接見了兩代表團全體代表。兩團在首都成功舉行報告會後,遂化整為零,分為東北、華北、華東、中南、西北、西南6個分團,分赴全國各地。田波率領華北分團,輾轉於天津、河北、山西、察哈爾、綏遠六省區,繼續進行巡迴報告會。
1952年2月至4月下旬,田波和朝鮮的沈國鎮團長,率領中朝兩個華北分團,參觀訪問了4省1市多處城鄉、工廠、礦山,把志願軍在朝鮮戰場英勇頑強、浴血奮戰的輝煌戰果和動人事蹟向聽眾進行了彙報,鼓舞國內同胞的建設熱情。
其中,2月21日,代表團來到河北省高陽縣於堤村。這裏是志願軍202師政治部文工隊隊員,一等功臣解秀梅的家鄉。附近21個村莊的父老鄉親,聞訊趕來。河北省和保定市的領導與當地羣眾6000多人,為志願軍舉行了的慶功會。田波以所在部隊領導和代表團團長的雙重身份,以樸實的語言,飽滿的熱情,繪聲繪色介紹瞭解秀梅在朝鮮前線,遭到9架敵機轟炸掃射時,奮不顧身,英勇搶救傷員的動人事蹟。他告訴鄉親,“解秀梅是志願軍中的花木蘭,是姑娘們的榜樣,是河北人,保定人的驕傲!”。田波的報告會,轟動一時,影響深遠。優秀影片《英雄兒女》中的王芳,就是以解秀梅為原型塑造的。《人民日報》、《河北日報》也隨之對其進行了報道。
在河北省邯鄲市活動時,代表團還下到峯峯煤礦井下作業面,慰問工友,瞭解生產情況,並與工人們一道運煤;在天津正在舉辦的“三反”“五反”運動展覽上,和人民羣眾一起揭發不法資本家用未消毒的舊棉絮生產急救包,用發黴變質的蛋粉製作食品坑害志願軍戰士的罪行。
4月初,田波和志願軍英模、沈國鎮團長和朝鮮海軍英雄李五俊等,在山西太原成功舉行報告會,其轉赴大同途中,路過田波的家鄉,忻縣豆羅鎮。這天,火車還沒進豆羅站,5000多名鄉親們已擠滿站台內外;“熱烈歡迎最可愛的人”的歡呼聲,此起彼伏。田波、沈國鎮與代表團,被簇擁到豆羅鎮廣場。縣長李志恆主持的報告會上,田波報告了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沉重打擊美國侵略軍的鬥爭情況。當他講到敵人用細菌彈殘害中朝人民的罪行時,全場軍民,情緒激憤,怒呼“打倒美帝國主義!”;當他宣讀彭德懷司令員親筆寫給人民的感謝信時,會場上響起了長時間的熱烈掌聲。接着,縣委書記王子成,介紹了縣委領導全縣人民增產節約,籌措物資,支援前線的情況。大會自始至終洋溢着魚水深情。
在大同市活動期間,田波在百團大戰中留下的傷病再一次復發,傷口化膿,連續發燒,他草草處治並未休養,堅持和代表們一起完成了各項任務。
在參加歸國代表團4個多月的活動中,田波親眼目睹了祖國各地人民響應黨中央、毛澤東主席的號召,深入開展增產節約、支援抗美援朝前線的動人情景;到處聽到威武雄壯、催人奮進的“雄赳赳、氣昂....打敗美國野心狼”的嘹亮歌聲。田波深刻體會到:人民的力量是無窮的。祖國建設的成就,全力以赴的支援,鼓舞着人民軍隊。田波親身感受了兩個戰場之間相互激勵帶來的盛況。
月底,田波與回京的代表團一起,在天安門觀禮台上,觀看了首都人民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盛大遊行。5月23日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在中南海懷仁堂親切接見了兩代表團分團長以上幹部,並和全體人員合影留念。田波榮幸地坐在敬愛的周恩來總理身邊,留下最珍貴的歷史回憶。

