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產業轉移

鎖定
企業將產品生產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產地轉移到其他地區,這種現象叫做產業轉移。產品生命週期理論認為,工業各部門及各種工業產品,都處於生命週期的不同發展階段,即經歷創新、發展、成熟、衰退等四個階段。此後威爾斯和赫希哲等對該理論進行了驗證,並作了充實和發展。區域經濟學家將這一理論引入到區域經濟學中,便產生了區域經濟發展梯度轉移理論
中文名
產業轉移
定    義
由發達區域向發展中區域轉移
影響因素
勞動力因素 內部交易成本
產生影響
促進區域產業結構調整
基本狀況
分類 轉移條件 結構動因
高級形式
技術、資源、生產支撐型

產業轉移定義

產業轉移是發生在不同經濟發展水平的區域之間的一種重要的經濟現象,是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發達區域的部分企業順應區域比較優勢的變化,通過跨區域直接投資,把部分產業的生產轉移到發展中區域進行,從而在產業的空間分佈上表現出該產業由發達區域向發展中區域轉移的現象。產業轉移對於區域經濟結構調整及區域間經濟關係的優化具有重要意義,並進而影響部分企業的戰略決策。產業轉移一詞散見於各類報刊、雜誌,但是學術界有關產業轉移的一般性研究還不多見,產業轉移的形式、動因等基本問題還沒有明確的統一的認識。

產業轉移影響因素

產業轉移 產業轉移
1.勞動力因素
2.內部交易成本
3.市場因素
4.國家政策的調整
5.原生產地用地緊張
6.地價昂貴
7.環境污染
8.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等

產業轉移產生影響

1.促進區域產業結構調整
2.促進區域產業分工與合作
3.改變了區域地理環境
4.改變了勞動力就業的空間分佈.
產業轉移 產業轉移
我國的產業轉移主要是從勞動密集型產業加工製造業和資源型加工業開始,從發達地區向欠發達地區漸次推進。

