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產業結構學

鎖定
產業結構學是一門以產業結構發展客觀研究對象的經濟科學和管理科學的分支學科。
中文名
產業結構學
外文名
Industrial structure

產業結構學定義

產業結構學是一門以產業結構發展客觀研究對象的經濟科學和管理科學的分支學科。

產業結構學起源與發展

產業結構學首先緣起於西方工業發達國家。40年代初,英國經濟學家科林·克拉克提出“三次產業分類法”,是對產業結構問題研究的初步嘗試。50年代末期,日本政府研討“產業政策”,發展所謂“戰略產業”,並取得一定成就,引起了各國的注意。美國經濟學家庫茲涅茨在其著述《各國經濟增長的數量方面》與《現代經濟增長》裏,對產業結構做了分析研究,為建立產業結構學做出了貢獻。日本筱原三代平等人也都在產業結構學方面有過重要論著。中國近年才很重視產業結構研究。1980年,由馬洪,孫尚清組織一批經濟學工作者展開對中國經濟結構,主要是對產業結構的研究,最後編成《中國經濟結構問題研究》一書,對中國經濟結構,主要是對產業結構的經驗教訓進行了總結。最近,張壽、李悦等同志對中國產業結構合理化問題提出了中肯的意見。

產業結構學研究內容

產業結構學的研究內容是:
(1)產業形成與分類。
(2)產業結構演變史。
(3)影響產業結構的諸方面因素。
(4)調整產業結構的科學依據,產業結構合理化的標準、評價原則、方法及指標體系,等等。

產業結構學涉及範圍

產業結構學研究涉及到政治經濟學、生產力經濟學計劃經濟學、投入產業經濟學、規模經濟學等學科的理論和實踐。對上述諸學科研究方法的借用和綜合,是搞好產業結構研究的重要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