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生育文化

鎖定
生育文化是指人們在生育及相關活動中形成的意識形態和相應的規範制度。
中文名
生育文化
外文名
Fertility culture
分    類
生理名詞
屬    性
名詞

生育文化定義

生育文化是指人類在婚育繁衍方面形成的思想、觀念、風俗、習慣、制度和道德等。 [1]  是意識形態範疇,是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屬於上層建築。
中國古代形成了適應封建社會生產方式的生育文化--即傳統生育文化,它以“多、男”為特徵,認為生兒育女是家庭的私事。
相對於傳統生育文化而言,新型生育文化是有中國特色的適應社會主義現階段的經濟政治發展的生育文化,即社會主義生育文化,我們還可以稱之為先進生育文化,它認為生兒育女不只是家庭的私事,而且關係到國家興旺、子孫幸福以及人口增長是否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大事,它堅持以人為本,注重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新型生育文化是中國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婚育方面形成的科學、文明、進步的新思想、新觀念、新風尚、新道德、新制度。
生育文化 生育文化
生育文化以婚姻、生育、節育為主要特徵。新型生育文化起源於傳統生育文化,是在先進生產力和先進社會主義制度基礎上形成的生育文化,是先進文化整體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央8號文件提出到2010年要“初步形成新的婚育觀念和生育文化”,也就是説廣大育齡羣眾的婚育觀念從根本上得到好轉,基本樹立科學、文明、進步的婚育觀念,自覺實行計劃生育、晚婚晚育、少生優生;人們追求的不再是多生、生男孩,而是生育質量;育齡羣眾對計劃生育、優生優育、生殖健康等科學知識的需求基本滿足,生殖保健意識和能力明顯增強;生育權利、避孕節育措施知情權和選擇權能夠得到保障等,為人口、經濟、社會的協調健康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人口環境 [2] 
新型生育文化正在我國逐步形成,對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質,促進人口、經濟、社會的協調健康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婚育觀念是生育文化建設的重要層面,羣眾婚育觀念轉變的內容、幅度以及趨勢,直接關係到新型生育文化建設的健康發展;適應現代社會需求的婚育觀念,能夠為新型生育文化的豐富和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生育文化生育意義

生育文化長廊 生育文化長廊
新型生育文化是在先進生產力和先進社會主義制度基礎上形成的生育文化,主要內容是用科學文明的婚育觀念代替舊的婚育觀念,是先進文化整體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能夠促進廣大育齡羣眾的婚育觀念從根本轉變
新型生育文化建設能夠促進廣大育齡羣眾樹立科學、文明、進步的婚育觀念,自覺實行計劃生育、晚婚晚育、少升優生,由“要我實現計劃生育”變為“我要實行計劃生育”;人們追求的不再是多生、生男孩,而是生育質量。
能夠促進廣大婦女身心健康發展
加強新型生育文化建設,育齡羣眾對計劃生育、優生優育、生殖健康等科學知識的需求能夠得到基本滿足,生殖保健意識明顯增強;生育權利、避孕節育措施知情權和選擇權能夠得到保障,使廣大婦女不僅獲得身心健康,而且成為現代化建設的主力軍。
能夠為人口、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良好環境
加強新型文化建設,能夠促進少升優生、晚婚晚育,促進生育觀念轉變,促進由重數量、輕質量向輕數量、重質量轉變,促進生育行為由認為生育是家庭的無計劃行為向生育是社會的有計劃行為轉變等等,從而為人口、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人口環境。

生育文化提高素質

隨着新型生育文化建設的逐步推進,人們婚育觀念的科學轉變,將對提高我國人口素質,穩定低生育水平產生重要影響。

生育文化觀念表現

生育文化社區 生育文化社區
婚育觀念包括人們對婚姻、性、生育和家庭等行為的態度及其價值取向的總和。隨着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婚育觀念也發生轉變。但由於我國地區之間發展不均衡及受傳統影響,羣眾尤其是農村貧困地區婚育觀念仍然是傳統型,成為建設新型生育文化的障礙。主要表現在六個方面:

生育文化基本需要

鼓勵早婚早育,以能夠為家庭儘快增加勞動力,並有利於繁衍後代為主要觀念,養兒防老、多子多福等傳統觀念也廣為流行,子女成為私有財產。主要是基於經濟利益的考慮。
重視家族、家庭發展
以家族需要為重,只要門當户對,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能夠成為婚姻,忽略了男女雙方的感情需要,婚姻的目的是生子,生育的目的就是傳宗接代、保持家族的香火不斷。
關心孩子數量
傳統婚育觀念反映的是農業社會中對婚育的需要,傳統農業以小農經濟為特徵,是外延型再生產,對勞動力素質的要求不高,勞動以體力支出為主,兒子多勞動力就多,創造的財富就多,有利於家庭經濟的發展,父母晚年生活就有保障。同時由於生存環境的惡劣,死亡率高需要以高的生育率加以補償,多子既是主觀的選擇,也是客觀的需要。

