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生菜會

鎖定
生菜會是春節期間的一項傳統民俗活動,主要流行於廣州及其近郊。廣州話“生菜”與“生財”諧音,故有“迎春日,啖生菜”的習俗,明代以前已有。早期生菜會多與觀音誕聯繫在一起,後來隨着社會的變遷,各鄉鎮舉辦生菜會的日期、地點、儀式及活動內容都有變化與側重,基本活動內容包括求“觀音開庫”、醒獅祭拜、搶炮頭、摸螺摸蜆、醒獅表演等。民眾還會通過購置生菜、吃生菜包、食生菜席等方式進行祈福,會期還有多種曲藝表演和商貿買賣活動。 [2] 
中文名
生菜會
節日時間
夏曆每年正月二十六日
節日類型
信仰風俗
流行地區
廣州南海順德

目錄

生菜會歷史起源

生菜會是南海地區特有的民俗文化廟會活動,在古南海地區廣泛傳播,而以南海區獅山鎮的官窯生菜會最富地方特色。相傳,官窯生菜會是依“鳳山古廟”而形成的廟會習俗,其起於明、盛於清並延續至今。
舊時,官窯生菜會會期自農曆正月廿三至正月廿七日,共五天。自農曆正月初十開始,鳳山古廟前就開始搭建戲棚獅台,並廣邀戲班;至正月廿三開演大戲、唱八音、舞獅子、演武技、遊神等;正月廿六為“觀音開庫日”,各地信眾齊集鳳山古廟借庫、還庫,拜祭觀音後到古廟後“摸仔巖”摸取螺蜆祈求生兒育女,併到廟後空地的生菜檔攤吃生菜包,以取其“包生”之意。吃生菜包講究席地而坐,將生菜洗淨剝開,搭配的幾種風味小菜也各有寓意,如酸菜炒蜆肉取子孫顯達之意,茨菇煮豬肉寄寓生個胖男孩,粉絲蝦米則有長命富貴之意。當地人認為生菜會之日吃生菜包,可一年順景、生龍活虎、人財兩旺。
遊神和搶花炮是官窯生菜會高潮,是日主事者組織村民抬着觀音、北帝、財神等神祗行宮出遊,隊伍扛幡、持牌,以頭鑼開道,沿途供人膜拜,萬人空巷。正月廿七按例大燒神炮,此炮大如竹筒,腰間繫銅圈,炮響圈飛,直衝雲霄,搶炮者組織精壯隊伍,有計劃、有指揮,搶奪傳接有序,互相呼應,高聲吆喝,志在必得。舊習連放六炮,分別稱頭炮、二炮、三炮、閏三炮、四炮、五炮,其中以閏三炮為貴,又名“丁財炮”。
官窯生菜會的歷史悠遠,形式古樸,氣氛熱鬧,寄寓着當地羣眾迎春納福,求生氣、求子求財等美好願望,對增強了地域文化認同感和自豪感,對凝聚民心,建設和諧社會有獨特的價值;官窯生菜會紮根於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社會文化傳統,是嶺南民俗文化的獨特表現形式之一,為研究嶺南地區經濟與社會文化發展提供了活態的標本。
新中國成立後,官窯生菜會曾一度中斷,改革開放以後雖得以恢復,但有些傳統習俗已經失傳,而且年輕人多官窯生菜會的歷史與文化內涵等了解不夠,其傳承與保護仍面臨不少問題,急需相關部門加以關注與重視。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