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生物多樣性減少

鎖定
生物多樣性概念 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是指一定範圍內多種多樣活的有機體(動物、植物、微生物) 有規律地結合所構成穩定的生態綜合體
中文名
生物多樣性減少
外文名
loss of biodiversity
生    物
200萬種
物    種
動物、植物、微生物

生物多樣性減少定義

海洋生物多樣性 海洋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是指一定範圍內多種多樣活的有機體(動物、植物、微生物)有規律地結合所構成穩定的生態綜合體。 這種多樣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種多樣性,物種的遺傳與變異的多樣性及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其中,物種的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關鍵,它既體現了生物之間及環境之間的複雜關係,又體現了生物資源的豐富性。 人類已經知道大約有200萬種生物,這些形形色色的生物物種就構成了生物物種的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是生物及其與環境形成的生態複合體以及與此相關的各種生態過程的總和,由遺傳(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等部分組成。遺傳(基因)多樣性是指生物體內決定性狀的遺傳因子及其組合的多樣性。物種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在物種上的表現形式,可分為區域物種多樣性和羣落物種(生態)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是指生物圈內生境、生物羣落和生態過程的多樣性。遺傳(基因)多樣性和物種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研究的基礎,生態系統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研究的重點。
有人詢問“根據對自然界的研究可以推斷造物主的工作有何特點?”英國科學家約翰·波頓·桑德森·霍爾丹(J.B.S. Haldane)回答:“過於喜愛甲蟲。”因為甲蟲是地球上最大的動物羣。美國史密森學會(Smithsonian Institution)的特里·歐文(Terry Erwin)推斷,多數未知的甲蟲種類可能生存於人類無法靠近的30米高的熱帶森林冠層。而生物多樣性會直接影響基因的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減少三個層次

大家公認的生物多樣性的三個主要層次是物種多樣性基因多樣性(或稱遺傳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這是組建生物多樣性的三個基本層次。物種多樣性常用物種豐富度來表示。所謂物種豐富度是指一定面積內種的總數目。到2022年為止,已被描述和命名的生物種有200萬種左右,但科學家對地球上實際存在的生物種的總數估計出入很大,由500萬到1億種。其中以昆蟲和微生物所佔的比例最大。基因多樣性代表生物種羣之內和種羣之間的遺傳結構的變異。每一個物種包括由若干個體組成的若干種羣。各個種羣由於突變、自然選擇或其他原因,往往在遺傳上不同。因此,某些種羣具有在另一些種羣中沒有的基因突變(等位基因),或者在一個種羣中很稀少的等位基因可能在另一個種羣中出現很多。這些遺傳差別使得有機體能在局部環境中的特定條件下更加成功地繁殖和適應。不僅同一個種的不同種羣遺傳特徵有所不同,即存在種羣之間的基因多樣性;在同一個種羣之內也有基因多樣性──在一個種羣中某些個體常常具有基因突變。這種種羣之內的基因多樣性就是進化材料。具有較高基因多樣性的種羣,可能有某些個體能忍受環境的不利改變,並把它們的基因傳遞給後代。環境的加速改變,使得基因多樣性的保護在生物多樣性保護中佔據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基因多樣性提供了栽培植物家養動物的育種材料,使人們能夠選育具有符合人們要求的性狀的個體和種羣。生態系統多樣性既存在於生態系統之間,也存在於一個生態系統之內。在前一種情況下,在各地區不同背景中形成多樣的生境,分佈着不同的生態系統;在後一種情況下,一個生態系統其羣落由不同的種組成,它們的結構關係(包括垂直和水平的空間結構營養結構中的關係,如捕食者與被捕者、草食動物與植物、寄生物與寄主等)多樣,執行的功能不同,因而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也不一樣。總之,物種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最直觀的體現,是生物多樣性概念的中心;基因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內在形式,一個物種就是一個獨特的基因庫,可以説每一個物種就是基因多樣性的載體;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外在形式,保護生物的多樣性,最有效的形式是保護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減少一般特點

