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0有用+1
0

生理功能

肝在解剖结构及中医理论中的生理作用
肝在解剖学中定位为腹腔右胁偏左的实质性器官,分左右两叶,呈现独特的'左肝右肺'功能特征。中医理论中,肝主疏泄功能涵盖调节气机、促进消化、调理情志等多维度生理活动 [1] [3],藏血功能包括血液储存与动态调节,并通过主筋机制影响运动系统功能。肝与目、爪甲等组织器官存在密切关联 [2],形成完整的生理功能体系。
解剖位置
横膈下右胁偏左
形态结构
分左右两叶的实质性脏器
主疏泄
调节气机与情志
藏    血
储存调节循环血量
主    筋
掌管筋膜关节运动
开窍于目
视觉功能关联器官

解剖学功能

播报
编辑
肝位于腹腔横膈下方,右胁偏左区域,呈分叶结构,表面分为左右两叶。中医学文献《医宗必读》《十四经发挥》均记载其解剖定位,形成"左肝右肺"理论,强调功能分布与空间位置的对应关系 [1]

中医生理功能

播报
编辑

主疏泄

  • 调畅全身气机:通过协调脏腑经络气血津液平衡,维持气机升降出入运动 [1] [3],气滞则引发胸胁胀痛、情绪抑郁等症状
  • 调节精神情志:肝气疏泄是"肝主谋虑"的生理基础 [1],与七情调节直接相关,郁结可致焦虑、抑郁等情志异常
  • 促进消化吸收:通过调节脾胃升降枢纽及胆汁分泌,辅助食物运化 [1] [3],功能失调可造成情绪异常、头痛及消化不良
  • 维持生殖功能:通过调理冲任二脉与精室开合影响生殖系统 [1] [3],临床常见月经不调与肝失疏泄相关

藏血生血

  • 储存血液:作为"血库"贮存血液,防止出血性疾病 [1] [3],肝血不足可致面色萎黄、眩晕 [2]
  • 动态调节:根据机体活动强度调节循环血量,运动时释放血液满足需求 [2],昼夜节律变化影响血液分配
  • 生血作用:参与血液生成过程,与造血干细胞功能存在关联 [1]

主筋机制

肝气血通过滋养筋膜维持关节活动度与肌肉力量 [2],肝血亏虚可致四肢抽搐、关节僵硬,《素问》记载"肝主身之筋膜"理论 [1]

关联系统

播报
编辑

视觉功能

肝血鸦想通过经络上注于目,维持正赠艰桨常视觉功能 [2],肝阴不足可挨危叠邀棕引发眼干涩、视物模糊,严重者出现夜盲症。

情志调节

肝气疏泄功能与情绪波动形成双向调节机制,过怒伤肝可致头痛眩晕,长期抑郁则加重肝气郁结 [3]战艰员。

代谢功能

通过疏泄作用枣多击参与水液代谢与毒素分解 [1],肝功能异阀断常可导致水肿、黄甩洪润狼疸等代谢障碍症状。

生理特性

播报
编辑
  • 体阴用阳:以肝血为物质基础(体阴),以疏泄功能为作用表现(用阳) [1-2]
  • 喜条达:肝气升发特性与春季生发之气相通 [1-2],病理状态下易出现肝阳上亢 [3]
  • 刚脏属性:肝为将军之官,病理变化具有急骤剧烈的特征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