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甬(拼音:yǒng)是漢語通用規範二級字 [1]  。此字初文始見於商代甲骨文 [2]  ,甬字本義説法不一。一説其古字形像有柄的鐘,甬指鐘上的系紐,又指鍾。一説古字形像木桶。甬江流經浙江省寧波市,故寧波市別稱甬。
(基本信息主要參考資料: [3] 
中文名
拼    音
yǒng
部    首
乛(傳統歸用部)
五    筆
CEJ
倉    頡
NIBQ
字    級
二級(編號5819) [1] 
平水韻
上聲二腫 [4] 
注音字母
ㄩㄥˇ
總筆畫
1+6
四角號碼
1722 7
統一碼
CJK統一漢字 U+752C
造字法
象形字
結    構
獨體字,上下結構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七】【𢎘部】餘隴切(yǒng)
,艸木華甬甬然也。從𢎘用聲。
〖註釋〗①甬:徐鍇《説文解字系傳》:“甬之言湧也。若水湧出也。”王筠《説文解字句讀》引《廣雅》:“甬,草木花欲發皃。” [8] 

説文解字注

艸木𠌶甬甬然也。
段注:小徐曰:甬之言湧也。若水湧出也。《周禮》:鍾柄為甬。按凡從甬聲之字皆興起之意。
從㔾(𢎘),用聲。
段注:餘隴切,十部。
【註釋】大徐本部末有𢎙字,雲:“艸木㔾盛也。從二㔾,胡先切。”小徐本無。 [9] 

廣韻

餘隴切,上腫以 ‖用聲東部(yǒng)
甬草花欲發皃。亦甬道。《周禮》雲:“舞上謂之甬。”甬,鍾柄也。
【校釋】鍾柄:原作“鍾柄”,據鉅宋本、巾箱本、四庫全書原本改。《周禮·考工記》:”舞上謂之甬,甬上謂之衡。”鄭玄注:“此二名者鍾柄。” [10] 

康熙字典

【午集上】【用部】 甬·康熙筆畫:7 ·部外筆畫:2
《唐韻》餘隴切。《集韻》《韻會》《正韻》尹竦切,並音勇。《説文》:草木華甬甬然也。徐曰:甬之言湧也,若泉湧出也。
又甬道。《史記·秦始皇紀》:築甬道。注:應劭曰:謂馳道外築牆,天子於中,外人不見也。《項羽紀》注:應劭曰:恐敵鈔輜重,故築牆垣如街。《淮南子·本經訓》:修為牆垣甬。道相連。注:甬道,飛閣複道也。韓愈詩:雲韶凝禁甬。注:宮禁巷道也。《正字通》:按甬道之名雖同,或馳道外,或軍伍中,或宮巷道,其用不一。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鳧氏為鍾,舞上謂之甬,甬上謂之衡。注:此二名者,鍾柄。
又揚子《方言》:自關而東,𨻰魏宋楚之閒,保庸謂之甬。
又地名。《左傳·哀二十二年》:越滅吳,請使吳王居甬東。甬東,越地,會㮷句章縣,東海中洲也。
又量名。《禮·月令》:仲春之月,日夜分,則同度量,鈞衡石,角鬥甬。注:甬,今斛也。
又《博雅》:甬,常也。
又《集韻》《韻會》並杜孔切,音動,𠋫管也。與筩同。 [11] 
《説文解字》書影 《説文解字》書影
《説文解字注》書影 《説文解字注》書影
《廣韻》書影 《廣韻》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

