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生理心理研究

鎖定
生理心理研究是指中國心理學家在生理心理研究方面的狀況和成果。汪敬熙是這一領域的開拓者,1934年他利用麥修斯示波器記錄到光影通過貓的視野運動時外膝體內產生的誘發電位,提出皮膚電反射是由於汗腺的分泌,與意識無關;發現了瞳孔收縮與擴張的皮層代表區;並著有《皮膚電反射的情緒測量》(1930)、《生理電學在心理學上之應用》(1932)。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也開展過胚胎行為發展與神經系統發展關係、輸精管隔斷的各種影響、大聲驚嚇對習得能力的影響等多方面的研究。盧於道等對大腦皮層的功能與結構的研究,也取得一定成果。 [1] 
中文名
生理心理研究
定    義
中國心理學家在生理心理研究方面的狀況和成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學習巴甫洛夫條件反射學説中,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北京大學等也建立動物實驗室進行類似研究。劉世熠等運用腦電技術,探索腦電活動與心理活動的聯繫,發表有《腦電活動與心理現象》(1965)、《不同年齡被試思維活動(心算)對腦電圖的影響》(1964)、《人腦 x 波阻抑與思維活動(心算)》(1964)等系列成果。在神經化學方面也有一定的研究。如《膽鹼能和多巴胺能化合物對豚鼠踏步自動作用的影響》(1981)、《腦肽與精神活動》等。此外,在針刺麻醉這一中國特色領域以及裂腦人、半腦人等。都有一定的心理實驗研究成果。
參考資料
  • 1.    林崇德.心理學大辭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