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產學研

鎖定
產學研,是指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相結合,是科研、教育、生產不同社會分工在功能與資源優勢上的協同與集成化,是技術創新上、中、下游的對接與耦合。
隨着技術發展和創新形態演變,政府在創新平台搭建中的作用,用户在創新進程中的特殊地位進一步凸顯。知識社會環境下的創新2.0形態正推動科技創新從“產學研”向““政產學研用”,再向“政用產學研協同發展的轉變。
中文名
產學研
外文名
IUR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組    成
產業學校科研機構
特    點
研究開發生產一體化
性    質
先進系統

產學研簡介

產學研即產業、學校、科研機構等相互配合,發揮各自優勢,形成強大的研究、開發、生產一體化的先進系統並在運行過程中體現出綜合優勢。 產學研合作是指企業、科研院所和高等學校之間的合作,通常指以企業為技術需求方,與以科研院所或高等學校為技術供給方之間的合作,其實質是促進技術創新所需各種生產要素有效組合。隨着技術發展和創新形態演變,政府在創新平台搭建中的作用,用户在創新進程中的特殊地位進一步凸顯,知識社會環境下的創新2.0形態正推動科技創新從“產學研”向“政產學研用”,再向“政用產學研協同發展的轉變。 [1] 
產學研概念圖 產學研概念圖
產(企業的市場經濟
在市場經濟的前提下企業尋找更加適合企業發展的合作方式,以科研機構、高校的人才、研究成果輸出作為企業發展的原動力。同時也為高校、研究機構提供研究和人才開發的利用資源。
學(高校人才的培養計劃)
高校的人才培養能更加適應社會企業的需求,以高素質的專業人才來完成對行業內的轉型需求。同時在人才產出的同時引進社會專業人才對高校的人才庫進行充實。
研(科研機構的科學技術研究)
藉助社會企業的良好平台及資源,科研機構在技術上的開發的同時完成對研究方向的規劃,以單純的技術型研究機構轉型成技術、方向性兼顧的研究結構,同時研究成果將推動企業以及行業的整體發展。
社(社會整體人文道德素質
以專業高素質人才提升旅遊行業建設水平,藉助高水平的質量完成對社會文化的推動,來提升社會整體的人文素質道德水平。同時以社會消費者的良好消費價值取向來推動產業鏈的進一步完善、整體發展。
政(國家政府管理)
由政府出台相關政策來推動一體化的發展,在強有力的政策保證下使產學研合作得到快速發展。
用(用户)
知識社會以及創新民主化的進程使得生活、工作在社會中的用户、大眾成為創新的主體,傳統意義的實驗室的邊界以及創新活動的邊界也隨之“融化”。知識社會的創新2.0重新定義了創新中用户的角色、應用的價值、協同的內涵和大眾的力量。以生產者為中心的創新模式正在向以用户為中心的創新模式轉變,以用户為中心、社會為舞台的面向知識社會、以人為本的創新2.0模式正逐步顯現,用户創新成為科技創新活動的重要戰場。 [2] 