產業轉移基本狀況

當前,國際國內產業分工深刻調整,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產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步伐加快。中西部地區發揮資源豐富、要素成本低、市場潛力大的優勢,積極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不僅有利於加速中西部地區新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而且有利於推動東部沿海地區經濟轉型升級,在全國範圍內優化產業分工格局。
分類
一、行業產業轉移(產業轉移有時會擴展到某類產品甚至某類產業)。
二、區域產業轉移(國內)。
三、國際產業轉移(跨國)。
轉移條件
1、區域間存在產業級差。由於世界各地的要素稟賦不同、制度環境不同,從而導致全球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發達國家(或地區)與發展中國家(或地區)的主導產業存在明顯的產業級差。正是這些區域間產業級差的存在促使產業轉移的發生成為可能。
2、區域之間生產要素的流動。由於產業轉移通常通過跨區域直接投資和跨區域貿易等方式實現,這就要求資本、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可以跨地區流動,重新組合形成新的生產力和產業規模。因此,生產要素能否在不同地區之間流動,以及流動的自由程度大小,決定着產業轉移阻力的大小。
3、區域間存在產業利益差。不同區域的經濟體中,由於要素稟賦、市場結構、技術水平等不同,產業成長利益格局也會不一致,正是這些區域間產業利益差,誘發並引導了產業轉移以獲取比較利益
4、產業競爭。壟斷的產業不會發生產業轉移,因為企業會通過壟斷實現高額利潤。只有產業在不同國家或地區之間存在競爭,引發企業經營的成本壓力和市場壓力,企業為了追求利潤,積極尋求跨地區投資和跨地區貿易,最終導致產業轉移成為可能。
綜上所述,區域間存在產業級差、地區之間生產要素的流動、區域間存在產業利益差以及產業競爭是發生產業轉移的基礎條件,然而即使這些條件都得到滿足也並不必然會導致產業轉移的發生,產業轉移的發生還需要動力系統的推動。
結構動因
產業轉移是具有轉移動力的經濟主體的一種經濟行為,在具備了產業轉移基本條件的基礎上,仍需動力系統的推動才能催生產業轉移的發生。產業轉移的動力機制主要包括:
1、企業對利潤最大化的追求。企業追逐利潤的本性是產業轉移的內在動力。在經濟發達的產業轉出區,隨着產業的集聚,在資本、勞動力、技術這些基本生產要素有限流動的使企業生產成本上升,獲得的邊際收益遞減,而土地、水、電等其他生產要素成本增加,資本、技術等要素與它們結合的難度增大;產業承接地由於經濟發展水平低,產業經營成本也相對較低,存在成本的比較優勢,出現潛在的產業利差。另外,產業的市場需求由於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同而存在差異,進而存在潛在的產業利差。而區域之間的貿易壁壘,導致直接的跨區貿易難以完全實現市場的擴張,企業對利潤的追求,致使產業向存在着比較收益的欠發達地區轉移。
2、區域經濟結構的變遷。區域經濟結構的變遷是產業轉移的外在動力。區域經濟結構的變遷,導致隨着產業生命歷程中興起、發展、成熟和衰退週期性的變化,產業所獲取的利潤呈倒“U”字形變化。
3、生產要素供給結構的變遷。生產要素在區域間所具有的比較優勢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隨着經濟的發展,特定區域在生產要素供給方面的相對優勢會不斷髮生改變。雖然區域間要素的流動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延緩這一相對優勢的改變程度,但由於市場的不完善性、社會制度的約束以及交易成本的增加,生產要素供給比較優勢的轉變難以根本扭轉。
4、產品市場需求結構的變遷。各區域對產品市場的需求結構也是動態變化的。對於某一特定的區域,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生產要素的成本不斷提高,該區域對產品的市場需求結構也會由低到高逐漸發生演化。
5、政府政策影響。在產業轉移過程中,不同地區政府頒佈的法律法規、制定的政策、配套服務以及區域的基礎設施等條件對產業轉移的速度、轉移的方式以及轉移的方向都可能產生重要影響。
6、地域文化。另外,區域的人文環境和風俗習慣等非正式制度對產業的順利轉移也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具有與產業轉出地相近或相同的人文環境和風俗習慣能夠加速產業轉移的進程。
因此,當存在產業轉移的基本條件時,產業動力系統會促使產業或企業竭力調整自身的行為,尋找合理的轉移方式,實現產業轉移行為。

產業轉移戰略轉移

產業轉移 產業轉移
在西部大開發中,中國西部的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實質性進展,具備了承接產業西部大開發轉移的能力。隨着中國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逐步實施,西部地區進一步加快開放,基礎設施條件日趨完善,承接東部和境外產業轉移的能力大幅增強。與此同時,東部的土地、勞動力、水、電等要素成本大幅度上升,東部急需產業轉型升級
根據廣東、浙江、天津、重慶、西安等省市的調研,有關專家認為,東西部產業轉移正進入加快發展的戰略機遇期
東部產業向西部轉移漸成氣候
隨着“鼓勵東部地區向中西部地區進行產業轉移”“繼續推進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和生態建設”“增加西部大開發投資”等促進東西部產業轉移政策列為2007年中央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中國各部委也在積極探索加快東西部產業轉移步伐。東部產業向中西部轉移漸成氣候。
東部發達地區資本相對飽和,本地市場難於滿足資本增值的需要,加上受資源、勞動力成本、環境、市場等綜合因素影響,資本向外擴張的需求強烈,長三角、珠三角、閩南地區大批產業已開始梯度轉移。例如上海因申辦世博會成功,計劃在2010年前將數千家企業外遷,一批傳統產業將退出上海。而從西部來看,產業轉移的加速現象表現明顯。以西安為例,西安市實際引進內外資均實現一年翻番,全市實際利用外資從起步到2.5億元用了20年時間,而從2.5億元到5.7億元僅用了3年。

產業轉移政策支持

產業轉移 產業轉移
中國東部產業向西部轉移經歷了20世紀90年代的政府主導號召到市場自發探索期後,在中央宏觀政策的引導下,突破了初期的粗放形態,以市場為主導,呈現三大特徵:投資規模不斷擴大,大項目不斷增多;投資來源多元化,來自東部 “三大區域” (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的投資增多;第二產業項目具有投資額大、產值高等特點,第三產業成為投資熱點。
中國東部要獲得更大發展空間和市場,必須尋找新的增長點。經過多年的財政投入和市場調整,西部也具備了承接產業市場業轉移的能力。再加上中國縮小東西部差距的各種政策推動,東西部產業轉移正進入大規模發展的戰略機遇期

