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生活資料銷售

鎖定
生活資料銷售是將商品售給生活資料消費者作生活消費用的買賣行為,即對居民和社會集團的消費品零售。包括售給城鄉居民作吃、穿、用、住、燒的商品,售給社會集團作非生產性公共消費用的商品,售給不填報社會商品零售額報表的各種商店、小賣部、代銷店作轉賣用的消費品,以及售給城鎮居民作自給性生產消費用的幼禽、幼畜、種子、飼料、小農具等。生活資料銷售有社會生活資料銷售和商業部門生活資料銷售兩種口徑。前者是指國民經濟各部門售給城鄉居民和社會集團作生活消費用的全部商品 (包括農民售給非農業居民和社會集團的消費品),它反映一定時期內全社會通過零售市場供應的消費品總量。後者是指商業部門售給城鄉居民和社會集團作生活消費用的商品。生活資料銷售還可按銷售對象、經濟用途、銷售地區和商品類別等標誌進行分組。 [1] 
中文名
生活資料銷售
食品類
豬肉
日用百貨類
鞋類
紡織品類
棉布

生活資料銷售日用百貨類

鞋類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勞動人民白天多數赤腳,早晚在家穿木屐。農村農民只有春節期間才穿手工製造的布鞋,學生多數穿膠鞋。1961年後,木屐和手工製造的布鞋逐漸減少直至消失,取而代之是多種款式多花色的膠鞋、塑料鞋、人字拖鞋、機制模壓的布鞋和皮鞋。1976年後,各種塑料鞋銷量居多。1980~1986年,平均年銷量5萬雙(國營商業)。1990年,各種膠鞋款式新穎時髦,銷量59423雙。洗滌用品 經營品種主要是肥皂、香皂、合成洗衣粉。1950~1955年,農民洗滌衣服多數是用草木灰土鹼,城鎮居民才用肥皂。隨着人民羣眾日常生活的需要,使用肥皂漸多,1965年銷售肥皂2300箱。1978年銷售4200箱。1981年後肥皂敞開供應,集體、個體商販都在經營。1990年,國營商業銷售肥皂1000箱。1963年開始銷售洗衣粉,因使用方便,洗滌潔淨,很受廣大羣眾歡迎。1990年國營商業銷售洗衣粉6493公斤。鍾 商業部門主要經銷機械鐘。1981年後經銷石英鐘。1985年銷售753個。1990年實行多家經營,國營商業銷售時鐘仍保持在763個。表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主要經銷進口表,價格昂貴,購買力低。1962年後,開始銷售國產表,由於生產少需求大,一直供不應求。1976年後國產表實行憑票供應。1978年後,國產表多家生產,貨源越來越充裕,加上港、台手錶的衝擊市場,開始敞開供應,商業部門年銷售2488只。1983年國產表降價,原來每隻表100元以上的,普遍降為50元左右。1985年銷售7952只。1990年多家經營,商業部門銷售手錶7581只。縫紉機 國營商業1965年開始經銷縫紉機,由於貨源不足,實行憑票供應。70年代中期仍實行憑票供應。1978年後,貨源開始充裕,取消票證,敞開供應,當年銷售820架。1985年銷售1174架,1990年銷售1219架。保温瓶 1965年銷售62910支,1978年銷售11570支,1985年銷售16030支,1990年銷售17680支。機制紙 1955年後,用紙大增,供不應求。1985年銷售30640公斤,1990年銷售36400公斤。鋼筆 1959年銷售1.53萬支,1985年銷售1.48萬支,1990年銷售2.10萬支。鉛筆 1959年銷售21萬支,1978年銷售37萬支,1990年國營商業銷售15萬支。