產學研產學模式

1、創新戰略聯盟
產學研合作項目模式 產學研合作項目模式
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是一種在更大範圍、更高層次、更寬領域開展的產學研合作模式,是提升企業和產業競爭力的有效形式。例如“推進產學研合作工作協調指導小組”建立的4大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集中了26家龍頭企業、18所一流大學和9家骨幹科研機構,構建了科研、設計、工程、生產和市場緊密銜接的完整技術創新鏈條,有效解決我國產業集中度分散、技術領域原始創新匱乏、共性技術供給不足、核心競爭力受制於人的突出問題。
2、1+1+1平台
1+1+1聯合創新平台是一種政府主導型產學研合作模式,是由政府、高校或科研院所、當地企業三者共同建立的研究院、研發基地、重點實驗室和工程中心等技術創新機構,現已受到各級政府的重視。
3、與地方對接合作
這是高校科研院所利用自身科研創新優勢全方位服務於社會的一種較高模式,是高校科研院所與地方整體對接的產學研合作新模式,不同於與企業單一合作的簡單模式
4、校地共建、一園多校的大學科技園
立足本地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需求,以名校為依託,整合高校與地方資源,採用校地共建、一園多校的大學科技園模式,促進研發和成果轉化的研發平台、孵化平台和產業化基地的建立。
5、政用產學研協同,推動創新2.0時代的創新
信息通訊技術的融合和發展消融了信息和知識分享的壁壘,消融了創新的邊界,推動了創新2.0形態的形成,並進一步推動各類社會組織及活動邊界的“消融”。如果説創新1.0是工業時代沿襲的面向生產、以生產者為中心、以技術為出發點的相對封閉的創新形態,創新2.0則是與信息時代、知識社會相適應的面向服務、以用户為中心、以人為本的開放的創新形態。知識社會環境下的科學2.0、技術2.0、管理2.0共同塑造了面向知識社會的創新2.0, 重新定義了創新中用户的角色、應用的價值、協同的內涵和大眾的力量。政府在創新平台搭建,用户在創新進程中的主體地位進一步凸顯。信息時代知識社會下創新形態的轉變也推動了科技創新動力從”產學研“向”政產學研用“,再向”政用產學研“協同發展的轉變。 [1] 
6、政產學研金五位一體,推動區域經濟提升
區域產學研戰略聯盟,採用集官產學研金五位一體,經常性地開展產業技術培訓講座、專題知識講座、實際操作培訓、行業科技諮詢,幫助區域內成員企業解決各種實際應用中碰到的技術難題;推介聯盟成員的科技成果,促進官產學研各方溝通,推動區域塊狀經濟結構調整,提升區域技術創新能力 [3] 

產學研產學合作

產學研合作教育就是充分利用學校與企業、科研單位等多種不同教學環境教學資源以及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各自優勢,把以課堂傳授知識為主的學校教育與直接獲取實際經驗、實踐能力為主的生產、科研實踐有機結合的教育形式。這從根本上為了解決學校教育與社會需求脱節的問題,縮小學校和社會對人才培養與需求之間的差距,增強了學生的社會競爭力。 產學研結合,是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主要途徑。企業在培養學生綜合素質中具有獨特的、學校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這種結合倘若停留在企業提供實訓場所,參與指導實訓等內容的層面,不能深化內涵,在經濟高速發展、市場逐步成熟的今天,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將很難實現辦出特色的目標。
搞好校企聯合、產學結合,重要的是調動企業的積極性,讓企業自覺地、主動地為人才培養作貢獻;而其中的關鍵是互利互惠。
這種合作教育模式由美國辛辛那提大學工程學院教務長赫爾曼·施奈德開創,他於1906年在辛辛那提大學推行了第一個合作教育計劃。1983年成立世界合作教育協會,標誌着合作教育已經成為世界性的教育改革潮流。麻省理工學院實施本科生科學研究計劃,明確規定大學生的學習內容除了課程學習之外,還有科學研究方面的學習和任務;德國所謂的大學教育的第二次革命,就是指出“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過程;英國大學則實行工讀交替制,大學生在學習期間要到與本專業有關的企業部門工作一年或兩年,這已經成了制度。實踐證明,它是國際公認的培養創新人才的最佳途徑。我國於上世紀80年代後期引進合作教育。1991年4月在上海成立全國產學研合作教育協會,1997年10月教育部發出《關於開展產學研合作教育“九·五”試點工作的通知》,確定“九·五”期間在全國28所高校開展產學研合作教育的試點工作。但是由於認識上的偏差,長期以來產學研合作教育一直被作為高職高專的人才培養模式加以推廣,而在本科教學實踐特別是重點院校的教學改革中並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和應用,這是一個誤區。

