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生薑瀉心湯

鎖定
生薑瀉心湯是一種古法藥方,在《傷寒大白》、《傷寒論本義》、《古方選注》、《醫宗金鑑》、《傷寒論》中均有記載。用來治傷寒汗出後,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噫氣臭,脅下有水氣,腹中雷鳴下利者。
現代臨牀上用來醫治胃脘痛胃下垂胃擴張慢性胃炎等疾病。
藥品名稱
生薑瀉心湯
是否處方藥
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鍾,煎至一鍾,不拘時服。
功    用
和胃消痞,散結除水。

生薑瀉心湯奇效良方

【處方】生薑、黃芩、人蔘(去蘆)、乾薑(炮),各二錢;半夏、黃連、大棗(三枚)。
【用法與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鍾,煎至一鍾,不拘時服。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生薑瀉心湯傷寒論

【來源】《傷寒論》。
【組成】生薑12克(切) 、甘草9克(炙) 、人蔘9克 、乾薑3克、 黃芩9克、 半夏9克(洗)、 黃連3克 、大棗12枚(擘)。
【用法】上八味,以水2升,煮取1.2升,去滓,再煎取600毫升。每次温服200毫升,一日三次。
【功用】和胃消痞,散結除水。
【主治】傷寒汗後,胃陽虛弱,水飲內停心下痞硬腸鳴下利;妊娠惡阻噤口痢。現用於胃下垂胃擴張慢性胃炎等屬胃陽虛弱,水飲內停者。

生薑瀉心湯各家論述

1.《傷寒大白》:瀉心湯五方,三方皆用乾薑、半夏、黃連、黃芩,兩熱兩寒,豁痰清熱。此方因汗出表解,胃陽虛,不能敷布水飲,腹中雷鳴而下利,故用生薑佐乾薑和胃陽,此以痰熱方中化出逐寒飲之法。
2.《傷寒論本義》:雷鳴下利,亦是中氣運行不健之故,鳴則為虛,利則為實;痞硬少氣為虛,幹噫食臭為熱。虛熱二字,合成此證。此生薑瀉心以苦治熱,以甘補虛,以辛散痞,為對證之劑也。
3.《古方選注》:瀉心湯有五,總不離乎開結、導熱、益胃,然其或虛或實,有邪無邪,處方之變,則各有微妙。先就是方胃陽虛不能行津液而致痞者,惟生薑辛而氣薄,能升胃之津液,故以名湯。乾薑、半夏破陰以導陽,黃芩,黃連瀉陽以交陰,人蔘、甘草益胃安中,培植水谷化生之主宰,仍以大佐生薑發生津液,不使其再化陰邪。通方破滯宣陽,是亦瀉心之義也。
4.《醫宗金鑑》:名生薑瀉心湯者,其義重在散水氣之痞也。生薑、半夏散下之水氣,人蔘、大棗補中州之土虛,乾薑、甘草以温裏寒,黃芩、黃連以瀉痞熱。備乎虛、水、寒、熱之治,胃中不和下利之痞,未有不愈者也。

生薑瀉心湯臨牀醫案

1.胃脘痛:楊某,女,17歲,始見胃脘疼痛,繼則嘔腐吐酸,發作無常,已4年餘。今春以來,胃不受納,進食即吐,面色蒼白,神倦腰痛,四肢痠楚,舌苔薄白而滑,右脈強,左脈沉細。診斷為肝胃不和,治以本方和胃降逆。
2.胃下垂:某女,消瘦,胃下垂,喜飲酒,不斷噯氣,予生薑瀉心湯5劑,噯氣消失。
3.胃擴張:某人,年約40餘。宿嗜酒,初則晨起吐清水,噯氣顯之,繼則胃中有振水聲,腸鳴下利,偶食不消化物或葷膩,則下利頻繁,致消瘦無力,諸治無效。某醫院診斷為胃擴張、腸弛緩。脈滑數,苔反膩,心下痞硬。乃用生薑瀉心湯,連服10劑而愈。
4.慢性胃炎:胡某某,男。患慢性胃炎,自覺心下有膨悶感,經年累月,飽食後噯生食氣,腹中常有走注之雷鳴聲,形體瘦削,面少光澤。符合仲景生薑瀉心湯證。
疏方:生薑12g,炙甘草9g,黨蔘9g,乾薑3g,黃芩9g,黃連3g(忌用大量),半夏9g大棗4枚(擘),以水8鍾,煎至4鍾,去滓再煎,取2鍾,分2次温服。1周後所有症狀基本消失,唯食慾不振,投以加味六君子湯,胃納見佳。

生薑瀉心湯中藥方劑

【處方與加減】生薑12克,半夏10克,乾薑10克,大10克,黃連6克,黃芩10克,黨蔘15克,白芍20克,炙甘草10克。
【功效與用法】水煎服。主治慢性結腸炎。症見腹痛,腹瀉,心下痞滿。舌質淡,苔黃微膩,脈濡緩。本方以生薑、半夏散結開痞,降逆止吐;乾薑辛熱祛寒;黃芩、黃連苦寒清熱;黨蔘、大棗、甘草補益脾胃,黨蔘與半夏相伍,可使脾氣升,胃氣降,而脾胃調和;白芍、甘草緩急止痛。九藥合劑,寒熱並用,苦辛並施,使升降復,腸胃和,則痞結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