生活資料銷售紡織品類

棉布 棉紗布等紡織品是國家管理的一類商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全縣城鄉市場經營的以土布為主,主要品種有粗白布、細白布、漂白斜紋布、黃、蘭、黑色斜紋布,上海花布等,經營紡織品類不上百種。1953年,全縣銷售量僅49.89萬米。1954年9月起,國家實行計劃供應,每人年發放布票17市尺,紡織品憑票供應。1959~1961年,國家連續遭受三年自然災害,隨後又受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的影響,紡織品類的生產一直滿足不了人民羣眾的需要,長期處於緊缺狀態。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棉花連年豐收,紡織品和化纖織品的生產快速發展,棉布貨源日益豐富,花色品種不斷增加。當年銷售量增加到52.07萬米。1983年棉布取消票證,敞開供應。1985年,由於多家經營,國營商業僅銷售17.56萬米。1990年,銷售18.4萬米,經營品種達1753種。針紡品 包括毛巾、汗衫、背心、棉毛襯衫、衞生襯衫、牀單、毛絨、襪子等針棉織品。1957年後,生產與消費逐漸見旺。1960~1970年,實行憑票供應。1972年後,棉襪逐漸被錦綸襪所代替,1980年後,針織品全部敞開供應。

生活資料銷售食品類

食品類主要是豬肉,民國時期,都是小商販或農民經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生豬是國家管理的二類物資,豬肉長期按計劃供應。1956~1963年,國營食品公司主營豬肉供應,實行“一把刀”(由食品公司專營),生豬收購按質論價,促進生豬生產的發展。1968~1985年,豬肉憑票定量供應,每逢國慶、元旦、春節等重大節日,增加供應量。1985年後,取消肉票,自由議購、議銷,國家對幹部職工和城鎮居民,發給差價補貼。全縣各個時期豬肉的銷售量是:1957年供應18194頭,1965年供應40568頭,1978年供應39802頭,1985年供應22600頭(不包括社會屠宰的豬肉供應量),1990年供應54875頭。豬肉除縣內供應外,每年都有活豬調出縣外(包括出口)。1973年調出5674頭,1975年調出12069頭,1979年調出14248頭,1984年調出9648頭,1990年調出973頭。

生活資料銷售副食品類

食糖 主要有紅糖、白糖、冰糖、麥芽糖和水果糖等,基本上是縣內自產。1959年起,食糖貨源緊張,實行憑票平價定量供應。全縣紅糖、白糖銷售量:1957年300噸,1965年599噸,1978年1202噸,1985年2586噸,1990年2641噸。酒 南靖民間有自釀白米酒和紅酒的習慣,農户平常一般只喝自制酒,很少到商店買酒喝,只有逢年過節才購買一些度數較高的燒酒。名優和高檔酒從來貨源不足,不能滿足市場需要。1959~1961年,由於國家遭受三年自然災害,曾用荔枝核、金狗頭等代用品釀酒供應,米酒實行憑票供應。1962~1964年,高粱酒、名優酒實行高價出售。1972年後,各種低度酒、啤酒的銷量大增。1980年後,各種飲料酒、低檔酒佔領市場,夏、秋兩季是啤酒市場的旺季,一些名優酒和高檔酒仍不能滿足市場需要。1990年,國營商業銷售各種酒類共5494箱,其中啤酒1645.4噸,佔酒類銷售的80%以上。糖製品 包括糖果、糕點、罐頭、蜜餞、奶製品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山城米香聞名閩南,縣產糖果糕餅產品由國營商業公司包銷。1959~1961年,餅乾、糕餅憑糧票供應。1978年,糖果、糕餅的生產發展迅速,花色品種不斷創新,銷量日益擴大,餅乾、糕點、麪包成為一部分城關居民家庭的早餐食品。每年“中秋節”期間,銷售漳式、廈式、杭式等地風味的優質月餅2萬多公斤。飲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只有一些手工作坊生產果味汽水,屬季節性消費,銷量有限。1980年後,開始經營可口可樂、健力寶、雪糕、百事可樂等飲料。1990年,椰子汁、柑桔汁等飲料商品很受羣眾的喜愛,由原來季節性消費逐漸轉化為常年消費。蔬菜 歷來農民吃菜自產自銷,城關居民吃菜由菜販經銷。1956年,對私改造後,城關組織合作商店經售蔬菜。1973年,國營商業在城關建立蔬菜批零兼營門市部,抽調10名職工經營,並在三卞、翠眉、寨聯、元湖等村建立生產基地300畝。1985年後,取消蔬菜基地,全部由市場調節。