產學研產學趨勢

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高度概括為三條道路:
一是高等職業教育必須堅持正確的方向,走快速發展之路。高等職業教育要快速超常規發展,前提是找準正確方向,科學準確定位。國家的高等教育體系應包括“兩個系列,三個層次”,兩個系列是普通教育和繼續教育,在每個系列裏都有“三個層次”,也就是高等職業教育、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三個層次。高等職業教育既是高等教育的組成部分,也是職業教育的組成部分。高等職業教育大約佔到高校規模的半壁江山,對於整個高等教育的發展和國家的經濟建設都將產生重要影響。我們要站在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來認識高等職業教育在規模上繼續擴大,質量上進一步提高的重要意義。教育的高水平應該而且可以表現在不同層次和不同類型上,高等職業教育同樣能辦成一流的教育。需要強調的是,高等職業教育主要是培養面向生產和社會實踐第一線的實用人才,不能辦成本科教育的“壓縮餅乾”,也不要把“專升本”作為主要目標。隨着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需要大量的實用人才,高等職業教育大有可為,發展潛力很大,發展前景光明。永州職業技術學院的成功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典範,以市場為導向,立足於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不斷為農村培養人才、送去科技,既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了貢獻,也使學院自身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二是高等職業教育要努力開拓創新,走有特色的發展之路。高等職業教育要貫徹落實江澤民同志在北京師範大學百年校慶上的講話精神,實施教育創新,要在觀念、制度、培養目標、培養方法上進行創新。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要創新、要有新的思路,這個思路就是產學研結合之路。永州職業技術學院將育人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緊密結合,創造了大量培養高素質實用人才的模式和方法。學生們在這裏既學習了知識,又創造了財富;既提高了能力,更學會了做人,這種模式和方法是成功的。辦高等職業技術教育需要較多的投入,單靠政府和收學費是遠遠不夠的,永州職業技術學院辦得很有特色,堅持產學研結合,面向“三農”、面向市場,創造了可觀的社會財富,為地方經濟建設做出了很大貢獻,同時,也較好地解決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財政支持問題。每個學校都應該找準與地方經濟建設或行業需求的結合點,改革辦學模式,辦出自己的特色。
三是高等職業教育要依靠各方支持,走集成化發展之路。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必須依靠社會各方面的力量辦學,必須依靠學校面向市場經濟自主辦學和良性運轉。在第四次全國職教會上,朱鎔基總理明確指出今後發展高等職業教育要堅持“政府統籌、面向社會、地方為主、依靠企業”。提出這一指導思想的基本考慮是為了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依靠各方面的力量快速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在這一方針指導下,國家今後要推動各地市辦好一批職業技術學院,要大力發揮行業或企業在高等職業教育發展中的作用,要大力發展民辦或民營的職業技術學院。永州職業技術學院在聚合社會各方面力量辦學、走集成化發展之路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並取得了可喜成績。湖南省永州這樣一個經濟欠發達地區部署了一所本科院校和一所職業技術學院,為地方培養大批用得上、留得住的專門人才,為科教興市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這種做法應該大力推廣。
發展高等職業教育要始終注意“積極發展、規範管理”。各地在積極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的同時,要強化管理,規範管理。規範為了發展,發展需要規範。在產學研結合發展的過程中,尤其要注意處理好發展、創新和管理的關係。

產學研合作平台

產學研 產學研
積極響應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國家金融工作會議精神,以及研究我國實體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2012年1月8號中國非國有經濟年鑑在北京大學舉辦的中國非國有經濟發展年會 [3]  順利召開,來自政府部門、企業家、研究機構的六位演講嘉賓圍繞我國實體經濟發展作了專題報告,代表共同倡議建立產學研相結合的研究平台。
研究我國實體經濟發展的網站中文域名確定為實體經濟,其運行機構在工商局核名為北京創新中實信息科學研究院,該平台通過組織專家學者到企業調研,撰寫報告報送有關政府部門,這種產學研合作方式,取得了更多中小企業的認可,為我國實體經濟發展做出更多的貢獻,中國非國有經濟年鑑主編兼秘書長張曉東表示。

產學研網絡平台

在產學研的合作模式探索之路上,江蘇省教育廳江蘇省高校科技發展中心集思廣益,創立了江蘇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平台——江蘇高校科技網(校果網)。
校果網收集、整合了江蘇省內所有高校、省外著名高校和著名科研院所的成果、專利、專家、投融資等眾多資源;引導企業和高校實現產學研對接;並且具有網上智能匹配功能。每所高校在校果網均擁有自己獨立的頁面和空間,可以方便地發佈院校的最新成果資源,便捷地與企業實現技術對接。企業和個人也可以直接在校果網發佈技術難題和需求,真正做到了需求有匹配、難題有對接。
校果網的線上智能匹配、高校及時瞭解市場需求、線下牽線搭橋的產學研服務模式得到了領導和高校老師的一致好評。高校着重於實驗室研究,和企業的市場導向性技術相脱節的問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