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生產美學

鎖定
生產美學是美學的一個新的分支。它研究生產中的審美規律以達到運用美學於生產的目的。具體地説,它主要研究:第一,關於產品的美;第二,關於生產環境的美,第三,關於生產主體的美育問題。
中文名
生產美學
釋    義
美學的一個新的分支
主要研究
生產環境的美
分佈地點
西方和蘇聯,東歐各國

生產美學定義解釋

生產美學是一門綜合性的邊緣性學科,與其相關的學科有:經濟學,生產組織學、生理學工程心理學等。精神生產和物質生產是互相促進的。馬克思曾説:“鋼琴家刺激了生產,一方面由於能使我們成為更其精神旺盛.生氣勃勃的人,一方面也是由於(人們一般總是這樣認為)喚醒了人們一種新的慾望.為了滿足這種慾望,需要在物質上投入更大的努力。”音樂美一方面能使人精神振奮,一方面喚醒了人們更高的審美要求,這就需要物質生產達到更高的水平.這也況明物質生產和人們的審美實踐、和美學有着割不斷的聯繫。在許多國家,審美標準已經成為現代化生產及其產品質量標準的綜合評價和檢驗尺度的重要內容。從這一角度看,需要把生產和美學結合起來.也只有這樣,物質生產和美學才能互相促進。

生產美學研究內容

美學是研究人類對客觀世界審美關係的科學.過去,美學一直處於不涉及物質生產而只侷限於藝術領域的狀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學開始突破藝術領域的侷限,朝着更為具體的實踐部門縱深發展。於是,在物質生產領域形成和產生了一門新興學科——生產美學或勞動美學,在更廣泛的意義上,也可稱為審美經濟學。
生產美學,是應用美學的基本原理研究人類生產勞動中審美規律的科學,它是介於經濟學和美學之間的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生產美學是實用性很強的邊緣學科。
它涉及的內容包括美學、經濟學、生產組織學,心理學、生理學。人類的生產勞動是一種綜合性的活動,它是由勞動主體、勞動工具.勞動對象等多種因素組合而成的。生產美學試圖從這些生產要素入手,探索藴藏在它們中間的審美因素,從而揭示人類生產勞動的美學性質。一般説來,生產美學包括下列內容:
(1)勞動主體美。勞動主體既是物質財富的生產者,又是美的創造者。勞動主體美主要體現為勞動者必須具有健美的體質,熟練的技藝和高尚的職業道德。
(2)勞動客體美。通過人的勞動創造出有美學價值的產品,以適應消費者的求美心理。為此,就要求運用美學原理設計,製造出形式多樣,丰采多姿的產品,使消費者願意購買,從而打開銷路。
(3)勞動工具美。勞動工具是把人的勞動施於勞動對象之上的傳導物,工具不僅要經久耐用,而且要講究藝術造型,手工器械的小巧玲瓏,器皿的光澤,色調,大型工具的美觀,不僅給人以美感享受,而且可以激發人們的勞動情緒。生產設備的更新,人們並不單純考慮實用因素,也要考慮審美因素。
(4)勞動環境美。人類的生產活動離不開一定的環境,因此,勞動環境美也是直接影響勞動場面和過程的重要因素。優化勞動條件在現代生產中具有十分突出的作用,諸如空氣、光線、色彩,聲音,温度.秩序等。
(5)勞動組織美。社會化大生產本身就需要組織管理。勞動組織美包括勞動定額和定員的編制,勞動過程的安排、勞動保護、勞動競賽、工資福利、勞動工資計劃,以及職工隊伍等各方面的科學的組織管理。科學的勞動組織已成為顯示勞動美的一個重要方面。
生產美學在西方和蘇聯,東歐各國已普遍受到重視。這些國家不僅注重基礎理論,而且重視應用研究。生產美學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收到了明顯的經濟效果。生產美學在我國還處於初創階段,還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人們的審美需要是一個普遍規律,生產美學在我國現代化建設中有着廣闊的發展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