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生產總值

鎖定
生產總值包括國內生產總值國民生產總值。國內生產總值核算在我國宏觀經濟管理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搞好國內生產總值,對於維護我國的經濟利益政治利益,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中文名
生產總值
分    類
國內生產總值,國民生產總值
計算公式
GDP = C + I + G +( X - M)

生產總值分類

(英語:Gross Domestic Product,英語簡稱GDP;亦稱國內生產毛額本地生產總值),是一個領土面積內的經濟情況的度量。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一個季度或一年),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中所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值,常被公認為衡量國家經濟狀況的最佳指標。它不但可反映一個國家的經濟表現,更可以反映一國的國力與財富。 [1] 
gross national product(簡稱gnp) 是指一個國家(地區)所有常住機構單位在一定時期內(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終成果。 [2] 

生產總值計算公式

國內生產總值最常見的計算公式是:
國內生產總值 = 私人消費 + 投資 + 政府消費支出 +(出口 - 進口)
這條計算公式也可以寫成:
GDP = C + I + G +( X - M)

生產總值核算方法

國內生產總值有三種表現形態,即價值形態、收入形態和產品形態,在國內生產總值核算中,這三種表現形態表現為三種核算方法,即生產法收入法支出法三種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反映國民經濟生產活動成果。
1、生產法:是從生產過程中生產的貨物和服務產品價值入手,剔除生產過程中投入的中間產品的價值,得到增加值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為:增加值=總產出-中間投入。將國民經濟各行業的增加值相加,得到國內生產總值。
2、收入法:也稱分配法。按收入法計算國內生產總值是從生產過程創造收入的角度,對常住單位的生產活動成果進行核算。計算公式為:增加值=勞動者報酬+生產税淨額+固定資產折舊+營業盈餘。國民經濟各部門的增加值之和等於國內生產總值。
3、支出法:是從最終使用的角度反映國內生產總值最終使用去向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為:國內生產總值=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貨物和服務淨出口。
按三種方法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反映的是同一經濟總體在同一時期的生產活動成果,從理論上講,三種計算方法所得到的結果應該是一致的。但在實踐中,由於受資料來源的影響,要保證結果完全相等幾乎是不可能的。
按三種方法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數據之間具有如下關係:
國內生產總值=生產法國內生產總值
=收入法國內生產總值
=支出法國內生產總值+統計