文字溯源

字形演變流程圖 字形演變流程圖 [2]
關於“甬”字,許慎《説文解字》解釋為“從𢎘(hàn)用聲”,本義指草木之花含苞欲放的樣子。楊樹達認為許慎只是根據小篆字形附會,而沒有研究過甲骨文和金文。“甬”字甲骨文作圖1,金文作圖2-5,包山楚簡作圖6,均與小篆接近,但字形並非“從𢎘”。
“甬”字構形説法很多。楊樹達等人認為“甬”像鐘形,是鐘的象形初文,甬字形上象鍾懸,下象鐘體,中橫畫象鍾帶。然而,裘錫圭先生認為,根據考古發掘和古器物學的知識來看,商代還沒有懸鐘。陳夢家《西周銅器斷代》對鏞這種樂器是這樣描述的:“花紋……方向是以口上甬下為順……甬端是植於座中的……”可見謂“甬”上的半圓是為了懸鐘之用,不足憑信。於省吾謂“甬”字的造字本義繫於用字上部附加半圓形,作為指事字的標誌,以別於用,而仍因用字以為聲。蘇州大學文學院研究生導師江學旺在《“甬”字構形試探》一文提出“甬”字本是個“從人用聲”的形聲字,也就是“”的初文。 [5]  左民安《細説漢字》認為此字像木桶的形狀,下部為桶體,上部是可提的桶把。 [6]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yǒng
名詞
〈文言〉鐘上的系鈕。
handle
《周禮·考工記·鳧氏》:“鳧氏為鍾……舞上謂上甬,甬上謂之衡。”
韓愈《會合聯句》:“龍旆垂天衞,雲韶凝禁甬。”

〈文言〉指鍾。
bell
柳貫《三月十日觀南安趙使君所藏書畫古器物》詩:“雜詩流麗滿一卷,銅甬篆法無能逾。”

古代鬥斛一類的量器。

《禮記·月令》:“﹝仲春之月﹞日夜分,則同度量,鈞衡石,角鬥甬,正權概。”

〈文言〉指盛東西的器具。

《墨子·備城門》:“寇闉池來,為作水甬,深四尺,堅冪狸之,十尺一,覆以瓦而待令。”

〈文言〉僕役;傭工。
servant
《方言》第三:“甬、奴、婢,賤稱也……自關而東,陳、魏、宋、楚之間,保庸謂之甬。”
甬官
古代指兩旁有牆遮蔽的通道;巷道。

王惲《高郵道中》詩之一:“築甬餘三百,灣環護漕溝。”
甬道;甬路
(Yǒng)甬江,水名。在浙江,流過寧波。

《國語·越語上》:“吾請達王甬句東。”

(Yǒng)浙江省寧波市的別稱。



參考資料: [7]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3]

書寫提示

“甬”字書寫演示 “甬”字書寫演示
下半部”用“,第一畫撇改豎。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d
i̯uŋ
董同龢系統
d
juŋ
周法高系統
r
iewŋ
李方桂系統
r
ungx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0
i̯woŋ
擬音/王力系統

j
ǐwoŋ
擬音/董同龢系統

0
juoŋ
擬音/周法高系統

0
iuoŋ
擬音/李方桂系統

ji
wong
擬音/陳新雄系統

0
ǐuŋ

參考資料: [12] 

韻書集成


字形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上聲
二腫

合口呼
三等
次濁
餘隴切
0juoŋ
集韻
上聲
一蕫

合口呼
一等
全濁
杜孔切
duŋ
上聲
二腫

合口呼
三等
次濁
尹竦切
0ioŋ
韻略


上聲





餘隴切

增韻


上聲





餘隴切

洪武正韻

上聲
一董


次濁
尹竦切
oyuŋ
分韻撮要

陰上
第六東董凍篤







參考資料: [12]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3-08]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626
  • 3.      .漢典[引用日期2018-08-30]
  • 4.    平水韻 二腫  .搜韻[引用日期2020-03-08]
  • 5.    中國古文字研究會,安徽大學古文字研究室編.古文字研究 第23輯[M]:中華書局;安徽大學出版社,2002.06:201-204
  • 6.    左民安著.細説漢字 1000個漢字的起源與演變 插圖珍藏本[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12:332
  • 7.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第1卷[M]: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770
  • 8.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嶽麓書社:長沙,1997.07:939-940
  • 9.    辭書查詢  .復旦大學中華文明數據中心[引用日期2020-03-08]
  • 10.    餘乃永校注.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07:238
  • 1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709
  • 12.    韻書  .漢典[引用日期2020-03-08]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