中國是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在全世界佔有十分獨特的地位。1990年生物多樣性專家把中國生物多樣性排在12個全球最豐富國家的第8位。在北半球國家中,中國是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國家。中國生物多樣性的特點如下:
1.物種高度豐富。中國有高等植物3萬餘種,僅次於世界高等植物最豐富的巴西哥倫比亞
2.特有屬、種繁多。中國高等植物中特有種最多,約17 300種,佔全國高等植物的57%以上。581種哺乳動物中,特有種約110種,約佔19%。尤為人們所注意的是有活化石之稱的大熊貓白鰭豚水杉銀杏銀杉攀枝花蘇鐵,等等。
3.區系起源古老。由於中生代末中國大部分地區已上升為陸地,在第四紀冰期又未遭受大陸冰川的影響,所以各地都在不同程度上保存着白堊紀、第三紀的古老殘遺成分。如松杉類植物,世界現存7個科中,中國有6個科。動物中的大熊貓、白鰭豚、羚羊揚子鱷大鯢等都是古老孑遺物種
4.栽培植物、家養動物及其野生親緣種種質資源異常豐富。中國有數千年的農業開墾歷史,很早就對自然環境中所藴藏的豐富多彩遺傳資源進行開發利用、培植繁育,因而中國的栽培植物和家養動物的豐富度在全世界是獨一無二、無與倫比的。例如,中國有經濟樹種1 000種以上。是水稻的原產地之一,有地方品種50 000個;是大豆的故鄉,有地方品種20 000個;有藥用植物11 000多種等等。
5.生態系統的類型豐富。中國具有陸生生態系統的各種類型,包括森林、灌叢、草原和稀樹草原、草甸、荒漠、高山凍原等。由於不同的氣候、土壤等條件,又進一步分為各種亞類型約600種。如中國的森林有針葉林、針闊混交林和闊葉林;草甸有典型草甸、鹽生草甸沼澤化草甸高寒草甸等。除此之外,中國海洋和淡水生態系統類型也很齊全。
6.空間格局繁複多樣。我國地域遼闊,地勢起伏多山,氣候複雜多變,從北到南,氣候跨寒温帶、温帶、暖温帶、亞熱帶和熱帶,生物羣落包括寒温帶針葉林、温帶針闊葉混交林暖温帶落葉闊葉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熱帶季雨林。從東到西,隨着降水量的減少,在北方,針闊葉混交林和落葉闊葉林向西依次更替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化草原、草原化荒漠、典型荒漠和極旱荒漠;在南方,東部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分佈於江南丘陵)和西部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分佈於雲貴高原)在性質上有明顯的不同,發生不少同屬不同種的物種替代。

生物多樣性減少與人類關係

生物多樣性減少健康

生物多樣性同樣關係到我們的健康和這個星球的健康。實際上,你的健康和這個星球的健康之間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
當我們生病的時候,我們依賴自然環境去幫助我們恢復健康。多少年以來,人們從自然世界中尋找對於傷病的治療方法。植物為現代醫藥提供了有效的成分,比如製作阿斯匹林的成分。順勢療法的醫藥也是大量利用植物成分的。從金錢的角度看,入藥的植物的價值是無法算清的。世界上這些以植物作為基礎的藥物的總價值大約是6千億$。
生物多樣性的經濟價值是多數人並不瞭解的,但在醫藥公司的科學家們正在忙着從植物中尋找治療一些特定疾病的特定藥物成分。就在不久以前,專家們在太平洋紫杉樹和馬達加斯加長春花中發現了用於治療癌症的植物成分。也許,某一天我們能夠從一株植物上發現殺死艾滋病病毒的植物成分。
傳統醫學的醫生依賴植物和藥草治療疾病已經有很長時間了。在現代,人們也十分欣賞傳統醫學的療效。比如説,東部非洲的Maasai人以他們的傳統方式做肉、牛奶或血製品時,他們會加入一些樹皮,這樣的方法做出來可以減少膽固醇
然而,對入藥植物和動物的收穫也並不都是好事。實際上,對這些植物、動物的需求導致這些物種瀕危。傳統藥物用烏龜入藥導致這個物種的極度衰落。
我們反覆地從地球的藥櫃中搜尋藥物。我們需要保護生物多樣性,以便大自然的藥櫃能夠儲有現存醫藥的成分,和未來我們需要抵制新的疾病時製造新藥的所需成分。

