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產業損害

鎖定
產業損害作為國際反傾銷領域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在國際反傾銷認定方面,被公認為可以作為認定出口國對進口國有無傾銷行為發生的基礎和本質界限。
中文名
產業損害
本    質
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
主    體
出口國對進口國
行    為
有無傾銷行為
結    果
發生的基礎和本質界限
所屬分類
國際反傾銷領域
所屬領域
國際反傾銷領域

產業損害定義

在國際貿易中,出口商品(或進口商品)在某進口國國內的大量銷售,對該國國內相關產業的發展和建立造成威脅、阻滯,以致毀滅的過程稱為產業損害。

產業損害損害成因

⑴傾銷對進口國相關產業的直接損害
傾銷商品可以直接衝擊甚至擠跨進口國生產與銷售商品相似或直接競爭的產品生產企業。傾銷商品在進口國的廉價銷售,改變了進口國消費者的消費計劃和開支投向。在這種情況下,進口國的同類產品就可能失去銷路和市場,造成對進口國相關企業縮小、利潤下降、工人失業甚至部分企業倒閉。對進口國產業的損害程度通常取決於傾銷商品的傾銷幅度和傾銷數量。
⑵傾銷對進口國相關產業的間接損害
傾銷商品對進口國與傾銷商品無直接競爭關係產業的損害。進口國的產品儘管不與傾銷商品直接競爭,但因傾銷商品價格低廉,將消費者的注意力轉向了傾銷商品,使國內產業蒙受損害。
⑶傾銷對進口國消費傾銷商品產業的損害
以傾銷商作為原材料或零部件的進口國產業,因受低價信息錯誤誘導而擴大了生產規模,但在出口國停止傾銷後,消費傾銷商品的進口國產業無法繼續以擴大後規模進行生產,造成資源配置的損失和浪費。
⑷傾銷對進口國生產相似產品產業的損害
即使進口國產業仍保持與傾銷前相同的市場份額,但實際上該行業已經失去了可能增長的市場潛力,故該產業仍遭受傾銷商品的損害。

產業損害損害幅度

產業損害幅度是指國內相關產業所受損害的程度,其測算方法主要有兩種模式:階段法和假設法。階段法包括簡單推論法和趨勢分析法;假設法包括差額分析法比較分析法,這兩種方法比較具有代表性。
差額分析法是通過比較傾銷產品價格差的高低作為認定產業損害的依據,確定產業損害幅度的計算公式為:
產業損害幅度(%)=(國內生產相似產品的生產商的售價-涉案出口國出口商的調整後價格)/涉案出口國出口商CIF價格
比較分析法是以經濟理論為依據,建立一個若無傾銷進口商威脅時國內經濟應有的“虛擬框架”,然後比較該虛擬情況與現行國內經濟的差距,以確定傾銷進口商品的威脅對國內產業造成的價格與數量變化程度。最後再確定這種影響的嚴重程度,作為最後裁定的標準。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