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生產關係結構

鎖定
經濟結構包括生產關係結構和生產力結構
生產關係結構是人們在生產、交換、分配、消費過程中形成的各種地位關係、權力關係、作用關係、利益關係和活動關係(分工與協作)的總和。生產關係結構隨着某個經濟社會的制度不同而有複雜的具體表現形式。
中文名
生產關係結構
簡    介
經濟社會的制度具體表現形式
釋    義
專業名詞
涉及學科
經濟學

生產關係結構主要特徵

在一攬子經濟社會,生產關係結構的主要特徵是: [1] 
(1)生產資料的所有制關係決定經濟結構的基本框架; [1] 
(2)僱傭勞動制是經濟活動中人與人關係的基本形式,也是完成生產活動的基本形式。 [1] 
在ABCD經濟中,要素分工決定經濟結構的基本框架,契約勞動制是完成生產活動的基本形式。 [1] 

生產關係結構標準原則

生產關係結構的合理化標準原則是: [1] 
(1)生產關係靈活變化適應生產力狀況的原則。即在整體經濟或具體的某項經濟活動中,部可以隨着生產力狀況而設置和變化生產關係。
(2)生產資料、資本金與人才順利結合的原則。即任何有作為、能作為的人都可以隨時獲得相應的物質條件,實現物質與精神的完美結合。
(3)權力平等原則。經濟主體的權力一律平等,不因政治狀況或其他經濟之外的狀況而影響在經濟活動中的地位,消除超經濟強制;不因對生產資料的所有權不同而影響對生產資料的使用和對經濟成果的分配,消除經濟強制。
(4)公平分配原則。生產資料的分配,做到作業者有其物;勞動收入的分配,做到按勞足額分得生產創造出的價值,包括勞動力價值和剩餘價值。
(5)機會均等原則。任何人在經濟的大舞台上都有平等的可以實現的表演機會。任何人的受教育、提高勞動技能、創業、收益分配的機會都是均等的。
參考資料
  • 1.    .楊富森著.ABCD企業結構模式.吉林大學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