生物多樣性減少呼吸

在一些城市中,尤其是在夏天,呼吸外面的空氣是不健康的。我們知道我們必須減少汽車尾氣污染、工廠廢氣污染、發電廠的空氣污染來保證現代生活。是的,我們都知道這些,但是你知道生物多樣性對於環境的自動清潔起着什麼樣的作用嗎?你知道生物多樣性幫助清潔空氣嗎?
樹和其他綠色植物吸入二氧化碳--這種主要由汽車尾氣和工廠排放的產生的温室氣體,然後還給自然純淨的氧氣。生物多樣性是這個世界的空氣淨化器
然而,我們持續不斷的砍伐樹木,把它們切開運往各地。世界上,492種樹木物種已經有瀕臨滅種的危險。我們已經砍伐掉曾經裝點着地球的大約一半的樹木。我們砍伐但不修復,如此已經傷害了地球的肺。就像一個一天要抽10包煙的癮君子,一直吸煙,而損壞的肺一塊塊地被切掉。我們的肺還剩多大一塊?
另外,在許多地方,我們引入外來入侵物種。在過去的200年裏,我們將一些樹種從世界的這一頭運到那一頭。這種行為有的已經發展到一種產業的規模,像桉樹和藤條。也有一些退休人員或旅行者從他們的家鄉將土產的植物或是樹木帶上,隨他們旅遊。
問題是,這些植物完全適應它們原本的生長地,它們卻並不適應新的地點生長。它們也許比當地物種需要更多的水,或者需要殺蟲劑來幫助它們不被當地的蟲子蛀食。
我們必須尊重自然的安排,不要強迫某些特性的改變。順其自然。這樣,地球的肺能呼吸得更舒服些。

生物多樣性減少“水”

所有的生命都離不開水,所以,生物多樣性也與水資源有關。
因為我們只有有限的水--不是説我們將來什麼時候都能從火星上運一船下來--生物多樣性、特殊的不同生態系統淨化我們的水:森林、土壤和細菌、小溪與雲彩一起運作--實際上是過濾,才使我們重新喝到水。沒有生物多樣性,這個世界就會變得貧瘠與中毒--更像火星--然後我們就不能再生存在地球上了。
所以,問題是,你已經準備好搬到另一個星球上去生活了嗎?
生物多樣性、氣候和災難
你意識到最近我們一直在遭遇奇怪的氣候嗎?
科學證據是無法駁斥的:地球的氣候正在變化。整個地球上一直髮生着奇奇怪怪的事情--珊瑚礁死亡、大型泥石流、不尋常的傾天大雨、一些地區的持續乾旱。不管是因為工業排放原因還是自然因素的原因,世界對這些現象的應付機制依舊是相互緊密聯繫的,從生態系統方面到生態系統中的各類生命間。
例如,在地球上的許多地方,人們發現當他們砍伐森林後,它們的鄉村和城鎮就容易遭遇洪水。當這種洪水來時,就比以往的洪水要更兇猛、更快速。為什麼?不是火箭的推力讓它們變得更快,而是因為樹可以用它們的根保持水土。根在濕潮季節裏吸水並在夏天放出水分來。這是一種自然調節方法。
目前你有兩個選擇:
1, 幫助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生物的棲息環境。
2, 什麼都不做只是去承受這一切後果。
我們希望你選擇第一項。我們正是那樣做的!
同樣的,人們一點也不考慮生物多樣性,甚至很少考慮風暴可能造成的危險就把珊瑚紅樹林全部清除。紅樹林是自然暴雨的良好緩衝區,同時也是富於生物多樣性的生態系統。當它們被砍伐,這個緩衝區就不復存在了,無論是對於人類還是其它的物種。
當我們忽視我們應該得到的教訓的時候,這個世界上人們的做法導致了這樣的結果:山坡坍塌,整個羣落全部被沖走,造成生命的喪失。生物多樣性的喪失也正在用極度悲痛的方式傷害着我們人類。也許現在是我們拾起我們早就該得到的教訓的時候了。