生育文化重男輕女

男女在社會和家庭中的地位不平等,男性起主導和支配作用,在婚姻關係和生育行為上,形成了女嫁男、從夫居的婚姻家庭模式,婦女處於依附的地位。

生育文化種的延續

人類早期因生存環境惡劣,死亡率高,需要用高生育率加以補償,形成了早生早育和多育的生育文化。並且,農業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低下,勞動力尤其是男性勞動力是家庭經濟的基本來源和養老的保障,使原始時期的婚育觀念認為只有男人才能發揮種族的延續作用。
落後的婚育觀念成為建設新型生育文化最大的障礙。由於傳統婚育觀念存在一定的慣性,對根深蒂固的民眾觀念的改造和重建,不能期望象搞政治運動那樣一呼百應、一蹴而就,必須通過各種途徑,把先進的文明和新型婚育觀念傳播和推廣到千家萬户,引導人們走出傳統的經驗主義的生活,最終走出傳統的生活模式和生育模式,實現新生活方式基礎上的婚育觀念的現代化。

生育文化文化特徵

社會主義先進的生育文化具有社會主義文化的基本特徵,它是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為指導的代表着時代進步方向的生育文化。新型生育文化建設充分反映和體現了用先進的生育文化引導羣眾轉變婚育觀念的要求,從根本上保證穩定低生育水平的實現。
建設新型生育文化不是對某一個體的單純説教,而是要力爭形成一個羣體性的大眾化的文化體系。新型生育文化是民眾的文化,它是根據不同階層人羣的需求,從婚育理念、制度,向婚育知識、避孕節育知識、優生優育知識、生殖健康知識、性科學知識作了拓展延伸。
新型生育文化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是組織、動員廣大羣眾同舊思想、舊觀念、舊習俗徹底決裂的思想武器。建設新型生育文化,有助於廣大羣眾提高文化品位,豐富精神內涵,有助於更大範圍地動員人民羣眾參與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實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真正成為計劃生育的主人。
隨着經濟的發展和社會條件的變化,廣大羣眾的傳統生育觀念有了較大改變,傳統的生育觀念正在被弱化。但在中國農村,傳統生育觀念的負面影響遠未徹底肅清,傳統的生育精神需求仍在深層次存在着,束縛着人們的生育行為。而先進生育文化的歷史任務,就是要徹底轉變羣眾的傳統生育觀念。
當前,中國計劃生育工作的形勢和任務都迫切需要把先進生育文化的建設作為一項戰略任務來抓。只有先進生育文化取代了傳統生育文化,使支配人們生育行為的生育觀念發生了重大變化,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出生素質的工作才能建立在可靠的思想基礎上。所以,重視和加強先進生育文化的建設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任務。
建設新型生育文化不是一句空話,要有主線、有切入點。我們開展的“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就是建設新型生育文化的重要內容和最佳切入點。
它是指在跨世紀中啓動的面向21世紀的把新的婚育觀念和科普知識傳播到千家萬户中去的活動。它不是單純的宣傳品進村入户,而是婚育新風在千家萬户的“生根發芽”。因此,這一活動應把握的三個關鍵詞是:新、進、家。
“新”指的是新的婚育觀念即科學、文明、進步的婚育觀念;“進”,指的是把婚育新風積極地進入、送到、傳播到、影響到、服務到的意思;“家”,指的是傳播婚育新風的立足點和着眼點在家庭,在千千萬萬的家庭,旨在使廣大育齡羣眾建立新型的婚育觀。
1998年10月在延安召開了全國“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座談會,1999年3月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發出了《關於廣泛開展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的通知》,2003年國家人口計生委提出了開展“關愛女孩行動”,這是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的深入和發展,為我們基層開展“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指明瞭方向,明晰了思路。因此,觀念的統一和認識的提高才能為推動“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的開展和新型生育文化的建設奠定思想基礎。
對於新型生育文化建設而言,“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既是形式,又有內容。它充分體現了“三個代表”的本質要求,體現了與時俱進的思想精髓,體現先進文化對羣眾婚育觀念的影響力,對生產力發展的促進力,反映了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願望和要求。
建設新型生育文化,在模式上堅持與時俱進的精神,以人為本的方針,因地制宜的原則,不能搞“一刀切”。應做到形式多樣,豐富多彩。要在如何將科學、文明、進步的婚育觀念送入、傳播到、影響到和服務到千家萬户,達到入心、入耳、入腦上下功夫,那就是以人的全面發展為中心,服務到人。隨着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廣大羣眾對計劃生育、優生優育、生殖健康的願望和需求不斷增長,並呈多樣化。
因此,“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在全國各地普遍開展起來,形式多樣,不拘一格。有的把“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融入滲透到當地的生產、生活和民俗文化活動中,如“新型生育文化民俗藝術節”;有的利用重大節日、重大活動紀念日開展活動,如舉辦圖片、書畫展覽,召開演講會、故事會等,構成品位較高的新型生育文化活動;也有的地區把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與精神文明建設結合起來,把與為民辦實事、辦好事結合起來,通過各種形式把“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在全社會形成強大的新型生育文化氛圍。