田波艱苦卓絕 終獲勝利

5月25日,代表團滿載着祖國人民的熱情關懷和支援朝鮮前線的深情厚意,返回朝鮮前線。田波立即率歸國人員向全師各部隊廣泛地進行了宣傳彙報,極大地鼓舞了廣大指戰員的戰鬥熱情。10月25日,田波參加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舉行的慶祝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二週年慶祝宴會,受到了朝鮮領袖金日成的親切接見,被授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國旗勳章。
1953年5月13日,為狠狠打擊敵人,促進停戰談判,志願軍總部,發動了夏季反擊戰役。戰役第一階段,田波親自率領工作組到606團參加反擊北漢江東岸十字架山的戰鬥。經過激烈戰鬥,消滅南朝鮮軍1個連支撐點。第一階段作戰,持續到5月26日結束,共殲敵4個連又22個排,共4100多人。
戰役第二階段, 68軍以202師之604和606兩團,攻敵主陣地轎巖山的天然屏障—529•3高地。田波再率師機關工作組,到激烈戰鬥的第一線,和604團姚希同團長,在臨時防炮火小坑道,召開動員會。他分析了此役的有利條件,激發戰士發揚革命英雄主義精神。臨戰前,田波代表師領導機關,給突擊第5連這支英雄連隊授紅旗。並協助2營幹部進行戰前模擬訓練。從偵察地形,研究方案,選定突破口,到研究打法,一絲不苟。同時,充分發揚軍事民主,調動了指戰員的積極性、創造性。達到了從營長、教導員,到主攻連幹部骨幹,都熟悉地形,明確展開地區、運動路線、反擊目標、作戰方法和協同要求。至29日18時,共打退敵人4個營組織的61次反撲,共殲敵3600餘人。牢牢地控住了高地,為第三階段,我集團軍攻克轎巖山,殲滅金城以北之敵創造了有利條件。
田波從自己的實戰經歷中深深感到,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中,發揮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至關重要。這就需要:一緊緊圍繞上級命令,在“思想動員,研究方案,組織準備,物資準備”等各個環節,體現黨支部堅強有力的領導;二通過各種時機、渠道、方式,針對部隊思想情況,及時做好思想工作,堅定勝利信心,樹立英勇頑強的戰鬥作風;三使共產黨員時時處處成為英勇作戰,執行命令,遵守紀律,團結互助的模範。以黨員自己模範作用,影響和帶動羣眾。
就這樣,田波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緊緊圍繞中央軍委、毛主席制定的作戰方針,遵循志願軍政治部下發的政治工作指示,洞察形勢變化,以前瞻性,創造性完成了入朝前的政治動員,入朝後的戰時政治思想工作。他善於團結我軍、友軍、人民,為保證戰鬥勝利嘔心瀝血。他不怕犧牲,身體力行,出色地完成了各項任務,不愧為抗美援朝戰爭中優秀的政治工作者。
1955年,田波被授予大校軍銜。之後,他進入高等軍事學院基本系研讀,1962年畢業。1971年起,任68軍政委。

田波和平時期 無私奉獻

田波事業心強,一心撲在工作上,除了吃飯睡覺,總是在工作。夫人做好了飯,孩子們飢腸轆轆,左等右等盼不回父親,不得不去辦公室請他,這是常態。深夜的營房裏,除了戰備值班室,田波辦公室總亮着燈光。
“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人幫”反革命集團橫行,形勢艱難。他忍辱負重,頂住壓力,為恢復軍隊政治工作的優良傳統和作風鞠躬盡瘁。徐海地區曾是文革的重災區,停工停產,武鬥升級,交通癱瘓。為了解決新形勢下的新問題,由毛主席批准,周總理親自負責,700餘人參加的“徐海班”1968年在北京成立。田波參加了“徐海班”,與軍領導張銍秀等一起,晝夜操勞,前後長達 383天,順利完成了思想工作與形勢教育等項任務,促進了徐海局勢迅速向穩向好發展。受到了毛主席,周總理等中央領導的肯定、接見。
1982年以後,田波任中央軍委紀律檢查委員會專職委員、常委,成為我軍資歷深,貢獻大的無銜將軍。他為恢復軍隊紀檢工作,新形勢下健全紀檢工作法規、條例,平反冤、假、錯案,懲治腐敗,加強軍隊黨風廉政建設,做了大量艱苦細緻的工作。他善於深入部隊調查研究,發現部隊黨風廉政建設中帶傾向性的問題,提出糾正辦法。他對違規違章的人和事,敢於嚴守原則,依據政策,提出處理意見。同時,他又與人為善,耐心細緻地做好犯錯誤同志的思想工作,啓發他們認識錯誤,振奮精神,為黨和人民繼續工作。不少犯錯的同志,都為他的深情所感動。
他雖然身體傷殘,右臂不能上舉,仍事必躬親。和平年代,堅持大眾化生活標準;穿補丁的衣服,針線包隨身攜帶,住招待所常主動縫補破損的窗簾。
田波平易近人,聯繫羣眾,關心他人,對周圍同志經常問寒問暖,深得大家的愛戴。他深入部隊,對部隊建設中出現的問題,從不輕易放過,總是以強烈的責任感想方設法加以解決。
1988年,田波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始終不忘自己是個共產黨員,一如既往地關心黨和國家的事業,關心軍隊黨風廉政建設。在擔任第七屆全國政協委員期間,多次就羣眾關心的社會風氣和社會治安問題向大會提交提案,提出自己解決問題的思路。

