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田作霖

鎖定
田作霖1867年出生,一名啓雲,字澄瑞。項城市王明口鎮田老家村人。畢業於北洋陸軍大學第一期。清末曾任十三營統領、副都統直至都統之職,授陸軍中將銜。 [1] 
中文名
田作霖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項城市王明口鎮田老家村
出生日期
1867年
畢業院校
北洋陸軍大學第一期

目錄

田作霖人物經歷

田作霖1867年出生,一名啓雲,字澄瑞。項城市王明口鎮田老家村人。他幼承庭訓,飽讀詩書,學識淵博,名重鄉里早年從戎,畢業於北洋陸軍大學第一期。清末曾任十三營統領、副都統直至都統之職,授陸軍中將銜。他在任職期間,竭力剿滅匪患,力保豫西南社會安定。曾受大總統馮國璋嘉獎,亦為當地羣眾所稱道。
民國二年(1913),原豫西都統調任江西,田作霖以副都統之職接任。當時,豫西南一帶兵匪合一,社會極不安定。前任巡防使收撫的兵馬,都是烏合之眾,專事搶掠;後又招募各處土匪,毫無訓練。官兵一方面與匪私通,販賣軍火,一方面乘機勒索百姓。田作霖掌握真實情況後,便下決心對屬下進行整頓,發現有劣跡行為的官兵,嚴懲不貸。可是有些官兵,便賄賂當地的教士(基督教之牧士)、教民,找田作霖為他們説情。田作霖對前來説情者概不理睬,並告訴他們:“你們教士主要是傳教,無干涉軍事、民政之權”。這些教士、教民為此懷恨在心,他們便串通南陽所屬各教堂,聯名致電時任河南督軍的張鎮芳,稱田作霖剿匪不力,並捏造種種惡跡予以誣告。
作為同鄉人,張鎮芳深知田作霖的為人,所以對教士們的誣告置之不理。前清時,各處教士、教民往往護匪通匪,販運子彈。官方一經查獲,教士、教民即出面干涉,文武官史無法懲處。田作霖看到山內杆匪林立,夜晚火光如市,決心痛除匪患,但考慮到民國初建,國基未固,恐惹國際責難。經過深思熟慮,他稟報上峯,令各地教士、教民,暫離豫西南,避開亂地。俟五個月後,匪徒肅清、地方安定,再回豫地。上峯同意,並即令實行。可是,此一舉措,各地教士教民,懷恨尤甚。他們控告田作霖驅趕教民等十大罪狀,並由英國路透社直電總統馮國璋,馮國璋電飭張鎮芳查辦田作霖。
張鎮芳知道田作霖的作為對地方有益,便以全家性命相保田作霖。無奈,外國人在京城裏天天催逼,上峯只好對田作霖給予撤任褫職,但是仍讓其統領各處巡防追剿土匪。田作霖此時痛下決心剿滅匪患,加之指揮得力,幾個月後,匪患平息,境內安定。上峯立即對田作霖撤消處分,並連次擢升至軍門統領,授銜為陸軍中將。
民國六年,大總統馮國璋為田作霖之父田炳勳授“榮典匾”一塊,其文是:民國六年,大總統馮國璋為陸軍中將田作霖之父炳勳,特頒文曰:矜式閭里,印文以榮典之璽。
田作霖在南陽任軍門期間,不僅不遺餘力剿匪安民,在親理民政方面亦有政績。他常説:“為民勞則思,思則善心生。”在南陽他開辦“習藝所”,使無業之民能有一技之長。他説:“多一習藝之人,市中則少一犯法之人。”他辦軍事以尚武力,興女學以廣婦女之功。南陽十三屬為他立“德政碑”。其中一文日“軍門攜以來宛,事無大小悉以諮之,公傾心贊助不遺餘力。嘗病民輕於犯法必教之…………。”在豫西南一帶(南陽、南召、荊關、方城、襄縣、桐柏、舞陽)為他立“德政碑”的比比皆見,有的縣一二處,有的三四處。碑文詳多,不及備述。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項城市委員會編;傅文永主撰,項城歷史名人 民國至當代卷 項城市文史資料 總第15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項城市委員會,2008.08,第119-12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