生物多樣性減少價值意義

生物多樣性:意義主要體現之處是生物多樣性的價值。對於人類來説,生物多樣性具有直接使用價值、間接使用價值和潛在使用價值。
(1)直接價值:生物為人類提供了食物、纖維、建築和傢俱材料及其他工業原料。生物多樣性還有美學價值,可以陶冶人們的情操,美化人們的生活。如果大千世界裏沒有色彩紛呈的植物和神態各異的動物,人們的旅遊和休憩也就索然寡味了。正是雄偉秀麗的名山大川與五顏六色的花鳥魚蟲相配合,才構成令人賞心悦目、流連忘返的美景。另外,生物多樣性還能激發人們文學藝術創作的靈感。
(2)間接使用價值:間接使用價值指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的生態功能。無論哪一種生態系統,野生生物都是其中不可缺少的組成成分。在生態系統中,野生生物之間具有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約的關係,它們共同維繫着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野生生物一旦減少了,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就要遭到破壞,人類的生存環境也就要受到影響。
(3)潛在使用價值:就藥用來説,發展中國家人口有80%依賴植物或動物提供的傳統藥物,以保證基本的健康;西方醫藥中使用的藥物有40%含有最初在野生植物中發現的物質。例如,據近期的調查,中醫使用的植物藥材達1萬種以上。野生生物種類繁多,但人類對它們做過比較充分研究的只佔極少數,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價值2022年還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些野生生物具有巨大的潛在使用價值。任何一種野生生物一旦從地球上消失就無法再生,它的各種潛在使用價值也就不復存在了。因此,對於目前尚不清楚其潛在使用價值的野生生物,同樣應當珍惜和保護。

生物多樣性減少危害原因

一、生物多樣性受危害原因分析
原因1:人口迅猛增加
- 自從有了人類以來,人口的數量就在增長。在生產力落後的時候,人口的數量受到自然因素如旱災蟲災、火災、水災、地震等的控制; 另外,人類自身製造的災難如戰爭、貧困也使得人口數量得以控制.但是,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使人的數量與壽命都提高了
- 19世紀工業革命後,人口的增加就成了全球的主流,在經濟發展中國家最為明顯。1830年全球人口只有10億,1930年達到20億,2000年達到了60億
- 中國1790年人口約3億,1860年約4億, 1970年8億人口, 2000年就超過13億人口了
- 人口增加後,必須擴大耕地面積,滿足吃飯的需求,這樣就對自然生態系統及生存其中的生物物種產生了最直接的威脅
- 由於人口增長過快,加上大躍進等政策錯誤,我國形成了大量的退化生態系統。目前,我國境內水土流失面積約為180萬平方公里,佔國土面積的19%,其中黃土高原地區約80%地方水土流失
- 北方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面積為149萬平方公里,佔國土面積的16%, 1987年已沙漠化土地20萬平方公里,潛在沙漠化土地13萬平方公里
- 目前有5900萬畝農田和7400萬畝草場受到沙漠化威脅。草原退縮面積13億畝, 每年以2000萬畝增加。每年使用農藥防治面積23億畝次,劣質化肥污染農田2500萬畝。
原因2: 生境的破碎化
-生物多樣性減少最重要的原因是生態系統在自然或人為干擾下偏離自然狀態生境破碎,生物失去家園
- 與自然系統相比,一般地,退化的生態系統種類組成變化、羣落或系統結構改變,生物多樣性減少,生物生產力降低,土壤和微環境惡化,生物間相互關係改變
- Daily(1995)對造成生態系統退化和生物多樣性減少的人類活動進行了排序: 過度開發(含直接破壞和環境污染等)佔35%,毀林佔30%,農業活動佔28%,過度收穫薪材佔6%,生物工業佔1%。其中前三項人類活動佔93%,而這些破壞最直觀的結果是造成了物種生境的破碎化,棲息地環境的島嶼化
-生物多樣性減少的程度取決於生態系統的結構或過程受干擾的程度,例如人類對植物獲取資源過程的干擾(如過度灌溉影響植物的水分循環,超量施肥影響生物地球化學循環)要比對生產者或消費者的直接干擾(如砍伐或獵取)產生的負效應要大
- 一般地,在生態系統組成成分尚未完全破壞前排除干擾,生態系統的退化會停止並開始恢復(例如少量砍伐後森林的恢復),生物多樣性可能會增加;但在生態系統的功能過程被破壞後排除干擾,生態系統的退化很難停止,而且有可能會加劇(例如火燒山地後的林地恢復)。
原因3: 環境污染
- 隨着人類的發展,環境污染也加劇。環境污染會影響生態系統各個層次的結構、功能和動態,進而導致生態系統退化。環境污染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目前有兩個基本觀點: 一是由於生物對突然發生的污染在適應上可能存在很大的侷限性,故生物多樣性會喪失; 二是污染會改變生物原有的進化和適應模式,生物多樣性可能會向着污染主導的條件下發展,從而偏離其自然或常規軌道。環境污染會導致生物多樣性在遺傳、種羣和生態系統三個層次上降低
- 在遺傳層次上的影響。雖然污染會導致生物的抵抗相適應,但最終會導致遺傳多樣性減少。這是因為在污染條件下,種羣的敏感性個體消失,這些個體具有特質性的遺傳變異因此而消失,進而導致整個種羣的遺傳多樣性水平降低;污染引起種羣的規模減小,由於隨機的遺傳漂變的增加,可能降低種羣的遺傳多樣性水平; 污染引起種羣數量減小,以至於達到了種羣的遺傳學閥值,即使種羣最後恢復到原來的種羣大小時,遺傳變異的來源也大大降低
- 在種羣水平上的影響。物種是以種羣的形式存在的,最近研究表明,當種羣以複合種羣的形式存在時,由於某處的污染會導致該亞種羣消失,而且由於生境的污染,該地方明顯不再適合另一亞種羣入侵和定居。此外,由於各物種種羣對污染的抵抗力不同,有些種羣會消失,而有些種羣會存活,但最終的結果是當地物種豐富度會減少
- 在生態系統層次上的影響。污染會影響生態系統的結構、功能和動態。嚴重的污染可能具有趨同性,即將不同的生態系統類型最終變成基本沒有生物的死亡區。一般的污染會改變生態系統的結構,導致功能的改變。值得指出的是,重金屬或有機物污染在生態系統中經食物鏈作用,會有放大效應,最終會影響到人類健康。
原因4: 外來物種入侵
- 外來種的入侵從字面上理解是增加了一個地區的生物多樣性,事實上,歷史上那些無害的生物也是通過人的努力而擴大了分佈範圍的,一些馴化的作物或動物已經成了人類的朋友,如我們食物中的馬鈴薯、西紅柿芝麻、南瓜、白薯、芹菜等;樹木中的洋槐、英國梧桐、火炬樹動物飼料中的苜蓿;動物中的紅鱒魚海灣扇貝等,這些物種進入到異國他鄉帶來的利益是大於危害的。
- 然而,對於生態平衡和生物多樣性來講,生物的入侵畢竟是個擾亂生態平衡的過程,因為,任何地區的生態平衡和生物多樣性是經過了幾十億年演化的結果,這種平衡一旦打亂,就會失去控制而造成危害
- 人們最初引進物種時,僅是進入了原產地生態系統的一個組分,食物網中的一些天敵或者它所控制的物種是沒有辦法引進的,這樣,控制不好成災就不可避免,而成災的一個直接後果是對於當地的生態多樣性造成危害,甚至是滅頂之災。