產業轉移資源問題

產業轉移 產業轉移
資源問題是導致產業轉移的直接原因。東部發達地區經過長期經濟高速發展,造成資源緊張,直接帶來土地、勞動力、水、電等要素成本大幅度上升,沿海發達地區紛紛把工業或工業的加工環節向內地擴散,其本身則由工業生產中心轉向工業調控中心。
上海、廣東、福建、江蘇等地不少城市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邊際收益下降,產業生存發展的壓力日益增大。據國務院發展中心預測,到2010年,沿海9個(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遼寧)發達省市工業增加值佔全國的比重將從54%下降至46%。要素成本大幅提升成為東部勞動密集型產業向內陸中西部地區轉移主要動力。
中西部具備承接產業轉移的能力。中國自實施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戰略以來,不斷加大對中西部地區的資金投入。如在西部大開發中,中國西部的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實質性進展,新開工建設60項重點工程,投資總規模約8500億元。中西部地區的基礎設施狀況和投資環境日益改善,區域產業結構調整和生產的空間配置更趨優化,這些基礎設施需要大規模產業轉移來支持正常運營。
市場拓展成為東部產業轉移的重要驅動力。中西部地區潛在和現實的龐大市場成為東部地區產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投資與轉移的重要驅動。如娃哈哈集團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就出資4000萬元兼併了重慶涪陵區三家特困企業,此後有計劃地在西部安排投資、生產、銷售和技術開發等業務活動。該集團已在21個省市建立了28個生產基地和38家子公司。
東部產業結構調整、傳統產業轉移是必然選擇。隨着東部地區經濟的發展,產業面臨升級的壓力,東部地區都將發展技術密集產業作為地區新一輪產業優化升級的選擇。如在珠江東岸以深圳、東莞惠州為主的電子信息產品產業羣和西岸以廣州、佛山江門、珠海為主的電器產品產業羣,聚集了大量知名的高新技術企業。而長三角地區產業結構調整的戰略是,優先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裝備製造業現代服務業,淘汰和轉移低層次劣勢產業,積極培育新興產業,提升區域產業的整體競爭力。

產業轉移轉移形勢

儘管中國西部的經濟社會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但人們預期的東部產業大規模向西轉移的局面並沒有出現,東西部之間的差距並沒有縮小。
從國際背景看,東西部產業轉移是中國應對國際經濟競爭的戰略需求。中國東部人力、水電氣成本及土地成本高,擠壓了投資上的利潤空間,國際競爭日益激烈。周邊的發展中國家針對中國的吸引外資政策,紛紛出台更為優惠的措施,吸引走了數額極高的外資。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指出,不少國外企業開始向越南、印度、柬埔寨等地設廠布點。一旦中國商務成本繼續抬升,這些企業就會把訂單轉向東南亞一帶的分廠。
與此同時,發達國家也加大了對資金迴流的鼓勵。發達國家撤回海外投資的現象已經顯現。美國出台《本土投資法》,將針對美國公司海外收益的所得税税率由35%下調至5.25%,期限是1年,條件是將這些收益投資於美國。據摩根大通測算,這將為美國帶來超過4000億美元的迴流。專家認為,“十一五”期間如果國家不加快制訂東部向西部投資的政策,外資投入可能選擇流向菲律賓、越南等地,出現大量資本流失的局面。