田波慈善長着 平靜生活

1994年10月離休後,田波仍積極參加社會活動,他關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關心貧困地區的失學兒童,關心家鄉的建設和發展,多次為希望工程和家鄉的教育事業捐款,主動為災區羣眾捐款捐物。田波在日記中記到:“再次為希望工程捐款——這次《家+1》助學行動,我們捐款300元。資助一個農村失學兒童,使其完成小學學業,是一項很有意義的,具體的扶貧工作。”
家庭生活中的田波,是一位經過鐵血洗禮富有柔情的男兒。他與夫人志同道合,在戰火中成家。夫人孫曉梅,生於1925年5月,河北雄縣人,15歲離家參加革命,同年8月入黨,曾任北京房山和良鄉縣婦聯會主任。他與夫人育有六子二女。作為慈父,他希望孩子們繼續實現自己的報國情懷。於是,他分別給兒子取名:效軍,效民,效東,效陽,效寧,效江;給女兒取名:效朝,超英。
1962年,田波在高等軍事學院學習。暑假期間,三子效東隨母親從天津來探親。一見面,田波卻先把孩子帶到了圖書館,挑選了兩本書,作為精讀作業,還要求寫讀書筆記。一本是趙樹理的《李家莊的變遷》,另一為《紅巖》。這兩本大部頭小説,幾十萬字,讓十一、二歲的孩子來讀,確實吃力。效東只能動用所有的知識積累,絞盡腦汁慢慢來啃。從此,既樹立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也使自己受益匪淺。
田波同時非常注意對孩子意志品質的培養。他通過體育鍛煉和體力勞動,使他們熟悉民情,消除嬌驕二氣。他曾要效東每天爬百望山,隨學員隊到天津獨流鎮看部隊架設浮橋等軍事演習與訓練。不論在石家莊,太原,還是天津,他要前面三個大點的兒子從小結伴上學,不許坐公車,不許麻煩公務員照顧。1964年徐州暴雨,還讓尚幼的三個兒子,隨部隊背沙袋,堵決口,參加黃河抗洪。暑假則去微山湖,參加部隊農場收麥子。
田波亦非常注意孩子艱苦奮鬥精神和勤儉持家習慣的培養。一九六零年前後,羣眾生活極端困難。當時部隊供給的糧食少,質量差,副食缺。曾把地瓜蔓子,曬乾磨面作為副食來供應。田波八個孩子,老家還常來親戚,十多口人吃飯,實在難為無米之炊。時間長了營養缺乏,腿腳浮腫,疾病增多;田波和夫人考慮國家正經歷自然災害,有困難,自己作為共產黨員,領導幹部,再艱苦,也不能向組織伸手。春天,他們就帶着孩子們去採一些柳樹葉、楊樹葉、桑樹葉,用水泡過,拌些玉米麪兒,彌補口糧的不足。“飢寒養得大肚漢”,難以想象,那時一個高幹家裏,竟然一年要吃一千多斤白蘿蔔、胡蘿蔔、地瓜。就這樣,舉家同甘共苦,終於戰勝了困難。
田波夫婦,率先垂範,對老人非常仁孝,對親友樂於相助,從點滴做起。當滿福公,來探親時,作為兒媳的孫曉梅,對老人無微不至,宛若親生女兒。有一年,68軍後勤部政委高志軍下基層,其妻豔傑不巧感冒高燒。孫曉梅知道後,連續三天,精心做好餛飩,麪條兒等可口飲食,用小鍋盛着,步行幾里路,端到她住的樓上,使之非常感動。還有一次,長子效軍的戰友夫婦從山東回甘肅酒泉,轉車路過徐州。田波夫婦細心地在軍部招待所,給安排了食宿,過去看望時,發現因路途顛簸,他們正在哺乳的嬰兒奶水不夠。孫曉梅立即去開明菜市買了小鯽魚,燉了湯,再返招待所,送到了這對晚輩的手中。
1996年,北京萬壽路招待所那次,則成了田波家最後一次大團圓。田波夫婦各拿一隻話筒,帶着子孫們唱起了影片《紅湖水浪打浪》,和《英雄兒女》插曲。使子孫們重温了田波英雄和傳奇的一生,也對這兩首歌,有了全新的理解與感悟。
1992年底,查出的肺癌,田波則坦然以對。他以頑強的毅力,堅持鍛鍊和治療,與病魔作着抗爭。1997年,終因病情惡化,於4月24日,在北京不幸病逝,享壽78歲。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