生物多樣性減少相關保護

大力發展生態工程,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注意環境的保護,不能再走先污染後治理的老套路,而應該發展新技術,提高資源利用率,開發新興清潔能源,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並且做到因地適宜,將地域地理特色與經濟發展相結合,真正做到生態經濟,生態發展,有利於維持生物多樣性。
在人類出現以前,物種的滅絕與物種形成一樣,是一個自然的過程,兩者之間處於一種相對的平衡狀態。有人估計,物種自然滅絕的速度大約為每100年僅有90個物種滅絕。人類出現以後,尤其是近百年來,隨着人口的增長和人類活動的加劇,物種滅絕的速度大大的加快了。以哺乳動物為例:在17世紀時,每5年有一種滅絕,到20世紀則平均每2年就有一種動物絕滅(許再富,1991)。就鳥類而言,在更新世的早期,平均每83.3年有一個物種絕滅,而現代則每2.6年就有一種鳥類從地球上消亡(許維樞,1992)。在印度洋大西洋中的一些島嶼上生活的特產鳥類絕滅的速度,從1601-1699年為8種,1700-1799年為21種,1800-1899年為69種,1900-1978年為63種(King,1980)。目前,生物多樣性正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在喪失。據國外的科學家估計,目前物種喪失的速度比人類干預以前的自然滅絕速度要快1000倍(Wilson,1988)。以鳥類為例,在世界上9000多種鳥類中,1978年以前僅有290種鳥類不同程度的受到滅絕的威脅,而現在這個數字則上升到1000多種,大約佔鳥類總數的11%。據聯合國環境計劃署估計,在未來的20-30年之中,地球總生物多樣性的25%將處於滅絕的危險之中。在1990-2020年之間,因砍伐森林而損失的物種,可能要佔世界物種總數的5-25%,即每年將損失15000到50000個物種,或每天損失40-140個物種。大量的物種從地球上消失已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如何採取有效措施,以拯救這些逐漸走向滅亡的物種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