產業轉移高級形式

研發部門的轉移是產業轉移的高級形式,其原因有多種多樣,通常可以歸納為三種:
技術跟蹤型
技術跟蹤型轉移。指某一產業的研發部門因需要及時獲取某方面的最新技術而進行的轉移。通常是由原區域轉移到所需技術先進的地區。現今,通常是從發展中國家轉移到發達國家。此類轉移多發生於電子技術產業的研發部門,而轉移目標地也多為美國。
資源利用型
資源利用型轉移。指某一產業的研發部門因需要目標轉移地的一類或某些類的資源而進行了轉移。就研發部分的資源需求來説,有人才資源技術資源等等。這種轉移不像技術跟蹤型轉移那樣具有一般方向性,如美國的某IT產業研發部門向印度南部城市班加羅爾的轉移。班加羅爾號稱印度硅谷,專為客户量身定做各類軟件,每年軟件出口100多個國家。印度軟件業有豐富的人才儲備,2000年來,印度每年可培養約7萬名軟件技術人員。印度科技人才約,居世界第三位。不過,印度模式是處於全球軟件業價值鏈的最底層,在孟加拉的女工為沃爾瑪血汗工廠努力工作時,班加羅爾的程序員們也在為來自美國和其他國家的軟件訂單埋頭苦幹。正是因為印度豐富且又相對廉價的信息技術人才資源,讓美國IT產業的研發部門向印度轉移。
生產支撐型
生產支撐型轉移。指某一產業的研發部門需要與生產緊密結合,縮短產品生產週期,加強開發生產一體化而進行的轉移。此類轉移的發生2006年來在中國較為明顯,北京和上海成為研發部門落户的黃金地帶。具體原因在於,國內的需求情況和技術水平與國外存在很大差異,跨國公司為了進一步開拓市場,提高產品的競爭力,對其產品進行適應性或改進型研發,也就是所謂的“本土化”,而將研發部門轉移至中國本土

產業轉移窪地效應

產業轉移 產業轉移
在中國,按照自治區黨委、政府提出的產業發展戰略梧州市充分發揮靠近粵港澳區位優勢,積極打造承接產業轉移的產業轉移座談會載體和平台,主動融入珠三角接軌北部灣參與區域經濟合作,使承接產業轉移呈現良好的勢頭。2004年以來,梧州市累計引進產業轉移項目1398個,投資總額351.2億元,實際到位資金229.2億元,其中東部產業轉移項目1051個,投資總額301.6億元,實際到位資金156億元。
在承接產業轉移中,梧州市按照“佈局合理、產業聚集企業集羣、主業突出、配套完善、特色鮮明、管理規範、效益較高、用地節約”的原則,着力打造專業特色工業園區,使之成為承接產業轉移、加快產業集聚、培育產業集羣的主要載體。
制定科學的園區經濟目標管理考核制度,培育園區和集中區骨幹企業,大力建設工業廠房梧州已初步形成各具特色的“三園六區”格局:梧州工業園區主要吸納東部地區的輕工產業轉移,以及承接部分現有企業易地改造;梧州進口再生資源加工園區主要發展金屬回收、拆解、冶煉、型材深加工產業,以形成相對完整的再生資源加工回收產業鏈;蒼梧工業園區主要佈局有色金屬冶煉、林產業轉移探討化、醫藥等產業;岑溪工業集中區重點發展石材、家電等產業;藤縣工業集中區主要佈局林產林化、造船等產業。
隨着交通條件不斷改善,梧州市搶抓國家加工貿易產業政策調整等歷史機遇,主動接軌珠三角融入北部灣,吸納 東部產業轉移進入。在以工業項目為主的整體思路下,各縣(市)區和梧州工業園區作為招商主體的地位日益明顯,建立了信息資源共享機制。市領導帶領招商團隊分區域到珠三角地區以及東盟各國進行招商推介和開展經貿活動,使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步伐不斷加快。梧州市成功引進七星精進科技能源生產項目等多個大型項目
為讓引進項目留得住、有發展,梧州市在堅守政策底線的基礎上,積極做好跟蹤服務,使外來企業投資梧州的熱情不斷高漲。
梧州市有一家由東部轉移過來的電解鋅生產企業,其行業屬國家限制類產業,有關部門經過深入瞭解,發現該企業的原材料是鋼鐵、冶金行業的廢渣,屬於國家鼓勵發展的資源綜合利用範圍,於是協助該企業用最短時間做好資源綜合利用企業申請認定,最終,在自治區相關部門的支持下,該企業取得了認定證書,解了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