生育文化文化建設

轉變婚育觀念是建設新型生育文化的重要內容新型生育文化是在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下所形成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生育文化。新型生育文化建設一般由制度層面、習俗層面、觀念層面、發展層面所構成。

生育文化制度建設

是生育文化的最外顯部分,包括成文及不成文的生育制度、組織機構等。我國新型生育文化建設是以婚姻制度為突破口,以控制人口過快增長為宗旨,將計劃生育納入國家《憲法》和《婚姻法》,建立了全國各級計劃生育常設機構,建成了以政府行政為主導、以民間組織 (計生協會、人口學會、性學會)為輔助的規模龐大的計劃生育管理和服務網絡系統。進入新世紀後,《人口與計劃生育法》於2002年9月1日在全國實施,各省市 (區)也都紛紛出台新的配套政策。同時,計劃生育保障體系的建立與健全也為新生育文化建設增添了新內涵。

生育文化觀念建設

這就是前面所提的婚育觀念,它在整個新型生育文化中處於核心地位。在一般情況下婚育觀念對生育行為的影響具有決定意義,因為它包含的有關生育的價值理想,是人們對於生育的追求信念,它很難隨外界環境的變動而改變,它賦予人的生育行為以神聖感和使命感,鼓舞人們為實現其生育理想而奮鬥。經過 30多年計劃生育工作的努力,我國人民羣眾的婚育觀念正在發生轉變。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的開展把新型生育文化建設推向新高潮,隨着活動的深入開展,它的內容越來越廣泛,但其核心的問題就是作為公民,要履行計劃生育的義務,也要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依法實行計劃生育,更重要的就是要樹立男女平等,生男生女都一樣,女孩也是後代,女兒也是傳後人,這樣的一個新觀念。這個活動已經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促進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促進了新型生育觀念在人民羣眾中的傳播。

生育文化習俗建設

經歷漫長的歷史歲月,每一個民族和地方,都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有關生育的習俗,如中國廣大農村婚嫁儀式、求子儀式等。這些習俗對生育行為的影響是深刻而持久的。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多次開展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移風易俗的活動,為羣眾婚育觀念的轉變和新型生育文化的建立拉開了序幕。近年來隨着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特別是計劃生育的宣傳,越來越多的人逐漸擺脱了舊生育習俗、婚嫁習俗的束縛。

生育文化發展建設

在新形式下計劃生育工作正在發生轉變,與之相配套的生育文化也必須做相應的變化。在不同範圍內,新型生育文化的建設重點正在發生遞進,在城市,生育觀念的轉變已經取得了很大成效,而在農村,尤其是偏遠貧困地區,轉變婚育觀念仍然是頭等重要的大事。

生育文化建設途徑

轉變婚育觀念是建設新型生育文化的首要任務和重要內容,而婚育觀念的現代化程度最終也決定了新型生育文化的層次,一種文化形態只有深深紮根於羣眾當中,才是鞏固和成熟的。要建設新型生育文化,就必須以轉變羣眾婚育觀念為着力點,在各個層面上輻射開來。建設新型生育文化,我認為應從教化、約束、利益着眼,從以下六個方面入手:

生育文化知識傳播

調整計劃生育宣傳方式,改變教育方法,突破主要靠標語、傳單宣傳的簡單呆板的宣傳形式,改革宣傳品內容平播直敍枯燥無味的表現手法,圍繞破除傳統婚育觀念,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大力宣傳計劃生育、優生優育、馬克思主義生育思想等新知識,是建設新型生育文化的最基本的途徑。在這方面,我們膠南市開展了“菜單式”宣傳教育,採用互動交流宣傳,村村建設瓷磚式圖文並茂宣傳一條街,使宣傳教育存在與發展的無限豐富性得到充分展示。

生育文化行為引導

即典型引路。在建設新型生育文化過程中,既要傳播知識,讓羣眾知道怎麼做才對,更要讓羣眾看到這樣做收到的好處,並鼓勵人們都去做。樹立一批典型,組織一系列活動,創造一種社會環境,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氛圍。

生育文化服務教化

結合計劃生育技術服務,開展優生優育、生殖保健服務,進行面對面的諮詢與交流,並提供必要的技術服務,讓人們通過切身感受和體驗,主動要求掌握新知識,改變生育領域的一些不良習慣。從面對面交流和親身感受有利於知識接受的角度看,技術服務也是必不可少的計劃生育宣傳教育形式,而且優質的技術服務可以收到教育和感化的雙重效果。

生育文化法制約束

計劃生育法律制度雖不屬於狹義生育文化的範疇,但對破除傳統生育觀念和生成新的生育觀念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嚴格的生育政策和管理措施,會逐漸增強人們對計劃生育的認同感,久而久之,習慣成自然。

生育文化利益導向

在人們生育觀念的破舊立新過程中,利益導向機制發揮着宣傳教育和法治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因此,應加快建立有利於計劃生育的社會經濟政策體系,落實已有的優惠優先政策,建立與完善計劃生育利益導向機制

生育文化社會保障

探索並逐步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解除人們的後顧之憂,既是促進新型生育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也是社會主義新型生育文化形成的最終條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