生產總值指標作用

一、著名經濟學家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評價
美國經濟學家薩謬爾森(經濟學諾貝爾獎獲得者)和諾德豪斯在他們的著名教科書《經濟學》中指出:國內生產總值是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與太空中的衞星能夠描述整個大陸的天氣情況非常相似,國內生產總值能夠提供經濟狀況的完整圖象,它能夠幫助總統、國會和聯邦儲備委員會判斷經濟是在萎縮還是在膨脹,是需要刺激還是需要控制,是處於嚴重衰退還是處於通脹威脅之中。沒有像國內生產總值這樣的總量指標,政策制定者就會陷入雜亂無章的數字海洋而不知所措。國內生產總值和有關數據就像燈塔一樣,幫助政策制定者引導經濟向着主要的經濟目標發展。
美國前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馬丁·貝利指出:很難想象,如果沒有及時的和準確的國內生產總值或國民生產總值數據,我和其他人怎樣談論美國經濟商業週期
美國前財政部部長羅伯特·魯賓指出:國內生產總值核算向國會和其他部門提供了美國經濟健康情況的極其重要的特徵。我們制定出較好的經濟政策,因為國內生產總值核算使我們較好地瞭解政策的作用。我們應當為實現國內生產總值核算的現代化提供更多的資源,以保持我們的統計基礎建設跟上迅速發展的經濟。
二、國內生產總值與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判斷
經濟增長率通貨膨脹率失業率是判斷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三個主要指標。這些指標都與國內生產總值有十分密切的聯繫。經濟增長率指的就是不變價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簡稱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通貨膨脹率一般是用國內生產總值縮減指數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來衡量的。國內生產總值縮減指數是給定時期的現價國內生產總值與同期不變價國內生產總值之間的比率,它反映了所有商品(包括貨物和服務)在基期與當期之間的價格變化情況。消費價格指數反映的是消費者購買的消費品的價格變化情況。顯然,國內生產總值縮減指數的代表性比消費價格指數更為廣泛,因為它不僅反映了消費者購買的消費品的價格變化情況,還反映了生產者購買的投資品的價格變化和進出口產品的價格變化情況。因此,作為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價格綜合變動情況的通貨膨脹率,國內生產總值縮減指數比消費價格指數更全面。
失業率與經濟增長率有密切的聯繫。奧肯在對美國經濟增長率與失業率之間的關係進行研究之後揭示出如下規律:
△u=-0.5(y-2.25)
公式中的△u表示失業率的變化,y表示經濟增長率。
這就是著名的奧肯定律。它表明,當經濟增長率高於2.25%時,失業率將下降。在此基礎上,經濟增長率每增加一個百分點,失業率就會下降半個百分點。當經濟增長率低於2.25%時,失業率將上升。在此基礎上,經濟增長率每減少一個百分點,失業率就會上升半個百分點。
奧肯定律就經濟增長率與失業率的變化之間的關係給出了一個估算規則。它是一個粗略的近似的估算規則。尤其是,它是在研究美國的實際情況的基礎上產生的,不一定完全準確地適用於別的國家。但是,通過奧肯定律,我們能夠得出這樣一個基本結論:失業率與經濟增長率之間具有密切的聯繫,通過經濟增長率可以對失業率進行大致的判斷。
可見,搞好國內生產總值核算對於判斷宏觀經濟運行狀況,制定正確的宏觀經濟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際意義。
三、國內生產總值與宏觀經濟管理
自從1985年國家統計局建立起相應的核算制度以來,國內生產總值核算已經成為我國宏觀經濟管理部門瞭解經濟運行狀況的重要手段,制定經濟發展戰略、中長期規劃、年度計劃和各種宏觀經濟政策的重要依據。例如,黨的十四大五次會議提出的到2000年,在我國人口比1980年增長三億左右的情況下,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比1980年翻兩翻的戰略目標,就是建立在國內生產總值核算和對經濟發展情況的預測基礎上的。我國政府在“七五”規劃、“八五”規劃、“九五”規劃和2010年遠景規劃中提出的國民經濟增長目標以及歷年年度計劃中提出的國民經濟增長目標也都是建立在國內生產總值核算和對經濟發展情況的預測基礎上的。1998年以來我國採取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金融政策,也與我國國內生產總值核算反映出來的經濟增長率下滑,最終需求不足有十分密切的關係。
可見,國內生產總值核算在我國宏觀經濟管理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四、國內生產總值與對外交往
國內生產總值核算在對外交往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從以下幾個方面可以看出這一點。
1、國內生產總值與我國承擔的國際義務
許多國際組織都要求其成員國交納會費或進行捐款。這些會費或捐款往往都與國內生產總值有密切的聯繫。例如,聯合國會費比額的計算公式如下:
聯合國會費比額=一國GNP佔世界GNP比例×(1-寬減率)
寬減率=(世界人均GNP–該國人均GNP)÷世界人均GNP×85%
從上述公式可以看出,聯合國會費比額與一個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總量和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有密切的聯繫。這充分反映了一個國家所承擔的國際義務與國民(內)生產總值的關係。
2、國內生產總值與一個國家享受的優惠待遇
一個國家在國際上享受的優惠待遇也往往與國內生產總值有密切的聯繫。例如,在國際上能否享受某些優惠待遇往往與世界銀行關於國家收入等級的分類有關。世界銀行1999年關於收入等級的分類標準如下:低收入國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在755美元以下;中低收入國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在756至2995美元之間;中高收入國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在2996至9265美元之間;高收入國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在9266美元以上。
下面是世界銀行按1999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確定的一些優惠政策:(1)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在755美元以下,能夠享受軟貸款和7.5%的土建工程招標優惠政策;(2)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在756至1445美元之間,能夠享受軟貸款和20年期的硬貸款;(3)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在1446至2995美元之間,能夠享受17年期的硬貸款;(4)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在2996至5225美元之間,能夠享受15年期的硬貸款;(5)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在5226美元以上,不再享受硬貸款。儘管這些政策在執行中有出入,但我們從中可以看出國民生產總值在世界銀行確定優惠政策方面所起的作用。
3、國內生產總值與在國際組織所能發揮的作用
一個國家在國際組織所能發揮的作用也往往與國內生產總值有密切的聯繫。例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成員國要向基金認繳一定的份額,成員國在基金的份額決定其在基金的投票權、分配特別提款權的份額及向基金借款的份額。各成員國份額的大小由基金理事會決定,綜合考慮成員國的國民生產總值、黃金與外匯儲備、進出口額、出口額佔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等。2001年2月5日,基金組織理事會通過投票決定將中國在基金的份額由原來的46.872億特別提款權(約合61億美元),提高到63.692億特別提款權(約合83億美元),從而使中國在基金的份額由原來的第11位提高到第8位。這表明中國在基金所能發揮的作用在上升。
因此,搞好國內生產總值核算,對於維護我國的經濟利益政治利益,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生產總值生產總值及增長

2023年2月28日,國家統計局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初步核算,全年國內生產總值1210207億元,比上年增長3.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8345億元,比上年增長4.1%;第二產業增加值483164億元,增長3.8%;第三產業增加值638698億元,增長2.3%。第一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7.3%,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9.9%,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2.8%。全年最終消費支出拉動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0個百分點,資本形成總額拉動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5個百分點,貨物和服務淨出口拉動國內生產總值增長0.5個百分點。全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85698元,比上年增長3.0%。國民總收入1197215億元,比上年增長2.8%。全員勞動生產率為152977元/人,比上年提高4.2%。 [3] 
分區域看,全年東部地區生產總值622018億元,比上年增長2.5%;中部地區生產總值266513億元,增長4.0%;西部地區生產總值256985億元,增長3.2%;東北地區生產總值57946億元,增長1.3%。全年京津冀地區生產總值100293億元,比上年增長2.0%;長江經濟帶地區生產總值559766億元,增長3.0%;長江三角洲地區生產總值290289億元,增長2.5%。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區域重大戰略紮實推進。 [3] 
2024年2月29日,國家統計局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全年東部地區生產總值652084億元,比上年增長5.4%;中部地區生產總值269898億元,增長4.9%;西部地區生產總值269325億元,增長5.5%;東北地區生產總值59624億元,增長4.8%。全年京津冀地區生產總值104442億元,比上年增長5.1%;長江經濟帶地區生產總值584274億元,增長5.5%;長江三角洲地區生產總值305045億元,增長5.7%。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