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生物區域主義

鎖定
生物區域主義,是一種環境運動理論,是一種發展視角,是後現代的、帶有區域特點的生活模式、生產範式。
生物區域主義是基於生態社會主義研究者K.塞爾所定義的第四世界(正如外部的殖民地擺脱帝國形成了第三世界一樣,內部的殖民地——第四世界——正努力擺脱國家)運動的一種意志和運動理論基礎。它通常朝着自由主義的和自由意志論的無政府主義方向轉化。
中文名
生物區域主義
規    模
區域共同體
經    濟
保持穩定性自給自足合作
政    體
分散化互補性多樣性

生物區域主義定義和基本原則

生物區域主義是基於生態社會主義研究者所定義的第四世界運動的一種意志和運動理論基礎。第四世界運動,包括生活在公社或居民點團體(尤其是在美國)中的活動家和所有那些通過理論或實踐推進區域與地方分離主義政治的人。 [1]  需要注意的是,這裏第四世界定義是非國家意義上的,描述的是廣義政治羣體。區別於比如一些科學家把第四世界描述為那些在自然資源向石油方面不豐富的第三世界國家。第四世界運動向更廣的綠色運動一樣,它和無政府共產主義有許多明顯的相似性,尤其是追求世界的細節上,當然之間也存在一些重要的政治和哲學上的區別。
1985年,K.塞爾確定了在北美的60個生物區域羣體,制定出生物區域主義的四個原則,有兩個都與無政府共產主義相連。它們包括:
  1. 解放自我:減少非個性化市場力和官僚制度的重要性,開闢地方的政治和經濟機會,享受地方自治公社的合作、參與、交流與親善價值和擁有的根基; [1] 
  2. 發展一個走向自立區域的潛能:減少與整體政治團體和廣泛區域的政治聯繫,調整本區域的經濟發展和相應規則,發掘不同的區域共識,建立自立精神和共同進退的基礎。
另外兩個則更偏重自然科學,它們在無政府主義的主題中是緘默的:
3. 認識土地:徒步行走以“瞭解鳥聲、瀑布和動物糞便”,同時研究“最優的居住區域”以確定區域的承載能力。塞爾承認,這是一種田園牧歌式的生活;
4. 學習習俗:瞭解民間傳説和歷史、傳統人民掌握的許多有用技術和人類的“人類的傳統智慧”。

生物區域主義範式

與生物區域主義配套的,是生物區域範式,與我們的廣泛存在的“工業——科學範式”不同。它高估“自然體系”使之成為培育和維持我們精神的暗喻的一個源泉,並強調地點意識、生態意識和一種“生物區域精神”的情感,就像深生態學宣稱的那樣。
生物區域是“地球表面的任何部分”,它的大致邊界是由自然特徵決定的,而不是人類的主觀命令。生物區域可以根據規模差異而確定:一個“生物區域”如奧扎克(Ozark)高原有幾十萬平方英里,由“天然的”植物和土質所確定。但與此不同的是地理區域,比如加利福尼亞的中部山谷,尤其由它的自然地理所確定,比如河牀、山脈和分水嶺,有着更明確的邊界。 [1]  當然,塞爾等人也看到,“自然”區域的整個概念越來越不可靠,因為它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一種城市取向的人口現實以及使不同地點均質化的日益普遍的經濟和社會進程。 [1] 
生物區域範式和工業科學範式的比較如下表:
-
生物區域的
工業——科學的
-
-
國家
民族/世界
-
-
剝削
改變/進步
世界經濟
競爭
-
-
集中性
等級性
一致性
社會
共生
進化
分工
極化
增長/暴力
單一經營
source:大衞, 佩珀. 生態社會主義: 從深生態學到社會正義[J]. 2005.
在工業社會中,也存在區域差別,但更多以經濟功能和其他標準如語言和宗教為基礎。主張重新確定和恢復傳統文化的區域,這“看起來根本不現實” [1]  ,有人認為體現了生物區域主義一定程度上的幻想性。

生物區域主義爭議和評價

生物區域主義者沒有對反駁沉默,提出他們許多方案的優點:生態的、經濟的和社會的,所有這些看來被當做是改變空間形式和組織規模的行動的自動結果。一個自足生物區域中的小共同體被孤立於從遙遠的地方發起的經濟繁榮——衰敗的循環,擺脱了遠方經濟的控制。
生物區域主義者認為,這種權力的地區分工將會最好的在所有社會中促進平等、效率、福利和安全。更多的一致性和聯盟,意味着穩定性和更少的犯罪、更多的公民參與政府和對其他人需要的敏感性。同時,區域合作將不可避免的受到水和廢物管理的需要以及區域間運輸和食物分配的鼓勵。
對生物區域主義者來説,僅僅修改生活規模就將從根本上解決許多抽象和理論的難題,因為在小的共同體中,人們將會看到他們自己行為的影響例如對環境的影響和他們改過自新上的實踐智慧。因而,它不是一個首先通過改變觀念或道德而改變的問題。它反對破壞、支持人類創造力的發展。我們知道,牽制侵犯行為和解放人類精神創造才華的唯一權力形式是,平等的被分割的權力,而非聯合的。
生物區域主義的提出和實踐嘗試,是不同城市團體和階層對傳統資本主義生產、社會佈局和環境形式的一種反抗,一種尊重自然、生態中心主義的觀念。它不同於簡單的空想社會主義的烏托邦幻想,而是提出一種看似簡單、實則具有本質改變的變革方法。小權力小團體小區域的生活,正與大都市大規模大資本的無限膨脹形成對比。與自然的相融,對經濟、政治的平等要求體現了它的進步性,是一種先進的生態社會主義理念。是當代生態環境運動、綠色政治同社會主義發展相結合的一種綜合訴求和多維擴展,也是一種對文化、歷史和民俗的非民粹主義的美好探索。
參考資料
  • 1.    大衞, 佩珀. 生態社會主義: 從深生態學到社會正義[J].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