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田奇雋

鎖定
田奇雋(1899年2月13日—1975年9月15日),土家族,湖南張家界人,地質學家,地層古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生前是地質部地質礦產司總工程師、全國礦產儲量委員會副主任兼總工程師。 [1-2] 
田奇雋192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質系;1924年—1927年任農商部地質調查所調查員;1927年3月—1950年先後任湖南省地質調查所調查主任、技正、主任技正、代所長、 所長;1952年任地質部中南地質局副局長兼總工程師;1955年任全國礦產儲量委員會副主任、總工程師 [8]  ,並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75年9月1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6歲。 [1]  [3]  [5-7] 
田奇雋長期從事底層古生物、礦產、地質構造、地史等領域的教學與研究。 [7] 
中文名
田奇雋
民    族
土家族
出生地
湖南張家界
出生日期
1899年2月13日
逝世日期
1975年9月15日
畢業院校
北京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田奇雋人物生平

 1960年,田奇雋(中)在匈牙利考察 1960年,田奇雋(中)在匈牙利考察
1899年2月13日,田奇雋出生於湖南張家界大庸縣(今永定區)。
1906年,進入私塾讀書。
1909年,進入大庸縣城松梁書院上小學。
1912年,來到長沙求學。
1917年,畢業於湖南省立第一中學;隨後考入北京大學理科預科。
1919年,轉入北京大學地質系。
1923年,從北京大學地質系畢業;隨後考入農商部地質調查所任實習員。
1924年—1927年,任農商部地質調查所調查員。
1960年,田奇雋(前左1)與顧功敍(前右1)在匈牙利考察 1960年,田奇雋(前左1)與顧功敍(前右1)在匈牙利考察
1927年3月—1950年,先後任湖南省地質調查所調查主任、技正、主任技正、代所長、 所長。
1950年,任中南軍政委員會重工業部資源勘測處處長、中南地質調查所所長。
1952年,任地質部中南地質局副局長兼總工程師。
1955年,任全國礦產儲量委員會副主任、總工程師 [8]  ;同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 
1957年,赴越南主持鉻礦勘探工作。
1960年,赴匈牙利進行考察學習。
1975年9月1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6歲。 [3]  [5-7] 

田奇雋主要成就

田奇雋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左起:田奇雋、孫雲鑄、謝家榮、黃汲清 左起:田奇雋、孫雲鑄、謝家榮、黃汲清
1923年—1938年,田奇雋對中國海百合、頭足類、腕足類化石進行了系統研究,共描述頭足類菊石目5屬,鸚鵡螺目3屬,23種1亞種,其中8新種;腕足類化石2目,4超科、10科、3亞科、15屬、4亞屬、58種(31新種、新亞種及新變種27種)。對湘中石炭紀、二疊紀地層也作了劃分,初步建立了湘中上古生界的地層系統。1931年,研究闡述湘中下石炭統豐寧系的劃分;1936年,對中國豐寧紀(早石碳世)生物地層學作了研究總結;1938年,他對全中國泥盆紀地層的分佈、分類及泥盆紀古地理作了研究總結。 [7] 
田奇雋對中國大地構造和區域地質發展史也進行了研究。1936年,研究並提出湖南有加里東運功、湖南運動、燕山運動、衡陽運動,勾畫出湖南大地構造發展史的輪廓。20世紀20—50年代,在湖南進行過區域地質調查和礦產資源調查;參與了湘中六縣區域地質調查和填圖;調查了湖南省鉛鋅、錳、銻、汞、煤、鐵等礦產資源,指導並主持編制了湖南鐵礦、錳礦、鎢礦的礦產調查工作。1952年—1955年,對中南地區地質礦產勘查及其科研工作的規劃、部署與實施進行了指導;曾多次去大冶鐵礦,研究、規劃礦區及其外圍地質勘查工作。1955年—1975年,從事全中國礦產儲量報告的審查和地質工作的管理、組織與領導工作。 [7] 
  • 學術著作
1935年—1939年,田奇雋先後完成了《湖南泥盆紀之腕足類》《中國之泥盆紀》等專著 [1]  ,其他代表論著還有《中國北部太原系海百合化石》《湖南中部之豐寧系》《中國之豐寧紀》《湖南的造山運動》《湖南煤礦與古地理》《湖南雪峯地軸與古生代海侵的關係》等 [4] 
  • 學術交流
時間
學術活動名稱
舉辦地
1923年
中國地質學會第二屆年會 [3] 

1956年
蘇聯遠東地質會議 [4] 
1962年
地質部探礦工程專業會議 [8] 

1965年10月
黃山花崗巖討論會 [5] 

田奇雋人才培養

  • 高校兼課
田奇雋(左)與王恆升(右)合影 田奇雋(左)與王恆升(右)合影
田奇雋在湖南省立克強學院和湖南大學等院校兼課。 [7] 

田奇雋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1934年
第三屆“紀念趙亞曾先生研究補助金” [2] 
1940年
首屆“丁文江先生紀念獎” [2] 
1955年
中國科學院地學部委員(院士) [1] 
1963年
越南政府頒贈“友誼徽章” [6] 

田奇雋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50年
中國科學院地質組專門委員 [3] 
1950年
中國地質工作計劃指導委員會委員 [3] 
1959年
1959年4月—1964年12月
1964年12月—1975年1月

地質論評》編輯 [5] 

《中國地質學會志(英文版)》編輯 [5] 

地質學報》編委 [5] 


中國地質學會編輯委員會委員 [5] 

田奇雋個人生活

  • 家世背景
1960年,田奇雋與妻子朱梅仙在北京留影  1960年,田奇雋與妻子朱梅仙在北京留影 
田奇雋的曾祖父田昌典是清朝翰林院學士,祖父田祚秩、父親田運厚均是清朝進士,母親為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 田奇雋在弟兄五人中排行第四。 [3]  田奇雋的父親早逝,家道中落,家裏無力承擔他的學費,他只好一邊打工賺錢,一邊擠出時間學習。 [3] 
  • 婚姻家庭
田奇雋的妻子是朱梅仙 [6]  ,兒子是田開鎣 [6] 

田奇雋人物評價

1957年,田奇雋(右4)在越南考察 1957年,田奇雋(右4)在越南考察
“田奇雋是中國地質界的傑出代表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文庫評) [8] 
“田奇雋是是中國地質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是地質行業的先驅,為了中國的地質事業貢獻了他們的汗水、辛勞甚至是熱血乃至生命。”中國地質調查局評) [12] 

田奇雋人物紀念

  • 田奇雋故居
田奇雋故居外景 田奇雋故居外景
田奇雋故居(另稱田家大院、老院子),位於張家界市城區永定大道,大院始建於清雍正初年,建築風格為四井封火牆式土家建築,融土家園林、土家吊角樓於一體,是典型的土家族民居,是整個湘西乃至全國倖存下來並保存完好的土家古宅,堪稱土家建築的活化石,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