生活資料銷售五金交電類

自行車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國營商業經營自行車進口的多,價格昂貴,一般是單位購買。國產自行車從1956年後開始供應,但數量很少。1963年自行車銷售290輛。1968~1978年,對名牌的鳳凰、永久自行車實行憑票供應。1985年,自行車生產大幅度上升,貨源日益充足,名牌自行車實行浮動價,其餘雜牌平價供應。當年,國營商業自行車銷售4789輛。1986年後,實行多家經營,市場上自行車銷售競爭激烈。1990年自行車銷售3400架。電視機 1979年開始供應黑白電視機14台。1982年,根據上級指示精神,出售電視機試行分期付款的辦法,在購買電視機時先交銷價的百分之四十金額,餘下部分在簽定合同後的一年內分期交清,商品實行“三包”(包修、包退、包質量),負責免費維修一年。當年,銷售黑白和彩色電視機457台。1984年1月後,電視機實行現款交易。1986年後,貨源充足,多家經營。1990年國營商業銷售711台。電風扇 1982年開始供應835台,此後銷量直線上升,由單檔、雙檔風扇,發展到定時扇、落地扇、遙控風扇等。1985年銷售2116台,1990年銷售2364台。洗衣機 1984年開始供應洗衣機7台,多為單缸洗衣機。1987年銷售雙缸洗衣機133台。1988年後多家經營。1990年銷售83台。電冰箱 1985年開始經營電冰箱22台。1988年銷售最多為222台。1990年銷售28台。收音機 1956年開始銷售收音機,短波段的收音機實行憑票供應。1960年後購買電子管的收音機須經公安部門登記,銷售量有限。1978年晶體管收音機銷量大增,當年銷售1287台。1982年銷售3016台。1990年銷售53台。收錄機 1982年開始銷售單卡收錄機67台。1985年銷售單卡、雙卡式的收錄機1230台。1990年僅銷售108台。

生活資料銷售中西醫藥類

民國時期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各藥鋪藥店貨源大多數從縣外購進。1954年,縣供銷社設立藥材經理部,開始組織供應中藥、西藥、中成藥和器械4大類。直接從漳州醫藥採購站(二級站)按分配指標調撥各類藥品、藥械,然後批發給各醫療單位和藥店銷售。1957年,全縣中西醫藥銷售額29.89萬元。其中中藥類銷售14.53萬元,西藥類銷售10.25萬元。1960年後,為方便基層醫療單位購藥,在靖城九美山建設三級中西醫藥批發部。1965年,全縣中西醫藥銷售總額61.61萬元,實現利潤1.12萬元。1970年後,為解決邊遠山區醫療單位的購藥難,在和溪公社所在地創建縣醫藥公司所屬的四級批發站。1978年,全縣中西醫藥銷售總額163.46萬元,實現利潤3.91萬元。1982年,縣醫藥公司開展優質服務,藥品下鄉做好“三帶”(帶發票、帶帳簿、帶目錄),到基層醫療單位開票供應,對山區醫療單位實行“三代”(代包裝、代墊運費、代託收)。當年銷售總額234.80萬元,實現利潤6.12萬元。1985年,全面推行醫藥內部經營責任制,以“百元利潤獎金率”的辦法,把銷售、毛利、費用、獎金、利潤五大指標核定到批發、門市和班、組,進一步調動職工經營的積極性。當年,全縣中西醫藥銷售總額289.99萬元,實現利潤15.97萬元。1990年,經營中西醫藥品種達2358種,銷售總額443萬元,完成税利14.82萬元(其中利潤7.28萬元)。

生活資料銷售煙草類

1984年3月1日,縣煙草局和煙草專賣公司設立後,專營全縣煙草購、銷、調業務。當年,全縣供應捲煙98種,銷量3926箱,收購烤煙498擔,實現税利6.33萬元。1985年,全縣供應捲煙103種,銷量7069箱,收購烤煙697擔,實現税利15.20萬元。1988年,全縣供應捲煙104種,銷量9370箱,收購烤煙13461擔,實現税利76.70萬元。1990年,全縣供應捲煙54種,銷量8059箱,收購烤煙15091擔,實現税利51.25萬元。
參考資料
  • 1.    何盛明.財經大辭典: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0年12月